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李白的兩首贈別詩李白的贈別詩有哪些?

2021-03-05 22:13:01 字數 5333 閱讀 1147

1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三首贈別七言絕句賞析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是我們知道的最瀟灑的古代文人,這三篇七言絕句,分別為留別詩《贈汪倫》,寄遠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雖然題材不盡相同,但是卻表達了李白對朋友的一片赤子心腸。

「李白登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實在是乙個不拘小節的人,中國的詩人成千上萬,又有幾個能在詩歌的一開頭就提筆寫出自己的大號呢?

因為這首詩所要記述是一段摯樸的情感,所以李白也就全沒了客套禮節。他本來已經上船,馬上就要離開桃花潭了,在朋友們依依的惜別聲中,忽然從岸上傳來一陣歡快的歌聲,大家在詫異之時,回頭一看,沒想到原來是汪倫,他竟然一邊唱著歡快的歌,一邊又蹦又跳地趕來給李白送行了。也許按照常理,朋友分別,都應該感到傷心,忙著互道珍重,可是這個人卻一反常態,又唱又跳的,像什麼樣子?

誰知他這看上去有點不近情理的舉動,卻正和了李白的心思,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就真誠地相處,如果一旦分手,那也就痛痛快快地分手,大家在一起悲悲切切的又有什麼意思?可是當著眾人的面,李白又不能掃了大家的興,所以他就拐了乙個不大不小的彎子,說「哪怕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深,也趕不上汪倫送我的這番情意呀!」李白的言外之意,其實並不是說大家千叮嚀萬囑咐的道別是對我李白不好,只是在委婉地勸大家沒有必要在分手時過於傷感、沉重而已。

這樣的表白既不會涼了眾人的心,又使得送行的氣氛活躍起來,李白也就在這一片踏歌聲中,心情愉快地與大家揮手告別,離開了這個給他留下了美好回憶的桃花潭了。這首小詩也成就了一段佳話,使得桃花潭一帶留下了不少令人遐想的遺跡,如在潭東岸邊,就有一處題有「踏歌古岸」的踏歌岸閣。

這首詩的語言非常淺顯易懂,但是卻有一種耐人回味的藝術效果。乾隆皇帝對此詩的評價是,「語近情遙,有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之妙。」手揮五弦,目送飛鴻,是六朝名士嵇康的詩中的名句,那乙份看似漫不經心、其實瀟灑無限的神態不知使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心悅誠服而自嘆不如呀。

另外,詩歌的

三、四兩句,是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為參照物,來衡量汪倫送行的情意。李白把一種抽象的感情用形象的事物來比附,又使人不侷限於具體的物象之中,而讓讀者自己去心領神會。清人沈德潛非常欣賞這兩句,他指出:

「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所以說「不及」兩字,也是頗具匠心的,不是直接將深千尺來比喻,而只說是不及,那麼到底有多深呢?任何人都可能根據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而得出各自的結論,而在這種再創造的過程中,這首小詩也就深深地印在讀者的腦海中了。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比起李白許多眾口流傳的詩歌來說,這首七言絕句詩的題目就顯得比較陌生了,左遷,其實是被貶官的意思,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據《新唐書·文藝傳》記載,王昌齡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今天所說的不拘小節,被貶為龍標縣尉。

而對於自己的人格,王昌齡本人是非常自信的。他那首著名的《芙蓉樓送辛漸》詩,也是用七絕寫的,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全詩是這樣的,「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他把自己比作一片冰心,可見其冰清玉潔之心,並不因為飛來橫禍而稍加改變。李白作為他的朋友,在聽說了王昌齡本人的不幸遭遇之後,特地寫了這首詩寄給遠在龍標的他,以表達自己對友人的無限關心與同情之心。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詩的開篇並不單純是描寫李白當時眼見之景和耳聽之聲,而是頗有「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的比興風韻,「楊花」這一景物在詩詞中歷來就有一種叫人飄忽不定的感覺,而叫著「不如歸去」的啼血杜鵑,更給人一種淒涼哀怨的聯想。子規就是杜鵑。

在暮春無數明媚的景致中,李白單獨挑選了「楊花落」和「子規啼」這兩樣來點明時令,其飄零之感、流離之恨,躍然紙上,令人悲從中來,而且,這楊花已經「落盡」,被吹入水中,被踩入泥土,簡直是慘不忍睹了。為什麼詩人會面對暮春如此傷感呢,「聞道龍標過五溪」是個中原因。李白是因為聽說了王昌齡被貶官,古時資訊不通,等到李白知道了訊息,掐指一算,大概王昌齡早已動身,此時多半已經在奔赴貶所的路上了吧。

五溪均在湖南省西部,是雄溪蠻 溪、酉溪、五溪、辰溪的總稱。詩的前半首只說看見楊花落盡,只說聽見子規啼血,只說想像王昌齡顛沛流離在湘西的荒山惡水之中,全不下一悲痛之詞,而悲痛之情已見。在前面的鋪墊之後,後面兩句直抒胸臆,「我送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夜郎在今湖南省芷江縣西,位於黔陽,即王昌齡貶所龍標縣的西面偏南。朋友被貶到地老天荒之處,無法相從,唯有將滿腔的愁思,與天上的明月,託付給西風,寄給「天涯淪落人」了。愁心,是李白對朋友被貶的同情與擔心,理應寄去,可以給落難的友人以安慰,可是明月代表著什麼呢?

李白沒有明說,這給王昌齡和後來的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或是代表李白對朋友的相思之情吧,因為自古以來,不論是圓月還是初月,都是文人筆下懷遠思親的象徵。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自不必說,而在李白之前的,有謝莊的「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賦》)、張若虛的「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春江花月夜》)。

李白是想請這輪同照兩地的明月,來傳達自己對朋友的一片真心呀。不管別人會如何看待你,我知道你心如明月,志行高節;也不管我身處何方,月亮在照見我的同時,也可以照見你。通過詩人的藝術想象,無知的月亮就這樣成為了李白與王昌齡心靈之間的紐帶。

這首小詩也成為李白赤子心腸的最好例證。

「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一幅大寫意的江畔送別圖。

黃鶴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在武漢市蛇山黃鵠磯頭。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在唐代為揚州廣陵郡治所,也就是在詩中的「下揚州。」這首詩是李白,也是唐詩中最動人的送別詩之一,但是全詩卻沒有乙個字提到離情別恨。

所以唐汝說這首詩「目力已極,離思天涯,悵望之情,俱在言外。」詩的前兩句是敘事,當然沒有言情,言外之意,是否也飽含「離思天涯」呢,故人,當然是指老朋友,孟浩然是盛唐詩人中,年紀較長的一位,出生於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比李白整整年長十二歲,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去世,孟浩然去世時,李白還不滿四十歲。孟浩然是位幾乎一生都沒有從政做官的「閒人」,僅在張九齡罷相後貶荊州長史時,在他手下擔任過從事一職,這在盛唐的著名詩人中也是比較少見的。

但是李白對孟浩然卻是十分敬重的,他曾經寫過《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孟浩然閒雲野鶴似的生涯,對酷愛自由、正值盛年的李白來說,可以說是一見如故,所以兩人成為忘年之交。現在這位值得尊敬的「故人」要離去了,要告別千古勝蹟的黃鶴樓了,之所以在詩中重提此樓,大概是因為李白曾在黃鶴樓上,多次與「孟夫子」流連忘返,忘形爾汝吧。而且此處又有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經過的種種神話傳說,也為孟浩然的離去增添了幾分遐想。

就在這煙花似錦,春光如夢的季節裡,在黃鶴樓腳下,送孟夫子順江東下,直赴那人間天堂的揚州名城。此人,乃「風流天下聞」的當代名流;此時,乃大唐開元盛世,千古難逢;此景,又逢陽春三月,從黃鶴古樓到揚州古城,大江上下,該有多少看不盡的風光,這一切都是那樣的令人心醉,令人神往。開頭這兩句看似平淡的敘事,包含了李白多麼豐富的內心世界呀。

而此時,他又有多少話想對孟浩然傾述呀。想一想,他在《贈汪倫》詩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時的瀟灑,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而這會兒的李白恐怕不會聯手而歌、邊跳邊唱的為孟浩然送行了。

他不但沒有在分手之際「踏歌」,甚至在孟浩然已經登舟遠去之後,還獨自一人默默地佇立江邊,目送著孟浩然所乘的江船揚帆東去,直到不見蹤影,「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後兩句是寫景,當然也不是抒情,而言外之意,卻是飽含「悵望之情」的。一開始,是黃鶴樓下,長江岸邊,孟浩然在舟中,李白立岸上,兩位詩人,拱手相別,漸漸地,船離碼頭,漸行漸遠,朋友的身影也看不清楚了,只剩下遠處江心的一片孤帆,在順江而下,最後,連帆影也沒有了,只有腳下那不盡的滔滔江水,還在無語地向著朋友遠去的天邊流淌。

李白站在江邊目送帆影,直至消失,也不曾離去,可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他一直在翹首凝望朋友所乘的的江船不斷遠去,直到消失以後,才注意到那一江春水,正浩浩蕩蕩地向著水天相接的天邊流去。這雖是寫景,可又有誰能說不是在抒情呢,李白把他對朋友的無限眷戀,都融入了那遠去的江帆之中,匯進了滔滔的江水之中。讓人感到一種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悠遠境界。

2樓:芙蓉笑春風

贈汪倫李百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樓:

《贈汪倫》。我只知道一首

4樓:匿名使用者

lllll啊啊啊啊阿!!

李白的贈別詩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

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

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遊、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李白的詩,要兩首,寫詩句,李白寫了幾首詩

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寫了幾首詩 李白 701年 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 謫仙人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 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 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

《春日憶李白》與《天末懷李白》兩首詩都表達了對李白的思念之情

杜甫 孟浩然同是盛唐時期的兩位著名的詩人,由於相似的不幸的人生經歷,具有極其相似的詩歌風格,是滿懷豪情的盛唐頌歌,是政治理想與心胸抱負的抒懷,是對仕途失意的失落與對社會的批判的表達,是遊賞遣興與閒適的生活的再現,是真摯的鄉情 友情 親情等真性情的流露,是隱居生活的閒適與閒適當中透露出來的壯志難酬的情...

李白的寫景詩,十首李白寫景的詩

1.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翻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2.早發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翻譯 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