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項在舞劍,意在沛公」出自《項羽本紀衝的「鴻門宴」故事。在
「鴻門宴」上,項羽的謀士范增暗使項莊舞劍,趁便於席上擊殺劉
邦。項伯亦拔到起舞,以身體保護飾公。張良說:「今者項莊拔到舞,
其意常在浦公也。」後來把這段歷史故事概括成「項莊舞劍,意在沛
公」,比喻懷有陰謀,別有用心。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這個成語出自西漢賈誼的《過秦論》,講的是秦末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事情。
西元前209年7月,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出兩名差官押著九百名貧民壯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去防守邊疆。這兩個差官又從壯丁裡挑選出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作屯長,讓他們再去管理其餘的壯丁。這兩個屯長乙個叫陳勝(字涉),是個雇農;另乙個叫吳廣,是個貧農。
他倆原來並不認識,現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運,很快就使他們成了好朋友。
陳勝、吳廣一行往北拼命趕路,一點也不敢耽誤。因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誤了日期,是要砍頭的。可是,他們剛剛走了幾天,才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正趕上下大雨,只好扎了營,待天晴再走。
雨又偏偏下個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誤了,陳勝同吳廣商量,說:「咱們即便走,誤了日期,也是死;逃,給官府抓住,也是個死。反正是個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為老百姓除害。
」吳廣也是個有見識的人。他同意了陳勝的意見,並商定藉著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蘇和深得群眾擁戴的原楚國大將項燕(項羽的祖父)的名頭,以號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於是陳勝和吳廣就帶著幾個心腹首先把那兩個差官砍死,然後提著他們的頭,向大家講明了不起義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這幾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願豁出性命跟著陳勝、吳廣一塊兒幹。大夥砍伐樹木為兵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將項燕報仇。
大家還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一下子就把大澤鄉占領了。大澤鄉的農民一聽陳勝、吳廣他們起來反抗秦朝的**,青年子弟都紛紛拿著鋤頭、鐵耙、扁擔、木棍來營里投軍。
人們將「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簡化成「揭竿而起」這個成語,比喻高舉義旗,起來反抗。多泛指人民起義。
指鹿為馬
《史記》中「指鹿為馬」的典故而來。秦始皇死後實權被宰相趙高掌握,趙高有一天獻給秦二世皇帝一頭鹿說:「陛下,獻給您一匹馬。
」秦二世莫名其妙地對左右的大臣說:「奇怪,這明明是一匹馬呀。」大多數的大臣為了討好趙高都說:
「這的確是一匹馬,不是鹿。」
約法三章
先談妥條件。 解釋 語本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原指漢高祖入咸陽,臨時制定三條法律,與民共守。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
漢興之初,雖有約法三章,網漏吞舟之魚,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
破斧沉舟
故事出自《史記·項羽本記》:秦軍圍趙于巨鹿,項羽率領楚軍前去救援。在兩軍人數相差極其懸殊的情況下,項羽率大軍渡過黃河,沉船破釜,只讓士兵持三日糧進軍,義無反顧,一往直前,以示決不後退的決心。
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九進九出敵營;楚軍在項羽的率領下,個個英勇無畏,以一當十,大敗秦軍,緩解了巨鹿之圍。項羽就此在諸侯中樹立起威信,為後來稱霸天下奠定了基礎。
2樓:百度使用者
1)「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
」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
「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
「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
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
「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
「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
」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
「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
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
」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
2)「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秦王朝急政暴虐,徭役、賦稅重加於民,嚴刑苛法,民怨沸騰,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元年七月,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告成鎮)人陳勝、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吳廣等900名被徵戍卒赴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戍邊。途中遇雨,不能如期趕至。
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廣遂率被徵戍卒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市東南大澤鄉西南)起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起義軍「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史記·陳涉世家》),攻取大澤鄉,西向橫掃數百里,進占陳縣(今河南淮陽),起義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陳勝在陳縣稱王,國號「張楚」,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乙個農民政權。起義軍以「伐無道、誅暴秦」(《史記·陳涉世家》)為政治口號。
各地農民紛紛響應,揭竿而起。原六國舊貴族亦乘機起兵,。經短期休整,起義軍主力分兵三路向秦都咸陽(今陝西咸陽市東北)進逼。
吳廣率田臧、李歸等圍攻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古滎鎮),因城池設防堅固,久攻不下。陳勝又以周文為將軍,率部由陳縣出發西擊秦。周文沿途收兵,至函谷關(今河南靈寶老城東南北寨村之北,因在山谷中,險如函,故名)時,已有戰車千輛,步兵數十萬人。
九月至戲(今陝西臨潼東北新豐鎮東南戲水西岸),距秦都咸陽不到百里。另一路由宋留率領攻占南陽(郡治宛縣,今河南南陽市),但未能按陳勝意圖直叩關中東南,門戶武關(今陝西丹風東南)。陳勝同時分兵攻取郡縣:
遣武臣等向北進攻趙地(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周市攻取魏地(今河南東北部);鄧宗進攻九江(郡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召平攻取廣陵(今江蘇揚州市)。在陳勝、吳廣影響下,英布、項梁、彭越、劉邦等先後起兵,形成天下反秦之勢。秦廷大震,秦二世採用少府章邯建議,武裝驪山(今陝西臨潼東南)刑徒和私家奴隸數十萬,由章邯率領,大敗周文軍於戲(參見戲之戰)。
周文軍退至曹陽(今河南靈寶東北)。二年十一月,秦軍出關**,周文再次失利,退至澠池(今河南澠池西),兵敗自殺,全軍瓦解。秦軍乘勝直抵敖倉(軍用糧倉,位於今河南滎陽北黃河中)。
是時,圍攻滎陽的吳廣軍內訌,田臧、李歸假傳陳勝之命殺吳廣,陳勝乃以田臧為上將軍。臧親自率軍迎擊秦軍於敖倉,兵敗身亡。李歸又戰敗於滎陽城下。
章邯分兵向南,先後擊破鄧說、伍逢兩支義軍,直逼陳縣。這時,武臣等擁兵割據自保,脫離陳勝指揮;鄧宗、召平遠在廣陵;宋留被分割在南陽。陳勝親率張賀軍出城迎戰,被章邯擊敗。
十二月,陳勝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南),被車伕莊賈殺害。南陽宋留部亦降秦。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遂告失敗。
3)「指鹿為馬」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趙高(注:秦朝秦二世的丞相)勢傾人主,老臣皆被黜。嘗遇朝會,乃使人獻鹿於帝,高指曰:
「此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矣,此鹿也。
」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揚聲。蓋高有篡奪之意,故指鹿為馬,以驗群情之順逆。後高使其婿閻樂殺二世於望夷宮,迎立扶蘇之子嬰。
4)「約法三章」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
西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到達離秦都咸陽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子嬰在僅當了46天的秦王後,向劉邦投降。劉邦進咸陽後,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裡,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 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
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 王宮,並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 霸上。為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中各縣父老、豪傑召集起來,鄭重地向 他們宣布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
現在 我和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
」父老、豪傑們都表示擁護約 法三章。接著,劉邦又派出大批人員,到各縣各鄉去宣傳約法三章。百姓們聽了,都熱烈擁護,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
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援,最後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5)「破斧沉舟」出自《史記 項羽本紀》。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巨鹿。
戰少利,陳余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
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
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歷史故事詞語(成語),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太公釣魚 武王伐紂 荊軻刺秦 圍魏救趙 諱疾忌醫 毛遂自薦 驚弓之鳥 紙上談兵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臥薪嘗膽 鳥盡弓藏 畫餅充飢 望梅止渴 三顧茅廬 草船借箭 火燒赤壁 六出祁山 七步成詩 破釜沉舟 霸王別姬 四面楚歌 精忠報國 胯下之辱 王莽篡位 八王之亂 蘇武牧羊 毛遂自薦 毛遂 負荊...
關於馬的歷史故事 簡略 ,關於馬的歷史故事20字數
伯樂相馬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第乙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延續到現在。有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也沒有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
描寫歷史故事的成語,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負荊請罪 完璧歸趙 三顧茅廬 鑿壁偷光 臥薪嘗膽 紙上談兵 臥薪嘗膽 破釜沉舟 百發百中 半途而廢 杯弓蛇影 鞭長莫及 賓至如歸 病入膏肓 伯樂識馬 不恥下問 出爾反爾 出奇制勝 唇亡齒寒。答 如 臥薪嘗膽 破釜沉舟 百發百中 半途而廢 杯弓蛇影 完璧歸趙,毛遂自薦,負荊請罪。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