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跟老師溝通,對孩子最好,家長應該如何與老師溝通?

2021-03-04 00:40:07 字數 6071 閱讀 6006

1樓:匿名使用者

開學了,家長與孩子老師接觸的機會又多了起來。

如何能跟孩子老師相處好,是每一位家長都思考過,也實踐過的問題。

但是,你真的會與孩子的老師溝通嗎?你們的溝通真的促進了孩子成長嗎?

學期初的見面,闡明自己的態度

在和老師溝通的這件事上,家長的態度更是決定一切。

作為中國家長,我們肯定是一切為了孩子,這一點上全世界人民都比不過我們。

家長可以在學期一開始就跟老師單獨進行一次交談,可長可短(哪怕語言不太靈光),讓老師了解孩子大概的家庭情況,更重要的是家長的態度。

在這次交談中,家長可以大概的把孩子的生活狀況,生活背景,性格特點,優勢劣勢都簡單的跟老師溝通下。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簡單的交談了解一下這個老師的性格特點,是開朗外向還是內向保守?家長了解這些情況可以有的放矢地準備接下來的溝通安排。

所以,不要忽略這個簡單的溝通,如果家長的態度是願意跟老師溝通、跟老師開誠布公的交談、互換有關孩子的資訊,這也是協助老師的工作,當老師的沒有不願意的。

還有一點是如果孩子感到老師和家長的態度是一致的,那麼他們就會有更強的是非意識,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當有話要說時,注意措辭和說話的時機

人與人之間溝通不順暢是因為說話的方法、措辭的方式以及說話的時機不對。以下是一位媽媽的分享:

話說上次看到老師那麼嚴苛的對待小二,我的心裡咯噔了好久,雖說當時我說服了自己接受了眼睛看到的畫面,可是我始終覺得我需要說些什麼。

我找了乙個周五的清晨,沒有多少家長圍著老師的時間,非常輕鬆地問老師小二平日裡的行為習慣等等問題;這個對話是個引子,是非常感情用事驅使下的對話。

老師說了些順順的優點和特點,能看出來,老師對順順各方面的情況很滿意。

我順著她的話說下去:順順畢竟是個男孩子,有時一興奮了就會手舞足蹈的,也不知道是否會給您添餘外的負擔。那天我看他進門四腳朝天的,也沒有跟您打招呼,您把他攔住了,還非常認真地對他講解了在教室裡的規矩和見到老師要問好的重要性。

這樣他記得就很清楚,對吧?!

老師可能沒料想我那天看到了這一幕,聽我說起時一愣,之後緩和地笑了笑說:是呀,我們這個教室建材結構很特殊,如果孩子們每個人都發出稍大點的聲音,回音特別的大,所以為了不影響其他的小朋友,我要求大家只要進了門就只能靜靜地走。

我想,如果我不是用這個時機、這種方式跟老師輕鬆地聊起這個話題的話,很有可能就是乙個老師覺得家長挑剔、家長覺得老師苛刻的結果;但是換了乙個溝通方式,我不但了解到老師的苦衷,從而理解了老師的立場,並且也給老師提了個醒,告訴她家長也有自己的渠道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

信任老師,正確對待老師「投訴」

正確對待「叫家長」現象。關於孩子在校表現,孩子與同學相處,家長負有當然的教育義務。了解清楚情況,配合老師教育好自己孩子,而不是對老師的「投訴」心懷質疑和抱怨。

主動配合老師,支援老師的工作

當然,現在老師的工作表現、工作業績甚至工資獎金,都與學生的表現和成績掛鉤,有一些活動,還需要家長的支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配合支援老師的工作。

注意事項

一、不要找藉口「工作忙!」

多數家長不願意與教師進行溝通,往往藉故於「工作忙」等原因(有的家長,即使是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也要找親戚朋友替開)。特別是一些「問題」學生的 家長,多數都是被老師請到學校,被動地與老師見面。因此建議有這樣溝通障礙的家長,請你要改變與老師溝通的態度,明白積極配合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是我們做家 長的「天職」,建立積極溝通的意願,主動走近老師,是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關鍵。

二、不要說「一切都聽老師的」

現在不少家長對孩子的老師多多少少都有一種說不清的「懼意」,有很多的學生家長與老師溝通經常說:「一切都聽老師的!」 完全放棄了做家長的權利,而當起孩子老師的學生。

有些家長總是說「孩子全交給老師,該罵就罵,該打就打」之類的話,雖然看得出家長對老師充分信任,但家長應該知道,和老師溝通不是找問題讓老師解決,而是 和老師協商得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老師不願意和態度蠻橫的家長溝通,但老師也不願意和沒有任何主見的家長溝通,因為這樣溝通不會有效。

三、不做態度蠻橫和沒有主見的家長

有些家長總是說「孩子全交給老師,該罵就罵,該打就打」之類的話,雖然看得出家長對老師充分信任,但家長應該知道,和老師溝通不是找問題讓老師解 決,而是和老師協商得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老師不願意和態度蠻橫的家長溝通,但老師也不願意和沒有任何主見的家長溝通,因為這樣溝通不會有效。

四、不要為孩子不良表現強找「理由」

家長與老師溝通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聽取老師反映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而老師要重點反映孩子的一些不良的問題。有些家長過於偏愛自己的孩子,只能接受表 揚孩子的話,不能接受批評孩子的話,往往找一些理由,替孩子進行搪塞錯誤的行為,從而造成老師對家長教育觀念不能接受。家長要正確面對孩子存在的問題,對 問題要誠懇。

但也不要放棄保護孩子的安全線。

五、以自己的方式與老師「通氣」

發現問題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形成合力,不可放著問題不解決。家長老師要經常通氣。溝通方式可以和老師商定或選擇你最擅長的。

面談,這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通過與老師零距離的溝通,讓老師對孩子在家裡的表現有更深刻的了解,而家長也從老師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樣子,這樣雙 方更容易達成共識。也可以通過**和簡訊溝通,在你不確定打**時間是否合適時,簡訊是個折中的方案。

你感到溝通有困難時,也是不錯的方式。

總之,家長如果能掌握好跟老師交流溝通的小技巧,相信一定能家校配合教育出健康的孩子。

家長應該如何與老師溝通?

2樓:施遠板嬋

不要找藉口「工作忙」

多數家長不願意與老師進行溝通,往往故於「工作忙」等原因。建議這樣的家長,要改變與老師溝通的態度,明白積極配合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是做家長的「天職」。主動走近老師,是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關鍵。

不要說「一切都聽老師的」

有些家長總是說「一切都聽老師的」這類的話,雖然看得出家長對老師充分信任,但家長應該知道,和老師溝通不能放棄做家長的權利,而是要和老師協商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老師不願意和態度蠻橫的家長溝通,但老師也不願意和沒有任何主見的家長溝通,因為這樣溝通不會有效。以自己的方式與老師「通氣」

發現問題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形成合力,不可放著問題不解決。面談,這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通過與老師零距離的溝通,讓老師對孩子在家裡的表現有更深刻的了解,而家長也從老師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這樣雙方更容易達成共識。

也可以通過**簡訊溝通,在你不確定打**時間是否合適時,簡訊是個折中的方案。別只溝通孩子的學習成績

學習是許多家長和老師溝通的主題。在溝通中家長應諮詢孩子這段時間和以前有哪些變化,學習是不是更主動,方法是不是更合理,而不是只關心成績的高低。此外,孩子的行為、情緒、興趣、同學關係、思想品德修養、青春期心理也是溝通的重點。

3樓:藤林杏

家長應該如何與老師溝通?家長和老師溝通需要什麼技巧?家長和老師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才有利於孩子?你是會和老師溝通的家長嗎?

大量研究證實家長與學校建立協作關係將幫助教師增進對孩子的了解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也將有助於父母教養知能的提公升,最終有益於孩子的發展。而這一切,始於開放、真誠、高質量的溝通。

家長會,要和老師溝湧什麼?

無論教師家訪、家長會還是**聯絡,都是就孩子資訊交換,開放、真誠的對話才能提高溝通的效率。一些家長可能會不知道應該如何與教師自在的溝通,不妨總是從這5個方面梳理:

進步問詢孩子在幼兒園的行為表現,有些什麼樣的進步,是怎樣獲得的,還可以怎麼做?

評價了解教師對孩子發展的評價。

關於孩子的任何想法和感受

孩子的興趣、潛能、挑戰在哪?坦誠地告訴老師你的想法和感受,告訴老師你孩子的需要。

在家怎麼做

讓孩子的老師知道你在家是如何與孩子互動的,同時詢問老師在家應當注意些什麼,請老師提供一些親子遊戲和學習的建議。

學校提供的支援

了解幼兒園所提供的服務和設施。

當家長與老師價值觀衝突時

不滿學校教育,對孩子進行個性化的教學,沒有確切數字表明這樣做的家長有多少。事實上,絕大多數父母還是要送孩子去學校接受常規教育。那麼,父母和老師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才最利於孩子的成長呢?

顯然,兩者理想的關係模式是角色互補。但在《心理月刊》雜誌的一次採訪調查中,大多數家長都認為,很難與老師的關係做到互補。對於「與孩子的老師有無價值觀衝突」,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點頭說有,甚至情況很嚴重。

衝突,也是角色互補

心理學家姬雪松認為,父母與老師間的價值觀衝突,對孩子完成社會化教育是有意義的,也是父母與老師角色互補的體現。「老師的出現,讓孩子有機會體驗到不同的規則,並嘗試修正曾經在家庭內部建立的秩序。父母和老師間最好的關係模式是彼此尊重、價值體系保持聯絡又有所不同。

這樣既能保證孩子成長環境的連續性,又能給予孩子不同的資源,供其取捨。不必強求改變二者間的差異。」姬雪松建議老師和父母彼此互相理解並尊重對方的差異立場:

「孩子有機會獲得乙個多元的視角,這是豐富孩子對世界認識的有益成分。」

案例豔梅的兒子讀小學三年級。有段時間,老師布置的作業明顯增多。「對於我流露出作業太多的不滿情緒,孩子非常敏銳,他完成作業的速度立刻就慢了好多。

發現這個現象後,我和老師進行了溝通,了解到老師想加強全班學生的計算能力,近半個月作業會稍多一點兒。

同時通過和其他學校同年級學生比較,我兒子的作業量並不大。於是我開始做調整,表示支援老師的做法,要求孩子認真完成作業,孩子慢慢也就適應了,作業的質量和速度提高很多。」

互補,不容易的努力

學校是孩子完成社會化的重要參與者,但父母的親職教育並沒有在孩子入學後就可以放鬆或是終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與老師其實是角色互補的,兩者應是合作與欣賞的關係,這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是最有利的。」中國著名教育家孫雲曉說。

案例王小蕾的女兒讀小學五年級,在過去的幾年裡,王小蕾看到學校的教育缺東西,至於缺什麼,她並不是很清晰。

從自己的經驗判斷,也許是性格的培育、個性通常不被鼓勵,孩子總是被要求做出整齊劃一的動作和行為。「個性是孩子的創造力之源,我必須保護孩子不被同乙個模子削得沒有稜角。」她對孩子的教育就是放養。

「我不可能要求老師對我的孩子進行個性化的教育,所以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彌補一下。」

案例另一位媽媽淑媛對自己與老師的角色互補的理解是:站在孩子一邊,而不是站在學校一邊。「我能夠提供給孩子的就是無條件的愛、安全感和保護。

孩子無論拿什麼樣的成績單回來,我都不會責備他。」

但事實上,這種角色互補的努力,無論從老師的角度,還是家長的角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是否應該告訴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和價值觀的塑造起著主要作用。當一定程度上權威高於自己的老師出現後,是否應該告訴孩子,自己跟老師的看法不同呢?很多父母擔心的是,孩子聽了會怎樣?

孫雲曉認為:「孩子有自己解釋世界的方法,家長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在深圳市一所小學讀六年級的朵朵說,最初聽到媽媽跟他說起與老師的價值觀不一樣的時候,他也非常難受,但是,他漸漸地明白了,每個人都可能也可以有自己的意見,而他自己也可以有自己的意見。

「當老師的教育方法有缺陷時,家長可以跟孩子分析,這有助於訓練孩子分析問題的能力。跟孩子平等溝通交流,不能簡單說老師做的不對,這樣孩子會想其他方面老師教的也不對。」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心理學博士雷靂靂建議。

如何幫助孩子處理好與老師的關係

作為家長,幫助孩子處理好與老師的關係,有利於家庭、學校形成教育合力,有利於促進孩子的發展。您可以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傾聽孩子的訴說

孩子每天在學校與老師、同學相處,發生的大小事件都希望能與家長分享。這時,您要注意傾聽孩子的訴說,因為這是了解孩子在校學習生活的最好途徑。

家長若能與孩子一起分享好訊息或有趣的事,會讓孩子感到校園生活的快樂,從而加深與老師、同學的親近感。如果聽孩子說自己受了委屈或不公平對待,您也不宜馬上作出評判,應在客觀地調查了解之後,再與孩子交換看法,也可建議孩子聽聽老師的想法,這樣做可以教會孩子正確地判斷是非。

多與老師溝通

學校和家庭在教育孩子的目標上是一致的,都希望孩子能茁壯成長,但是由於教育理念的差異和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學校和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會有所不同。這時,就要求家長能夠多與老師進行溝通,共同**教育理念。

如果對老師的做法有所不解,可以坦率地提出並共同**,從而達成共識。家長在這一問題的處理上不要心存顧慮,因為那樣反而容易產生誤會,適得其反。

切忌與老師關係過分親密

有很多家長希望通過送禮、請客吃飯等方式增進與老師的感情,以獲取老師對自己孩子的特殊照顧。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這樣的做法實不足取。絕大多數老師不會接受這樣的「心意「,因為一旦接受就會在教學中或多或少地產生「偏差」,容易讓孩子產生優越感,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

家長如何跟孩子的老師溝通,家長應怎樣與老師溝通合作?

1家長和老師的構通,不是一定要能說會道的.你只要誠心誠意的如實反映學生的情況以及表達你的要求就行,在和老師的交談中要注意多請老師說話,多聽聽老師的看法和意見.我可以告訴你的是,老師最反感說的一套一套,對老師要求一條一條的學生家長.2打 有空和老師見見面交談交談,了解孩子的一些情況,是很有好處的.打 ...

子女是否需要和父母溝通?兒女如何跟父母溝通

非常需要和父母溝通,因為天底下,父母對兒女是最實誠的。和父母溝通,既可以互相了解,又可以增強感情。沒有溝通,減弱感情,感情減弱,喪失親情。一家人如果沒有了親情,怎麼還能有疼愛和孝敬呢?那樣的家庭能幸福嗎?現在社會上,很多家庭不和睦,就是缺少一家人的溝通。為什麼能和外人交朋友,一家人卻不能呢?就是因為...

如何跟十歲的孩子溝通,教師如何與孩子溝通?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來,實際是兩個生命的自碰撞。應該說,碰撞所產生的內容是無限豐富的,它所達到的高度也是沒有止境的。每一位家長在和孩子溝通上,不要滿足於初見成效,而應該學習教育的藝術,不斷提高溝通的層次,使親子關係達到更高的境界。根據許多成功的經驗,家長應該多觀察多注意孩子的言行,根據孩子的性格,揚長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