陝西的民風民俗,陝西省有哪些民俗民風?

2021-03-19 14:00:32 字數 6189 閱讀 6741

1樓:匿名使用者

陝西:民風古樸

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除夕到了,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淨院落。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著開門大吉。

接著,老人們便忙著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

關中耍社火,陝北扭秧歌。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

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四時風俗: 春節,元日祀六神,戚友相拜,以食物互遺。上元晝作社火、柳木腿諸戲,夜則張燈作竹馬、龍燈、紙船備戲,金鼓喧闐,舉國若狂,然亦古難禮之遺。

二月二日,剖正月獻神之蒸餅炒麵食之,謂可避蠍。三月三日佩甘遂,謂不生瘡。

夏節,四月朔,戴皂莢芽,謂可除目疾。端五日,以角黍各物相饋遺,捻五色線繫小兒手足腕,入雄黃於酒飲之,謂可避五毒。

秋節,七月七日,縛草作女像,加以衣冠,祭以瓜果,名"乞巧"。八月望日玩月,設香燭,以棗粟各物向月獻之,調為"玩月"。二十七日,士人祀孔。重九日,親戚以棗 糕新柿相饋,士人登高。

冬節,冬至日祀孔,**皆拜師十二月八日,以公尺豆肉菜作粥,遍送裡黨,名為"臘八粥"。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晚,以圓餅、飴糖獻廚內,焚紙印灶神像,謂之送灶,除夕焚紙印馬,謂之"接灶"。

十大陝西風俗習慣

麵條像腰帶、鍋盔像鍋蓋、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陝西十大怪其實是一種獨特的生活。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

麵條像腰帶、鍋盔像鍋益、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等。

一、麵條像腰帶

「扯面寬得像褲帶」。扯麵也叫冰冰(讀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裡人所吃的扯面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麵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公尺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

一根麵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 兩、1斤也是輕輕鬆鬆的。

關中人吃麵,喜歡將麵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後,撈在碗裡,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飢。

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裡,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2樓:常治居士

民風不太好!歡迎來西安!

3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是問海南省海南擁有37個民族,其中,漢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在瓊居住的歷史已有六千多年。 海南島各少數民族至今仍保留著許多質樸淳厚的民風民俗和生活習慣,如黎族、苗族三月

三、黎家婚禮等。海南文化藝術更豐富多彩,主要文藝表演形式有傳統的瓊劇、黎族苗族歌舞、木偶戲、儋州調聲等。地方節慶活動豐富多彩,有正月十五瓊山府城鎮的「換花節」(年青人以換花交朋結友);農曆二月初九至十九在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的「軍坡節」(紀念公元6世紀我國南方百越民族傑出的女政治家、軍事家冼夫人);農曆三月三在黎族聚居地舉行的「三月三節」;農曆八月十五在儋州舉行的「中秋歌節」(群眾歡歌賞月和對歌比賽活動);每年11月舉行的「海南島歡樂節」;每年11月在三亞舉行的「三亞天涯海角國際婚禮節」等。

每逢節慶活動,全省各地都要舉行富有濃郁地方文化色彩的娛樂活動。

如果想知道您要問的是青海的海南

海南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湖之南,是以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有藏、漢、回、蒙古、東鄉等26個民族。

藏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藏曆新年、六月歡樂節、拉伊會、亮寶會、雪頓節、薩噶達瓦節、魯熱節、插箭節、祭拉卜孜、祭佛節、望果節、賽馬節和塔爾寺四大觀經會(又稱如來四大經節,在農曆正月、四月、五月、九月、)、酥油燈會(燈節)、曬佛節、燃燈節等。

青海湖畔151景點今年新增了藏族民俗風情園,7、8月的時候可以去那裡體會藏民族風情。

海南州還有很多值得一看的風景,如貴德的黃河,有「天下黃河貴德清」的題詞,還有貴德的溫泉,龍羊峽水電站,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等。

4樓:哈哈和和啦啦

風俗生日

家中成員生日,全家吃麵條,稱「長壽麵」。今更重視兒童生日,添衣物,送玩具,備辦生日蛋糕、生日燭。小朋友亦攜禮品來慶賀,主家則以蛋糕糖果分送幼兒園小夥伴。

做壽 老人做壽,外甥與女婿都要送厚禮,其中必有長壽麵、壽桃、壽糕、紅燭。昔時富貴人家,壽桃高達一公尺多,上插公尺塑戲曲人物,配以壽屏、壽嶂。壽堂上,禮品列陳,紅燭高燒,敬過祖宗神祗,晚輩按輩份跪拜祝壽,送上壽麵,壽翁壽婆分「壽錢」。

而後親友前來祝壽。

送五福永嘉楠溪江兩岸有送五福祝壽之俗。「五福」即在布上繡上五隻蝙蝠,以蝠諧福,稱為「五福拜壽」、五幅係指長壽、富有、康寧、積德、善終。

吃五豆吃五豆是西安關中地區的民間習俗。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別物代替)等 5 種豆子放入鍋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後有餘。以此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吉慶有餘。

吃五豆在冬至過後,此時晝漸長、夜漸短。因此吃五豆還帶有節令性變化的含義。吃五豆的風俗至今在農村尚流行。

做百日做百日是西安關中地區習俗,分為新生兒百日和亡人百日。新生兒百日是為時滿百天的嬰兒舉行慶賀祝福的禮儀,也叫慶百日。亡人百日是在逝者死亡滿百天時舉行的悼念儀式。

在此之前,蒙喪之家有七七四十九天的衰悼時間,每七日祭弔一次。屆時兒女都要在死者墳前和家裡的神位、靈屋前進行燒香、焚紙、拾魂等儀式。百日這天,死者的主要親友和鄰里都要前來參加祭祀活動,並將放在神位前的靈屋拿到墳前燒化。

蒙喪家這天要宴請賓客,以示謝忱。做百日之後,死者家屬即轉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5樓:天堂灬寵兒

1陝西:羊肉泡饃是陝西的風味美館,尤以西安的最享盛名。它料重味醇,肉料湯濃,鏌筋光滑,香氣四溢,食後餘味無穹,又有暖胃功能。

羊肉泡饃古稱「羊羹」,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傳說,牛羊肉泡是在西元前11世紀古代「牛羊羹」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西周時 曾將「牛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

據《宋書》記載, 南北朝時,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獻上牛羊羹這一絕味,武帝競封為太官史,後又公升為尚書光祿大夫。

2北京:春餅。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

吃春餅的習俗,歷史悠久。《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前一日,順天府街東直門外,凡勳戚、內臣、達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互相宴請,吃春餅和菜。

」 這一習俗,可追朔到晉,而興於唐。 還講究吃和菜,就是用時令菜的心,如韭黃、菠黃等切絲,叫炒和菜。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裡。

吃春餅講究將和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為的是吃個熱乎勁兒。

3四川:九大碗 漢族飲食習俗。流於四川各地。

民間凡遇婚娶、新居落成、小兒誕生、老人壽辰 等喜事,都要辦一頓豐盛的酒席。舊時,除豬肉外,或雞或羊必上滿九碗,故稱。後 來發展演變為上九道菜,依次順序為:

一、幹盤菜;

二、冷盤;

三、炒菜;

四、鑲碗;

五、墩子;

六、膀;

七、燒白;

八、雞或錢;

九、湯菜。

罐罐肉 漢族人飲食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將豬蹄、豬腿洗淨去毛,在微火上燒烤一下, 用沙罐盛裝,加大半罐水放入黃豆或白豆,加少許公尺。

濾公尺飯 漢族人飲食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將公尺淘洗後放入鍋中,加水煮至半熟,連湯 舀入筲箕中過濾。

將半熟的公尺飯倒入鐵鍋中,加少許水。以微火慢慢烘熟。或將半熟 的公尺飯倒入木甑中上蓋,放入鐵鍋中加水蒸熟。

鳴堂 漢族飲食習俗。是飯菜館的一種輔餐侍席世術,分為空店鳴堂和侍席鳴堂兩類。 前者是在店內無顧客時,么師站在店堂門前,對街上往來過客吆喝著介紹店內設施、 技術、菜目等。

後者是從顧客進店門開始,將客人視為「上帝」,自已充當個從, 圍繞吃喝而開展的一系列輔餐工作的鳴堂。

砣砣肉 彝族佤統食品。用豬、牛、羊雞等禽畜肉砍成拳頭大小的砣狀,用水煮到剛斷生 撈起濾水,然後拌以鹽、鹽、蒜、辣椒、薑等佐料。按習俗,每逢客人到來,必以此 肉相待。

轉轉酒 彝族飲食習俗。彝族飲酒不分聲合。席地而坐,圍成一圈,端著酒杯依次輪飲, 故名。

戒酒 彝族人飲食習俗。彝族人飲酒,主張自我克制,以微醉為上,大醉為下,料醉如 泥被視為有失體統。如長期酗酒**,屢勸不改,便須在長輩主持下舉行戒酒儀式。

陝西省有哪些民俗民風? 20

6樓:貫麗範小霜

補充下到彬縣你先到彬縣飲食市場吃下特產:御面然後在一品鮮吃:彬洲麻花

然後在新北街吃小馬烤肉

然後在縣醫院門口吃藍家駁倒面

民族的民風民俗

陝西都有什麼風俗習慣 ?

7樓:幸福並快樂著涵

陝西的風俗的代表:

1,麵條象腰帶;2,鍋盔像鍋蓋;3,辣子是道菜;4,泡饃大腕賣;5,碗盆難分開;6,帕帕頭上戴;7,房子半邊蓋;8,姑娘不對外;9,不做蹲起來;10,唱戲吼起來。

陝西十大怪其實是一種獨特的生活。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

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

一、麵條像腰帶

「扯面寬得像褲帶」。扯麵也叫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扯面和通常城裡人所吃的扯面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扯面,一根麵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公尺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

一根麵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 兩、1斤也是輕輕鬆鬆的。關中人吃麵,喜歡將麵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後,撈在碗裡,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

既可口又耐飢。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裡,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二、鍋盔像鍋蓋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麵團放進頭盔裡,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槓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製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幹州(今乾縣)鍋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於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油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

四、泡饃大碗賣

「牛羊肉泡饃大碗賣」可稱上是陝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饃似乎是白來一趟。

五、碗盆難分開

陝西人(老陝)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

六、帕帕頭上戴

以前在反映陝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經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對襟夾襖的老漢及老年婦女頭上都戴著(頂著)一塊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

七、房子半邊蓋

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陝西農村,都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何為一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為人字形,可是陝西的房子卻是人字的一撇。

八、姑娘不對外

據說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因而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他鄉

九、不坐蹲起來

由於關中的男子們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開「老碗會」,一蹲就是乙個多小時,加之人們冬天喜歡蹲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曬暖暖」或者「丟方」、下棋。於是,關中人就養成了「蹲」的習慣。外地人說這是「板凳不坐蹲起來」。

實際上是人們勞累後歇息的一種習慣。

十、唱戲吼起來

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

「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吼戲者,臉紅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

陝西省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陝西省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西安是 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 時間最長 影響力最大的都城之一 陝西省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 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 好玩的地方很多,給你推薦一下 大雁塔小雁塔...

宜賓有哪些民風民俗,開封民風民俗有哪些?

1 燈會 燈會起源於春天祭祀。燈最早是火把,原始人舉著火把上山 到河邊祭祀神靈。人們通過擺燈 掛燈來與神靈溝通。2 祭杜主 祭杜主是漢族信仰習俗,流行於川西平原等地。十二月廿三夜是送 灶司菩薩 上天日。灶司 又稱 灶神 灶君 民間貼在灶上的紙馬稱為 東廚司命 顧名思義,灶神,在魏晉以後逐漸成為與百姓...

湘鄉的民風民俗有哪些,家鄉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湘鄉民俗 貼春聯和年畫 舊時貼 出行大吉 對我生財 四方來利 之類的紅紙條。50年代以後則多貼春聯和年畫。春節禁忌 大年初一不掃地,怕掃去財運。忌諱 放快 即不許說 死 病 禍 殺 哭 鬼 偶而說了,聽者要用吉利話相沖。忌打破碗,如客人接熱茶時將碗打了,便說 打發 打發 忌吃藥打針,忌借錢討債,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