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新泰佛行
俗稱一貫道,他們喜歡把儒、佛、道一起供拜,但嚴格來說不算佛教,教義比較偏向道教。
2樓:青青蛙蛙青蛙
你好~~不算是教~~是一貫道的其中乙個組~~~我本身就是發一崇德組線~~~
3樓:羅音谷成
不是宗教,是道,教人向善共築大同
4樓:泰豐恆信陳斯
從崇德上講應該是道教
5樓:匿名使用者
一貫道,源於天津同興佛堂。
儒教、佛教、道教是否屬於宗教?
6樓:潛川
宗教要具有三個基本特徵:「教主、教團、教規」,佛教道教完全符合,所以屬於宗教,但儒家組織太過於鬆散,已融入中國人的生活中,勉強稱之為「儒教」,更多時候稱為「儒家」。它們三者合一,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故有「紅花白藕青荷葉,三教原本是一家」之說
7樓:阿彌陀佛正法
道教,**教,伊斯蘭教都是宗教。
佛教和儒家是教育。
淨空法師---我再告訴諸位宗教的界限,什麼叫宗教?就是跟天神、跟鬼神往來的,這是宗教。所以諸位要曉得,佛教自古以來不跟這些諸天鬼神往來。
佛講經說法是對我們人講的,佛要到天上,他會**,他會到天上去跟他們講。他要跟餓鬼講,佛會現餓鬼身去跟餓鬼講。在人間,決定是為我們人說法,與鬼神不相干的。
淨空法師----佛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佛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教育內涵包括了無盡無邊的事理,比現代大學裡面的課程內容還要多。時間上,它講過去、現在、未來;空間上,它講我們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無盡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學、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型、覺悟宇宙人生的教育。
中國孔子的教育,是講一世(一生)——從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講過去、現在、未來。
。。。『佛法』這兩個字連起來,就是無盡的智慧型、覺悟,覺了宇宙人生一切萬事萬法。
8樓:寸言踐道
如果儒教不是宗教,那麼道教更稱不上宗教,儒教還在供奉神仙,道家供奉的是祖先,不要說三清,那是唐宋皇帝搞出來的。
佛教和道教屬於什麼宗教型別
9樓:一海海海
研究如何解決生死問題的宗教。
10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愛好和平的宗教,佛教主張修行加行善成佛。道教主張積德延壽和積德成仙。
11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 主要是研究宇宙萬物人生的真諦
道教 天道人道合一
12樓:匿名使用者
佛學的前身是印度的古
瑜伽。從古瑜伽的經典《奧義書》可以看出,佛教輪迴觀、六大圓融說、四禪八定等等都是直接繼承了《奧義書》的思想。道學的產生與佛學幾乎同時,早在先秦以前道家就形成以老莊為代表的學術。
道教的經典《道德經》所闡發的道體論,既是宇宙體論又是生命本體論。從整體上說,佛道生命觀是一致的。佛教曰解脫,道教言飛昇,都是為了解決人類內心深處的死亡焦慮,超越生死,以求得肉體生命的長壽和精神生命的永恆。
但由於文化根源的關係,佛道生命觀又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這種差別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一是透悟生命的角度不一樣。佛教的生命觀從緣起論出發,強調生命的因果聯絡,強調生命的依他性、強調自性本空,是以內在的體驗去銓釋生命。
如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八識的依據就是人的感覺,是佛教先賢在深沉的禪定中對生命所作的解析。而道教的生命觀是講對待,是從性(先天的自性)和命(後天的肉體)的對立統一中去銓釋生命。黃元吉《樂育堂語錄》說:
"無性則命無由生,無命則性無所立。漫說盡性即可至命,須知立命乃可了性。"相當而言,佛教更注重生命的主觀性,道教則更注意生命的客觀性。
二是超越生命的途徑不一樣。由於佛道生命觀的出發點不一樣,他們超越生命的途徑也就不一樣。《性命圭旨》說:
"禪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越大覺,其義高;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長生,其旨切。"佛教因為注重生命的因果聯絡,注重生命的內在體驗,因而也就不重視外在的形體。在修持方法上注重性功,在禪定中明心見性,求得智慧型。
道教因為注重性命的對立統一,則講究性命雙修。道教的各種修持方法特別是內丹功都是把性命雙修當成乙個根本原則。 三是對待生命的態度不一樣。
生,於佛教曰苦,於道教曰樂。佛教既然是幻性命以超大覺,必然不重視人的現世,如佛教有人生八苦之說。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取蘊苦(色、受、想、行、識)。
佛教甚至把人的肉體看成可以拋棄的臭皮囊。而道教恰恰相反。"夫人之所貴者生,生之所貴者道,人之有道,若魚之有水"(司馬承禎《坐忘論》)。
13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主張自我 道教崇尚天人合一 都是以人為主 不過佛教太過於消極禮物
14樓:匿名使用者
思想精深,是中華文化瑰寶之一,極強的辯證法
15樓:匿名使用者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佛教起源於印度,都與文化發展和社會背景密切相關。
16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正義的正面的積極的宗教,只是層次不同
17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和道教都屬於多神教.
佛教與道教的區別
18樓:樂曉文化
道教與佛教的本質區別就是:「道曰今生,佛說來世」。
1、佛家的「三皈」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就是皈依存,心存道理就是皈依法,身盡情理就是皈依僧。
2、道家的「三華」就是性、心身。性華開天理足,心華開道理足,身華開情理足。道家從煉身做起,佛家從養性做起。
3、佛教以入世求超脫,道教以出世之心入世。佛教是萬法如一總歸寂滅,道教卻是師法自然人各有道。
4、佛教追求的目標是「涅磐」,脫離生死輪迴。佛教認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
5、而且這種苦是沒有盡頭的,是在乙個迴圈往復、不到頭的生死輪迴中。
6、基本區別在於:道教主張以生為真實,追求延年養生、肉體成仙。
7、道教認為,人的生命由元氣構成,肉體是精神的住宅,要長生不死,必須形神並養,即有'內修''外養'的工夫。
8、與道教相反,佛教主張'無生',認為現實對一切來說都是苦海。
9、對現實,人們是無能為力。必須放棄各種慾望,把希望寄託在來世上。
19樓:東逆耳少公子
(一)對待生和死的態度 。
佛教追求的目標是「涅磐」,脫離生死輪迴。佛教認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這種苦是沒有盡頭的,是在乙個迴圈往復、不到頭的生死輪迴中。只有實現涅磐,才能脫離生死輪迴。
那麼怎樣實現涅磐呢?就是人要「覺悟」。佛者,覺也。說到底,就是對人生是苦的覺悟。佛教認為,當你真正認識到人生是苦的時候,你就「覺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這個。
道教對人生總的來說持積極的、正面的態度。這是道教與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處。比如,**教認為人生來就帶有原罪,人生下來就要贖罪,佛教認為人生是苦。
就是通過修煉達到不死,長生不老。道教修行秘訣中有一句話,「順**,逆成仙,全在陰陽顛倒顛」,就是道教對如何取得長生不老的方法。這句話是源自中國的五行理論,而五行理論又是中醫的基礎理論。
(二)道教與佛教的最大區別就是,「道曰今生,佛說來世」。
佛說來世,勸世人忍耐,所謂今世作孽,來世償還,這輩子悽慘,可能下輩子不再受苦,簡單地說,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託在來世.
而道教則完全不同,所謂修煉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長生不老,道教講究今世,通道則信永生,來世的事來世講,反正今世就要成不滅。
和尚需禁慾,心中只有佛,死後坐化,留舍利,蓮花寶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則不是那麼嚴,且更實際,有助人的信念,講究修煉,最後羽化飛昇。
(三)基本區別在於:道教主張以生為真實,追求延年養生、肉體成仙。道教認為,人的生命由元氣構成,肉體是精神的住宅,要長生不死,必須形神並養,即有"內修""外養"的工夫。
與道教相反,佛教主張"無生",認為現實對一切來說都是苦海。對現實,人們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須放棄各種慾望,把希望寄託在來世上,要追求超脫生死輪迴的"苦海"而進入涅般木(無苦的極樂世界)。
可見,道教主張對現實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則主張捨棄對現實物質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對來世的嚮往。
佛教以其悲天憫人的情懷,棄惡楊善的教條,因果輪迴的法則還是令人敬佩的,也是佛教的生命力所在對比於伊斯蘭和**教,佛教少了一些野蠻的排他性,多了出世性。佛教更像是一朵嬌嫩而精緻的蓮花。
(四)命本源應該來自易經及河圖洛書等中。在小乘佛法裡,四分律規定,佛教**,無論在家還是出家,不能算命、卜卦、風水等等。大乘佛教,佛陀在《梵網經菩薩戒本》也是規定不能做這些的,被稱為邪命。
但是佛法在中國,有中國的特色,中國人向來信命,易經本來就是從占卜而來,所以孔夫子就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中國的幾千年的文化,實際就是周易文化,因為在四書五經之中,易經為群經之首。
佛法有云,只要是勸信眾生一心向善,一切法皆是佛法,善人用惡法,惡法亦善,惡人用善法,善法亦惡。有易經的時候,還沒有道教呢,所以道士把易經歸為自己的學說,是有些盜竊思想意識的,至於太極圖和陰陽魚,都是道家的運用了易經的思想。從總體來說,易經既不是佛家,也不是道家,儒家思想發展了易經,可以說,易經從某種程度來說,更接近儒家,歷代大儒為易經做注的比比皆是,比如,宋代的朱熹、王安石、三國的虞翻、漢代的董仲舒、近代的俞樾、等等國文化的源頭
(五)佛是以般若的智慧型自內證打破無明煩惱,成就菩提(覺悟)之道,所以佛是覺悟的意思.佛不是萬能,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教導我們,他不能使我們上天堂,也不能判我們入地獄.佛是乙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
換句話說,佛就是乙個自己已經覺悟了,而且進一步幫助其他的人也能夠覺悟,而這種自覺和覺他的工作,已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而和尚是佛教中修佛的代表人物.我們通常所熟知的佛有釋迦牟尼佛.
如來佛.觀音菩薩.阿彌陀佛.
包括孫悟空
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東漢時形成,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它的教義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道教的名稱**,一是起於古代之神道,二是起於《老子》,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其哲學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莊,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源.
道教求成仙,求長生之道.道士是道教修道的代表人物.我們通常所熟知道教人物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八仙及黃帝 老子,莊子等等.
等等.兩種不同的信仰,現在卻被混淆的厲害,遇上與宗教信仰有關的事就和尚.道士一起請,殊不知他們是代表兩種完全不同的宗教,這些都是吳承恩撰寫的**《西遊記》惹的禍,這部神魔**把東方道教的仙和西方佛教的佛結集在一起"演出",使很多的民眾把兩個宗教混淆在了一塊.雖然兩個宗教都是本著引導人們向善的,但我們不應該就此把"宗教自由"變成"自由宗教"吧!?
道教與佛教的最大區別就是,「道曰今生,佛說來世」。
——這個應該是有出入的。道教確實講究修仙,但是佛教並不是寄託於來世。否則密宗說什麼「即身成佛」,禪宗說什麼「頓悟」呢?
只不過因為根器不同,所以佛教也了不同的法門,對於部分信眾,採取了一種特別的手段。但這也是符合道教的思想的,《老子》裡面說「曲則全」,傳法的手段不妨廣泛一點。
和尚需禁慾,心中只有佛,死後坐化,留舍利,蓮花寶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則不是那麼嚴,且更實際,有助人的信念,講究修煉,最後羽化飛昇。
——戒律不單是佛教有吧,道教中也存在。全真不是也有三壇大戒嗎?另外,往生極樂,也只是佛教的乙個法門而已,不是所有的僧人都有此願的,不少願意生生世世在此娑婆世界度化眾生。
要追求超脫生死輪迴的"苦海"而進入涅般木(無苦的極樂世界)
——您對涅槃和極樂有點論混了。
佛教以其悲天憫人的情懷,棄惡楊善的教條,因果輪迴的法則還是令人敬佩的
——道教也吸取了佛教的因果報應的法則,或者說其實本在中國就有著類似的思想。《易經》中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太上感應篇》裡面不是說「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嗎?
.而和尚是佛教中修佛的代表人物.我們通常所熟知的佛有釋迦牟尼佛.如來佛.觀音菩薩.阿彌陀佛.包括孫悟空
——佛,如來,包括世尊,大雄等都是佛的稱呼而已。孫悟空?o(∩_∩)o~,您看多了《西遊記》了。
把兩個宗教混淆在了一塊.雖然兩個宗教都是本著引導人們向善的,但我們不應該就此把"宗教自由"變成"自由宗教"吧!?
——這是兩個不同的宗教。但是這兩個宗教相對一神教而言,確實是比較的接近的。不贊同混同,但是保持兩教慈悲,寬容的優良傳統是很好的一件事。
佛家沒有一類經典可以學一輩子。如果有還請指明。
——般若類,恐怕要勞兄學很長一段時間了,另外,中觀,唯識,因明恐怕都要費很多心思的。
道教講究的道是無邊界的。道可以簡單認為是自然規律,是永恆不變的。就醫道而言就需要學習一輩子。
——老莊確實是非常智慧型的兩本經典。我贊同您對醫學和道家的看法。
佛教是不是宗教到底是什麼,佛教與宗教的區別是什麼?
佛教是能與現代科學相匹配的宗教,佛學中心點在心,科學卻是研討物的各種性質的。佛教不是宗教,古代的寺院有個責任是教小孩學習知識。佛學是一種教育,說佛學是哲學吧,也不具體,因為佛學的理念遠遠比哲學有智慧型。我們凡人去學佛,最後成佛。在世間法而言,世界上的任何正宗的信仰,比如 伊斯蘭教 道教 教等等都屬於...
求神拜佛到底是迷信還是一種宗教信仰
相信這個的話就是一種信仰 是人的一種精神寄託。求神拜佛到底是迷信還是一種宗教信仰 真正的 求神 拜佛 是一種信仰,可以內心平和,佛法 的 積德行善 對改變人生,增加機遇 也的確很有意義。你可以在手機上安裝 吉星許願,裡面恭請了 觀音菩薩 等多尊神佛,法相神聖莊嚴,平時隨身帶在身上,既能護身定心保平安...
佛教的優曇花到底是什麼花,佛教中的優曇花跟優曇婆羅花是兩種花那麼曇花跟優曇花優曇婆羅花之間又有什麼關聯?
有圖 zt優曇花的學名叫山玉蘭,落葉喬木,木蘭科,葉革質橢圓形或卵橢圓形,花大而白,芳香,其氣味如同佛寺中能嗅到的氣味 彷彿焚檀香木的氣味 可能因為這種關係,進入佛國,便成為祥瑞靈異之物了,在雲南十分普遍。佛教中的優曇花跟優曇婆羅花是兩種花?那麼曇花跟優曇花優曇婆羅花之間又有什麼關聯?不一樣的 優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