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樂是隋開皇初初制定的宮廷燕樂體系

2021-03-07 09:54:51 字數 5503 閱讀 9953

1樓:苦味精味苦

隋文帝極重視**,文帝開皇初(約581~585)制七部樂:①《國伎》、②《清商伎》、③《高麗伎》、④《天竺伎》、⑤《安國伎》、⑥《龜茲伎》、⑦《文康伎》(即(禮畢))。隋大業中(605~608),增《康國伎》、《疏勒伎》成九部樂,並將《清商伎》列為首部,改《國伎》為《西涼伎》。

隋自開皇初,文帝置七部樂:一曰西涼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麗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國伎,六曰龜茲伎,七曰文康伎。

2樓:枕風而眠

九部樂、唐貞觀初年。

隋代開皇初(約581~585)制七部樂:①《國伎》、②《清商伎》、③《高麗伎》、④《天竺伎》、⑤《安國伎》、⑥《龜茲伎》、⑦《文康伎》(即《禮畢》)。隋大業中(605~608),增《康國伎》、《疏勒伎》成九部樂,並將《清商》列為首部,改《國伎》為《西涼伎》。

唐初,繼承隋《九部樂》,樂制舞制依舊。貞觀十一年(637)廢《禮畢》。貞觀十四年(640)將唐代創作歌頌唐朝興盛的《燕樂》列為第1部。

3樓:匿名使用者

《七部樂》:

一、《國伎》;

二、《清商伎》;

三、《高麗伎》;

四、《天竺伎》;

五、《安國伎》;

六、《龜茲伎》;

七、《文康伎》,即《禮畢》。

隋大業中(公元605-608年間),增《康國伎》和《疏勒伎》,同時將《清商伎》列為首部,改《國伎》為《西涼伎》,遂成《九部樂》。

試論隋代"七部樂"至唐代"十部樂"的發展演變狀況

4樓:

南北朝是乙個戰亂動盪的時代,漢族的政治中心轉移到江南,其他民族大量湧入中原地區。由於民族的遷徒雜居,文化交流頻繁,互相滲透融化,為隋唐樂舞的繁盛提供了重要條件。

隋朝統一中國後,集中整理了魏晉及南朝盛行的《清商樂》,和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原的兄弟民族及外國樂舞,制定了七部樂,後來又增為九部樂。唐代繼承了隋的九部樂,並在此基礎上增刪成十部樂。

隋、唐宮廷設定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的目的,一方面是供統治者娛樂,更重要的是顯示國家強盛。這些樂部於太常寺而不屬於教坊,就更說明它們的政治作用大於娛樂作用,禮儀性重於表演性。

凡是宮廷舉行大宴,都要奏十部伎。如群臣朝賀皇帝舉行宴會,招待兄弟民族使者,為皇帝祝壽,慶豐收舉行大宴(即賜酺),為皇后立寺,歡迎玄奘從西域返長安……等,都要整套地演出各部樂舞。而每部樂舞的演出制度,如舞者大數、服裝、樂人服飾、人數、所用樂器,以及哪一部樂採用哪些舞曲、歌曲、解曲等,都有所規定。

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中所包括的節目,大都是各地的民族民間樂舞,弘以地名、國名為樂部名稱,因而儲存了相當濃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它們雖用於宮廷宴享、典禮,卻都來自民間。其制定、增刪和變遷的情況是這樣的:

隋代開皇(公元581至600年)初制定了七部樂,包括

一、《國伎》;

二、《清商伎》(即漢代傳統樂舞);

三、《高麗伎》;

四、《天竺伎》;

五、《安國伎》;

六、《龜茲伎》;

七、《文康伎》(《禮華》,漢族面具舞)。

隋煬帝大業(公元605至618年)中,又增加了《康國伎》和《疏勒伎》,成為九部樂。並把《清樂》列為第一部,《國伎》改為《西涼伎》。

唐高祖武德(公元618廷626年)初,繼承了隋代的九部樂,樂制、舞制都依歸。到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廢除了《禮華》;貞觀十六年十一月,他宴百寮,加奏《高昌伎》,自此以後,才成為十部樂,包括

一、《燕樂》;

二、《清樂》;

三、《西涼樂》;

四、《天竺樂》;

五、《高麗樂》;

六、《龜茲樂》;

七、《安國樂》;

八、《疏勒樂》;

九、《康國樂》;

十、《高昌樂》。

隋唐樂舞「七部樂」和「九部樂」分別是什麼?

5樓:漫閱科技

隋朝結束南北朝**混戰的局面,於開皇初年(約581~585)制禮作樂,設立了「七部樂」,其基礎是魏晉三百多年來漢族傳統的、兄弟民族的和外國傳入的各種樂舞的集合。《隋書·**志》載:「始開皇初定令,置七部樂。

一曰國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麗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國伎,六曰龜茲伎,七曰文康伎。」《隋書》中還記載說:「及大業中,煬帝乃定清樂、西涼、龜茲、天竺、康國、疏勒、安國、高麗、禮畢,以為九部樂。

」即,隋煬帝大業年中期(605~618)制定了《清樂》《西涼樂》《龜茲樂》《天竺樂》《康國樂》《疏勒樂》《安國樂》《高麗樂》《禮畢》等為「九部樂」。比較「七部樂」,其中增加了《康國樂》和《疏勒樂》,又將《清商樂》列為第一部,將《國伎》改名《西涼樂》,將《文康伎》改名《禮畢》。

唐代繼承了「九部樂」,並且宮廷樂制舞制依舊。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廢除《禮畢》(即「七部樂」中《文康伎》,此舞為紀念晉人庾亮的假面舞,因其死後諡文康,故舞名《文康伎》)。貞觀十四年(640)創制《燕樂》,列為唐代「九部樂」之首。

繼而因統一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一帶),於貞觀十六年(642)將《高昌樂》納入樂舞的演出體系,至此,唐代「十部樂」成為宮廷歌舞藝術的乙個龐大的整合體。

隋朝宮廷燕樂有多少主要型別

6樓:

隋代初年,來宮廷燕樂置七部樂:自

(1)國伎,即西涼伎,出於涼州(今甘肅武威)一帶;

(2)清商伎,指中原和江南地區的傳統**;

(3)高麗伎,高麗在今朝鮮;

(4)天竺伎,天竺指古印度;

(5)安國伎,安國即今中亞布哈拉;

(6)龜茲伎;

(7)文康伎,是最後的乙個結束節目。此外,又雜有疏勒(今新疆喀什噶爾)、扶南(今柬埔寨)、康國、百濟(朝鮮古國)、突厥、新羅(朝鮮古國)、倭國(指日本)等伎。

隋煬帝時又加以調整,定為九部:

清樂(即清商伎)、西涼、龜茲、天竺、康國、疏勒、安國、高麗、禮畢(即文康伎)。這些專案可以反映,當時朝廷已經廣泛地蒐集到國內外的多種樂舞。但這些只是朝廷舉行宴會時樂舞表演的節目次序單,目的在炫耀皇帝的「威德」,不能反映當時社會上新**的內容。

唐代的九部樂,十部樂是建立在隋代的什麼基礎之上

7樓:匿名使用者

1、《十部樂》是唐朝初期,在隋末《九部樂》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宮廷宴樂。在貞觀十六年完成。

2、歷史形成

1)隋代開皇初(約581~585)制七部樂:

①《國伎》、

②《清商伎》、

③《高麗伎》、

④《天竺伎》、

⑤《安國伎》、

⑥《龜茲伎》、

⑦《文康伎》(即《禮畢》)。

2)隋大業中(605~608),增《康國伎》、《疏勒伎》成九部樂,並將《清商》列為首部,改《國伎》為《西涼伎》。

3)唐初,繼承隋《九部樂》,樂制舞制依舊。

貞觀十一年(637)廢《禮畢》。

貞觀十四年(640)將唐代創作歌頌唐朝興盛的《燕樂》列為第1部。貞觀十六年唐太宗宴百寮,加奏《高昌伎》,始成十部樂。

宮廷設定這些樂部的目的,是為了顯示國力的強盛。樂部安排,除《燕樂》、《清商》兩部外,其餘八部都是兄弟民族及外國樂舞。但是代表中原傳統樂舞的《清商》部,內容十分豐富。

武則天時尚存60多曲。另8部,總共22曲。這些兄弟民族及外國樂舞,大多在南北朝時代已經傳入中原。

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以地名、國名為樂部名稱,絕大部分曲名是音譯。舞蹈服飾是美化的民族服裝。

8樓:半塘無水

南北朝是乙個戰亂動盪的時代,漢族的政治中心轉移到江南,其他民族大量湧入中原地區。由於民族的遷徒雜居,文化交流頻繁,互相滲透融化,為隋唐樂舞的繁盛提供了重要條件。

隋朝統一中國後,集中整理了魏晉及南朝盛行的《清商樂》,和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原的兄弟民族及外國樂舞,制定了七部樂,後來又增為九部樂。唐代繼承了隋的九部樂,並在此基礎上增刪成十部樂。

隋、唐宮廷設定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的目的,一方面是供統治者娛樂,更重要的是顯示國家強盛。這些樂部於太常寺而不屬於教坊,就更說明它們的政治作用大於娛樂作用,禮儀性重於表演性。

凡是宮廷舉行大宴,都要奏十部伎。如群臣朝賀皇帝舉行宴會,招待兄弟民族使者,為皇帝祝壽,慶豐收舉行大宴(即賜酺),為皇后立寺,歡迎玄奘從西域返長安……等,都要整套地演出各部樂舞。而每部樂舞的演出制度,如舞者大數、服裝、樂人服飾、人數、所用樂器,以及哪一部樂採用哪些舞曲、歌曲、解曲等,都有所規定。

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中所包括的節目,大都是各地的民族民間樂舞,弘以地名、國名為樂部名稱,因而儲存了相當濃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它們雖用於宮廷宴享、典禮,卻都來自民間。其制定、增刪和變遷的情況是這樣的:

隋代開皇(公元581至600年)初制定了七部樂,包括

一、《國伎》;

二、《清商伎》(即漢代傳統樂舞);

三、《高麗伎》;

四、《天竺伎》;

五、《安國伎》;

六、《龜茲伎》;

七、《文康伎》(《禮華》,漢族面具舞)。

隋煬帝大業(公元605至618年)中,又增加了《康國伎》和《疏勒伎》,成為九部樂。並把《清樂》列為第一部,《國伎》改為《西涼伎》。

唐高祖武德(公元618廷626年)初,繼承了隋代的九部樂,樂制、舞制都依歸。到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廢除了《禮華》;貞觀十六年十一月,他宴百寮,加奏《高昌伎》,自此以後,才成為十部樂,包括

一、《燕樂》;

二、《清樂》;

三、《西涼樂》;

四、《天竺樂》;

五、《高麗樂》;

六、《龜茲樂》;

七、《安國樂》;

八、《疏勒樂》;

九、《康國樂》;

十、《高昌樂》。

隋唐時期宮廷**的發展與表現

9樓:匿名使用者

隋唐時期的**機構是為適應宮廷燕樂的高度發展而建立的,與歷代社會發展、政治制度相適應,與宮廷、民間社會**活動的繁榮昌盛相適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其體制的不斷地完善,促進了**教育活動的蓬勃發展,培養了諸多的**人才,在教育、表演、組織、管理等方面,為後世積累了豐富的可供借鑑的歷史經驗。

中國**網

九部樂的前身是七部樂嗎?

10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公元581年,隋代統一中國,結束了長期戰亂的局面。隋文帝為了顯示自己統一國家的功績和國力強盛,於開皇初年(公元581~585年)集中整理了南、北朝各族及部分外國樂舞,制訂《七部樂》,後來發展成《九部樂》,使宮廷燕樂得到空前發展。

九部樂的首部是叫什麼?

1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隋唐宮廷燕樂

隋唐宮廷燕(宴)樂,用於朝會大典。隋統一全國後,集中整理了南、北朝各族及部分外國樂舞,制訂《七部樂》:

一、《國伎》;

二、《清商伎》;

三、《高麗伎》;

四、《天竺伎》;

五、《安國伎》;

六、《龜茲伎》;

七、《文康伎》,即《禮畢》。隋大業中(公元605~608年間),增《康國伎》和《疏勒伎》,同時將《清商伎》列為首部,改《國伎》為《西涼伎》,遂成《九部樂》。

「七部委」到底包括哪些,七部委是指?

任何 部級的七個部委共同發出某些行政法規 規章,或是規定行政措施 釋出決定 指示和命令的時候,國內 大多簡稱為七部委。這張圖里的七部委就是 國家 交通運輸部 商務部 衛生部 監察部 農業部 國家智財權局。還有其他新聞,如 近日,國家 財政部 商務部 國土資源部 海關總署 稅務總局 環保總局七部委聯合...

七月哪天最適合結婚?我是初1,我女朋友是初

請您參考 結婚登記相關事項 一 結婚登記條件 1 男女雙方必須自願結婚 自主把握 2 結婚年齡 男年滿22周歲 女年滿20周歲。3 雙方均無配偶 未婚 離婚 喪偶 4 雙方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係 自主提示 二 結婚登記提交的證件 1 本人常住戶口簿 居民身份證。2 本人無配偶。3 當事人...

什麼是三台階七部開挖法,什麼是台階開挖法

景宗李元昊 1004 1048 1038年稱帝,在位11年。父李德明,西平王。李元昊襲位後,與1038年稱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他接受宋的先進文化,由根據党項的民族特點確立了一套政治軍事制度。李元昊與遼,宋之間進行了一些戰爭,取得勝利,形成宋,遼,夏鼎立局面。晚年,肆意誅殺,縱情享樂,強奪太子寧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