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文的開國大典這副油畫的特點是什麼

2021-03-04 04:58:15 字數 5312 閱讀 5798

1樓:匿名使用者

《開國大典》所描繪的是2023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成立時天安門國慶典禮的盛況。場面恢巨集,喜慶熱烈,***和其他**領導神采奕欒,氣度不凡。藍天白雲,風和日麗,廣場開闊,紅旗如海,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

畫家在進行嚴謹的寫實描繪中,借鑑了民間美術和傳統工筆重彩的表現手法。作者使藍天與地毯、紅柱子、紅燈籠及紅旗等造成強烈的對比,並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在寫實手法的描繪中,畫家又進行了大膽的藝術加工,如透視和光影的處理都沒有嚴格地按西方寫實繪畫中的素描要求,在畫面的右側部位減去一根柱子,這些都是為了適應並強化畫面主題和總體的需要,同時也適於中國廣大讀者的審美情趣。

還應該提到的是,這些作品具有較強的裝飾性抒情性 。有評者認為是「富有裝飾意味的紀念碑性的大型歷史畫。」

作者董希文(1914—1973)是浙江紹興人,曾在蘇州美專、杭州美專西畫系就讀,2023年去法國留學,後回國。2023年赴西北敦煌藝術研究院並投入對敦煌壁畫的研究。後任**美術學院教授。

他還創作過《春到**》、《哈薩克牧羊女》、《苗女趕場》、《百萬雄師過大江》等主題性繪畫。在他的寫實油畫中,吸收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營養,如明快響亮的色彩、某種裝飾意味等都體現了中國藝術的精神和審美理想。

《開國大典》一直被譽為「共和國成立的藝術見證」 。它深入人心,也凝聚著一代又一代新中國建設者的愛國情感……

2023年初,中國革命博物館遵照中宣部、文化部的指示,開始籌備建黨30周年繪畫展覽,具體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學院領導蔡若虹、江豐、王朝聞組織落實。參展的作者為北京、華東的幾十位知名畫家。幾個月的時間,這些實力畫家們為展覽拿出了近百件繪畫作品。

這是新中國美術史上的一次風雲際會,繪畫界各路諸侯的精品不僅在這次畫展中引起了人們的共鳴,而且很多作品都被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甚至後來一些作品還在中國美術史上贏得了一席之地。如《地道戰》、《***延安整風》、《強奪瀘定橋》等等。

後來大家在總結中一致認為:好作品不少,但體現共和國成立的氣氛不夠。

當時誰也無法預知,這個結論為歷史巨作《開國大典》的誕生打下了伏筆。

中國革命博物館研究員李仁才對筆者說:「作為國家級博物館所收藏的有關黨史的繪畫作品,沒有一件展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力作顯然是不合適的。當時革命博物館展覽廳確實需要一件這樣的好作品。」

2023年,中國革命博物館決定委託**美術學院組織完成一幅巨型油畫:「開國大典」。

走進中國美術史的藝術殿堂,人們不難發現從商周時代到秦國統一,從大唐開基到清軍入關——在中國歷史各個朝代的開端都找不到流傳至今的有關開國盛典的歷史畫,而要創作一幅新中國開國盛典的巨型油畫,該是何等的氣魄!

**美院把這項艱鉅的任務交給了37歲的青年畫家、院知名教授董希文。

幾次為領袖、英雄畫像,並參加過開國大典,由他執筆創作「當之無愧」

應該說這是乙個公正的選擇,更是乙個歷史的選擇。

董希文在美術界早已聲譽鵲起,他的畫多次得到徐悲鴻、艾中信等著名畫家的好評。

董希文生於浙江紹興,杭州藝專畢業後又去湖南及越南河內深造,後又到我國西南、西部和西北地區學習、創作,曾在敦煌臨摹壁畫達3年之久。其素描、油畫功底在同行中有口皆碑。

2023年初北平解放,董希文創作水粉畫《北平入城式》。

雖現已說不清《北平入城式》的成功是否與點名董希文創作《開國大典》有聯絡,但董希文長於革命題材創作、長於人物畫的本領確實是行內知名。

當年董希文手拿這張草圖請教了許多畫家,如徐悲鴻、艾中信、江豐、吳作人、羅工柳等。

值得一提的是,從草圖上可以看出董希文創造性的突破有兩個。第乙個是草圖上除***側身站在靠近中間位置,其他領導人都站在左邊三分之一的畫面,而右面則是廣場群眾,這樣左實右虛相差懸殊的布局按一般構圖規律來看似乎有失平衡。另外乙個就是按正常視覺規律,在***的右前側應有一根天安門城樓的大紅柱子。

美術界的同行們對董希文大膽的構圖設想感到奇特並表示讚賞,認為第乙個突破加大了領導人與廣場群眾一實一虛、一近一遠、一少一多的對比效果,能更好地突出節日氣氛。而第二個突破大家認為極為大膽,「抽掉」這根柱子,廣場顯得更為開闊,相反如果畫上這根柱子反倒顯得累贅了。

為了穩重起見,董希文還請教了幾個建築學家,大家對此均表理解和贊同。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這樣評價:「畫面右方有乙個柱子沒有畫上去……這在建築學上是乙個大錯誤,但是在繪畫藝術上卻是乙個大成功。

」很快,董希文投入《開國大典》的實畫創作。

兩個月後,巨型油畫《開國大典》創作完成。

《開國大典》引起較大反響,並掀起了「油畫中國風」的藝術思潮

《開國大典》完成之後被收藏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展覽廳。

畫家艾中信曾作過如下分析:「從構圖到設色,從人物到場面,它的氣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國的風度。董希文把主要人物處理在不到一半幅面的左側,不僅是手法的大膽,重要的是他懂得構圖的大局……《開國大典》的大塊色彩,通俗易懂,看起來似乎簡單,但這大紅、碧藍和金黃(纓絡和菊花)是有意安排的。

它把乙個風和日麗日子裡乙個莊嚴熱烈的場面描繪出來……」

一些知名畫家看了這幅油畫之後,都認為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繪畫精品。中國革命博物館將這幅畫展出後,在藝術界和社會上都引起很大的反響。

徐悲鴻看了《開國大典》之後非常興奮,對此做出了很高的評價。他說:「董希文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應得一百分。

」但他同時也以西洋油畫的傳統標準做了後半句評價:「也應扣掉五分,因為缺少一點油畫特色。」

這裡所說的「缺少一點油畫特色」,是指這幅畫在很大程度上運用了中國傳統畫的手法和風格。但這恰恰被很多畫家認為正是《開國大典》的成功之處。如果按傳統油畫用光和設色的手法去創作,這幅畫就不會有這種熱烈的氣氛。

艾中信說:「《開國大典》在油畫藝術上的主要成就是創造了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中國油畫新風貌。這是乙個新型的油畫,成功地繼承了盛唐時期裝飾壁畫的風采,體現了民族繪畫特色,使油畫朝著民族化的方向發展。

」至此,繪畫界掀起了董希文所一直倡導的「油畫中國風」。《開國大典》無疑成為這一理論的典範之作,而這種思潮一直影響至今……

2023年,人民**在頭版重要位置發表了油畫《開國大典》。也是在這一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將《開國大典》印成年畫在全國發行,發行量達到乙個頂峰。

開國大典的漢語拼音已經被註冊為網域名稱。

希望能得到國內外愛國人士的關心與支援。

評價董希文的開國大典這副油畫 20

2樓:匿名使用者

《開國大典》一直被譽為「共和國成立的藝術見證」 。它深入人心,也凝聚著一代又一代新中國建設者的愛國情感……

2023年初,中國革命博物館遵照中宣部、文化部的指示,開始籌備建黨30周年繪畫展覽,具體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學院領導蔡若虹、江豐、王朝聞組織落實。參展的作者為北京、華東的幾十位知名畫家。幾個月的時間,這些實力畫家們為展覽拿出了近百件繪畫作品。

這是新中國美術史上的一次風雲際會,繪畫界各路諸侯的精品不僅在這次畫展中引起了人們的共鳴,而且很多作品都被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甚至後來一些作品還在中國美術史上贏得了一席之地。如《地道戰》、《***延安整風》、《強奪滬定橋》等等。

後來大家在總結中一致認為:好作品不少,但體現共和國成立的氣氛不夠。

當時誰也無法預知,這個結論為歷史巨作《開國大典》的誕生打下了伏筆。

中國革命博物館研究員李仁才對筆者說:「作為國家級博物館所收藏的有關黨史的繪畫作品,沒有一件展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力作顯然是不合適的。當時革命博物館展覽廳確實需要一件這樣的好作品。」

2023年,中國革命博物館決定委託**美術學院組織完成一幅巨型油畫:「開國大典」。

走進中國美術史的藝術殿堂,人們不難發現從商周時代到秦國統一,從大唐開基到清軍入關——在中國歷史各個朝代的開端都找不到流傳至今的有關開國盛典的歷史畫,而要創作一幅新中國開國盛典的巨型油畫,該是何等的氣魄!

**美院把這項艱鉅的任務交給了37歲的青年畫家、院知名教授董希文。

幾次為領袖、英雄畫像,並參加過開國大典,由他執筆創作「當之無愧」

應該說這是乙個公正的選擇,更是乙個歷史的選擇。

董希文在美術界早已聲譽鵲起,他的畫多次得到徐悲鴻、艾中信等著名畫家的好評。

董希文生於浙江紹興,杭州藝專畢業後又去湖南及越南河內深造,後又到我國西南、西部和西北地區學習、創作,曾在敦煌臨摹壁畫達3年之久。其素描、油畫功底在同行中有口皆碑。

2023年初北平解放,董希文創作水粉畫《北平入城式》。

雖現已說不清《北平入城式》的成功是否與點名董希文創作《開國大典》有聯絡,但董希文長於革命題材創作、長於人物畫的本領確實是行內知名。

當年董希文手拿這張草圖請教了許多畫家,如徐悲鴻、艾中信、江豐、吳作人、羅工柳等。

值得一提的是,從草圖上可以看出董希文創造性的突破有兩個。第乙個是草圖上除***側身站在靠近中間位置,其他領導人都站在左邊三分之一的畫面,而右面則是廣場群眾,這樣左實右虛相差懸殊的布局按一般構圖規律來看似乎有失平衡。另外乙個就是按正常視覺規律,在***的右前側應有一根天安門城樓的大紅柱子。

美術界的同行們對董希文大膽的構圖設想感到奇特並表示讚賞,認為第乙個突破加大了領導人與廣場群眾一實一虛、一近一遠、一少一多的對比效果,能更好地突出節日氣氛。而第二個突破大家認為極為大膽,「抽掉」這根柱子,廣場顯得更為開闊,相反如果畫上這根柱子反倒顯得累贅了。

為了穩重起見,董希文還請教了幾個建築學家,大家對此均表理解和贊同。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這樣評價:「畫面右方有乙個柱子沒有畫上去……這在建築學上是乙個大錯誤,但是在繪畫藝術上卻是乙個大成功。

」很快,董希文投入《開國大典》的實畫創作。

兩個月後,巨型油畫《開國大典》創作完成。

《開國大典》引起較大反響,並掀起了「油畫中國風」的藝術思潮

《開國大典》完成之後被收藏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展覽廳。

畫家艾中信曾作過如下分析:「從構圖到設色,從人物到場面,它的氣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國的風度。董希文把主要人物處理在不到一半幅面的左側,不僅是手法的大膽,重要的是他懂得構圖的大局……《開國大典》的大塊色彩,通俗易懂,看起來似乎簡單,但這大紅、碧藍和金黃(纓絡和菊花)是有意安排的。

它把乙個風和日麗日子裡乙個莊嚴熱烈的場面描繪出來……」

一些知名畫家看了這幅油畫之後,都認為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繪畫精品。中國革命博物館將這幅畫展出後,在藝術界和社會上都引起很大的反響。

徐悲鴻看了《開國大典》之後非常興奮,對此做出了很高的評價。他說:「董希文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應得一百分。

」但他同時也以西洋油畫的傳統標準做了後半句評價:「也應扣掉五分,因為缺少一點油畫特色。」

這裡所說的「缺少一點油畫特色」,是指這幅畫在很大程度上運用了中國傳統畫的手法和風格。但這恰恰被很多畫家認為正是《開國大典》的成功之處。如果按傳統油畫用光和設色的手法去創作,這幅畫就不會有這種熱烈的氣氛。

艾中信說:「《開國大典》在油畫藝術上的主要成就是創造了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中國油畫新風貌。這是乙個新型的油畫,成功地繼承了盛唐時期裝飾壁畫的風采,體現了民族繪畫特色,使油畫朝著民族化的方向發展。

」至此,繪畫界掀起了董希文所一直倡導的「油畫中國風」。《開國大典》無疑成為這一理論的典範之作,而這種思潮一直影響至今……

2023年,人民**在頭版重要位置發表了油畫《開國大典》。也是在這一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將《開國大典》印成年畫在全國發行,發行量達到乙個頂峰。

開國大典的 急用,開國大典的資料 急用

央檔案館儲存的1949年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 人民 成立典禮程式表 中,記載了開國大典的三大專案 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人民 成立典禮 二 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儀式 三 人民群眾遊行活動和焰火晚會。慶典的場地設在天安門。然而,在此之前,關於慶典場地的選擇卻有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將慶典活動安排在天安門。...

描寫開國大典場景的短文,開國大典場景寫具體的作文400字

1 慶國慶樂曲聲聲焰火騰空 法國是以7月14日法國大革命時巴黎群眾搗毀巴士底監獄這一天作為國慶日的。1989年,正值法國革命200周年。為此,法國舉行了十分隆重的慶祝活動。當天,在巴黎愛麗舍田園大街上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閱兵式上,300多輛裝甲車 5000名士兵 250架飛機及 接受了檢閱。33位外...

《開國大典》的主要內容,開國大典主要內容

課文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揭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誕生的無比自豪 激動的心情.本文通過記敘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誕生的無比自豪 激動的心情。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開國大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