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你說的是樂曲《廣陵散》吧?
又名[廣陵止息]
漢魏時期相和楚調琴曲之一
嵇康因反對司馬氏**而遭殺害
臨刑前從容彈奏此曲以寄託
現存琴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
又一說:原是東漢末年流行於廣陵地區(即今安徽壽縣境內)的民間樂曲。
曾用琴、箏、笙、築等樂器演奏,現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譜》載錄最早
早期並無內容記載,現多數琴家按照聶政刺韓王的民間傳說來解釋(與正史有出入)
據《琴操》中所載:聶政,戰國時期南韓人,其父為韓王鑄劍誤期而被殺。
為報父仇,上泰山刻苦學琴十年之後,漆身吞炭,改變音容,返回南韓
在離宮不遠處彈琴,高超的琴藝使行人止步,牛馬停蹄。
韓王得悉後,召進宮內演奏,聶政趁其不備,從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韓王
為免連累母親,便毀容自盡。
據《戰國策》及《史記》中記載:南韓大臣嚴仲子與宰相俠累有宿仇
而聶政與嚴仲子交好,他為嚴仲子而刺殺韓相,體現了一種「士為知已者死」的情操
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譜》關於此曲的標題就是源於這個故事。
東漢蔡邕的《琴操》談到與該曲相關的歷史故事:
聶政是戰國時期南韓人,其父因為韓王鑄劍,違了期限,被韓王所殺。
聶政為父報仇行刺失敗,但他知道韓王好樂後,遂毀容,入深山,苦學琴藝10餘年。
身懷絕技返韓時,已無人相識。於是,找機會進宮為韓王彈琴時,
從琴腹內抽出匕首刺死韓王,他自已當然也是壯烈身亡了。
近代琴家楊時百,其所編《琴學叢書》的《琴鏡》中
就認為此曲源於河間雜曲《聶政剌韓王曲》
樂曲介紹
「散」有散樂之意。先秦時已有散樂,是一種民間**
有別於宮遷宴會與祭祀時的雅樂。
漢晉伺《廣陵散》曾作為相和歌流傳。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將《廣陵散》列為楚調曲
可能是由於當時流行於楚國地域之故。
廣陵散》一曲淵源已久
東漢末至三國時,《廣陵散》已在流行。
漢應璩(190~252)與劉孔才的書信中言及「聽廣陵之清散」。
魏嵇康的《琴賦》中提到的琴曲亦有《廣陵止息》。
嵇康因善彈此曲而聞名一時,即使到了刑前,仍從容不迫
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嘆:「《廣陵散》於今絕矣!」
隋唐以前,《廣陵散》與《止息》尚為2曲
唐代始見有稱《廣陵散》為《廣陵止息》之說
唐李良輔撰《廣陵止息譜》一捲,為23段,見於《新唐書 · 樂志》
唐呂渭撰《廣陵止息譜》一捲為36段;宋元時《廣陵散》已增至44段。
《廣陵散》與聶政故事相聯絡,始見於宋元人的詩文
樂曲的規模、調式、樂段的標題等,與今日所見的《廣陵散》譜大抵一致。
今所見《廣陵散》譜重要者有三:一為明朱權《神奇秘譜》本
再,明汪芝《西麓堂琴統》有兩個不同的譜本,稱甲、乙譜。
此3種不同譜本經琴家研究,以《神奇秘譜》的《廣陵散》為最早
也較完整,是今日經常演奏的版本。
全曲共45段,即開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聲18段、亂聲10段、後序8段
譜中有「刺韓」、「衝冠」、「發怒」、「投劍」等分段小標題
全曲貫注一種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紛披燦爛,戈矛縱橫!
參考資料
誰知道古琴曲廣陵散的介紹,越多越好,還有聽後感!急需!!!
2樓:楊山舞
《廣陵散》是君子吟!稽康是君子,因為由於司馬篡位,使得稽康這個君子忠君與愛國不能兩全:如果忠於司馬君,則道得上過不去——叫做認賊作父,如果不忠於司馬,則並非君子所為。
反正忠也不是,不忠也不是。只要司馬篡奪了君位,稽康就變得裡外不是人了。如何才能忠君愛國兩全其美呢?
於是,日思夜想,思想的內容又不能使用文字記下,只好使用音符了,所以,琴曲才有如此高的境界!是那些純一的**家們無法到達的境界!
廣陵散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廣陵散應該是用什麼彈奏的
古琴 廣陵散應該是用什麼彈奏的 不對 廣陵散是古琴曲 只是由於古琴即將失傳 所以被改為古箏演奏 廣陵散 最早不止是古琴曲,還是被琵琶,笙,笳等樂器演奏的 但曲 但所有其他的樂器演奏的 廣陵散 曲譜都已失傳,惟有琴曲保留至今。它的曲調經隋唐李良輔,呂渭等人加工,才是今天聽到的 廣陵散 原來是古琴曲後來...
廣陵散絕的成語出處,廣陵散絕的成語意思及歇後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雅量 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 廣陵散 曲終,曰 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 於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廣陵散絕的成語意思及歇後語 廣陵散絕 gu ng l ng s n ju 釋義 廣陵散 已失傳。常比喻優良傳統斷絕...
哪種古琴適合彈廣陵散鋼弦還是絲絃
都可以 一般像廣陵散這種想表達憤慨不屈的浩然正氣的曲子只要不拿混沌式那種圓潤的古琴彈奏就不會有違和感。琴式只是你自己看著好看而已,跟曲子沒有任何關係。琴式不影響彈奏的吧.都合適,只要自己有能力彈 古琴絲絃好還是鋼弦好 入門 練習什麼的,還是先鋼弦吧,不用怎麼打理,省事。絲絃通常要重複上弦幾次,才會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