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曲填詞時候還要注意詩詞格律裡的平仄嗎

2021-03-09 01:43:19 字數 5438 閱讀 3200

1樓:清江浩浪

流行曲填詞與詩詞格律其實是共通的事。

古典詩詞原本也與**相連。是按照**的調式和旋律來配文字的,即所謂「倚聲填詞」,總的要求就是使文字在按旋律吟唱時不拗口、不變聲、能清楚地表達原意。同一曲牌,填詞的次數多了,就總結出規律,那個音符配什麼聲調的文字才好唱(所謂合律)。

記錄下來就成為乙個「譜」。這就是現存的所謂詩詞格律、詞譜、曲譜的**。時代久遠,許多**旋律湮滅了,但填詞填字的格式還在,人們還喜歡按譜來填,這就形成大量已脫離**旋律的詩詞。

現代流行曲,作曲人多(曲牌多)而填詞人少,實際還沒有哪一首曲總結出填詞的規律(格式),只能按照「吟唱時不拗口、不變聲、能清楚地表達原意」這原則來配字。舉個例子:《上甘嶺》的插曲是家喻戶曉的,第一句「一條大河」實際唱成的效果是「一挑大河」,其「條」字謂之「不合律」。

當然,這是因為先有詞,後配曲,這裡是旋律配不好的結果。如果先有曲,然後配詞,也要注意這樣的問題。

2樓:移行換影

不用,因為唱歌的時候可以通過變調調整,使之協調於音律。所以填歌詞只需要注意最後乙個字押韻,就可以很好的歌唱。必要時,連最後一字不押韻也沒問題,只要歌詞能激起聽眾的共鳴即可。

3樓:**狂宇軒

現代流行歌曲的歌詞和詩詞的格律完全是兩碼子事情,詩詞將就平仄格律對仗押韻!但是現在流行歌曲的歌詞卻寬泛很多,沒有什麼固定的格式。可以押韻,也可不押韻!

當然,適當押韻,可能唱起來更順口,與曲子的配合更流暢!現在歌詞基本上詞達其意,能表達出想要表達的,語言流暢清晰即可。

4樓:ms好好活

歌曲的詞比較隨意,有時候還會因為曲調的變化調整發音,但如果可以的話,個人覺得歌詞如果節奏感強,還是比較有效果的。而且大部分歌曲雖然不注意平仄,但對於押韻還是比較在意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注意平仄的流行詞曲能更朗朗上口,但是也有很多沒有平仄的詞曲成為經典,應該更為重曲,也就是音律。

6樓:你又重名了

不用,完全是兩碼子事情.

7樓:手機使用者

不明白你說的什麼意思。流行曲是流行曲,詩詞格律是兩碼事。

詩詞中的平仄要求很嚴嗎?必須得講究平仄嗎?

8樓:我是誰

詩詞中的平仄要求嚴格,格律詩講究平仄,填詞要講究平仄,古體詩除了押韻外不講究平仄。

先秦到魏晉時期的詩與歌都是韻文,最早都是用來歌唱的,截止到魏晉時期,並沒有平仄的概念。

關於四聲、平仄的觀念是從南北朝才開始有的,齊梁以前沒有什麼平仄,當然寫詩也不考慮平仄。在齊朝永明時期,以「竟陵八友」為代表的永明體詩人開始注意四聲:平上去入。

其中平就是平聲,上去入就是仄聲。

在齊梁以後,詩人開始注意四聲與平仄的應用,沈約等人甚至搞出了作詩要注意的「八病」,「八病」之說完全基於四聲與平仄理論,不過後人對於八病並不是完全認可。

在初唐時期近體詩(格律詩)開始有了明確的規則,四種平仄相間的基本句式,按照對仗、黏連規則組合成了四種詩體。格律詩在唐高宗時期被納入了科舉考試,舉子們作詩時「平仄」有問題就出局了,絕對不能有半點馬虎。

不過即使是在唐朝,也不是所有的詩都要考慮平仄,很多詩人喜歡寫不講究格律的古體詩,這類詩體只需要注意韻腳的平仄,其他的字都不需要注意。

總結即齊梁以前的古人作詩不考慮平仄;齊梁以後的古人作詩分兩種,作格律詩要注意平仄,作古體詩只需要注意韻腳的平仄即可。

9樓:檀香透窗櫺

詩詞中的平仄要求很嚴格,古詩詞中的律詩、絕句等必須講究平仄,古體詩可以不講究平仄。

一、講究平仄的原因

①節奏感

所謂的節奏感是很重要的乙個區別於其他文體的特徵,不僅僅是中國詩,西方詩也有這種東西,莎翁十四行詩,有一種叫「音步」的東西,是符合英語的固有特點的。

而漢語要有節奏感,自然也是利用它本身的一些特點,經過永明諸位的發現,大概是這樣的:

「平聲長,仄聲短」。組織起來的「音的強弱長短關係」,叫做「節奏」。同樣的,組織起來的「字音的平仄長短關係」,叫做「格律」。

②**感

漢語是單音節字,一字一音,通過字音微妙多變的對比,也就是平仄交錯,可以達到聽覺上的享受,使之悅耳動聽,增強詩詞的抑揚頓挫效果,形成漢語的**美。

平仄是漢語特有的東西,並非古人閉門造車的產物,而是歷代聲韻學家在研究分析古代語音規律後所達成的共識,也帶有一定的約定束成的因素。

二、平仄的概念

從漢字的拼音講起。在我們的普通話中,發音有四個聲調,即第

一、二、

三、四聲。

套到平仄上來講,平聲包括第一和第二聲,即為陰平和陽平;第

三、四聲則為仄聲,其中第三聲為上聲,第四聲是去聲。

擴充套件資料

平仄的應用:

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乙個術語: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仄,按字**釋,就是不平的意思。

因為平聲是沒有公升降的,較長的,而其他三聲是有公升降的(入聲也可能是微公升或微降),較短的,這樣,它們就形成了兩大型別。

如果讓這兩類聲調在詩詞中交錯著,那就能使聲調多樣化,而不至於單調。古人所謂「聲調鏗鏘」,雖然有許多講究,但是平仄諧和是其中的乙個重要因素。

平仄交錯的規則可以概括為兩句話: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對句中是對立的。這種平仄的規則在律詩表現的特別明顯。

例如***《長征》詩的第

五、六兩句: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這兩句詩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來說,每兩個字乙個節奏。平起句平平後面跟著的是仄仄,仄仄後面跟著的是平平,最後乙個又是仄。

仄起句仄仄後面跟著的是平平,平平後面跟著的是仄仄,最後乙個又是平。這就是交替。

就對句來說,「金沙」對「大渡」,是平平對仄仄,「水拍」對「橋橫」,是仄仄對平平,「雲崖」對「鐵索」,是平平對仄仄,「暖」對「寒」,是仄對平。這就是對立。

10樓:匿名使用者

詩詞的種類不同,對平仄的要求也不同。古風相對自由,近體詩相對要求嚴格。不以詞害意,是詩詞創作的共識。什麼叫做以詞害意,就是發明一些大家不懂的詞語,表達不出相應的意思。

一。沈宋使格律詩的定型。

先是杜審言、李嶠、蘇味道、崔融「文章四友」熱衷於詩藝的研練,文辭華美,五言律詩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準;隨後的沈佺期、宋之問日臻完善,最終推動了五言、七言律詩體式的定型,詩歌藝術逐漸成熟,格律詩體正式形成。

沈宋在詩歌上的主要貢獻是促成了格律詩的定型。沈宋在以沈約、謝朓為代表的永明體基礎上,從原來的講求四聲發展到只辨平仄,總結出詩歌高低抑揚的平仄變化規律,由原來只講求一句一聯的音節協調發展到全篇平仄的粘對以及中間二聯必須上下句屬對,從而形成完整的律詩。

===~引自《光明**》

二。古今格律的不同與認識

如果按照今天對格律的認識,崔顥的《黃鶴樓》是不符合平仄格律的,可宋朝的嚴羽卻說:「崔顥的《登黃鶴樓》為唐人律詩第一。『,可見古今對平仄的認識略有差異。

今人有意引進西洋語法,把詩詞對平仄的要求限制得過嚴,這一點和古人在認識上有差距。

===~引自《古今格律的不同與認識》

三,結合我的創作來說吧

要嚴格符合平仄格律不難,只要使用變格語法,適當地壓縮詞語就行。

其實,歷朝歷代都有不少不符合平仄規律的佳作。如果詞語不能壓縮,不合平仄也無妨。

除了平仄合律的近體詩詞外,還有相對自由的古風體詩詞。劉樹勇在《畫出心中的嚮往》黃華華在《生活頌》中都說,格律詩詞表現今天的生活和經濟活動是相當乏味的。合律也好,出律無礙。

平仄格律是人為發明,創作中可以調整對平仄格律的要求。平仄就是把四聲分成兩類,優勢是增加作品的曲折感,缺點是表現範圍比較少。詩詞創作可以走格律派路線,也可以直抒性靈。

11樓:完美假知己

詩詞的意境可以給人美感,可以取悅於讀者,或可以傳情達意,給人啟發。於是有人想到為何不讓詩詞的聲音也能給人美感,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說就此誕生。

隨著平仄之說的刻意發展,到後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約了詩詞氣勢和意境的發揮和拓展,成了詩人的蹩腳鞋或包袱,大大地誤入歧途、有違初衷。特別是平仄之說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眾說紛紜,難以統

一、難以規範,讓學習的人無所適從,學會的人無法運用,這是對詩詞文學的自我封閉,對詩詞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極其不利。

詩詞的最終目的是走進大眾、服務大眾,我們不能因為傳統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說而拒人千里,讓人覺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詩詞只是文體的一種,應該走進課堂、走進課本、走進考卷,讓教師、學生乃至社會民眾都喜聞樂見、共同參與。李白、王維、蘇東坡、辛棄疾等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現代人無論是創作或評判詩詞的好壞,都不應過於拘泥於詩詞格律、平仄之說,當以詩詞的意境為重、氣勢為重。

至於詩詞的音調只要讀起來順口即可。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一定,主要還是看什麼型別的詩。古風詩對於平仄的要求每那麼嚴格,押韻就差不多了。

詞,是一定要符合格律平仄的。當然,近代有所謂的散詞一派,我個人表示無法接受。散詞給我的感覺,與現代詩無異,是硬要扯上古詞的大旗。

13樓:鴻鵠涼簘

詩詞一般沒有這麼要求的。

仄平一般是規定對聯末尾的那個字的。

上聯末字必仄,下聯末字必平!

這是對聯的嚴格要求!而不是詩詞!

14樓:望月近影

律詩、詞要求很嚴格,五古、七古、駢體、六言等不太嚴格。

15樓:面壁

如果你要寫格律詩,那肯定要講究平仄粘對等規則在內的格律規則。

不過,寫詩未必非得依格律規則來,畢竟格律詩只是古詩的乙個分支。像李白誰能超過,可他對格律就不以為然,而像王文鬱等格律研究專家未必寫得出好詩來。

個人看法:其實把四聲分為平仄兩類,本身也不是很合理的。格律開始時是沒有平仄一說的,就是依四聲定規則,後來發現難度太大,這個遊戲規則很難遵守,便將它分成了平仄兩類。

其實,平仄感本是虛無的,只是通過學習後強加給自身的一種條件反射。押韻和對仗是真實存在的東西,能叫人明顯感覺到,而平仄是什麼,只是一種概念上的歸納定義。適當的音調搭配(而非平仄)的確讀來好聽(其道理類似作曲),但平仄搭配基本固化,就詩的表現力來說,本身就是不合美學的,其表現力類似於給任何詩都套上《跑四川》的調子。

後補:其實我寫詩,一般還是就寫的格律詩。人也是挺矛盾的啊……

填詞的時候,除了韻腳,字數,平仄,還有其他要求嗎?

16樓:鈍刀割肉

呵呵,樓上軒轅尉遲兄未免悲觀了點。

一般,普通話中,三聲四聲就是仄聲。仄聲的難度在於入聲字的記憶。因為有的入聲i今天讀一聲或二聲了,這個就需要翻詩韻或詞韻了,但一些常見的還是好幾,若是你的方言中有入聲字就更好把握了。

比如,數字一到十,只有三是平聲,其他全是仄聲(

一、七、

八、十是入聲字);又如石、竹、肉、足、發……為入聲等等。

既然要學填詞,自然要考慮平仄了,你可以買一本《白香詞譜》或《詩韻新編》來看。或者乾脆全部依照普通話的讀音來確定平仄也是可以的——但你填了後一般要註明是依照普通話的讀音入韻。

一首歌在奶茶店聽到的,女聲華語流行曲。高潮唱的比較慢,歌詞是

真實作詞 徐世珍 作曲 演唱 張惠妹 你說的話 在我心中生了根 愛得很深 所以心很疼 記憶 在我的心中翻滾 是不是每乙個人 都像我一樣笨 只怕再問 對彼此都太殘忍 我能感覺 另外乙個人 我等 等笑容換成淚痕 愛在崩潰的時候 比較真 太多疑問 知道答案又如何 原來容忍不需要天份 只要愛錯乙個人 心痛比...

哪首鋼琴伴奏的流行曲哪首你覺得聽起來最舒服?

雖然 我要我們在一起 的原唱是范曉萱,但是第一次聽這首歌是 我是歌手 中楊宗緯和李泉的表演,但是個人覺得鄧紫棋在 我是歌手3 中的重新演繹更加精彩,畢竟這種純鋼琴伴奏的歌曲特別適合邊唱邊彈的現場表演。說到鋼琴歌曲當然少不了周杰倫的作品,其實周杰倫的 十一月的蕭邦 裡面收錄了很多的純鋼琴伴奏的流行歌曲...

求一首流行曲風的比較輕的調調的歌,有轉音,有點像京劇,但是不

最炫民族風!打歌詞啊,不然很難猜的 想問一首歌,mv開始是京劇,但漸漸的變成流行樂。好像是王力巨集唱的 你說的應該是 折子戲 但不是王力巨集唱的,是黃閱唱的。花田錯也有京劇部分,他有一張 有好多這種歌貌似。北京一夜,one night in beijing 十八般武藝 或者是蓋世英雄!就是王力巨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