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初三詩詞鑑賞題

2021-03-06 02:06:00 字數 5881 閱讀 2174

1樓:靈鵉

4、《天淨沙·秋思》通過對一組客觀事物的描寫,表現

出 的心情。

5.對這首曲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這首曲的題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樹」是最有特徵性的秋景,給人以蕭條、寂寞、悲涼的感覺。

c.「小橋」一句讀來令人親切,可仔細想去,卻更增添了「斷腸人」的愁緒。

d.「斷腸人」句中的「斷腸人」是一位「離人」,「天涯」即「極遠的地方」。

6.①對這首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選取了富有特徵的九種事物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圖。

b.第二句描寫詩人所見異鄉的幽美、恬靜的景象,越發使人感到孤獨。

c.從整個構圖來看,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體。寫景是為了烘托人。

d.從此曲的題目來看,作者所要表達的是對秋的傷感,而並無思鄉之情。

②選出下列對這首詩解說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a.「枯藤老樹昏鴉」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歸圖,「枯」「老」「昏」營造出暗淡淒涼的氛圍,襯托遊子內心的哀傷。

b.「小橋流水人家」一句則描繪出一幅清新秀麗的秋郊莊戶圖,熱情讚頌家鄉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回到家鄉的喜悅之情。

c.「西風瘦馬」一句,「西風」即秋風,乙個「瘦馬」既寫出路途的辛勞,又寫出了生活的艱辛。

d.末句是在前面寫景的基礎上直接抒情,抒發了長年漂泊的遊子深切的思鄉之情。

③對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用具有特點的景物寫秋,描繪了一幅絕妙的秋景圖。

b、景與情結合,表現了天涯遊子的悲涼感情。

c、「夕陽」、「天涯」交代了時間地點。「斷腸人」今夜宿誰家?在「小橋流水人家」。

d、讀者是隨著秋思滿腹的主人公的腳步、視線、思緒進入這幅畫卷的。

④對《天淨沙秋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這是一首散曲中的散套,它用寓情於景的寫法具體而生動地表現了乙個長期流落異鄉的人的悲哀。

這首詞的句法也很別緻,前三行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使整個畫面頗像一幅筆法瀟灑的水墨畫,十分耐人尋味。

c. 「斷腸人在天涯」,此句使前面的自然環境染上了一層濃濃的感**彩,情思與景物和諧一致,畫面感鮮明,充分體現了因情設景、情景交融的創作意圖,極具藝術魅力。

d.《秋思》通過對「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種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的羈旅之思。

7.對《春望》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詩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戰亂中的春景,一片蒼涼,感傷國事,見花落淚,聞鳥而驚心。

b、本詩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這戰亂連綿的日子,期盼外出遊覽的丈夫早寫信來。簪,婦女束髮的首飾。

c、作者所經歷的這場戰亂,是指唐代的藩鎮割據。

d、「烽火連三月」,意指戰爭接連打了三個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8. ①對《春望》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為: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

b.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句意為:感嘆時局,看到開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

c.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句意為:戰爭已經持續了三個月,家書珍貴,足抵得上萬兩**。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一句意為:痛苦中我的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② 對「國破山河地,城春草木深。」兩句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兩句詩寫春望所見。乙個「破」字,視野從城到山河,令人怵目驚心;乙個「深」字,視野從滿城到花鳥,令人滿目淒然,詩人的感情由隱到顯,由弱到強,步步推進。

b、這兩句詩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變化。「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殘垣斷壁同富有生機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

c、詩意變化的又一例為「國破」與「山河在」前寫國都淪陷,城池殘破,後寫山河依舊,意思相反;「城春」與「草木深」前寫明媚春景,後敘荒蕪之狀,前後相悖。這種詩意的變化,突出了山河破敗的景象。

d、這兩句詩以寫景為主。句中的「國」、「山河」、「城」、「草木」都是詩人親眼所寫的景物。

③ 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詩的開篇即寫春望所見,突出寫山河破碎、滿城荒蕪,寫長安淪陷後的殘敗景象。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觸景生情:

因感時恨別,見到了本為娛人之物的花鳥反而流淚驚心;一種是移情於物: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兩種解釋都符合詩意。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自安史叛亂以來,戰火不斷,企盼親人訊息,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家書抵萬金」是說一萬兩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句中,「白髮」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

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之傷痛之外,詩人又嘆息衰老,更增了一層悲哀。

④閱讀杜甫《春望》這首詩,找出分析不當的一項( )

a首聯寫望中所見,山河依舊,世事全非,失陷後的長安,草木叢生,一片淒風苦雨。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沉痛。

b頷聯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採用擬人寫法,意思是由於戰亂,都城破敗,彷彿花也因感嘆時事而落淚,鳥也因人世間的離別而驚心。

c「家書抵萬金」寫出戰亂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麼難得,多麼值錢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訊息。

d尾**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乙個滿頭白髮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的藝術形象。這一細節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9.頷聯寄   於    ,表達 之感,運用了 的修辭。

10.用襯托手法寫由於國破家亡,使人極度悲傷變得更加蒼老的詩句是 。

11.本文以   為線索,表達了詩人 之情。

12.表達思念親人的句是 。

13.①下列對《使至塞上》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

a.首聯寫作者出使,已經過了屬國的居延這一地方.乙個'單'字,寫出了他出使的孤單與無奈.

b.頷聯借用比喻,寫自己像飄飛的蓬草一樣出了漢塞,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進入胡天,顯得形象而生動.

c.頸聯中'孤煙','長河','落日',寫出了大漠景色的單調與荒涼.'直''圓'寫出了邊塞人民不懼生活艱苦,奮勇向前以圓美好願望的豪情鬥志.

d.尾聯意思是說在蕭關遇到巡邏偵察的騎兵,才知道都護還在很遠的燕然山.至此,並未交待'出使'結束,給人留下想象回味的餘地.

e.全詩敘事與寫景相結合,而重點在於寫景,為讀者展現了一幅畫面巨集大,意境開闊,景色壯麗的塞外風光圖.

②.下面對王維的《使至塞上》一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以簡練的筆墨寫此次出使的經歷:詩人輕車簡從,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去慰問邊境將士。

b、頷聯寫自己過了居延,就像「徵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人胡天的上空,蘊含了作者內心的激動和興奮之情。

c、尾聯寫作者經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一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

d、這首詩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實為邊塞詩之名作。

③對《使至塞上》這首詩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兩句即景設喻,說自己像遠飛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歸雁」一樣進入「胡天」,這樣既寫景,又敘事,一語兩指,貼切自然,流露了詩人輕鬆愉悅和急切見到邊關將士的心情。

b.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景物單調,偶爾出現的一股煙塵格外醒目,因此稱做「孤煙」。

c.沙漠上沒有山巒樹木遮擋遮擋,蜿蜒遠去的黃河橫貫其間,望不到盡頭。乙個「長」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徵,又準確表達了詩人的感覺。

d.「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裡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的感受,意境雄渾。

14.對《使至塞上》這首詩字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說附屬國直到居延(地名)以外,點明邊塞的遼闊,路途的遙遠。

b.三、四兩句,寫眼前景物,並以「蓬」、「雁」自比。從景物特徵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兩句繼續寫詩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長河」指黃河。

d.最後兩句寫詩人在邊塞的蕭關遇到了侯騎(偵察兵),得知都護正帶兵在燕然前線。 15.對(唐)王維《使至塞上》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蓬草」在古代詩文中一般比喻故鄉水;詩人自己。詩中的「徵蓬」表達了詩人懷念故鄉,熱愛故鄉感情。「蓬草」隨風飛轉,古代文學常用它來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蹤。

b、詩人以濃郁的筆墨寫了此次出使的經歷。「單車欲問邊」,寫自已輕車簡從,要前往邊境慰問將士。「屬國過居延」,是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

c、頸聯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直」和「圓」準確地描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涼孤獨中透著挺拔雄偉,「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柔和溫暖。

d、尾聯用典流露了嚮往建功立業的心情,這個典故隱含在「燕然」兩字中。

16. 對《渡荊門送別》理解不正確的是( )

a、首聯交代了作者出遊出發的地點是荊門,到達的地點是楚國。

b、頷聯形象地描繪了渡過荊門山後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

c、頸聯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江面平靜時的夜景和白天雲彩興起變幻的無窮奇景。

d、尾聯點題,面對流經故鄉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鄉之情。

17、①下面是對《渡荊門送別》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山隨平野盡」這句詩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給人以流動感和空間感。

b、「江入大荒流」這句詩中「入」字用語貼切。詩句所描繪的意境顯得天空寥廓,境界高遠。

c、「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這一聯以水中月明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雲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效果十分強烈。

d、全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其中既有對故鄉的深情厚意,又有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

②欣賞李白的《渡荊門送別》,選出有錯的一項 ( )

a、「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立足於行舟上的所見。

b、「天鏡」與「海樓」分別指的是水中明月和海市蜃樓。

c、這首五言律詩是一首送別詩。寫的是詩人送別友人。

d、「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表示式了詩人對故鄉的留戀。

18、閱讀《登岳陽樓》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是「五律」,在古代詩歌中屬於古體詩。

b.這首詩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

c.這首詩詩人用寫景來寄寓自己飄泊天涯、懷才不遇的感情。

d.這首詩抒發詩人對家國身世的重重感慨;對祖國安危和人民疾苦的深情掛念。

19.①閱讀杜牧《赤壁》這首詩,找出分析不當的一項( )

a、作者並不從正面寫赤壁之戰的過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後果,而是反說其事,並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

b、「折戟沉沙鐵未銷」,是說折斷的兵器埋沒在沙土中還沒有鏽蝕。因為該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 時間不長。

c、「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是用假設的口氣說的。假如當時的天氣、風向不給周郎以方便, 赤壁之戰就有可能被曹操取勝,那麼「二喬」就可能被關在銅雀臺了。

d、赤壁是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但詩人所詠之赤壁並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

②.選出對杜牧《赤壁》賞讀有誤的一項: ( )

a、這首借古詠懷詩就前代歷史中某一點生髮開來,以小見大,抒寫政治失意之情。

b、「鐵未銷」表明在赤壁大戰中,埋在泥沙中的殘破**還沒有來得及銷毀。

c、第二句借物以懷古,意思是說我把它揀起來,洗磨之後,還能辨出是三國時代遺物。

d、最後兩句議論,告誡晚唐統治者不要寄希望於僥倖。語言含蓄,懷古之中又透傷今。

20.①閱讀《過零丁洋》這首詩,找出分析不當的一項( )

a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兩件事:一是在他21歲時,明經入仕,因科舉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b頷聯把個人命運與山河命運緊密相連,個人浮沉緊繫著祖國的安危。

c頸聯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藉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抒發陷入絕境的沉痛心情。

求問一道初三物理題,求問一道初三物理題

p f s 15 0.75 10 6 2 10 7pa p f s 15 0.3 10 6 5 10 7pa 1 因為是手對釘帽,所以p f s 15 o。75x10的 4次方 2 針尖對牆,因為針尖的壓力是人給的,所以f 15,而受力面積只有針尖,所以s 0。3,所以 p 15 0。3x10的 4...

初三化學題 求詳細解答,急求一道 初三化學題的解答

選項為b這道題求解主要依靠溶液顏色以及相互反應以後出現的特殊沉澱效果來判定 1 fecl3被優先鑑別,因為其顏色為棕黃色或者褐黃色。其他3中溶液均為無色透明 2 將鑑別出的fecl3分別於其他3種透明容易混合,如果混合溶液產生深棕色絮狀沉澱,可確定與之混合的溶液為ba oh 2,深棕色絮狀沉澱為化學...

初三物理題 高分,物理題 初三

只閉合s1,p在a r0 20 與r1串聯 電流相同,v0 20 總電壓u v0 電源電壓。s1 s2均閉合,p在b r0 0,r1與r2併聯 r1 r2電壓相同 電源電壓 所以 4 r1 10 電源電壓 水平拉力f 100n 動滑輪 相當於300n拉力,但滑動摩擦力 220n,且做勻速直線運動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