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趣聞203李調元對句結至友

2021-03-04 01:07:06 字數 6307 閱讀 9631

1樓:匿名使用者

李調元有一次坐轎外出,在官道上與探花徐廣義的轎子頂面相遇,互不讓道。那時候的所謂官道,都是比較狹窄的石板路,兩轎相遇,只能一方避在路邊讓另一方先通過才行。一般百姓見到官轎,遠遠就要迴避;兩官相遇,小官則讓大官。

這二人,乙個是名滿天下的才子;乙個是御筆欽點的探花,誰肯讓人?李調元便令轎前執事前去詢問對方何人。徐廣義朗聲說道:

春芍藥,夏芙蓉,秋菊冬梅,吾乃探花郎,三江徐廣義;

說完,便問:「對面何人?」李調元暗暗稱讚:「此人好口才!」也高聲答道:

東啟明,西長庚,南萁北斗,我本謫仙子,四川李調元。

徐廣義一聽,連忙下轎施禮道:「原來是李大人,多有得罪。」李調元也急忙下轎見禮說:

「彼此彼此!」二人都有相惜之意,李調元拉起徐廣義的手說:「你我一見如故,何不打發他們各自回府,我們且去飲上幾杯如何?

」徐廣義大喜,二人攜手而行,一路說說笑笑,不覺來到一座臨湖酒樓。二人找了個靠窗的桌子坐下,飲酒觀景,吟詩**,你敬我慕,都覺相見恨晚。

徐廣義見窗外景致如畫,雅興勃發,便對李調元說:「此地山光水色,你我何不對句以助酒興?」李調元也有同感,連連點頭道:

「請出上聯。」徐廣義眼望窗外,但見湖面如鏡,一陣微風掠過,引起層層漣漪,隨口說道:

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李調元暗道:「此句脫俗,等閒對它不住,倒要仔細。」他遠望群山,此時冬天雖去,山頭仍有殘雪,心中一動,有了下聯:

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徐廣義心悅誠服,由衷讚道:「大人高才,大人高才!」李調元忙道:「上句更雅!」兩人大笑,從此成為至交。

對聯趣聞(664)李調元妙聯譏大仙

2樓:匿名使用者

……李調元發覺「呂洞賓」竟將「草菅人命」讀作「草管人命」,又將「縛狐擒怪」讀作「搏妖擒怪」,在一旁早已看得明白,察覺其偽。他不急不躁,從容上前道:「既然大仙已無詩興,請對一聯如何?

我適才偶得半聯,敢請大仙對來:

山管人丁水管財,草管(菅)人命。

「呂洞賓」張目看著李調元,不知所云,做聲不得,因為他不知「草管人命」有什麼錯。圍觀眾人中有覺察出此句的譏諷味來的,不禁發出一陣笑聲。過了好一會,「呂洞賓」一不接對,二不言語,呆在那裡。

李調元見狀,又說:「還是讓我來代大仙對吧:

雷搏妖魔魚搏浪,繩搏(縛)妖狐。

聽罷此對,眾人已顧不得壇上有「神仙」在座,發出一陣哄堂大笑。李調元接著又吟出一首詩來:

錯將縛認搏,又把菅當管,既然是神仙,根基何太淺?想為降壇忙,無暇查字典。

在眾人的一片哄笑聲中,壇上的「呂洞賓」變得啞口無言,呆若木雞。

對聯:冰涼酒,一點,兩點,三點的對句

3樓:匿名使用者

出句:冰冷酒,一點,兩點,三點,點點在心;

對句: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頭頭是道。

「冰」的異體字是水上乙個點;「萬」的繁體字是草字頭。

4樓:匿名使用者

對聯:冰涼酒,一點,兩點,三點,的對句

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

萬字的繁體字是草字頭

5樓:天下第一才子印

【上聯】冰涼酒,一點水,兩點水,三點水;

【下聯】丁香花,百字頭,千字頭,萬字頭。

冰 的異體字 是 乙個點

萬的繁體字是 草字頭

6樓:克里斯的桃花

孤獨心,一天 兩天 ,三天

對聯趣聞(653)李調元初露頭角

7樓:匿名使用者

清代著名文學家、戲曲理論家和學者李調元(1734—2023年),字羹堂、贊庵、鶴洲,號雨村、童

山蠢翁,綿州羅江( 今四川德陽市) 人,是當地頗有盛名的才子,與彭端淑、張問陶並稱清代文壇的「蜀中三傑」,後於乾隆年間中進士,歷任廣東學政、直隸通永道等。他博學多才,著作等身,共計達50種之多,長於趣對,人稱「聯壇巨擘」、「唐伯虎式的才子」。民間至今仍流傳著許多關於他智對奇聯妙對的故事。

李調元天資聰穎,好學敏求,5歲入私塾讀書,聽老師教誦《四書》、《爾雅》,即能過目成誦,7歲時開始寫詩,所寫五絕《疏雨滴梧桐》雲:

浮雲來萬里,窗外雨霖霖;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

很為老師賞識。鄉人均稱他是「小神童」。

傳說李調元小時候很頑皮。有一年春天,他隨父親李化楠和老師趙亮外出踏青春遊,走到乙個名叫百花渠的地方時,老師趙亮見有人正在碾公尺,觸景生情,想到半副好上聯,便把李調元拉到跟前說:「我就眼前碾上情景出半聯,你敢對否?

」李調元很有禮貌地回答說:「請示出句,敢不從命?」老師當即吟半聯道:

一木壓滾調圓(元)。

李調元聽出老師有意將自己的名字用諧音嵌入句中,便認真思索著下聯。說來也真巧,他猛一抬頭,看見不遠處的半山上有一座古廟,廟門前的大木桿上掛著一盞九蓮彩燈,於是脫口對道:

兩石夾柱照(趙)亮。

父親李化楠聽罷暗暗稱奇,但覺得兒子直呼老師的名字未免失禮,便斥責道:「怎麼如此不懂師長之禮?」老師趙亮倒並未介意,笑了笑說:

「師徒對中有師徒名,好,好!只要對句好,並不妨事。」見老師沒有生氣,李化楠放了心,不過,他還想再考考兒子,便說:

「我也出半聯。若對不出,一併受罰。」說著,便以農家屋簷下的蛛網為題,唸出上聯:

蜘蛛有網難羅雀。

意思是說,蜘蛛雖善於牽絲結網,但這種網只能網住蚊蠅之類的小蟲,怎能網住鳥雀呢?而且語帶雙關,意在訓戒兒子,你小小年紀有多大學問,竟敢對老師不尊不敬?李調元當然明白父親出句的含義,但他並不示弱,理直氣壯地對下聯道:

蚯蚓無鱗欲成龍。

父親和老師聽罷相視而笑,連誇李調元胸有大志,將來前途無量。

對聯趣聞(657)李調元妙續紀昀聯

8樓:匿名使用者

一日,忽報bai朝廷遣使者到,特旨召李du調元回京。原來zhi上次題寫的兩dao幅畫送內回宮中,乾隆看後大為容讚賞,加上紀曉嵐從旁說項,乾隆竟動了惜才愛士之心,以「調元親老,侍奉需人」為詞,下詔遣使入疆,召李調元回京。使者除帶來聖旨外,還捎來紀曉嵐寫給李調元的一封信,信上除向李調元祝賀外,還特別囑託李調元於離開伊犁之前代續半聯,以了卻一樁心願。

原來紀曉嵐充軍伊犁時,因心情鬱悶,曾去城外散步,那日信步行至南亭,見四處景色有江南綠意,禁不住觸動鄉情,獨坐亭中,遐想往事,不覺入睡,竟於夢中回到故鄉。醒來一看,眼前景色雖略似而實全非,不禁悲從心底湧出,於悲戚中偶得半聯:

夢送客魂歸故里。

可對句卻一時續對不上。後因時過境遷,便將續對之事擱置下來。此次特意將這半聯寫好帶來,求李調元代續下聯,同貼亭上,以作紀念。

李調元看過出句7 個大字及旁款「上聯紀曉嵐句並書」,隨即帶上紙筆,來到南亭時,已近黃昏,但見新月在天,李調元觸景生情,展紙落筆續對半聯:

日移花影上欄杆。

下款落上「下聯李調元遵囑代續並題」。上句下聯,入情切景,意境含蓄,啟人遐思,百吟不厭。名士、名字、名聯,留下一段佳話,為南亭增色不少。

對聯趣聞(655)李調元四川會館聯

9樓:匿名使用者

此地可停驂,剪燭西窗,偶話故鄉風景,劍閣雄、峨眉秀、巴山曲、錦水清漣,不盡名山大川,都來眼底;

入京思獻策,揚鞭北道,難忘先哲典型,相如賦、東坡文、太白詩、公升庵科第,行見佳人才子,又到長安。

對聯趣聞(57)小神童對句佔鰲頭

10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時,安徽休寧出了乙個才子,姓程名敏政,成化年間考中進士。他小時候非常聰內明而且刻苦好學,容起初父親隨意教他幾個字,後來他竟自己跑到書房取書通讀。至

六、七歲時便能吟詩作賦,寫的文章被當地推薦為范文,大家都稱他為神童。

休寧的地方官也為本地出了個神童而高興,程敏政10歲那年,便作為神童被推薦到京城。當時的宰相李賢是個愛才若渴的人,他聽說有這麼個神童,便叫知縣把他帶到家裡來當面測試,結果非常滿意。同時把各地的神童全部集中到京城,親自送他們上殿面聖。

皇上見下面跪著一排小孩,個個聰明俊秀,龍顏大悅,當即口佔一聯讓神童們應對,其聯曰:

鵬翅高飛,壓風雲於萬里;

程敏政首先對道:

鰲頭獨佔,依日月以九霄。

皇上大喜,立即判定程敏政為神童第一,讓他進翰林院讀書。

對聯故事 18,李調元巧對巧遇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 妙聯妙對

蜀中才子李調元,乾隆年間中進士後,任廣東學政。 李調元到任之日,轎過鬧市時,鬍成義也乘轎而過。李調元的隨從人員不明究竟,喝令通名。

鬍成義在轎內朗聲吟道:

春芍藥,夏芙蓉,秋菊冬梅,吾乃探花郎,三江鬍成義。

李調元立刻明白了胡的用意,當胡轉請他通名時,他也在轎中隨口應道:

東紫薇,西長庚,南箕北斗,我本謫仙子,四川李調元。

鬍成義一聽,不勝驚訝和佩服,趕忙下轎相迎。並邀請李調元到家中飲宴。

(二) 自圓其說

李調元上任不多久,當地的文人墨客邀他郊遊。他們到了乙個有山有水的地方,這裡懸崖峭壁,風景幽靜。誰料小路突然中斷,只有溪水,仍從路旁崖下潺潺流著。

崖上刻有「半邊山」三個字,崖下路旁立一石碑,碑上刻一行字,雲:

半邊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同行者解釋說:「這是宋朝蘇東坡學土、黃山谷和佛印三人同遊此地時,佛印對蘇東坡出了這個上聯,蘇東坡對不上來,只好請黃山谷將此聯刻碑於此,以示自抑,兼求下聯。」那人說完後,笑對李調元道:

「學士大人才思敏捷;能否代貴同鄉蘇學士一洗此羞?」

李調元聽明白了,那人是欲借此事侮辱他。於是,不慌不忙地笑著說:「這下聯,蘇學士早已對好了,何須再對?

」眾人惶惑不解,他接著說:「其實,蘇學士請黃山谷寫字刻碑於此的本身,正是上聯的對句,這叫『意對』,很明顯,下聯是:

一塊碑,一行字,一句成聯一句虛。

眾人聽後,覺得無可非議,只好連聲讚嘆。

李調元又說:「這樣的意對,在四川孩童亦能解,諸公何足掛齒?」

在場所多數人被說得羞愧交加,但也有不服的。其中一**說:「不見得吧?我在四川任上時就曽試過,並不象你說的那樣人人能對對子。」

李調元問:「試過何人?」

答:「一農夫。」

問:「足下的出聯是?」

答:塔里點燈,層層孔明諸閣(葛)亮;

問:「農夫有何表示?」

答:「他自顧自在池中採藕,未應對一字。」

李調元說:「農夫已經對了,可惜足下未領會過來。他對的是:

池中採藕,節節太白理(李)長根(庚)。

**聽後愕然,深施一禮,道一聲「名不虛傳」,便退到一旁去了。

(三) 即景巧對

有一年冬天,李調元從新疆冒雪回京。途中,在一家酒店歇腳時,發現店中牆上貼著一上聯,看墨色紙張,貼的時間不長,但空著下聯沒寫。上聯曰:

黃狗過霜橋,點點梅花落地;

李調元迷惑不解,問店主緣故。店主告訴他,今天早上一書生來店裡吃飯,見橋上有一條黃狗行走,隨口吟出了上聯。但他搜尋枯腸也吟不出下聯來,故書寫好貼在這裡,期待有人能對出下聯。

當店主得知眼前這位,就是蜀中才子李調元時,便說:「相公何不一展胸中之才?」李調元欣然答應。

可當他仔細品味上聯後,才感到此聯不凡。他思慮再三都難成佳對,不免心焦。這時突然飛來幾隻烏鴉,落在門前雪地上跳躍覓食,他心中頓時開朗,趕緊要來筆墨,一揮而就,寫出下聯:

烏鴉跳雪地,片片竹葉朝天。

這個下聯,與上聯配合得天衣無縫,博得酒店眾人齊聲喝彩。

(四)李調元與夫人對句:

月圓月缺,月缺月圓,年年歲歲,暮暮朝朝,黑夜盡頭方見日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夏夏秋秋,暑暑涼涼,嚴冬過後始逢春

(五)牧童兩難李調元

傳說李調元任廣東學政時,一牧童在他經過的路上用三塊石頭壘一座小橋,李的轎伕把三塊石頭的橋踢倒了,牧童責問轎伕,李下轎調解。牧童說:「你是李大人吧?

聽說你善對,小子出個上聯請你對,對好了,踢了我的橋就算了。」李調元欣然答應,牧童唸道:

踢破磊橋三塊石

李想了好久,竟未能對出,只好約明天再來應對。回家以後,冥思苦想,悶悶不樂。妻子問知其故,微微一笑,在紙上寫了乙個『出』字,然後用剪刀剪成兩個『山』字。

李恍然大悟,次日一早便到約定地點去見牧童,對下聯雲:

剪開出字兩重山

牧童大笑說:「李大人,這下聯恐怕是你夫人想出來的吧?」李調元吃驚地問:

「汝何以知之?」牧童答道:「婦人常與尺剪打交道,男子漢多用斧頭。

何不將下聯改為:「劈開出路兩重山」。牧童接著說:

「李大人,我再出個對子你對吧!」說完又吟出上聯:

古文人做,做詩做賦做**。

李調元當時也對不出來,回到家中和眾門客共同商討,絞盡腦汁,總算想出了下聯:

八刀心忿,忿世忿命忿窮途。

可當他向牧童唸出下聯時,牧童又說:「這分明是個窮書生對出來的,李大人對出這樣窮酸氣的對子於身份不符。不如改成:「大口一吞,吞雲吞霧吞江海」,這樣才有氣魄。」!

李調元聽了,連連稱讚牧童是奇才,讚嘆「後生可畏!」

對聯趣聞621張謇妙對獲狀元

實業家和教育家張謇,字季直,號嗇庵,生於江蘇南通,自幼好學,聰明過人,早年即有 才童 的美名,傳遍鄉里。由於他自幼聰敏,又好學不倦,及至長成,讀書更加刻苦,因而才力豐沛,追求執著,從而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據傳,清朝末年,慈禧下令開科取士,時值三九隆冬,冰天雪地,張謇以其過人的才華,筆掃千軍,...

對聯趣聞253張之洞妙對先生

張之洞bai,清朝同治年間du進士,官至體仁閣zhi大學士,以文章名世dao,專著有 廣稚堂集屬 他也是清末著名洋務派首領,曾建立京漢鐵路 漢陽鐵廠 萍鄉 煤礦等。張之洞小時候便非常聰明,過目不忘,小小年紀便會吟詩作對。有一次,先生帶學生們到村外閒逛。河邊有一顆老桃樹,軀幹扭曲,樹冠朝下,桃花向水而...

李白對聯大全,對聯大全李白,李太白,李太太太白

1 此江若變作春酒 問余何事棲碧山 2 蓬萊文章建安骨 青蓮居士謫仙人 3 謝宣城何許人?只憑江上五言詩,教先生低首 韓荊州差解事,肯借階前盈尺地,使國士揚眉!4 狂到世人皆欲殺 醉來天子不能呼 5 揚波噴雲雷,筆落搖五岳 舉杯邀明月,垂輝映千古。6 侍金鑾,謫夜郎,他胸中有何得失窮通?但隨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