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元宵節意義很重大嗎,元宵節的意義是什麼

2021-03-19 00:47:07 字數 5004 閱讀 7363

1樓:番茄特攻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

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 "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

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

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公尺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

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烟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型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2樓:老實話好聽

河南的元宵節 ,是哪一天 ?和中國的元宵節不一樣嗎 ?

元宵節的意義是什麼

3樓:去問驅蚊器

元宵節被稱作「鬧元宵」。乙個「鬧」字把元宵節活潑的氣氛渲染了出來。元宵節並非僅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一碗湯圓那麼簡單,更多在於強調共同享受、傳承的文化氛圍。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形式怎麼變化,元宵節的文化內涵、精神實質不會變,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財富應該得到傳承和發展。

在明月高懸的元宵節夜晚,人們觀花燈、猜燈謎、吃元宵,闔家歡樂,其樂融融只是一種形式,而實質上,卻是中國民間世代相傳的民俗體現出的文化價值。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眾在物質、精神、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

在物質生活層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許多不同節日獨特的食品。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

4樓:定一日便是舊

元宵節的含義是:一元錢的重現,永珍的更新以及第乙個月的第十五個日元節(也稱為上元節)是中國春節的最後乙個重要節日。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以其喜慶的民俗風情和浪漫的文化內涵而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

元宵節也強調「全天慶祝」。 元宵節被認為是春節的最後高潮。 在這一天之後,人們將真正進入新年的生產和生活。 因此,人們將慶祝元宵節,並祈求上帝祝福來年的天氣和收成。

表達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良好期望。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中國民間社群有乙個「農曆正月十五」的習俗。

5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

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 "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

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

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公尺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

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烟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型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6樓:愛哭豆

元宵農曆元月十五日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宵節是中國最古老的夜的節日。相傳西漢平定「諸呂」,漢文帝元月十五日開基,定為元宵節。

舉國上下張燈結綵,歡度佳節。深宮皇室,大家閨秀也可上街看觀燈遊玩。

元宵節,家家戶戶自製元宵圓(今有專業戶專賣)。元宵圓古稱「浮元子」,是一種雅俗共嘗,甜而不膩,膾灸人口的民間小吃,全國流行。「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

「輕圓絕勝雞頭肉,湧膩偏宜蟹眼湯」。古詩人如此描摩元宵圓,難怪此物歷經千年,風行不衰。

掛花燈,放焰火。為泉州元宵節最為喜人的活動,「燈品之多,蘇、福為冠」(見宋《武林舊事》)。「天下上元,燈燭之盛,無逾閩中」(見謝肇浙《五雜俎》)。

泉州是花燈之城,稱花燈為「古燈」。花燈有家庭自糊的,有商店攤鋪出賣的,有專業藝人特製的。有鼓燈、潤餅燈、魚蝦雞鴨鵝燈、柑桔香蕉菠蘿燈、宮燈、如意燈、料絲燈、玻璃燈、走馬燈……形形色色,異彩紛呈。

娘家嫁女向婆家送蓮子燈,新婚男子向宗祠掛燈(蓮生貴子,燈與丁諧音,祈禱添丁)。街上、廳堂、門廊掛燈。在通衢大道設「鰲山」,裝活動機關,有山水人物,花鳥魚蟲,光彩奪目。

更有舉行燈展的,精美的大型的活動的燈琳琅滿目。開元寺、承天寺為燈展好場所。文化人舉行春燈詩會,南音社街頭搭「館篷」,登台演唱。

南安豐州唐王宮前對聯:「管弦喧天,人來人往金吾夜;燈花匝地,溪南溪北玉園春」。元宵盛況,全在其中。

文藝踩街,堪稱民間文化化妝大遊行。「裝扮故事,盛飾珠寶,鐘鼓喧天,一國若狂」。(明間喬元《閩書》)。

化妝,泉州俗稱「妝人」、「妝閣」。化裝各種戲中人物有踩高蹺、蜈蚣閣(抬閣)、騎馬隊,還有彩車。遊行隊伍伴有各種樂隊,如南音、十音、車鼓、籠吹、西樂隊;配以各種富有閩南風情的舞蹈,如踢球舞、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劍舞、扇舞、弄獅、弄龍等。

遊人沿街圍觀,鯉城萬人空巷。

元宵節吸引了海外遊子回泉探親旅遊,有關方面利用節日舉辦各種活動,如南音大會唱、木偶節少林武術節、商品展銷會、懇親會、洽談會等等,促進了泉州經貿、文化的發展。元宵是春節歡慶活動的最高峰。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烟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型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公尺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節吃湯圓有什麼意義,元宵節吃湯圓,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為什麼元宵節要吃湯圓 北方叫元宵,在南方呢習慣叫湯圓。還有呢元宵是滾出來的,而湯圓是乙個個手工包出來的。所以兩種叫法都寓意著團團圓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公尺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 意味著 團圓 圓滿 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 吉祥,故冬至吃湯圓又叫 冬至團 民間有 吃了湯圓大一歲 之說。陳志...

關於元宵節作文元宵節對聯

關於元宵節的對聯 上聯 風清月朗 下聯 燈彩星輝 上聯 無邊春色 下聯 有慶年頭 上聯 光天滿月 下聯 火樹銀花 上聯 月光皎潔 下聯 銀燭輝煌 上聯 月光照耀 下聯 銀蠟輝煌 上聯 金吾不禁 下聯 玉漏莫催 vacuum and enhance sup 元宵節對聯 三五夜 一重春。萬戶鼓吹 銀光有...

元宵節吃什麼元宵節傳統美食盤點元宵節吃什麼,有哪些傳統美食

湯圓 元宵 豆麵團 麵條 棗糕 元宵茶 餃子 生菜。1 湯圓 元宵節,南方人吃湯圓,主要祈求全家團團圓圓。2 元宵 元宵節,北方人要吃元宵。元宵是 滾 出來的,所以只有一種形狀,不像湯圓可以捏成各種形狀。3 豆麵團 很多地方在元宵節時喜歡做些豆麵團,做法與元宵的做法相近,吃起來也比較q彈,現在多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