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的來歷教師節的來歷50字

2021-03-07 05:15:23 字數 4892 閱讀 5071

1樓:唯愛唐七

2023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聯絡京、滬教育界人士,在南京**大學集會,發表要求「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的宣言,並議定6月6日為教師節,也稱雙六節 。這個教師節沒有被當時的國民黨**承認,但在中國各地產生了一定影響。

2023年國民黨**決定立孔子誕辰日8月27日為教師節,並頒發了《教師節紀念暫行辦法》,但當時未能在全國推行。

2023年之前,香港的教師節定於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誕辰),回歸後則跟隨中國內地規定,改為每年的9月10日。

2樓:基泥太妹

"6.6"教師節。

2023年5月,教育家、南京**大學教授爽秋、程其保等發起,擬定每年6月6日為教師節。

"8.27"教師節。

2023年,國民黨**教育部決定以中國教育家孔子的誕辰8月27日為教師節。

"5.1"教師節。

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商定,將教師節與"五一"國際勞動節合併一起。

"9.10"教師節。

2023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第九次會議正式通過***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並決定9月10日為我國的教師節。

3樓:喜歡檸檬顏色

2023年舉行的六屆全國人大常會第九次會議同意了***關於建立教師

節的議案,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教師節是乙個感恩老師一年來教導的節日,不同國家規定的教師節時間不同。每年公曆9月10日是中國的教師節。

2023年9月10日是新中國第乙個教師節。

4樓:**穆念慈

我們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時候回來呀,我們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時候回來呢。我的確很愛你們麼麼噠!

5樓:匿名使用者

jtjgdjdpajpjapjdpjdpjatjdtjdtdjtdjtja

教師節的來歷簡介 50字左右

6樓:兲綪

其實早在2023年,****曾規定6月6日為教師節,解放後廢除了6月6日的教師節,改用「五一國際勞動節」為教師節,但教師節沒有單獨的活動,沒有特點。而將教師節定在9月10日是考慮到全國大、中、小學新學年開始,學校要有新的氣象。新生入學開始,即尊師重教,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

2023年9月10日,是中國恢復建立第乙個教師節,從此以後,老師便有了自己的節日。

7樓:匿名使用者

31年前的2023年9月10日,新中國的教師們迎來自己第乙個教師節。從此以後,每年的教師節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尊師重教成為了一種美德。泱泱中華尊師重教的傳統久矣,從某種角度講,中國的教師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在中國古代,教師一直是備受尊重的職業,漢武帝便是一位尊師有禮的賢君。據《通鑑·漢紀三十九》載,有一天,漢武帝到東郡巡視,順便去看望自己做太子時的老師,「丙辰,帝東巡,幸東郡,引及門生並郡縣掾史並會庭中。帝先備**之儀,使講《尚書》一篇,然後修君臣之禮。

」之後, 就這乙個小小的舉動,便使得天下大化。尊師重教,孝親友善,的風俗隨即瀰漫開去。蝴蝶效應,使得後漢前期,「天下安平,人無徭役,歲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物價超便宜),牛羊被野。

」由此可見,老師一職,由傳道授業到改政移風,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好在中國社會歷來對師者都極為敬重,自古以來就有「教師節」,只是日期不同於現代。除此之外,古代教師又在哪些方面和今天有所不同呢?

古代教師節在哪天?和誰有關?——古代教師節還休假呢!

古代的教師節和孔子有莫大的關係。在漢、晉時期,每到孔子誕辰日(農曆8月27日),皇帝就會率領文武**去祭拜孔廟,還會請教師們吃飯,當時雖沒有確立孔子誕辰日為教師節,但教師已開始享受節日休假、會餐等福利待遇了。

唐宋時代,每到這一天國都和各州、府、縣都要舉行孔子誕辰祭典,當時的祭典非常隆重。並且,國子監、書院以及州、府、縣也會選拔成績突出者為「司業」,報送朝廷,這些「先進教育工作者」最高可獲賞銀500兩。

到了清代,孔子誕辰祭典的規模和範圍愈加巨集大,成績最為卓著的教師在這天會被授予八品職銜,提公升為院長、監院、掌教、館師等。清代許多著名學者如顏元、阮元、惠士奇等就是在那時得到的提拔。

古代就有「博士」、「教授」——教師的稱呼多著呢!

「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或傳授學術的人,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 後來,人們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

其實,除了「老師」之外,古代對教師的稱呼還有很多,比如先生、夫子、**、師傅、西席、教授、助教、博士等等……那麼,有些在現代社會中常見的稱呼和古代是表示同樣的意思嗎?

【博士】

如今的博士通常指的是擁有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人。然而在古代,早有博士一詞。博士在古代是個官名。

秦漢時期,博士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後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為「文學博士」等。

【教授】

如今的教授一詞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種職稱,但在古代太學中則是講學的博士。中國漢、唐兩代太學都設有博士,宋代**和地方的學校始設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學以及明清兩代的府學也都設有教授。

【助教】

如今的助教有助理教師的意思。然而在古代,助教指的是在國子監任教的教師。西晉咸寧二年立國子學,始設助教,協調國子祭酒、博士傳授儒家經學。

此後除個別朝代外,國子監中都設經學助教,稱國子助教、太學助教、四門助教、廣文助教等。

古代「教師」從業也得通過考試——宋代教師考試難著呢!

在西漢以前,教師多是推薦,並不需要從業考試。但到東漢時期,中國出現了教師「資格考試」——要想成為太學博士,得通過太常主持的考試(有點類似今天教育部主持的考試)。而且,教師個人的教學經歷和年齡都有相應的規定,要求曾教過學生50名以上,年齡不小於50歲。

隋唐時期,中國形成了完備的官學制度。官學,相當於今天的公辦學校,既有小學,也有大學;既有綜合性學校,也有專科學校。當然,教學管理和要求也更規範更嚴格了,對教師從業資格和教學能力都有一套完善的考核辦法。

其中,授課數量是考核定級的重要標準之一。

宋代是民辦學校開始興起和繁榮的時代,私立書院流行,但朝廷對官學同樣抓得很緊,要當上「公辦教師」同樣得考試。宋熙寧八年(公元2023年)實施的「教官試」制度,大概是中國教育史上最難通過的教育主管和教師資格考試。由於考試過嚴,全國州、縣的教授數量明顯減少。

孔子向老子問禮——典故孔夫子也曾虛心求學!

社會上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個怎樣的人,但是很少知道老子是個怎樣的人,更不太知道孔子向老子問過禮!

那麼孔子眼中的老子又是怎樣的呢?孔子三十多歲後,在社會上已經有些影響了,但是他很謙虛好學。當時老子名聲很大,孔子決定去拜見老子,向他請教禮的問題。

於是孔子一路上想象老子到底是怎樣乙個人,風塵僕僕地從魯國山東曲阜來到周王都。今天在洛陽市東關大街北側,有一座牌坊,內有古碑,上面寫著「孔子入周問禮處」。自然是後人建造的。

孔子向老子問禮一事,也各有各的說法。

傳說那天老子剛洗了頭髮,正在晾頭髮。古人的頭髮是不許剪斷的,因為這是爹媽給的,一輩子不能剪斷,否則就是不孝,所以男人的頭髮跟女人一樣長,而且要比現代女性的長髮長得多,這晾頭髮也是一件挺麻煩的事情。孔子一踏進門就被眼前的情景弄傻了,只看見老子披著長長的散發,迎風而立,微微抬頭,雙目似閉又似開著,面上似笑又不笑,神情似醒又非醒。

樹葉飄過,不動聲色;風吹拂臉,聲色不動;啊,就像一株枯樹挺立在那兒!年輕的孔子自己也經常洗頭髮,也經常晾發,但是他不是這個樣子,也不會這個樣子。他也從來沒有看到過別人這樣子晾發的,所以孔子傻了眼!

孔子心裡打了個問號:這就是當代最有名望的大思想家、大學問家老子?怎麼會這個樣子啊,像個枯木?

不過孔子很有禮貌,不打擾老子,而是先退了下去,靜靜等待著。

果然如此,當老子會見孔子,和他談論時,孔子好像被老子帶到了乙個神奇的智慧型大海的邊上,看到了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智慧型的廣闊的波浪,聽到了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哲理的濤聲。

孔子很真誠地又很直率地問老子:「先生,是我眼花了呢,還是真的,剛才先生的形體就同枯木一樣,好像超脫了一切!」老子微微一笑,講出了一番深刻的哲理。

原來老子利用晾頭髮的時候,完全進入了乙個寂靜的、虛無的、深邃的奇妙世界。他脫離了滾滾紅塵的眼前世界,進入時間的隧道,遨遊到萬物本來開始的地方,即事物的生機活潑的原生態中去了。他到他自己心目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道」的地方去了。

孔子奇怪地問道:「這種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老子神秘地一笑說:

「達到這種境界是最高層次的審美,是最高層次的快樂,能夠體味到這些的就是最高境界的人了!」孔子的心靈被震動了,老子的形象在他心目中變得無比高大,無比智慧型,無比光輝!

據說孔子見完老子回去以後,幾天沒有講話。學生們說,這一下壞了,咱們的夫子怎麼變傻了?其實孔子不是變傻了,而是在深入到一層又一層的內裡去反思了。

孔子從而變得眼界更開闊,思想更博大,智慧型更豐富了!後來學生要孔子談談對老子的訪談感想,孔子深深感嘆地說:「真了不起啊,老子是人中之龍啊!

而我只好像是甕罐中的乙隻小小的飛蟲啊!」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求學路上,尊師是最難的,卻也是最重要的。教師節將至,祝所有辛勤工作的老師們,節日快樂!

786熱點說

時事熱點,盡情分享

教師節的慰問:負責「傳道授業解惑」的塾師們,過得好嗎?

非遺大資料

安南去世:」走鋼絲「改革欲振興聯合國,對中國他這樣評價

熱點說過去的學生都給老師送什麼禮物

大錘說史分享

8樓:悠然1淡定

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早在西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就提出「**事師,敬同于父」。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2023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會議決定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

2023年9月10日,是中國第乙個教師節。從2023年開始,時任全國政協委員的著名人文學者李漢秋以提案的方式,多次呼籲以孔子誕辰作為教師節。經權威部門研究測算,孔子誕生於西元前551年9月28日(陽曆),這個日子也恰當其時:

新學年開始時的繁忙已經過去,可以有時間籌辦教師節和國慶節。

教師節的由來?教師節來歷?

中青基石教育祝老師們節日快樂!教師節來歷?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 程其保等在南京 大學集會,發表要求 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 的宣言,並議定6月6日為 教師節,也稱雙六節。不久,國民黨 先是同意6月6日為教師節,後又將教師節改為8月27日 農曆孔子生日 建國後,人民 曾恢復6月6...

教師節的來歷左右急教師節的來歷100字左右急

教師節,是我國僅有的包括 節 記者節在內的三個行業性節日。自1931年以來,我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共有過4種 不同日期和性質的教師節。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教師節是1931年。當時,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 程其保等,發起聯絡京 滬教育界人士 擬定每年6月6日為教師節,並發表 教師節宣言 提出改善教師待遇 保...

關於教師節的來歷百字介紹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天早上一起床就忽然想到老師應該有自己的節日。教師節的最早創意人 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這樣說。那是1984年12月9日,王教授當天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 北京晚報 第二天,北京晚報 就刊出文章 王梓坤校長建議開展尊師重教月活動 引起了讀者強烈反響。12月15日,北師大鍾敬文 啟功 王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