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京劇的知識

2021-03-04 09:07:55 字數 5705 閱讀 2324

1樓:殿様愛

京劇是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的傳統戲劇。

京劇,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有譚鑫培、梅蘭芳大師等。

京劇在2023年入選國家非物質遺產目錄。

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扮演了不少崑腔戲,還吸收了囉囉腔和其他一些雜曲。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佔行)、淨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

京劇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裡的原貌出現的。京劇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當中人的本來面貌出現的,而是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在化妝、服裝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誇張,這樣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劃分成為生、旦、淨、醜四種型別。這四種型別在京劇裡的專門名詞叫做「行當」。

擴充套件資料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性的唸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戲曲演員從小就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淨)。但是要求每乙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京劇的藝術特色。

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形象。

京劇有唱,有舞,有對白,有武打,有各種象徵性的動作,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藝術。

2樓:匿名使用者

簡述:京劇,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有譚鑫培、梅蘭芳大師等。

起源:四大徽班進京獻藝,揭開了200多年波瀾壯闊的中國京劇史的序幕。在京的各聲腔劇種的藝人,面對徽班無所不能、無所不精的藝術優勢,無力與之競爭,多半都轉而歸附徽班。

介紹:京劇舞台藝術在文學、表演、**、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台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

表現手法: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戲曲演員從小就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要求每乙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京劇的藝術特色。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形象。

3樓:種花家的小公尺兔

京劇舞台藝術在文學、表演、**、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台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台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

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台藝術的創造。由於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育成長不同於地方劇種。要求它所要表現的生活領域更寬,所要塑造的人物型別更多,對它的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它創造舞台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

當然,同時也相應地使它的民間鄉土氣息減弱,純樸、粗獷的風格特色相對淡薄。

因而,它的表演藝術更趨於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表演上要求精緻細膩,處處入戲;唱腔上要求悠揚委婉,聲情並茂;武戲則不以火爆勇猛取勝,而以「武戲文唱」見佳。

1919-2023年,梅蘭芳的海外京劇演出消除了當時西方對中國戲劇甚至中國人的偏見,促進了中國京劇在海外的傳播,增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國京劇這一東方藝術奇葩在世界戲劇舞台上大放光彩。

中國派遣京劇團赴世界各地訪問演出,其中梅蘭芳先後於2023年、2023年和2023年赴蘇聯訪問,2023年第三次訪問日本,為中國傳統文化在海外贏得了巨大榮譽。他的高超表演不僅讓世界對中國的「國粹」京劇刮目相看,還對日本、歐美的戲劇及電影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萊希特在他們的創作中,都汲取了梅蘭芳表演藝術的精華。

4樓:暴走少女

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搬演了不少崑腔戲,還吸收了囉囉腔和其他一些雜曲。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為首的第乙個徽班(三慶班)進入北京,參加乾隆帝八十壽辰慶祝演出。

《揚州畫舫錄》載:「高朗亭入京師,以安慶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慶。」刊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楊懋建《夢華瑣簿》也說:

「而三慶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萬壽入都祝匣時,稱'三慶徽',是為徽班鼻祖。」

伍子舒在《隨園詩話》批註中則更具體指出是「閩浙總督伍納拉命浙江鹽商偕安慶徽人都祝釐。」隨後還有不少徽班陸續進京。

著名的為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班,雖然和春成立於嘉慶八年(1803),遲於三慶十三年,但後世仍並稱之為「四大徽班進京」。

經有過許多名稱。計有:亂彈、簧調、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黃)、二簧(二黃)、大戲、平劇、舊劇、國劇、京戲、京劇等。

擴充套件資料:

一、京劇的藝術特點:

京劇舞台藝術在文學、表演、**、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台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台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

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台藝術的創造。由於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育成長不同於地方劇種。要求它所要表現的生活領域更寬,所要塑造的人物型別更多,對它的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它創造舞台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

表演上要求精緻細膩,處處入戲;唱腔上要求悠揚委婉,聲情並茂;武戲則不以火爆勇猛取勝,而以「武戲文唱」見佳。

二、行當分類:

1、生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並應工猴兒戲)、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 、紅生 、娃娃生。

2、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青衣(正旦)、花旦、閨門旦、刀馬旦、武旦、彩旦。

3、淨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淨」又分為以唱功為主的大花臉,分正淨(重唱功,稱銅鎚、黑頭)、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稱毛淨)。

4、醜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分文醜(分方巾醜、袍帶醜、老醜、榮衣醜,並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稱開口跳)等。各個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藝上各具特色。

5樓:匿名使用者

京劇的形成大約有150年左右。 清乾隆五十五年(2023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慶班"入京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萬壽"祝壽。繼此,許多徽班接踵而來。

他們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慶擅演整本大戲;四喜長於崑腔劇目;春台多青少年為主的童伶;和春武戲出眾。

2023年以後,一批漢戲演員陸續進入北京。由於徽、漢兩個劇種在聲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緣關係,所以漢戲演員在進京後,大都參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為徽班的主要演員,如余三勝即是。

徽、漢兩班合作,兩調合流,經過乙個時期的互相融會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從崑曲、弋腔、秦腔不斷汲取營養,終於形成了乙個新的劇種--京劇。第一代京劇演員的成熟和被承認,大約是在2023年左右。

京劇從產生以來曾經有過許多名稱。計有:亂彈、簧調、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黃)、二簧(二黃)、大戲、平劇、舊劇、國劇、京戲、京劇等。

擴充套件資料

一、京劇的行當分類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佔行)、淨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

京劇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裡的原貌出現的。京劇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當中人的本來面貌出現的,而是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

在化妝、服裝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誇張,這樣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劃分成為生、旦、淨、醜四種型別。這四種型別在京劇裡的專門名詞叫做「行當」。

1、生: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並應工猴兒戲)、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 、紅生 、娃娃生。

2、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青衣(正旦)、花旦、閨門旦、刀馬旦、武旦、彩旦。

3、淨: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淨」又分為以唱功為主的大花臉,分正淨(重唱功,稱銅鎚、黑頭)、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稱毛淨)。

4、醜: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分文醜(分方巾醜、袍帶醜、老醜、榮衣醜,並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稱開口跳)等。

各個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藝上各具特色。

6樓:匿名使用者

京劇,亦稱「京戲」、「國劇」、「皮黃」。我國最具影響力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將近二百年的歷史。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

  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進北京後,於嘉慶 、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互相影響,逐漸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並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北京土語,逐漸融合發展。   京劇**屬於板腔體,用胡琴(京胡)、和鑼鼓、京二胡、月琴等伴奏。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皮黃」。

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   京劇的傳統劇目約在一千個,常演的約有三四百個,其中除來自徽戲、漢戲、崑曲與秦腔者外,也有相當數量是京劇藝人和民間作家陸續編寫出來的。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軍事鬥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話本。

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折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台本戲。   2023年11月16日京劇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表現手法

唱、念、做、打是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法,也是京劇表演的四項基本功。「唱」指演唱,「念」指具有**性的唸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戲曲演員從小就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培養的,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淨)。

但是要求每乙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才能充分發揮作為歌舞劇的戲曲藝術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

京劇行當

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淨、末、醜、武行、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淨、醜四大行,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緻的進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統稱,又分老生(鬚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內部又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馬旦。

「淨」,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淨」又分為以唱工為主的大花臉,如包拯;以做工為主的二花臉,如曹操。「醜」,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京劇臉譜

京劇臉譜(6張) 在人的臉上塗上某種顏色以象徵這個人的性格和特質,角色和命運,是京劇的一大特點,可以幫助理解劇情。簡單地講,紅臉含有褒義,代表忠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兇詐;金臉和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許多地方戲中都保留了這種傳統。

誰有有關京劇的,誰有有關京劇的資料

起源期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業的成功引發了文化消費慾望的高漲 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戲曲聲腔崑山腔的興起,紛紛蓄養家班,角色鬥藝,並賣力為乾隆下江南收集聲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裝徽劇色藝,客觀上為徽劇進京創造了條件。雄霸明清商界500餘年的徽州商幫以鹽商出名,黃山歙縣的鹽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隨著社會經...

有關京劇與雕塑的資料 30,關於京劇的資料

京劇與雕塑的關係指的是京劇人物的亮相或造型。尤其指花臉行當中的油花 又稱毛淨 扮演的鐘馗 判官等,奇異醜陋的神話人物的亮相,亮相時間稍長,似雕塑。非常優美,節奏性強,你上網搜尋一下呀,很多的!關於京劇的資料 老人們津津有味地聽著戲曲,對他們來說彷彿就是天籟,小孩子們索然無味。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

有關星座的天文知識,有關天文知識,星座知識。

首先,全世界的人看到的星圖是不一樣的,有些星座北半球的人永遠看不到,而有些南半球的人永遠看不到。由於地球本身的執行以及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公轉,古代看到的星空跟現在也是不一樣的。在古代,西方科學最發達的是古希臘,所以很多星座是那時候定下來一直沿用至今的 有過一些變動 當時的黃道十二宮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