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全詩說說杜甫因何而愁,結合全詩,說說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義

2021-03-04 09:01:22 字數 5486 閱讀 9968

1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起筆寫國家動盪不抄安,戰bai事使百姓苦不堪言,du然後通過「亂雲」「薄zhi暮」「急雪」等景物寫自己的dao愁苦。情景交融。接著寫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酒葫蘆早已丟掉,酒杯空空如也;沒有柴火,只有空空的爐子。

最後又回到對國家的擔憂,數州沒有訊息,不知情況如何,自己只有愁坐。

對雪杜甫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

瓢棄樽無綠,爐存火似紅。數州訊息斷,愁坐正書空。

"長夜沾濕何由徹!"漫漫長夜,杜甫無法入眠,他在想些什麼?結合全詩內容,說說杜甫是乙個什麼樣的詩人?

2樓:zarathus灬

他在想自從變亂以來,我就很少睡眠;在這樣漫長的夜晚,濕漉漉的,如何才能挨到天亮?這一句讓人清晰地想見詩人獨坐床上、仰天長嘆的悽苦情景.「自經」兩句,一縱一收.

一縱,從眼前的處境擴充套件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歷,從風雨飄搖中的茅屋擴充套件到戰亂頻仍、殘破不堪的國家;一收,又回到「長夜沾濕」的現實.「喪亂」,指安史之亂.

面對苦難的處境,杜甫不止於哀嘆自己的遭遇,而是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免受其苦.並且表達出寧苦己以利人的高尚情懷.「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詩人博大的胸襟、崇高的理想,至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不過,詩人欲以「吾廬獨破」為代價,幻化出「廣廈千萬間」,這與其說是詩人「不愛一身而愛天下」,倒不如說是詩人激憤鬱結之情的體現.

結合全詩,說說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義

3樓:金果

春望中的望字包含的含義:

1、詩人眼中所見:山河破粹,春天的淒涼景象。

2、詩人心中的期盼:親人團聚,國家安定。

出自:《春望》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原文:

春望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安祿山起兵反唐,由於唐玄宗寵妃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誤導唐玄宗,把守潼關的哥舒翰派到關外攻打叛軍大本營,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祿山沒有了勁敵,一下子就攻下長安。

唐玄宗帶領妃妾皇子,與大臣們逃往靈武。唐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唐肅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從鄜(fū)州(現在陝西富縣)前往靈武(現在屬寧夏)投奔唐肅宗。

途中為叛軍所俘,後被困居住在長安。這首詩作於次年三月。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於唐肅宗至德二年(757)。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淒涼。

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傷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無限的感慨。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愛國之情。

賞析:全詩的抒寫層次,可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四句,寫春望之景,睹物傷懷。首聯二句,看似直陳,實則含有山河依舊而國事已非、草木茂密而人煙稀少的強烈暗示。

頷聯二句是古今傳唱的傷時警句。這兩句均省去乙個動詞,"花濺淚"與"鳥驚心",意當為"看花濺淚"與"聞鳥驚心"方為完整。春日花開鳥鳴,如在承平安樂之時。

是該使人愉悅的,但眼下由於國破而家散,春花徒然增人傷感,春鳥更牽動離人之懷。這裡高度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詩人胸中憂國與思家兩股感情的迴盪與交織。

"感時"承上"國破","恨別"啟下"家書",更有章法意脈上的照應貫串之妙。關於這四句的豐富內涵,《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引《迂叟詩話》雲:"古人為詩,貴於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詩人,惟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如『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花鳥,平時可娛之物。

見之而泣,聞之而恐,則時可知矣"。分析得頗有道理,可供參考。詩的後四句,寫春望之情,重點在遭亂思家和因傷時而焦急難耐兩點上。頸聯二句,雖重在思家,然絕不忘時事。

再次把國事與家事緊緊聯在一起來詠嘆。"烽火"應上"國破"與"感時",傷亂憂國之心一以貫之。"連三月",是說戰火延續,平亂無日,眼看整個春天就在憂傷中過去了。

"家書抵萬金"一句,尤為家喻戶曉的名句,它以誇張的比譬,控訴戰亂給人民帶來的家庭離散、親人音訊隔絕的悲劇。由於準確生動地傳達出戰亂環境裡的人之常情,所以獲得千載讀者的共鳴。

末聯自我描繪發白而短的愁苦之狀,形象地突出了詩人濃重的憂患意識。老杜之所以為老杜,就在於他處於國運危急之秋而無時不表露出哲人的憂患意識。

4樓:楊星興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尾聯刻畫了詩人怎樣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全詩,說說《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滿頭白髮,愁苦不堪。

(2)1詩人眼中所見:山河破粹,春天的淒涼景象。2詩人心中的期盼:親人團聚,國家安定。(意思對即可)

5樓:蟲蟲蛻飛飛

。?!!;。、、"一直!一直猥!!: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柳宗元的 結合全詩,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分析

6樓:匿名使用者

8.從首聯來看,作者登高臨遠,看到眼前蒼茫的景象,觸景生情,只覺愁緒如茫茫海天撲面而來。(2分)從尾聯來看,作者被貶蠻荒之地,難免有仕途失意之愁;從詩歌標題和最後一句看,詩人與朋友彼此隔離,音訊不通;加之遠離故土,身居異鄉,難免產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3分;分號前後所分三點,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即可給3分)

9.頷聯、頸聯在寫景角度上有動與靜、近與遠的不同。頷聯描繪風急雨驟中的景象,是近景、動景;頸聯描寫登樓遠眺所見的重嶺密林、九曲江流,是遠景、靜景。(3分;答出乙個方面給2分,答出兩個方面給3分)

頷聯與頸聯主要運用了比喻(答「象徵」「雙關」「借景抒情」「動靜結合」也可)的藝術手法。頷聯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寫夏季的「驚風密雨」侵襲「芙蓉薜荔」的景象,實際上卻是暗寫朝廷保守勢力對革新派的圍攻、**,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間人事,曲折含蓄;頸聯以「曲似九迴腸」的江流來比喻詩人百結的愁腸,自然貼切。(3分;答出「手法」給1分,具體分析各1分;如答「象徵」「雙關」「借景抒情」「動靜結合」等「手法」,分析合理也可給3分)

附:《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賞析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適死,太子李誦(順宗)即位,改元永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於保守勢力的反撲,僅五個月,「永貞革新」就遭到殘酷鎮壓。永貞革新失敗後,革新派人物紛紛遭到打擊**,王叔文、王伾被貶斥而死,柳宗元被貶為邵州(今湖南省邵陽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貶為永州司馬。同時被貶為各遠州司馬的還有劉禹錫、韋執誼、韓泰、韓曄、陳諫、凌準、程異等七人,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二王八司馬」事件。

直到唐憲宗元和十年(815)春,朝廷執政大臣中有人賞識他們的才能,想起用他們,除韋執誼、凌準已死,程異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一起被召還京。誰知憲宗怨恨未消,又由於宰相武元衡極力反對,不出一月,憲宗又把他們貶逐出京。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刺史,韓泰被貶為漳州(今福建省龍溪縣一帶)刺史,韓曄被貶為汀州(今福建省長汀縣一帶)刺史,陳諫被貶為封州(今廣東省封川縣一帶)刺史,劉禹錫被貶為連州(今廣東省連縣)刺史。

官職雖然比司馬高了,可是地區卻更為僻遠,這實際上是政治**的繼續。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時節,柳宗元與他的同道劉禹錫又帶著失望的心情一同離京赴任。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

他們一路上相互贈答了不少詩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礎上,彼此的友誼更加深厚了。他們一直同行到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才依依不捨地分手惜別。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後,心情鬱悶,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樓,觸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戰友的疏離,不覺愁情滿懷,於是寫下了這首七言律詩,寄給劉禹錫等四位同道。

詩的開頭兩句,寫登城樓觸景傷懷,是總寫。「城上高樓接大荒」,寫城樓的形勢,是寫實。柳州城外邊遠,城樓很高,四野雜樹參天,野草叢生,人煙稀少,登城樓遙望,看到的是一片遼闊的大荒野。

這句起勢高遠,意境闊大,情景俱包,悲涼之氣,籠罩全詩,很自然地開啟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詩人面對著遼闊的大荒野,不禁悲從中來,愁思萬端。他想到自己懷著濟世之志,參與政治革新,本是為了替朝廷除弊興利,做一些對百姓有益之事,卻不料「風波一跌逝萬里,壯心瓦解空縲囚。

」(《冉溪》)遠謫永州,十年被棄,壯志未酬。好不容易得到召還,滿懷希望地回到長安,以為政治理想又可實現了。誰知立足未定,又被貶逐到更僻遠的柳州,離鄉去京更遠,使他感到孤獨,對戰友的思念更深。

他極目南望,一片荒野無涯之色,使他不禁「愁思茫茫」,如海如天了。「茫茫」,既是寫「海天」的無邊無際,同時,也是寫「愁思」的無窮無盡。

中間四句,緊承上句,就登樓所見景象,由近及遠託景抒懷。前兩句是近景,寫夏天的風雨景象。「驚風亂颭芙蓉水」,寫狂風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

夏季水池裡長滿了嬌豔美麗的荷花,可是狂風突起,肆意吹打,嬌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東倒西歪,飄搖動盪。句中的「驚」字,說明狂風突起。「亂」字承「驚」而來,「亂颭」,形象地寫出了狂風肆意吹打荷花的情景。

「密雨斜侵薜荔牆」,寫暴雨打薜荔,乃陸上景象。城牆上長滿了芳香的薜荔,景色美麗,不料突遭密集的雨點猛烈斜打,備受摧殘。「斜」字承上句「風」字而來,因為風狂,所以雨斜。

「斜侵」,寫出了暴雨猛烈地沖打薜荔的情景。在這裡,芙蓉與薜荔,正象徵著人格的美好與芳潔。以上兩句,表面上是寫夏季的急風暴雨景象,但言在此而意在彼,實際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勢力對革新派的打擊和**。

以自然景象暗喻人事,這種藝術表現手法,在古典詩文中也是經常運用的。這種曲折的藝術表現手法,有含蓄蘊藉之妙。

後兩名是遠景,寫山水景象。「嶺樹重遮千里目」,寫山。詩人登上城樓,是為了遙望遠方的戰友。

他站在城樓上向南眺望,那山上的樹木重重,遮斷了他的視線,使他望不到遠隔千里的戰友,他不禁黯然神傷;他把視線收回,俯視著城外的柳江,柳江逶迤東去,使他不禁又產生了「江流曲似九迴腸」的悲哀。這是寫江流。用回環曲折的江流比喻詩人自己的愁腸百結,異常貼切。

這句本於司馬遷《報任安書》「腸一日而九回」句意,詩人只是稍加點化,便情韻別緻。這一句既照應了開頭「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又很自然地引發下文的慨嘆。

詩的最後兩句,感嘆共同的不幸遭遇,直抒情懷,點明寄書寓意。詩人與劉禹錫等四位戰友,一同遭受貶逐,又「共來百越文身地」,天各一方。既是這樣,彼此就應音書頻寄,常來常往,音訊不斷才是。

可是,「猶自音書滯一鄉」,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這茫茫愁思,真不知如何排遣了。「猶自」二字,表現了詩人對戰友們的殷切懷念之情。

這首詩託景抒懷,通過登柳州城樓所見景物的描寫,曲折地譴責了當時朝廷保守勢力對革新人士的打擊和**,委婉地表達了詩人由此而生的悲憤心情和對同貶戰友們的深切懷念。全詩構思精密,抒情委婉深沉,把一腔難於言說的思想感情婉轉托出,含蓄蘊藉。情調雖較低沉,卻富感染力量,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杜甫的登高詩眼是哪個字結合全詩分析

詩眼抄是悲秋這是一首最襲能代表杜詩中景bai象蒼涼闊大 氣勢渾du涵汪茫的七言zhi 律詩.前兩聯寫登高聞dao見之景,後兩聯抒登高感觸之情.由情選景,寓情於景,渾然一體,充分表達了詩人長年飄泊 憂國傷時 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而格調卻雄壯高爽,慷慨激越,高渾一氣,古今獨步.這首律詩很特別,其四聯句句...

杜甫的詩句 生子當如孫仲謀全詩怎樣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生子當如孫仲 讚美之詞不盡言表。三國時代的孫權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一位。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他年紀輕輕就統率千軍萬馬,雄據東南一隅,奮發自強,戰鬥不息,何等英雄氣概...

杜甫的月夜古詩全詩是什麼,月夜 這首詩的全文是什麼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天寶十五載 756 六月,安史叛軍攻進潼關,杜甫帶著妻小逃到鄜州 今陝西富縣 寄居羌村。七月,肅宗即位於靈武 今屬寧夏 杜甫便於八月間離家北上延州 今延安 企圖趕到靈武,為平叛效力。但當時叛軍勢力已膨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