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中的月是故鄉明的含義

2021-03-07 17:14:42 字數 2849 閱讀 9750

1樓:匿名使用者

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置疑。

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並不使人覺得於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

2樓:匿名使用者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題解:詩作於乾元二年(759),這時安史之亂尚未治平,作教師於戰亂中,顛沛流離,歷盡國難家憂,心中滿腔悲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託縈懷家國之情。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結構嚴密,環環相扣,句句轉承,一氣呵成。「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句,可見造句,的神奇矯健。

譯文:戌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望月懷思,覺得故鄉月兒更圓更明。

可憐有兄弟,卻各自東西海角天涯,有家若無,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打聽?平時寄去書信,常常總是無法到達,更何況烽火連天,叛亂還沒有治平。

參考資料

首詩寫於杜甫貶官華州後。當地發生飢荒,杜甫乃棄官西去,到了秦州(今甘肅天水縣)懷念胞弟而作此詩。詩中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

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憶弟之情。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除了思念兄弟,也在詩中寄寓了國家破碎的沉痛心情。

3樓:由澤狐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懷鄉思親情深意切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漂泊不定,經常遠離故鄉遠離親人,對於自己的家鄉、親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銘心。這方面的代表作是《月夜》和《月夜憶舍弟》。自古以來,月亮是最基本的母性情結,寄託了人們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誠所謂「明月千里寄相思」。

頷聯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

「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置疑。

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並不使人覺得於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這兩句在鍊句上也很見工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月明」,只是將詞序這麼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

「子美善於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麈史》)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為神奇的本領。

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實乃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詩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令人不忍卒讀。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4樓:櫻花漫舞

其實是一種心理描寫吧。

因為在故鄉啊,家人團聚,心情愉快,看東西的方面也不一樣了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杜甫《月夜憶舍弟》中的名句。詩人感到「月是故鄉明」,這表明 a.詩

5樓:天堂月丶霃憃

b試題分析: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a項否認了意識內容的客觀性,應排除;c項否認了規律的普遍性,應排除;d項與a項相同,應排除。

「月是故鄉明」體現了認識主體的心理感受,這種感受可能與客觀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故答案選b。

杜甫為什麼在月夜憶舍弟中要說「月是故鄉明」

6樓:

是一種表達情感的方法,月亮的亮度本是一致的,作者用家鄉的月亮更亮來表達對家鄉對兄弟的思念之情。

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中作者為什麼要說「月是故鄉明」?

7樓:怡人鈺夢

這首詩寫於安史之bai亂期du間,詩人在戰亂中顛沛流zhi離,心中充dao

滿了悲憤。詩人有四個回

弟弟,此時只答有乙個兄弟同他在一起,其餘分散在山東、河南。這首詩便是詩人在乙個秋夜寫下的思念遠在外地的兄弟,既表達了同胞之情,更表達了詩人對安史之亂的厭惡之情。

8樓:匿名使用者

思念故鄉!就像現在的一句話:家鄉的水真甜啊

9樓:峩の萆覹

明明是普天bai之下共一輪明月,du

本無差別,偏要說zhi故鄉的月亮最明dao;明明是作專者自己的心理幻覺,偏屬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置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並不使人覺得於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杜甫《月夜憶舍弟》中的名句。詩人感到「月是故鄉明」,這錶

10樓:

答案b意識能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但要受到客觀和主觀因素的制約。在主觀因素方面,要受到認識物件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該題中a看到了感覺的形式是主觀的。

但否認了內容是客觀的。d的說法是錯誤的。c審美活動也遵循認識的一般規律:

特殊——普遍——特殊。

該題屬於詩詞類選擇題,強調文史哲知識間的融通,同學們應注意多讀古詩詞,加強鑑賞能力,並從哲學角度去理解。

月夜憶舍弟中為什麼說月是故鄉明,杜甫為什麼在月夜憶舍弟中要說「月是故鄉明」

月是故鄉明 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專而是融屬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 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置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並不使人覺得於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

杜甫《月夜憶舍弟》的詩詞,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原文和譯文

月夜憶舍弟 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 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這首詩是乾元二年 759 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史思明從範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 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

月夜憶舍弟詩意,月夜憶舍弟的詩意二十個字

月夜憶舍弟 的詩意 白露時節,失群孤雁的哀鳴聲下,思念離散的兄弟。原文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月夜憶舍弟 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首聯和頷聯寫景,烘托出戰爭的氛圍。頸聯和尾聯在此基礎上寫兄弟因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