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王孫滿
借光讀書--《漢書》
鴻門宴--《史記》
亡羊補牢--《戰國策》
三顧茅廬--《三國志》
2樓:匿名使用者
伯夷 柳下惠 伊尹 鄭玄 管寧?
求幾個國學經典小故事,要簡短的,謝謝
3樓:
孟母三遷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
一次, 孟母看到孟軻在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孟母覺得這裡的環境不好,於是搬家了。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著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抬著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夥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著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
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學商人磨刀,如果沒有這一段不成立下一段第三次搬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堂,有個鬍子花白的老師教著一群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著學生念書,那拖腔拖調的聲音就像唱歌,調皮的孟軻也跟著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
孟母以為兒子喜歡念書了,高興得很,就把孟軻送去上學。
可是有一天,孟軻逃學了。孟母知道後傷透了心。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把他叫到身邊,說:
「你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一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你就永遠成不了人才。」說著,抄起剪刀,「譁」的一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愣住了。這一次,孟軻心裡真正受到了震動。他認真地思考了很久,終於明白了道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由於他天資聰明,後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終於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國學的經典故事是什麼
4樓:
其實國bai
學的經典故事每個人的du體會和感悟都不同zhi,不能一概而論哦經典的東
dao西之回所以為經典,是因為歲答月時間只能讓它越老越值錢就像中醫,坐診是不是越老越值錢呵
我們的書法,水墨畫是不是練的時間越長從裡面悟到的越多呢?
而經典的東西,如果你喜歡,你願意去讀和了解,並且藉由感悟人生,相信你所記下的,所運用的,所悟道(到)的通通之為你的經典。
5樓:丹格教育
國學的經典故事很多,例如:
子欲養而親不待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孟母斷機
還有很多......
6樓:雲起九天
國學經典小故事有:
孟母非常重視對孟子的教育,連住處的選擇都費盡心思,千方百計創造有利於兒子成長的環境。原先他們家離墓地很近,孟子常到墓地裡和小朋友做一些模仿堆墳、送葬之類的遊戲。孟母看到環境對孩子影響不好,便遷居到乙個鬧市的附近,很快孟子玩耍時就模仿起商販叫賣一類的事來。
孟母說這也不是孩子應住的地方,於是又遷居到學校附近。從此孟子模仿學校裡的禮儀等課程。孟母說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環境,於是定居下來。
這就是成為千古美談的「孟母三遷」。
孟母斷織
孟子上學後,有一天還沒到放學時候就跑回家,正在織布的孟母拿起刀就把織機上沒織完的布割斷了。割斷的布,散成一堆線頭。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說:
「你廢棄學業就像我割斷織機上的布,半途而廢就會前功盡棄!」孟子受到很大震動,從此成年累月努力學習,從不中斷,從不鬆懈,終於成為大學問家。孟母教育有方,注意抓緊早期的品德教育,殷殷施教,這值得做父母的人借鑑。
學校教師乃至全社會都應重視兒童教育,普施甘霖使之茁壯成長。
黃香扇枕溫席
黃香(56?-106),東漢大臣,9歲時母親病死,從母親生病到死,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由於勞累和悲傷,他非常消瘦、憔悴(qiáo cuì),周圍人讚揚他是難得的好孩子。母親去世後,他更加孝敬父親,盡量關心、體貼、照顧父親。
他家在湖北的江夏(現雲夢縣東南),在驕陽似火的夏季,晚上屋裡不但炎熱,蚊子還很多。為讓父親睡好覺,天未黑小黃香便守在睡榻邊,用扇子使勁把父親的床蓆、枕頭扇涼,把蚊子扇跑,使父親能夠安寢。在寒風刺骨的冬夜,屋裡沒有取暖裝置,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在父親睡前他自己先脫下衣服,鑽到被窩裡,用自己的體溫把父親的被窩焐暖後,再讓父親睡下。
小黃香熱愛父母,體貼入微的照顧父母,人們交口稱讚:「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他的「扇枕溫席」傳為美談。
緹縈救父
緹縈(tí yíng)是漢文帝時乙個「太倉長」淳於(chún yú,複姓)意的小女兒。淳于意精通醫道,後棄官回家行醫,就診者盈(yíng)門。有一次,他在門上貼了告示:
「這兩天有事出門,不看病。」恰好有個地方大官來看病,因病情重,死在淳于意門外。死者家屬誣告淳于意行醫害人,當地官府準備判處刖(yuè)刑,就是把腳砍掉。
但因為淳于意當過太倉長,是朝廷命官,判罪要經皇帝批准,於是就把他押解到京師去定罪。
淳于意沒有兒子,只有5個女兒。他被押解上路那天,小緹縈到父親面前說:「我護送您上京,路上我一定盡心照顧您。
」說完就背起事先準備好的小包,辭別姐姐門,護著父親上路去。到京城,她冒死給皇帝寫信,大意說:我父親為官清廉,行醫有術,現被人誣告要受刖刑。
人一受刖刑,不死也得殘疾,永難復原,想改過自新也不可能了。我寧可入官為奴婢(bì),替父親贖罪。
漢文帝見緹縈人不大,孝心卻不小,受到感動,赦(shè)免了淳于意,讓他領著小緹縈迴家去。後來,漢文帝也感到使用肉刑的壞處,冤枉好人後無法糾正,就下令廢除了肉刑。
程門立雪
北宋的哲學家楊時(1053-1135)從小好學,中進士做了官以後,棄官不做,跑到河南拜大學者程顥(hào)為師。程顥死後,為了深造,他又繼續拜程顥的弟弟程頤(yí)為師,這時他已經是40歲的人了。
一天中午,楊時和同學遊酢(zuò)(1053-1123)一起去向程頤求教,正趕上程頤坐著養神小睡。這時,下起鵝毛大雪,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他們不聲不響站在大門外雪地裡等候。到程頤醒來發現他們,請他們進屋時,門外的雪已經有一尺來厚了,楊時和遊酢站過的地方,留下兩對深深的雪窩。
廉頗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趙國的文臣藺(lìn)相如,因在「完璧歸趙」和「澠(miǎn)池會」兩次重大外交活動中,挫敗了強大的秦國的陰謀,衛護了趙國的利益和尊嚴,被封為上卿,地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對人說:「我做了多年的趙國大將,攻城野戰,出生入死,立下赫赫大功。
藺相如只靠動動嘴皮子,一下子職位比我還高。我見到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藺相如聽到後,不與廉頗計較,多方迴避和廉頗見面,當他帶著隨從外出,望見廉頗的車馬,老遠他就叫車伕繞道躲避。他左右的人都以為這樣做是很羞恥的,藺相如卻笑著問:「你們說,與秦王相比,廉將軍威風大,還是秦王威風大?
」「當然是秦王囉!」「可不是!」藺相如接著解釋:
「秦王那麼威風,我都敢當廷叱責他,我儘管愚笨,難道就獨獨害怕廉頗將軍嗎?我是考慮到,強橫的秦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還不是因為有我和廉頗兩人在,如果我和廉頗鬧起矛盾,兩虎相鬥,必有一傷,甚至兩敗俱傷,那時秦國就會乘虛而入。國家要緊吶,個人受點委屈有什麼關係!
我這樣做,是把國家的安危和利益擺在首位,把個人的恩怨拋到後面。」
廉頗聽到相如的這番話,非常慚愧。他脫光上衣,裸露著身子,揹著荊條,到相如府上公開請罪,希望相如能用荊條抽打自己,以表自己認錯、賠禮道歉的誠意。藺相如一見廉頗這樣,趕緊以禮相揖(yī)。
從此兩人結為同生死共患難的刎頸之交。這就是有名的「將相和」的故事,他們雙方都做到識大體、顧大局,為國家的利益,拋開個人的恩怨,團結合作,使虎視眈眈的秦國很長時間不敢貿然舉兵侵犯。
7樓:減十一
借光讀書--《漢書》
鴻門宴--《史記》
亡羊補牢--《戰國策》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64626630
三顧茅廬--《三國志》
乙個出自《莊子》的故事,很經典的,現在經常用。
原文:《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譯文:泉水幹了,兩條魚一同被擱淺在陸地上,互相呼氣、互相吐沫來潤濕對方,顯得患難與共而仁慈守義,倒不如湖水漲滿時,各自游回江河湖海,從此相忘,來的悠閒自在;與其稱譽堯而譴責桀,不如把兩者都忘掉而把他們的作為都歸於事物的本來規律。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狀語;含褒義,多用於老夫老妻之間互相關心,但現在已經引申到了朋友和親戚之間的互相關心。
相濡以沫實質上是並沒有感**彩的本能性求生行為。第一:魚的記憶時間極短,第二:
魚是無法自我濕潤的,第三:魚擁有最原始也最單純的善良本性和求生本能。可見這是下意識行為,莊子提及這一自然現象是將它作為乙個動物的行為來陳述,以平靜淡定的口吻來藉以喻人,表達他一種無心無情緒無牽扯的心靈境界和見解。
現常用於比擬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患難不棄,互相依賴、互相扶持,多用於形容中年一代與老年一代的親情、老年一代夫妻之間的愛情,也可用於比喻絕對的坦誠相待,或是極單純的互相依存、如小時候的青梅竹馬。青壯年和青年用這個詞語顯得有些造作、虛辭、不實。
現在這個成語已經被廣泛地運用,而在敘述愛情時和一些非正式的新聞資訊時多有濫用,相濡以沫在撇去莊子的個人觀點之後,借喻到人的身上來比擬人的感情。需要在同處困境或者同處乙個並不太好的境遇的背景之下使用,並且不可專用於讚揚愛情的忠貞與不可相棄,那樣是就扭曲了原本的意思。在資訊具有高度可偽性的時代,學會如何恰如其分地運用先人的名言妙語,是對先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尊敬和傳承。
參考資料:http://baike.
莊子中有乙個「邯鄲學步」的經典故事。如下:
原文:《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故事: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 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國學經典成語故事,120個國學經典成語故事
望門投止 望洋興嘆 危如累卵 威武不屈 為富不仁 為虎作倀 為人作嫁 為淵驅魚 韋編三絕 圍魏救趙 惟命是從 尾大不掉 未可厚非 未能免俗 未雨綢繆 味如雞肋 畏首畏尾 聞雞起舞 聞雷失箸 聞一知十 刎頸之交 臥薪嘗膽 烏合之眾 無出其右 無功受祿 無價之寶 無可奈何 無能為役 無妄之災 吳牛喘月 ...
佛家禪語的佛家經典故事
在家居士,最基本是五戒 不殺生 不邪淫 不偷盜 不妄語 不喝酒 初學佛推薦你看 認識佛教 正信的佛教 學佛群疑 佛學入門 了凡四訓 地藏經 十善業道經 印光大師文鈔 佛教的戒律是隨緣遵守的,如果你自己的程度夠了,就可以受,程度不夠,就可以不受,這個看自己的情況了。信哪個宗教,看樓主的喜好和對宗教的認...
紅色經典小故事讀後感,紅色經典故事讀後感100字到250字左右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 小兵張嘎 的紅色經典讀物。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抗戰時期的冀中平原一位名叫張嘎的少年英雄的感人故事。張嘎和他的奶奶住在白洋淀邊的乙個名叫 鬼不靈 的村子裡。張嘎和奶奶的家住的地方比較偏僻,奶奶又很熱愛八路軍,常常幫助八路軍做事。他們經常掩護八路軍幹部轉移,也常有八路軍的傷員躲在他們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