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史上的龍文化,具有很強的政治色彩。龍與政治的關係主要表現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皇帝被人吹捧、誇張或自己杜撰是龍種,是龍的化身,是真龍「天子」,或者杜撰皇帝有駕龍馭龍的神術。例如,很早就有黃帝騎龍**的傳說。
又有所謂五帝是五龍的傳說:正式把皇帝稱龍是秦代,如說秦始皇是「祖龍」,到漢代又有劉邦是龍體感應其母而生。漢以後歷代最高統治者總是把自己和龍聯絡在一起,從漢到明各朝代僅以「龍」作為年號的就有20個。
龍袍指定作為皇帝的正裝,源於600年前的明朝。
明朝以前,中國的帝王也有穿「龍袍」的,但與後來的龍袍明顯不同。其一,看先秦的龍紋,形象比較質樸粗獷,大部分沒有肢爪,近似爬蟲類動物。秦漢時
期的龍紋,多呈獸形,肢爪齊全,但無鱗甲,常被繪成行走狀,給人以虛無縹緲的感覺,根本不像人們今天所熟悉的龍袍。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明朝前,龍紋服飾
雖是一種權威象徵,但未必就是皇帝乙個人的「專利」,其他的貴族也能穿戴所謂的「龍袍」。
目前為止,尚無考古發現證明,明朝以前的皇帝有專屬的龍袍。比如,元朝的每個皇帝都有生前畫像,他們服裝簡樸,都沒有龍袍相伴。不過,雖然沒有強化龍袍的觀念,但以前的帝王中,也有以龍紋服飾為正裝的。
宋、元時期的**中,已經有了龍袍這個詞。
進入明代,中國封建社會確立了等級森嚴的服飾制度,龍袍被指定作為皇帝正裝,而且他人不得穿戴。明朝、清朝的龍袍繡有9條龍,其龍紋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圖
案。明朝的皇帝不像電影裡那樣總是穿著明黃色的龍袍,明朝的龍袍有素色的(白色)、玄色(黑色)、黃色等,是以五行代表色為基準的,這些顏色的龍袍都是平
時上朝時可以穿的,主要是看皇帝的心情。另外,明朝以後,皇帝亦賜龍袍予王公大臣,他們的服飾上繡著龍紋,但不能稱為龍袍,只能稱「蟒袍」。
2樓:匿名使用者
自元代起,只有皇家可使用五爪龍造型,民間只能用三爪或四爪龍的圖案。
龍袍上到底繡有幾條龍?從何時皇帝穿的衣服叫龍袍?
3樓:tk1994是我
那麼對於龍袍上到底就有幾條龍呢?從何時穿的衣服叫龍袍呢?其實,在周天子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龍袍的說法,但是相對來說,當時的觀念還並不是那麼強烈,主要還是從漢代開始,龍基本上成了皇帝的專屬相象徵。
但是真正意義上龍袍的出現是在明朝的時候,在明朝之前,龍的形象相對來說都比較的粗獷,看起來比較兇惡,在明朝經過相應的思想觀念轉變之後,龍也正式成為了皇帝的象徵,當然,龍袍也就應運而生,因為龍本身也是比較尊貴的地位,所以相對來說也能夠更好地體現出皇帝的權威性。
4樓:哀傷的水瓶座
在周天子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龍袍的說法。龍袍上一般是有9條龍。
5樓:花落知多少
龍袍繡有九條龍。從周天子開始就有了龍袍的說法,但是主要從漢朝開始,龍袍成為皇帝的專屬。
6樓:公尺朵天蠍
龍是地位的象徵,穿龍袍代表至高無上的意思,從周天子那時候起,就有穿龍袍的說法了。
7樓:是妮啊
龍袍上有九條龍,皇帝是叫做九五至尊,九是最大的數,所以皇帝龍袍上的龍有九條。
8樓:小小呂子博
在周天子的時候就已經穿上了龍袍,能跑上一般繡有五條龍,象徵著帝王的氣勢。
9樓:井妍
古代皇帝的龍袍都有九條龍,所以皇帝一般都叫做九五之尊。
10樓:大boss德
龍袍有125釐公尺長,兩袖通長為172釐公尺,下擺有110釐公尺長。龍袍為圓領,右衽,具有滿族風格的馬蹄形袖。龍袍上的前胸、後背以及兩肩都繡有正龍,前後襟和底襟繡著昇龍、降龍和行龍。
11樓:做最好的
因為龍的身份比較高貴,所以就變成了皇帝的象徵,只有皇帝的衣服才能叫做龍袍。
12樓:獨狼也有
龍袍上一般有九條龍,寓意著皇帝九五之尊、至高無上。
13樓:愛生氣的貓
皇帝是九五之尊,所以明朝、清朝的龍袍一般都繡有9條龍。
歷史上皇帝龍袍一直都是黃色的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穿黃袍?
14樓:小小女人的努力
歷史上皇帝龍袍的顏色不是全部都用黃色的。在唐宋之前,皇帝穿的龍袍有出現過黑色、黃色和紅色,對龍袍的顏色沒有明確的規定。黃色作為皇帝專用衣著顏色是從唐朝開始才確定的。
《禮記》中有過記載,西周、東周時期「天子著青衣」。說明皇帝和老百姓一樣都是穿普通衣服的。到春秋戰國時期,因為各大諸侯國紛爭不斷,每個諸侯國的主君穿的袍服更是各自不同。
秦始皇統一六國登基為帝時,選擇的是黑色袍服。因為秦始皇相信陰陽五行學說的理論,認為周王朝在五行中得火德,秦始皇自以為得水德,秦朝取代周王朝,是水剋火,而水在五行屬黑色,所以秦始皇的龍袍選用了黑色。西漢時期沿襲了秦朝黑色龍袍的特點,但是到了漢文帝劉恆時期,龍袍的顏色又改為成了紅色。
一直到唐朝開始,皇室決定皇帝不再跟普通老百姓穿一種顏色的衣服。也因為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所以推崇「以黃為貴」,於是就有了「庶不得以赤黃為衣服」的規定,規定黃色為皇帝衣服的專用色,但當時的規定比較寬容,即使出現老百姓偶爾穿黃色衣服,也不會有牢獄之災。
北宋建立後,黃色才正式成為皇權的象徵,真正把黃色變成皇帝衣服專用色。從此,除了皇帝一人之外,其他人不能著黃色服飾。而古代崇尚皇帝真命天子是龍的說法,所以皇帝的衣服上會繡上龍形圖案,因此皇帝穿的黃袍也叫龍袍。
15樓:小小呂子博
歷史上的龍袍也不一定都是黃顏色的,在唐宋前,龍袍可能有別的顏色。
16樓:小雨點愛你呵呵
龍袍起初不是黃色的,還有過黑色,紅色,是從唐朝開始才變為黃色的。
17樓:娟楊
據史書記載,不一直皇帝的龍袍是黃色的。皇帝的龍袍是從唐朝時開始是穿黃色的袍
18樓:wui崔
從唐朝開始,皇上的龍袍都改為黃色了。我們可以看到在漢朝的時候天子會穿黑色或者紅色的衣服,沒有顏色的限定。
19樓:小哥跟我回家
黃色是從唐朝開始的,在之前還有過黑色,紅色。
20樓:匿名使用者
並不是的,皇帝穿黃的衣服是從唐宋之後才有的。
21樓:美丫檸檬布丁
直至唐朝才改為黃袍,唐朝之前,各個朝代都有不同的顏色。
皇帝穿黃色龍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22樓:匿名使用者
秦崇尚黑,漢滅秦後則崇尚黃,所以秦朝的龍袍是黑色,而到漢朝時就採用黃色了。到唐朝時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黃色。
夏代崇尚黑色,周代崇尚紅色、到了漢朝推繹的周崇尚紅、秦崇尚黑,漢滅秦後則崇尚黃,漢文帝劉恆穿的龍袍第一次採用黃色。其後長期以黃色為最高貴它象徵**,因此,這種風氣一直延用下來,直到明清。在唐以前,黃色上下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黃。
唐代認為赤黃近似日頭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徵,「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故赤黃(赭黃)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把赭黃規定為皇帝常服專用的色彩。
皇帝穿黃色龍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為什麼
23樓:仉楊氏勇碧
最早穿黃色龍袍的是漢文帝,但黃色龍袍並沒有因為漢文帝而真正流行開來。從隋唐開始,人們才崇尚「以黃為貴」,開始真正流行黃色的「龍袍」,當時隋文帝穿的龍袍就是杏黃色的。當時的隋朝不僅皇帝可以穿杏黃色,老百姓也可以穿。
唐承隋制,李淵建唐後,皇帝也穿黃色的袍衫,但是李淵覺得皇帝穿也就算了,一般的小老百姓也穿,無法顯示皇家的威嚴,於是下詔「禁士庶不得以赤黃為衣服」。從此以後,歷朝歷代幾乎都有類似的規定,老百姓的日常穿衣基本上就告別黃色了。從此以後,黃色一直作為最高貴的顏色,為歷朝歷代的皇家所專享。
24樓:牟淑琴寧珍
黃袍」作為帝王專用衣著源於唐朝。黃色服飾在我國古代一直比較流行,唐以後,皇帝已不情願自己和一般人同著黃袍了,唐高祖時就曾「禁止庶不得以赤黃為衣服」。唐高宗時又重申「一切不許著黃」。
在此之前,其實龍袍並非黃色,比如漢代為黑色
25樓:咎倫頓昭
黃袍」的流行始於隋唐時期,當時崇尚「以黃為貴」。據《唐六典》中記載:「隋文帝著柘黃袍,巾帶聽朝。
在中國,自古以來都尚黃色,黃色常常被視為君權的象徵,這首先起源於古代農業民族敬土思想。按陰陽學說,黃色在五行中為土,這種土是居於宇宙**的「**土」,故在五行中,「土為尊」。此後這種思想又於儒家大一統思想柔和在一起,認為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王朝就是這樣乙個處於「**土」的帝國,而有別於周圍的「四夷」,這樣「黃色"通過土就與「正統」,「尊崇」聯絡起來,為君主的統治提供了「合理性」的論證。
再加上古代又有「龍戰于野,其血玄黃」的說法,而君主又以龍為象徵,黃色與君主就發生了更為直接的聯絡。這樣,黃色就象徵著君權神授,神聖不可侵犯。周代以黃鉞為天子權利象徵,隋代以後皇帝要穿黃龍袍,黃色成為君主獨佔的御用顏色。
從哪個朝代開始,只有皇帝才能穿黃色衣服?
26樓:匿名使用者
周朝尚火德,尚火則顏色尚赤推斷,周天子的龍袍是紅色。秦滅了周,代之以水德,因此色尚黑漢代皇帝穿的龍袍是黑色,這是繼承了秦制。黃色的龍袍應出現在漢以後,兩晉時應該還是黑的。
所以黃袍最早出現應在隋唐時期。
27樓:雞飛蛋打半兵衛
宋朝。宋太祖黃袍加身之後;
規定只有皇帝才可著黃色衣服
28樓:阿金隊長
漢朝確立的土德以及代表皇權的黃色,被歷朝歷代傳承了下來,二千多年來,中國歷代皇帝都以黃色為專用色,皇帝穿的龍袍必須用黃色。在電視劇集裡我們常看到,某人穿著皇帝賜給的黃馬甲,被視為享有極其崇高的地位。
29樓:匿名使用者
先秦以紅色為尊,秦以黑色為尊,漢朝以後黃》紅》黑,總的來說是以黃色為尊。
30樓:幽雅蓮花
黃色的龍袍應出現在漢以後,兩晉時應該還是黑的(參照晉武帝司馬炎像)。所以,黃袍最早出現應在隋唐時期,以後沒怎麼改過。
31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自唐太宗李世民開始
32樓:匿名使用者
規定只有皇帝才可著黃色衣服
33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隋朝開始的!!!
在中國古代唐宋之前,君王對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34樓:勝寒
在中國古代唐宋之前,君王對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沒有明確規定。據《禮記》記載,西周、東周時期「天子著青衣」。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紛爭,袍服更是五花八門。
進入封建社會後,皇帝所穿的「龍袍」也並非都是黃色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穿的就是黑色袍服。
因為秦始皇對陰陽五行學說的理論深信不疑,認為夏是木德, 殷是金德,週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剋木,周取代殷商為火剋金, 而秦取代周王朝,理所當然是水剋火了。根據陰陽五行學說,東方為木,色青;南方為火,色赤;西方為金,色白;北方為水,色黑;**為土,色黃。因此,秦代的「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
」西漢龍袍主要是沿襲秦朝龍袍的特點:「以水德居,服黑色。」到漢文帝劉恆時,開始棄用黑色,「漢文帝十五年,服黃色;十六年,服紅色。
」據《史記·孝文帝本紀》記載,這是緣於劉恆認為大漢王朝應「協於火德」。晉代時,轉而崇尚金德,以赤色為貴,所以晉代的皇袍採用的都是大紅色。
「黃袍」的流行始於隋唐時期,由於當時崇尚「以黃為貴」,「黃袍」成為帝王的專用衣著。據《唐六典》記載:「隋文帝著柘黃袍,巾帶聽朝。
」柘黃,是用柘木汁染成的赤黃色,也就是杏黃色,但在當時還未禁民間穿著黃色服飾。唐承隋制,《舊唐書·輿服志》記載,此後的天子穿赤黃色的袍衫,而臣民「仍許通著黃」。真正在民間禁用黃色是在唐高祖武德年間,皇帝不願意和一般人同著黃袍,於是下詔「禁士庶不得以赤黃為衣服」。
據宋代王楙所撰的《野客叢書·禁用黃》記載:「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黃袍,遂禁止庶不得服,而服黃有禁自此始。」據《新唐書》卷二十四《車服志》記載:
「至唐高祖,以赭黃袍、中帶為常服……禁臣民服。」並規定了其他**袍子的顏色:三品以上為紫,四品五品為朱,六品七品為綠,八品九品為青。
唐高宗李治更於總章年間頒詔強調 「一切不許著黃」。
但「黃袍」正式成為皇權的象徵,則始於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崩,8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等掌握了軍權。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行至陳橋驛,趙匡胤手下眾將便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他的身上,跪拜在地山呼萬歲,擁立他為皇帝。到宋仁宗趙禎時,還規定一般人士衣著不許以黃袍為底或配製花樣。
自此,不僅黃袍為皇帝所獨有,黃色亦為皇帝專用。黃袍又因袍上繡有龍形圖案,索性被叫成了「龍袍」。
那麼,黃袍上為什麼要繡上龍的圖案?龍袍上到底繡有幾條龍?皇帝和龍是從何時開始有了聯絡?
對於龍為何物,《辭海》中的解釋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兩龍」。
另有史籍記有「顓頊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等傳說。龍成為帝王的象徵,最早見於史書的是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
『為吾遺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附會「五德終始說」, 為宣揚「君權神授」,曾自詡「祖龍」。司馬遷在《史記》中還講了乙個劉邦為蛟龍之子的故事:一天,劉邦的母親在大水域邊上休息時突然下了雷雨,劉邦的父親出來找她,看到一條蛟龍盤在劉邦母親的身上,後來劉邦的母親就懷上了劉邦。
劉邦成為「真龍天子」原本就是天意。
龍不僅是皇權的象徵,龍袍上的龍形圖案也都有相應規定。龍數一般為9條:前後身各3條,左右肩各1條,襟裡藏1條,而且從正面或背面看都是5條,正好吻合帝位「九五之尊」。
清代龍袍還繡「水腳」,即袍子的下擺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圖案,隱喻山河一統。不過也有例外的,明代皇帝龍袍的龍紋就多於九條。2023年出土的萬曆皇帝的緙絲十二章袞服,就有十二條龍,被繡在乙個圓形的中間,俗稱「團龍」。
十二條龍因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位於袞服前胸和後背位置的龍,是正身的龍,也就是面向外的龍,稱為「正龍」或者是「坐龍」;側身的龍叫做「行龍」,而行龍又按照朝向上下的不同分為昇龍和降龍。
從什麼時候開始皇帝坐著,大臣站著
確切地說,應該是在西漢初年。登基後的劉邦苦惱於昔日打天下的弟兄在議事的時候毫無秩序,於是蕭何就幫著制定了一套臣子上朝的三跪九叩禮和排班奏事的規矩,劉邦曾經感慨 我到今天才知道皇帝的威嚴呀!這樣的禮儀以後一直被沿用。在漢以前,秦朝臣子有事報告皇帝時,也有恭敬的禮儀,只是沒有形成固定的規矩而已。宋朝 趙...
從秦始皇開始,皇帝自稱朕秦以前的國君自稱什麼
孤原是先秦時王侯的自稱。禮記 玉藻 凡自稱 小國之君曰孤。莊子 盜跖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呂氏春秋 君守 君民孤 寡,而不可障壅。注 孤 寡,人君之謙稱也。秦朝以後沿用為皇帝的自稱。寡原是先秦時王侯的自稱,見上條引 呂氏春秋 君守 及注。秦朝以後沿用為皇帝的自稱。不穀 谷 古代君王的謙稱...
有電視劇集,講的是一開始皇帝還是誰的請龍陽,然後把他冰封了
赤子乘龍 是2004年由任泉 李小璐領銜主演的古裝神話劇。全劇以明快 喜劇的方式,帶出劇情中扣人心弦的曲折情節 令人感動的人情哲理,精彩設計的武打場面和匪夷所思的電腦特技。簡介 八歲的孤兒元寶,每晚都會重複乙個夢,夢境中媽媽抱著他唱童謠,但不管元寶怎麼努力,都沒辦法看見媽媽的臉,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