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哥窯一向例為五大名窯之一,自古以來深受人們喜愛。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論》曾記載說:「舊哥哥窯出龍泉。
」色青,濃淡不一,亦紫口鐵足,色好者類董窯(東窯),今亦少有。成群隊者是元末新燒,土脈粗糙,色亦不好。
哥釉瓷的重要特徵是釉面開片,這是發生在釉面上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裂原本是瓷器燒製中的缺陷,後來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有意識地讓它產生開片,從而產生了一種獨特的美感。宋代哥釉瓷釉質瑩潤,通體釉面被粗深或者細淺的兩種紋線交織切割,術語叫作「冰裂紋」,俗稱「金絲鐵線」。
哥窯瓷土脈微紫,質薄,有油灰色、公尺色、粉青色三種瓷釉彩,表面滿裂紋。
因為土質含鐵量較高,燒胚時發生還原,瓷器胚呈紫黑鐵色,瓷器沒有塗釉的底部顯現瓷胚本來的鐵色,叫「鐵足」,而釉彩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俗稱「紫口鐵足」。一般來說,大器小開片者和小器大開片者頗為珍貴。由於哥釉瓷細緻、精美,以後各代對它都有仿造。
特別是到了清代,還出現了乙個仿哥釉瓷的高潮。到了清朝後期,哥釉明顯地不如清前期,顏色越來越深,開片越來越細碎,釉面甚至出現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質也變得疏鬆。
哥窯釉質純粹濃厚;不甚瑩澈,釉內多有氣泡,如珠隱現,故通稱「聚沫攢珠」。釉色寶光內蘊,潤澤如酥。紋片多種多樣,以紋道而稱之有鱔魚紋、黑藍紋、淺黃紋、魚子紋;以紋形而稱之有綱形紋、梅花紋、細碎紋、大小格紋、冰裂紋等,總名為百極碎。
哥窯器物傳世的以各式瓶、爐、洗、盤、碗、罐為常見。但哥窯窯址仍未確認,成為中國陶瓷史上的懸案之一。
其一,哥窯釉屬無光釉,猶如「酥油」般的光澤,色調豐富多彩,有公尺黃、粉青、奶白諸色。
其二、「金絲鐵線」的紋樣,哥窯釉面有網狀開片,或重疊猶如冰裂紋,或成細密小開片(「俗成百圾碎」或「龜子紋」),以「金絲鐵線」為典型,即較粗琉的黑色裂紋交織著細密的紅、黃色裂紋。
其三、「聚沫攢珠」般的釉中氣泡,哥窯器通常釉層很厚,最厚處甚至與胎的厚度相等,釉內含有氣泡,如珠隱現,猶如「聚沫攢珠」般的美韻,這是辨別真假哥窯器的乙個傳統的方法。
其四、「紫口鐵足」的風致,哥窯器坯體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黃色,器皿口部口邊緣釉薄處由於隱紋露出胎色而呈黃褐色,同時在底足未掛釉處呈現鐵黑色,由此,可以概括出故有「紫口鐵足」之說,這也是區別真假哥窯器的傳統方法之一。
**高在於哥窯系中國宋代五大名瓷之一,清帝曾作詩讚道:「鐵足圓腰,宣成踵此夫華紛。」足見皇帝對哥窯的器重。
的存世量很少,和的歷代宮廷舊藏哥窯名瓷,再加上流散在海內外的,總數也不過300件左右,。2023年,(香港)以1000萬港元以上的**拍賣過一件宋代哥窯八方貫耳瓶,2023年,一件清雍正「仿哥窯八卦紋龍耳寶月瓶」以23.2萬英鎊成交。
近年最貴的有成交記錄的**大約是300多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000多萬元。
哥窯瓷器近幾年拍賣市場**:
lot號拍品名稱估價(萬)成交價(萬)拍賣日期拍賣公司狀態
0092金代哥窯公尺黃釉貫耳瓶2,300.00-2,300.00萬4,025.00萬2015-11-08澳門中信官網已開通拍賣結果
0059宋代哥窯葵花洗1,888.00-2,988.00萬3,248.00萬2013-09-01香港嘉德利拍賣結果
0027南宋哥窯貫耳瓶1,980.00-3,960.00萬3,240.44萬2017-06-29榮盛國際官網已開通拍賣結果
0118金代哥窯公尺黃釉雙耳瓶2,200.00-2,200.00萬2,875.00萬2015-11-08澳門中信官網已開通拍賣結果
5131元哥窯倭角方洗300.00-350.00萬2,645.00萬2017-12-18北京保利官網已開通拍賣結果
0157宋哥窯梅花洗1,800.00-1,800.00萬2,357.50萬2010-12-30澳門中信官網已開通拍賣結果
哥窯瓷器從色澤區分,有月白、灰黃、粉青、灰青、油灰、深淺公尺黃等種類。哥窯瓷最顯著的特徵,是釉色沉厚細膩,光澤瑩潤,如同凝脂;若置之於顯微鏡下,可見瓷釉中蘊含的氣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膩的釉面間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狀網紋,其網紋之色淺黃者宛若金絲,細黑者如鐵線,二者互相交織,因而被名之為「金絲」、「鐵線」。宋代哥窯胎質堅細,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邊稍下處形成略微凸出之環形帶,因口沿處胎骨略黯而被稱之為「紫口」,此為宋哥窯瓷之一絕,儘管以後歷代有許多仿宋哥窯,但在燒製上皆未能臻此絕藝。
哥窯瓷器極其珍貴,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一百餘件,遠少於元青花的存世數量。再則,哥窯瓷器的燒製工藝極為繁雜,它成器後那種渾然天成的開片及裂紋即便是由經驗豐富的老道工匠操控,也無法完全呈現預期的藝術效果。這件哥窯葫蘆瓶呈現青綠釉,代表了哥窯瓷器釉色之美,其工藝精湛,匠心獨具,具有無與倫比的收藏價值。
如何鑑別哥窯瓷器?
2樓:深圳裝修隊
文房四寶之一的筆洗是收藏家熱衷的珍品。哥窯筆洗因數量少而受到收藏家喜愛。
鑑別哥窯筆洗除了看釉瓷,應仔細觀察胎骨上的「火焰紅」與「跳刀痕」。現代有多種仿冒品,但對於彰顯製瓷工人技藝與功力的「跳刀痕」卻難以模仿。
哥窯上品釉面光澤瑩潤
收藏愛好者黎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筆洗。它渾身佈滿了大大小小縱橫交錯的裂痕。收藏專家黃浩全說,哥窯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窯之一,哥窯瓷的主要特徵是釉面上佈滿了大大小小不規則的開裂紋片,俗稱「開片」或「文武片」。
哥窯瓷胎體有厚有薄,釉色有粉青、月白、公尺黃數種,釉色沉厚細膩。凝膩的釉面間有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狀網紋,被稱為「金絲鐵線」。
「『開片』與『金絲鐵線』是哥窯瓷最典型的標誌與特點,而釉面光澤如膚之微汗,是為哥窯上品。」黃浩全表示。
鑑別看「火焰紅」「跳刀痕」
鑑別哥窯瓷的價值主要看三方面:釉色、器型、年代。具體方法是,首先應確認「身份」的真假。
應從釉色光澤與瓷胎兩處著手。真正的哥窯瓷表面溫潤勻淨;普通仿製品,表面瓷光強烈刺目,俗稱「賊光」。
其次是看瓷胎,可以將瓷器倒轉過來看底面,觀察胎骨上面的「火焰紅」與「跳刀痕」是不是自身的。一般真正的哥窯瓷,由於瓷胎的含鐵量較高,在燒製過程中會爆出來,就變成了暗紅色俗稱「火焰紅」。而「跳刀痕」則是在泥胎製作完成後,用竹刀挖出中間部分,刮出來的痕跡就叫「跳刀痕」,比較粗糙,但挖痕自然,需要非常熟練及高超的技術,現代很難仿製得出。
怎樣鑑別哥窯瓷器是到代還是現代的仿造的
3樓:向上攀爬的
哥窯瓷器鑑別方法:
1、看瓷器胎色
真:真的哥窯瓷器含有赤鐵礦或磁鐵礦晶體,所以瓷胎髮色有深淺不同的紫黑色。最深的宛如鐵骨,口沿露出胎色。
假:後仿者多為白色胎土,塗抹醬色釉,顏色較淺。
2、看瓷器紋片
真:哥窯瓷器紋片為純鐵線紋開片和金絲鐵線紋開片。具有鐵線紋是學術界分別官哥二窯的主要依據。
假:仿製的哥窯瓷器是沒有鐵線紋和金絲鐵線紋的。
3、釉色光澤
真:真正的哥窯瓷表面溫潤勻淨。
假:普通仿製品,表面瓷光強烈刺目。
4樓:匿名使用者
哥釉瓷的重要特徵是釉面開片,這是發生在釉面上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裂原本是瓷器燒製中的缺陷,後來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有意識地讓它產生開片,從而產生了一種獨特的美感。宋代哥釉瓷釉質瑩潤,通體釉面被粗深或者細淺的兩種紋線交織切割,術語叫作冰裂紋,俗稱金絲鐵線。
哥窯瓷土脈微紫,質薄,有油灰色、公尺色、粉青色三種瓷釉彩,表面滿裂紋。
作為五大名窯之一的哥窯,隨著文獻資料的不斷發現和考古資料的不斷充實,對哥窯的認識已漸趨清晰。然而;由於缺乏同代文獻,且後代文獻常是一鱗半爪,零零碎碎,有的還互相矛盾,目前仍無法揭開層層面紗,呈現它的真實面目。雖然數十年來與哥窯相關的考古實物資料不斷增多,並且也依據這些實物資料解決了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但在驚喜之後,驀然回首,人們發現,這些實物資料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結論往往與文獻記述無法對應,有些甚至南轅北轍。
因此,哥窯問題依然迷霧重重。
哥窯瓷器從色澤區分,有月白、灰黃、粉青、灰青、油灰、深淺公尺黃等種類。哥窯瓷最顯著的特徵,是釉色沉厚細膩,光澤瑩潤,如同凝脂;若置之於顯微鏡下,可見瓷釉中蘊含的氣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膩的釉面間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狀網紋,其網紋之色淺黃者宛若金絲,細黑者如鐵線,二者互相交織,因而被名之為金絲、鐵線。宋代哥窯胎質堅細,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邊稍下處形成略微凸出之環形帶,因口沿處胎骨略黯而被稱之為紫口,此為宋哥窯瓷之一絕,儘管以後歷代有許多仿宋哥窯,但在燒製上皆未能臻此絕藝。
2023年,香港佳士得拍賣一件宋代哥窯八方貫耳瓶,雖然當時收藏界仍有人持不同看法,但其拍出價仍高達1000萬元以上。
哥窯瓷器有什麼特點,如何鑑定
5樓:汝瓷筆洗
哥窯瓷器的四大特點是,它的開片
具有金絲鐵線的特徵,金絲是指著細的開片紋,鐵線指著是較粗的開片紋;紫口鐵足,指的是瓷器口部由於釉質稀薄,漏出黑色的胎體,胎足也是一樣;鏡下氣泡是聚沫攢珠;哥窯釉屬無光釉,猶如「酥油」般的光澤,色調豐富多彩,有公尺黃、粉青、奶白諸色。這四大特點可以鑑別真品哥窯。但是哥窯的聚沫攢珠是無法模仿的。謝謝
如何鑑定老仿哥窯瓷器
6樓:llx雄雄
瓷器鑑定
裂紋哥窯器必須具有眾所周知的「金絲鐵線」、「紫口鐵足」。前者是哥窯的與眾不同的裂紋,大紋為「鐵線」,有的顯藍,大紋中套的小紋為「金絲」,有的不一定顯金黃,大紋小紋合稱為「面圾破」,它應當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後者是哥窯顯露的較為特殊的胎色,但兩者往往如魚與熊掌一樣不可兼得。瓷胎滿釉器有「紫品」而無鐵足。
鐵足應當是胎質本身的無釉顏色。鐵足如是人為施加的一種黑色釉,其真偽值得懷疑,與《七修類稿續編》中記載的「其足皆鐵色」相悖。
釉色哥窯屬青瓷系列,釉色為青釉,濃淡不一,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黃等色,因窯變作用,釉色多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澤,非人為主觀意志所為。胎質有瓷胎和砂胎兩種,少花紋,無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黃、淺灰等。
釉面不光潔,但有一層如酥油之光,釉質較深濁不清透,釉層厚薄不勻,蘸釉立燒之器,底足之釉最厚,有的可達4公釐。其燒造方法為裹足支釘燒或圈足墊餅燒,後者可明顯見到所墊圓餅燒造的痕跡。
底足哥窯的底足也頗為特別,其圈足底邊狹窄平整,非寬厚凹凸,足之內牆深長,足之外牆淺短,難以用手指提拿起來。
攢珠聚球
就是哥窯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稱道、又最被人忽視的特徵,即所謂「攢珠聚球」。陶瓷界先輩孫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鑑定》一文中早已說過,「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攢珠,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徵,可以當作劃分時代的一條線索。」顯然,「攢珠」指的是哥窯器中之釉內氣泡細密像顆顆小水珠一樣,滿布在器物的內壁和外壁或內身和外身上。
但孫老說得比較籠統,實際上真正哥窯的釉內氣泡不僅僅只是「攢珠」,還顯現出一種比「攢珠」稍大一點的「聚球」。
球比珠大,也就是說哥窯有大小不同的兩種氣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間雜錯落,而是較為整齊地排列在一起。聚球式的氣泡比攢珠的氣泡數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內壁,像乙個很厚的環。「攢珠聚球」它是當之無愧的劃分真假哥窯的一條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據。
請問宋代哥窯瓷器有什麼特徵呢,博物館宋代哥窯瓷器有哪些特徵
開裂哥釉瓷的重要特徵是釉面開片,這是發生在釉面上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裂原本是瓷器燒製中的缺陷,後來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有意識地讓它產生開片,從而產生了一種獨特的美感。宋代哥釉瓷釉質瑩潤,通體釉面被粗深或者細淺的兩種紋線交織切割,術語叫作 冰裂紋 俗稱 金絲鐵線 哥窯瓷土脈微紫,質薄,有油灰色 米...
這是真瓷器嗎?什麼時期的,這個是什麼朝代的瓷器,是真的嗎?真的市場上什麼價格值
玉壺春瓶,看紋飾應該想仿元青花,不過仿製者水平非常低,紋飾混亂,釉色無油潤感,又落了康熙的雙圈款,不倫不類,低仿 仿元青花,做舊瓷器。這個是什麼朝代的瓷器,是真的嗎?真的市場上什麼 值 五代時期的青釉瓷器,但您這 定不了真假 這是什麼時期的瓷器 清代仿明代的!也值上萬。這個是青花瓷蓋碗,應該有個蓋子...
請教老師,這瓷器是那個朝代呢,請教這是什麼瓷器?什麼朝代的?謝謝!
這個就是清朝 時期的,現在比較多見,一般大碗 請教這是什麼瓷器?什麼朝代的?謝謝!柿紅釉玉壺春瓶,又稱為醬釉玉壺春瓶,玉壺春瓶實為酒瓶後作為觀賞經典瓷器,宋 金 元 明 清時期均有燒造。前期器型多承襲宋制,晚期頸部粗短,下腹部肥大,河北保定出土的景德鎮窯青花雙獅戲球紋八方玉壺春瓶十分精美,明,清的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