吽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無嗔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2021-03-05 08:00:07 字數 5101 閱讀 6108

1樓:8萬4千法門

「又密宗,稱秘密宗」,這個秘密一定要講清楚,不要以為它真有什麼秘密,不是的,深密,是深密的意思,也有隱密,但是深密的意思多。「因密法者,正是諸佛秘要之藏,不輕示人者也」。他不是法器,他絕不傳法,結緣那個可以,我跟章嘉大師頭一天見面,那是教我一些方法。

我真正行皈依禮,這在他老人家面前皈依的時候好像是一年半,我跟他一年半才要求皈依。皈依傳給我乙個咒,叫結緣的,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它是用藏文發音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咒。

我要問,這六個字什麼意思?因為它三密相應,口念咒、手結印、心裡要觀想,那你不知道意思你怎麼觀想法?就問他這六個字什麼意思?

他就跟我解釋,唵是身體;嘛呢是蓮花,你看我們經典常常翻成摩尼,嘛呢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後面的吽是意,就是心,心意。這是他們的文法,身,蓮花,保持,意。我們中國的文法,是保持身心像蓮花一樣,是這個意思。

蓮花出汙泥而不染,蓮花的根長在泥裡面,泥土代表六道;莖在水中間,那個水代表四聖法界;花開在水面上,水面上是一真法界,表這個意思。叫我念,常常想,就是說保持自己的身心常常像蓮花一樣,染淨都不染。泥土是六道,水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花開在上面就超越十法界,染淨都要放下。

我看現在念這個六字大明咒的人很多,特別是藏傳的轉經輪,他都念這一句,那個經輪上也是刻的是藏文寫的,懂得意思的人不多。就跟我們漢傳的這個,念阿彌陀佛的人很多,真正對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的意義懂得的人不多,他要不深入《無量壽經》他不懂,他不會懂得。那個咒語意思好極了,所以你真正要懂得的話,懂得它的義理,你就曉得這裡頭真是其味無窮,有很深很深的哲理。

也是高度的科學,科學就是講簡要、講秘要。

2樓:匿名使用者

持誦「吽」時,能減退地獄道

眾生之痛苦;生於地獄的眾生,因其極重惡業力因感召地獄中之種種痛苦,如幻見烈火焚身、寒冰刺骨、山崩地裂、種種鬼差**等等,痛苦莫名,不能得脫。故此在誦至咒中「吽」字時,修行人想及地獄眾生之苦而把功德迴向願其離苦得樂。

3樓:匿名使用者

吽 為黑色,象徵本尊之悲心,屬於般若波羅蜜,能除瞋恚心;黑色,是五種姓佛共同鎮除一切罪惡的法色,以預示熄滅三界眾生的仇恨;黑色之大圓鏡智光,淨除地獄中之瞋恨,斷除熱寒苦。

無嗔 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4樓:看不見遇不著

無嗔,梵語apratigha。又作不嗔、不嗔恚,意思為無恨。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或者詆毀、抹黑其他宗教等等行為。

佛學中的解釋:佛教認為對違背自己心願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會使眾生身心產生熱惱、不安等精神作用,對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敵。

對佛教修行所言是這樣,如果是對他人或社會而言,則嗔的危害更大。

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會發生爭鬥,或導致互相殘殺,輕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則使整個社會,乃致使整個國家陷入災難,因而《大智度論》卷十四中說,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種心病中最難治的。

5樓:匿名使用者

無嗔,梵語apratigha。又作不嗔、不嗔恚。為「嗔」之對稱。三善根之一,遭違緣而心無嗔恨也。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或者詆毀、抹黑其他宗教等等行為。《大乘五蘊論》中說:

「雲何為嗔?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成唯識論》中則說:

「嗔者,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嗔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痴一起被稱為「三毒」。

擴充套件資料

降伏解脫辦法

佛曰:「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戒、定、慧「 即是對治 」貪、嗔(chēn)、痴「 的方法。

戒:是指一種有道德的、有規範的、無害他人的生活行為標準,斬斷因為沾染喜愛外物而生起的執著貪心;

定:是針對內心的修煉和自我耐性的培養;凡事先自省,向內求;避免外向的暴躁和苛求他人引發的嗔恨;

慧:是對於宇宙生命種種實相,有了透徹、圓融的了知,從而脫離愚痴;不再惘於事理,迷於因果;善解世間因緣的相續,明白生死流轉的根本,心無掛礙,無有恐怖。

降伏解脫的先後次序:

持戒除貪,戒能生定,定力深厚,貪心不起,定力更進,斷滅嗔心,智慧型顯露,愚痴障除,正見正行,淨化身心,因次第修,證果不遠,解脫根本煩惱,能度一切苦厄;此法真實不虛,唯信之者自證。

作於春秋時期的《禮記·大學篇》裡也描述了類似的修身安心之道,可知「其來有自」: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物格而後智生,智生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6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遇到不如意的人、事物或者境界,不會憤怒仇恨抱怨,沒有煩惱。能夠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都是緣聚則成緣散則滅,凡事都是因果迴圈,自己感應到的境界,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善惡報應,如影隨形。作善因得善果,作惡因得惡果。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因果如是觀。一切聖賢以無為而有差別。無為才能無所不為。

無嗔即是守戒,守戒則能得定,定能生慧。熄滅貪嗔痴,勤修戒定慧。僅供參考,歡迎指正

7樓:小飛

佛學大詞典 對「無嗔」解釋如下:

【無嗔】梵語apratigha。又作不嗔、不嗔恚。為『嗔』之對稱。

心所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識百法之一。逢違緣而心不嗔恨之謂。

即於有情非情無恚害之意,為能對治嗔煩惱之精神作用。其恆與諸善心相應,故說一切有部立其為十大善地法之一,唯識家攝之於十一種善心所。以其能生善法,故與無貪、無痴共稱三善根。

又四無量心中之慈無量心以無嗔為體。[成唯識論卷

六、大毗婆沙論卷四十

二、俱舍論卷二十

九、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參閱『三善根』622)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無嗔」解釋如下:

【無嗔】 (術語)三善根之一。遭違緣而心無嗔恨也。唯識論六曰:『云何無嗔?於苦苦具無恚為性,對治嗔恚作善為業。』

異熟識 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8樓:醉迷沉香

佛學大詞典 對「異熟識」解釋如下:

【異熟識】梵語vipa^ka-vijn~a^na。音譯毗播迦毗若南。為阿賴耶識之異稱。

乃因果業報之主體。唯識家以阿賴耶識系由善惡業所薰習,以業種子為增上緣而招感異熟果,故稱異熟識,為阿賴耶識之果相。前六識雖亦為異熟果,然僅為別報而有間斷,故非『真異熟』;相對於前六識者,有情總報之果體(即第八識)方是真異熟,以其具有業果義、不間斷義、遍三界義等三義,故稱異熟識。

然至究竟佛果之前剎那方舍其名,即異熟識之名僅存於善惡業之果位;至成佛果時,無論異熟之因或果全不存在,屆時即無此名。又識之三能變中之初能變,即以『異熟能變』稱之。[攝大乘論本卷上、成唯識論卷

二、卷三、卷

五、卷八、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卷八本](參閱『三能變』602、『阿賴耶識』3676)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異熟識」解釋如下:

【異熟識】 (術語)阿賴耶識之異名。三能變中之第一異名。見三能變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異熟識」解釋如下:

【異熟識】 (術語)阿賴耶識之別名。唯識論三曰:『或名異熟識,能引生死,善不善業異熟果故。』見異熟條。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對「異熟識」解釋如下:

【異熟識】 阿賴耶識的別名。

浮木 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9樓:熱心網友

佛學大詞典對「浮木」解釋如下:

1、「浮木」人身之難得,佛法之難聞,譬如海中盲龜之逢浮木,千載難有一遭。(雜阿含經卷十

五、北本涅槃經卷

二、卷二十三)

2、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浮木」解釋如下:

(1)「浮木」(譬喻)幸運難遇,譬如海中之盲龜逢浮木也。雜阿含經十六曰:「大海中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遇出頭,復有浮木,正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

盲龜百年一出,得遇此孔。(中略)凡夫漂流五趣海,還覆人身,甚難於此。」

(2)涅槃經二曰:「生世為人難,值佛世亦難,猶如大海中盲龜遇浮孔。」法華經八曰:

「佛難得值。如優曇波羅華。又如一眼之龜值浮木孔。

」輔行記五之二曰:「如大海中有一盲龜,爾時海中復有浮木,唯木一孔,可立龜身。此龜三千年,方得一出,億百千出,何由可值浮木孔?

」3、佛學經典:

(1)一涅槃:《涅槃經》。三大經:《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三大咒:《楞嚴咒》《大悲咒》《尊勝咒》。

(2)十小咒:《如意寶輪王陀羅尼》《消災吉祥神咒》《功德寶山神咒》《準提神咒》《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藥師灌頂真言》《觀音靈感真言》《七佛滅罪真言》《往生咒》《大吉祥天女咒》。

(3)四阿含經:《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

(4)十大般若:《大般若經》《放光般若》《摩訶般若》《光贊般若》《道行般若》《學品般若》《勝天王所說般若》《仁王護國般若經》《實相般若》《文殊般若》。

擴充套件資料:

佛學研究分類:

1、佛學研究之分類,可由幾個不同角度加以觀察。從歷史之觀點看,可分原始佛教和發展佛教之佛教思想;從地理之觀點看,分為南傳和北傳佛教思想兩系;從教義之內容看,則有大小二乘、權實二教、聖淨二門、顯密二教、教禪二宗等各種之二分法。

2、而於現代之佛學發展,中外學者亦皆致力於佛學之重新分類,作為新研究之先決條件,成為一股現代佛教學術思潮。

3、例如日本學者高楠順次郎所歸納之研究體系為:

(1)研究之佛教,如俱舍、成實、唯識等各宗之教義。

(2)思索之佛教,如般若、華嚴、天台等宗之教義。

(3)觀想之佛教,如禪宗、真言宗之教義。

(4)信念之佛教,如淨土宗之教義。

(5)實行之佛教,如律宗之教義。美國學者邁格文博士則把佛學分為超越哲學(本體論)與相對哲學(宇宙論)二門。

4、近代學者多把全部佛學分為以說明萬法真相為目的,以理論為中心之「宇宙論」,與詮示解脫之真義、方法,以實踐為旨趣之「解脫論」二大門。

5、佛學之宇宙論包容廣闊,有就現象事物之因果連續來說明萬有由多元生起之學派;有主張物質現象為精神原理所開展之唯心一元論之學派;有肯定超越現象之實在本體論之學派;有不辨本體與現象,以現象歸於本體活動,提倡現象即本體之學派。

開顯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開 即開除執著,顯 即顯示真義。關於法華開顯思想,在 大智度論 專 法華經 等屬,印度論師述作中,未具明顯詮述,我國早於東晉竺法曠大師即倡法華 會三歸一 之旨,繼之有羅什三藏 吉藏 僧肇 法雲等大師續倡此義。智者大師基於上述諸師思想更倡 方便 即 真實 而完成整然之法華開顯思想體系。臺宗主張佛陀講 ...

道濟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道濟就是著名的濟公,是中國古代的得道高僧,以吃酒喝肉 遊戲人間的方式度化眾生回,是降龍羅漢轉世。答濟公曾作佛偈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前兩句是說自己。像這樣的得道高人,度化眾生早已超越形式,一舉一動都可以利益眾生。後兩句是對世人的警示,在沒有真正成就 超越六道之前,一定要嚴...

迴光返照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回抄光返照,亦作 迴光 襲反照 1 由於日bai落時的光線反射du,因而天空zhi又短時間地發亮。dao 2 也比喻人將死時神志忽然清醒或短暫的興奮。3 也比喻舊事物滅亡前表面上的短暫繁榮。迴光返照原為佛教 道教用語,指檢查自己的身心,自我反省。我國民間引申其義,將臨死時忽然稍微精神振作者稱為迴光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