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易書科技
《永樂大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空前絕後的一部百科全書。全書共22937卷,11095冊,總字數約3.7億。
明永樂元年(2023年)明成祖朱棣告訴翰林學士解縉:「天下古今事物,效載諸書,篇帙浩繁,不易檢閱。欲採各書所載事物,類聚而統之以韻,以便考索……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理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編輯為一書,毋厭浩繁。
」到了第二年11月,書成,名為「文獻大成」。但朱棣還覺得不滿足,又命姚廣孝、解縉等開館於文淵閣,召集中外**及四方宿學老儒充當纂修,命國子監及在外郡縣學生員繕寫,並叫光祿寺供給酒饌。當時參加的人數,據說在3000人左右。
永樂六年冬,書成,取名《永樂大典》。在這部書之前,我國歷史上已編纂了不少類書。然而,卷帙最多的不過1000多卷。
三國六朝時,魏纓襲等編纂《皇覽》680卷,梁有劉孝標的《類苑》120卷,北齊有祖艇等的《修文殿御覽》360卷;唐代有魏徵等的《文思博要》1200卷,許敬宗《瑤山五彩》500卷,歐陽詢《藝文類聚》100卷,虞世南的《北堂書鈔》160卷,張昌宗等《三教珠英》1300卷;宋代有李防《太平御覽》1000卷,王欽若《冊府元龜》1000卷,晏殊的《類要》77卷。
就現存的《藝文類聚》、《北堂書鈔》、《太平御覽》、《冊府元龜》諸書看來,他們都是分類抄輯的群書。《永樂大典》依韻目的次序編纂起來,一字不改進行抄錄,也是空前未有的體裁。《永樂大典》的這種體例,原來是依據元朝陰時夫的《韻府群玉》和宋錢諷的《回溪史韻》的體裁而編的。
他們把每個字依照「韻目」的次序編纂,但篇幅卻都很小。《回溪史韻》已散失,僅見殘本;《韻府群玉》則只有20卷。《永樂大典》卻將其擴大了1000多倍。
也正因為這種特殊的體裁,無數宋元人的詩文和古代的方志、醫書、雜書以及宋、元、明人的**、戲曲等等,被大量儲存、收錄在內。當時所依據的主要是文淵閣的藏書。但就今日所傳的《文淵閣書目》看,有許多書是超出《書目》之外的,特別是關於**、戲曲等書。
編者們並沒有「正統派」的文學觀念,眼光相當闊大,見解十分「通俗」,也因此而留下了許多最可寶貴的民間文學作品。吉本《西遊記》的一段《魏徵夢斬徑河龍》被收錄在「夢」字內;最早的平話《薛仁貴徵遼》全部被收錄在「遼」字內。假如《永樂大典》全部儲存到現在的話,國人將能對中國古代文學史有更深的刻全面的認識。
不幸的是,這部大類書的命運是悲慘的,它的命運就如同災難深重的舊中國一樣,受盡了種種磨難和摧殘。雖有正、副兩部,但都沒有完整地流傳下來。
《永樂大典》自編成之日起,一直深藏內府,一般人無緣得見。明成祖朱棣雖然動員和花費了眾多的人力物力修纂了《永樂大典》,但在明代各帝王中,查閱過《大典》的卻寥寥可數。據記載,只有明孝宗和明世宗兩人最酷愛讀書,常閱《大典》。
明孝宗曾經把《大典》中的醫藥秘方抄賜過《大醫院》,明世宗案頭常置數冊,按韻索覽。
嘉靖皇帝對其十分鐘愛,某日宮中著火,嘉靖皇帝一夜之間連頒三道聖旨搶救《永樂大典》。之後嘉靖特意命人照原本重錄,以另外儲存。重錄本與永樂正本的格式、裝幀完全一致。
《永樂大典》重錄後,有關其下落的記載很少,以致以訛傳訛,弄得撲朔迷離,隱晦難覓了。
明神宗萬曆中,南京國子監祭酒陸可教曾建議刊刻《永樂大典》,但他沒有說用哪個本子來刊刻。太史令李維幀說過「其書冗濫可厭,殊不足觀」的話。他對《永樂大典》的看法當然是錯的,但從他的話來看,好像見過似的,從他們二人的言行可以看出,明萬曆時期《永樂大典》尚是完整無缺的。
至明末,有些人就認為《永樂大典》已經不存在了。明史專家談遷在《國榷》中有言:「萬曆末,《永樂大典》不存,抑火失之耶?
」談遷以為正本、副本早在萬曆末年已經不存在了。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裡也持有與談遷一樣的看法,認為「全部皆佚」。
明末宦官劉若愚熟悉宮廷內情,寫了《酌中志》,以記述明末宮闈舊聞秘事著稱,書中記載;「舊《永樂大典》兩部,今又見貯於何處也?」在明清之際,宮廷內外的人由於不知道《永樂大典》正本抄本所在,因而便猜疑它們已經不存在了。
那麼,《永樂大典》究竟還存在嗎?清代康熙年間,徐幹學、高士奇等人在皇史宬發現了《永樂大典》,是嘉靖抄本,並已有殘缺。那麼,《永樂大典》究竟還存在嗎?
雍正間又把《大典》副本從皇史宬改貯在翰林院。李級、全祖望在翰林院也見到過。全祖望卻認為正本沒有遺失,藏在乾清宮裡,他曾經想建議用宮裡的正本來補配副本。
直到清末纓基孫也抱有與全祖望相同的觀點,而且他認為正本是在嘉慶間乾清宮失火時消亡了。但實際上,全祖望、纓荃孫對正本的下落都只是猜測之辭。
乾隆九年至五十四年間,在編制《天祿琳琅書目》時,把宮中的善本都集中在乾清宮旁邊的昭仁殿進行編目。如果宮中藏有《永樂大典》正本,怎麼會不編入《天祿琳琅書目》中呢?
後來修《四庫全書》時,屢嘆《永樂大典》副本不全,曾在宮裡宮外都找過。《永樂大典》是萬捲以上的巨帙,如果正本藏在宮裡,是很容易發現的,可是並沒有找到。清高宗曾有詩:
「《大典》猶看永樂傳,蒐羅頗見費心堅。兼及釋道欠精覆,久閱滄桑惜弗全。」清高宗對《永樂大典》不全亦無可奈何。
可見《永樂大典》正本「鼎革時亦有佚失」,副本在明清之交也有散失。但正本何時亡佚,史籍並未有明確記述,學界估計毀於明清鼎革之際。《永樂大典》正本的亡佚,無疑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次巨大損失。
《永樂大典》副本的悲慘命運,正是近代中國面貌的縮影,清**的腐敗和帝國主義的侵略,都在這部書上留下了深深的創痕。
《永樂大典》副本自明隆慶到清康熙這110多年裡,一直貯藏在皇史宬,雍正年間又改藏在翰林院的敬一亭。開三禮書局的時候,李級、全祖望都利用過副本,並發現有殘缺。乾隆三十七年(2023年)開四庫全書館時,要從《永樂大典》中收輯佚書,對《永樂大典》進行了一次清查,發現已缺1000多冊,共計2432卷。
《四庫全書》總編撰官紀昀對《永樂大典》已非全帙而深為嘆息。這兩千多卷何時亡佚,沒有一絲線索。
據傳,康熙間修書時,總編撰官徐幹學、王鴻緒、高士奇等人常在皇史宬翻閱此書,估計殘缺部分尚留存在他們家中。清高宗命令兩江總督高晉、浙江巡撫三寶到這些人家中查問,並講明《大典》是官物,即使當年拿取,也是無意收藏,只要交出,並不追究。同時估計到《大典》是「前朝舊書」,很可能流通在書賈坊林間,於是又派專人「留心體訪」。
儘管如此,仍沒有找到一本,或尋訪出下落。副本2000餘卷的亡佚,也可能在明清之際,這是《永樂大典》副本的第一次丟失。
清乾隆時,乾隆帝非常重對《永樂大典》的儲存。乾隆三十九年(2023年),發生過一次《大典》失而復得的事件。當時《四庫全書》修纂官黃壽齡,私自把六冊《大典》帶回家中閱讀,被人偷去。
清高宗對這件事非常惱火,他說:「《永樂大典》為世間未有之書,本不應該任纂修等攜帶外出。」命令立即「查詢明確,據實覆奏」。
步軍統領尚書英廉嚴緝盜賊。
由於官府搜緝很緊,《大典》是宮內之物,書店和紙鋪不敢收購,偷盜者無法脫手,又把這6冊悄悄放回御河橋邊。雖然《大典》失而復得,但黃壽齡受到罰俸3年的處分。從此,四庫館吸取教訓,嚴格限制攜書外出,《大典》遺失的機會自然減少了。
由於清**的腐敗,對《永樂大典》保管不善,以致《大典》又遭到第二次人為的破壞。《四庫全書》修纂完畢後,一些館臣視《大典》為「精華採盡,糟粕可捐」的多餘之物。而後,嘉慶、道光間修《全唐文》時都曾利用過《永樂大典》,但保管制度已經相當鬆散。
尤其是道光後,《大典》被束之高閣,蛛網塵封,蟲咬鼠齧,無人過問。
更為可恨的是,一些**乘機偷竊。按說,《永樂大典》在書籍中可稱是龐然巨帙,不易拿走。可是翰林院的貪婪之徒偷盜伎倆極為巧妙。
據纓基孫記載:**早上進翰林院時,隨帶棉袍一件,打成包袱形狀。晚上離院時,把棉袍穿在身上,卻把兩本《大典》包入包袱裡。
看守人員見到早上曾帶包袱而來,理應晚上仍帶包袱而去,絲毫不起疑心。日積月累,像文廷武之流一人就盜走一百多本。
《永樂大典》亡佚日多,逐漸流散出去,引起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的覬覦,用每本十兩銀子的「**」暗中收購。光緒元年(2023年)重修翰林院衙門時,清點《大典》已不到5000冊,至二十年(2023年)六月,翁同龢曾入翰林院檢查,竟只存800冊了,亡佚之快,簡直驚人。
《永樂大典》最大的厄運,還是帝國主義兩次對中國的侵略。咸豐年間,英法帝國主義謀求擴大侵華特權未果,便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咸豐十年(2023年)英法聯軍侵占北京,大肆燒殺擄掠,攫奪珍貴文物,稱為「萬園之園」的清代皇家宮苑——圓明園,也被侵略者焚之一炬,化為灰燼。
翰林院中的許多珍貴典籍,侵略軍也肆意焚燒拿取,任意糟蹋。《四庫全書》文淵閣本在這次劫亂中被焚毀,《永樂大典》也焚毀不少。當時相傳英人劫走的《大典》最多,故後來黃公度出使英法時,王頌蔚臨別贈詩說:
「《大典》圖書淵,漁獵資來學。歲久漸淪蕪,往往山巖伏。頗聞倫敦城,稿尚盈兩屋。
願君勤搜訪,寄我採遺目。」
帝國分子掠奪我國珍貴文物的罪行是不勝列舉的,掠奪《永樂大典》僅是其中的一樁而已。事隔四十年,也就是光緒二十六年(2023年),《永樂大典》又遭受了另一場更為慘重的浩劫。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個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陰謀瓜分中國,藉口清**「排外」,聯合組成八國侵華聯軍入侵北京。
翰林院坐落在東交民巷,與使館區相接,該地遂淪為戰場,存放《永樂大典》的敬一亭被毀,該書絕大部分被焚,其餘也散落在瓦礫中,遍地皆是。帝國主義侵略軍竟用《永樂大典》來代替磚塊,構築軍事工事和鋪路,甚至做成馬槽,肆意糟蹋。
一些稍微懂得此書價值的侵略者,又乘機搶劫。英國使館與翰林院毗鄰,可謂「近水樓台」,劫走最多。英國使館**翟理斯在《使館被圍日記》中寫道,當硝煙餘燼尚未完全熄止的時候,他從翰林院的廢墟中拾來一些《永樂大典》,其中卷13345這一冊,作為「戰利品」,後來交給他父親收藏。
另乙個叫樸笛內姆威爾的,在《庚子使館被圍記》中記錄得更為詳盡。他寫道,翰林院裡的藏書「排積成行」,「一望無盡」,「皆前人苦心之文字,均手鈔本,凡數千萬卷」;這些典籍「有與**等價者」,在猛烈的槍聲中,有人用火具拋入翰林院,「無價之文字。亦多被焚。
龍式池及井中,均書函狼藉,為人所拋棄。有綢面華麗之書,皆手訂者;又有善書人所書文字,皆被人隨意搬移。其在使館中研究中國文學者,見寶貴之書如此之多,皆在平時決不能見者,心不能忍,皆稱揀選搶歸。
自火光中覓一路,搶之而奔」。
樸笛南姆威爾、翟理斯等人,當然也是屬於在火光中恣意「揀選」、搶之而奔者。這些帝國主義分子哄搶完畢後,還裝模作樣地到總理衙門報信,真正是賊喊捉賊。他們還恬不知恥地誇耀說:
「將來中國遺失之文字,或在歐洲出現,亦一異事也。」
事後,在廢墟堆中,還有不少人撿到《永樂大典》,譯學館**劉可毅在侵略軍的馬槽下就撿到《大典》數十冊。
經過這次浩劫,《永樂大典》的殘存本被分割流散在世界各國的圖書館或私人手裡,成為他們象徵東方文化的陳列品或**待沽的商品。有的甚至出現在舊書店或拍賣行裡。2023年,時恭綽先生就曾在倫敦買回「戲」字韻中的一冊。
帝國主義分子不但越火打劫,還千方百計地從中國私人手中攫奪,東洋文庫便是一例。東洋文庫的前身是莫利遜文庫,為英人莫利遜創辦,他在庚子事變中掠得《永樂大典》六冊。莫利遜死後,東洋文庫從他的妻子手裡接收了六冊《大典》,同時委託北京等地書肆,如有出賣《永樂大典》者,希望首先告訴他們,因此又購得多冊。
2023年春,東洋文庫得悉吳興嘉業堂所藏的49冊要**,便勾結大連滿鐵圖書館的松岡洋右強行購買,因此,這一大批《大典》為滿鐵圖書館佔有了。
還有一些官吏和書商為貪圖暴利,也隨便將《大典》售於外人。**三年(2023年),有個叫董康的官吏曾攜帶17冊《大典》東渡日本販賣。又如2023年北京解放前夕,美國還通過其在燕京大學的**人,從該校圖書館取走該館僅藏的一冊《永樂大典》。
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反動統治者的腐敗,《永樂大典》在暗偷明搶、巧取豪奪之下、幾乎喪失殆盡。殘存的少量《大典》,有一些也遠離了祖國,流散到異國他邦(美國有45冊,英國38冊,日本55冊)。這部出類拔萃的文化典籍,遭受如此厄運,沒有人不為之痛心。
在冷戰期間,社會主義陣營內國家之間相互送還對方的文物。2023年6月,前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東方學系圖書館,把帝俄時代遺留下來的《永樂大典》11冊送還給我國文化部。這是《永樂大典》自2023年八國聯軍劫掠災難後,第一次從國外被送還。
2023年6月,前蘇聯列寧圖書館又把原藏日本滿鐵圖書館的《永樂大典》52冊,送還我國***,這兩批永樂大典,都先後移交至北京圖書館(現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2023年,前蘇聯科學院又把《永樂大典》「夢」字韻一冊送還給我國訪蘇代表團。
2023年12月,在原東德總理格羅提渥訪華期間,將2023年從北京翰林院裡散失出國流落至德國萊比錫大學圖書館的3冊《永樂大典》送還我國,並由文化部移交北京圖書館(現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這些資料珍品的失而復得真可謂我國文化界之萬幸,這些圖書內容,收錄了價值極高已久已失傳的書籍,對於研究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諸多方面均有填充空白之價值。
時至今日,冷戰結束,國家間的關係已今非昔比,若要向那些盜掠我國文物的國家索要失竊之物是相當困難的。雖然我國**和一些民間組織及私人在這方面作了積極的努力,但長路漫漫,坎坷重重。我們只能祝願這些散失在外的珍貴人類遺產會得到妥善保護和有效利用,讓我們中華民族的精華得以充分展露。
《永樂大典》齊名清代編撰的大百科全書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 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據文津閣藏本,該書共收錄古籍3503種 79337卷。四庫 之名,源於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 四部庫書 或 四庫之書 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 全書 清代...
開國大典最重要的歷史意義是,開國大典 最 重要的歷史意義
向全世界宣布我們中國成立了 開國大典 最 重要的歷史意義 開國大典的歷史意義是什麼?開國大典歷史意義是 開國大典的重要意義?慶祝自己不再飽受小日本的欺壓和殺害,自己可以當家作主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告別了100多年的屈辱的,喪權辱國的歷史。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
日本戰國織田信長的旗印為什麼是明朝的永樂通寶
在平安和鐮倉時代之後,日本的商業和物流的發展使其對於共同貨幣的要求大量增加,但是因為戰亂導致的律令體制和造錢關所的衰廢,使中國的貨幣得以輸入和流通。永樂通寶主要流通在伊勢,尾張以東的東國,特別是在關東,永樂通寶甚至被賦予了基準貨幣的地位,因此也誕生了永高制用以計算年貫。還記得織田信長發家的地方就是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