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大乘經典和三藏經典一般都是包括哪些呢

2021-03-04 08:55:54 字數 5333 閱讀 8235

1樓:匿名使用者

【乾隆大藏經】那裡都是釋迦摩尼親口說的法

目錄[隱藏]

何謂三藏經藏律藏

2樓:匿名使用者

佛經,佛律,佛論三藏十二部。

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指的是哪些書?

3樓:aaa**王

三藏十二部經

「三藏」是指經藏、律藏、論藏,是佛陀的教法,是佛教的教義,是佛**依之修行的指南:

經藏:梵語音譯「修多羅藏」,意譯「契經藏」,凡所有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根機的佛陀教法,都屬經藏。

律藏:梵語音譯「毗奈耶藏」,意譯「調伏藏」,是佛陀為調伏**心性,對治眾生惡習所制定的教團生活規則。

論藏:梵語音譯「阿毗達磨藏」,意譯「對法藏」,是佛**將經典教義加以論議、解釋、整理,而成組織化、體系化的典籍。

「十二部經」是將佛陀教法,依敘述形式與內容分成十二種類,又稱十二分教、十二分聖教、十二分經。

契經:又稱長行,是以散文方式直接記載佛陀的教法,通大小乘經典,也包含律和雜藏。

應頌:又稱重頌,和契經相應,而以偈頌重複闡述契經所說的教法。

記別:又稱授記,本為教義的解說,後來特指佛陀對**們的未來修證果位所作的印證。

諷頌:又稱孤起頌,全部以偈頌來記載佛陀的教法,因非重述長行,故稱孤起頌。

自說:是佛陀不待他人請法而自行開示的教說,如《阿彌陀經》。

因緣:是記載佛陀說法教化的因緣。

譬喻:以譬喻來宣說法義,如《法華經》中的火宅喻、化城喻等。

本事:是敘述佛陀及佛**過去世的因緣事蹟。

本生:記載佛陀過去世種種大悲行。

方廣:宣說廣大深奧的教義。

希法:記載佛陀及諸**等希有殊勝之事。

論議:記述佛陀論議、抉擇諸法體性,並分別明了法義,是一切論書的通稱。

4樓:朝天懶

什麼是三藏十二部經?

「三藏」是指經藏、律藏、論藏,是佛陀的教法,是佛教的教義,是佛**依之修行的指南:

經藏:梵語音譯「修多羅藏」,意譯「契經藏」,凡所有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根機的佛陀教法,都屬經藏。

律藏:梵語音譯「毗奈耶藏」,意譯「調伏藏」,是佛陀為調伏**心性,對治眾生惡習所制定的教團生活規則。

論藏:梵語音譯「阿毗達磨藏」,意譯「對法藏」,是佛**將經典教義加以論議、解釋、整理,而成組織化、體系化的典籍。

「十二部經」是將佛陀教法,依敘述形式與內容分成十二種類,又稱十二分教、十二分聖教、十二分經。

契經:又稱長行,是以散文方式直接記載佛陀的教法,通大小乘經典,也包含律和雜藏。

應頌:又稱重頌,和契經相應,而以偈頌重複闡述契經所說的教法。

記別:又稱授記,本為教義的解說,後來特指佛陀對**們的未來修證果位所作的印證。

諷頌:又稱孤起頌,全部以偈頌來記載佛陀的教法,因非重述長行,故稱孤起頌。

自說:是佛陀不待他人請法而自行開示的教說,如《阿彌陀經》。

因緣:是記載佛陀說法教化的因緣。

譬喻:以譬喻來宣說法義,如《法華經》中的火宅喻、化城喻等。

本事:是敘述佛陀及佛**過去世的因緣事蹟。

本生:記載佛陀過去世種種大悲行。

方廣:宣說廣大深奧的教義。

希法:記載佛陀及諸**等希有殊勝之事。

論議:記述佛陀論議、抉擇諸法體性,並分別明了法義,是一切論書的通稱。

有一首偈語,正可說明上述十二部經的內容:

長行重頌並孤起,譬喻因緣與自說,

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及授記。

參考資料:廟宇

5樓:帥帥的良

簡單的講

三藏就是經藏(佛經),律藏(戒律),論藏(古德著作)

十二部,用現在的話講是指佛經的十二種文體,文法

十二部,並不是12本,而是12類的意思

三藏十二部的總合,稱之為《大藏經》,簡單講,就是把所有的佛經,所有的戒律,所有的論著,都合起來,有序的編輯,就是大藏經

三藏十二部浩如煙海

就我們現在用的最多的《大正藏》

全藏分3個部分:正藏55冊,續藏30冊,別卷15冊(內影象12冊,總目錄3冊),共100冊。收入佛籍總數冠於各種大藏經,計正藏、續藏、影象和總目錄共3493部,13520卷。

總字數,達數億。一部長的經書,文字可達上百萬字,短的佛書只有200餘字

要看完一部大藏經,可以說就一般人而言沒有10年不間斷是不可能的

附錄:十二部分別是指那些

一切經教的內容分為十二類,叫做十二部經,也叫做十二分教。

一、長行(hang),以散文直說法相,不限定字句者,因行類長,故稱長行。

二、重頌,既宣說於前,更以偈頌結之於後,有重宣之意,故名重頌。

三、孤起,不依前面長行文的意義,單獨發起的偈頌。

四、因緣,述說見佛聞法,或佛說法教化的因緣。

五、本事,是載佛說各**過去世因緣的**。

六、本生,是載佛說其自身過去世因緣的**。

七、未曾有,記佛現種種神力不思議事的**。

八、譬喻,佛說種種譬喻以令眾生容易開悟的**。

九、論議,指以法理論議問答的**。

十、無問自說,如阿彌陀經,系無人發問而佛自說的。

十一、方廣,謂佛說方正廣大之真理的**。

十二、記別或授記,是記佛為菩薩或聲聞授成佛時名號的記別。

此十二部中,只有長行、重頌與孤起頌是**的格式,其餘九種都是依照**中所載之別事而立名。又小乘經中無自說、方等、授記三類,故僅有九部經。

6樓:靜益求靜

何謂三藏?即是經藏、律藏、論藏,經詮定學,律詮戒學,論詮慧學。精通三藏,並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稱為三藏法師,如姚秦鳩摩羅什,唐玄奘等。試略談其義:

一、經藏。梵語素怛纜,或曰修多羅,華言契經,佛所說之經典,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有關佛陀教說之要義大都屬於經藏。

二、律藏。梵語毗奈耶,華言調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儀,善能調治眾生之惡,調伏眾生之心性,有關佛所制定教團之生活規則,皆屬於律藏。

三、論藏。梵語阿毗達磨,華言對法,又翻無比法。對佛典或經義加以議論,化精簡為詳明,以決擇諸法性相。

為佛陀教說之進一步發展,後人以殊勝智慧型加以組織化、體系化的論議解釋,均屬於論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經為經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為律藏。

六足發智論為論藏。依大智度論說法,三藏屬小乘教專稱,但依據攝大乘論說法,大乘亦有三藏。華嚴經等為經藏,梵網經等為律藏,阿毗達磨為論藏。

十二部經

又稱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經。佛說的一切法,皆可統攝為一修多羅,類集為經律論三藏。由於一切經的**體裁和所載的事相不同,故從三藏分出十二種名稱,通稱三藏十二部經,總則稱一切經,別則稱十二部,但並非每一經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一、修多羅、素怛纜,此譯為經或契經,如《四阿含》、諸大乘經、戒經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經典,皆名契經。但此處所說的契經,是單指經中直說法義的長行**,故又稱長行經。

二、只夜,此譯重頌或應頌,頌有一定的字句,

四、五、七字一句,

三、四、

五、六為一頌不定。凡經中偈頌,以偈頌體裁重頌前經長行**之義,此類頌經,名「重頌經」。

三、和伽羅那,此譯授記,凡經中佛於菩薩授當來必當成佛之記,於緣覺後世當得道,於聲聞人今後世得道,記餘六道眾生後世所受果報之處,即名「授記經」。

四、伽陀,此譯諷誦,或孤起頌,不依長行,直以偈頌顯示諸法的經,如《法句經》等,名「諷誦經」。

五、優陀那,此譯自說或無問自說經,凡無請問者佛自宣說之**,如《阿彌陀經》,名「自說經」。

六、尼陀那,此譯因緣經或緣起經,如《大智度論》卷三十三:「說諸佛法本起因緣,佛何因緣說此事,修多羅中有人問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結是戒,一切佛語緣起事,皆名尼陀那。」如來說法必有因緣,即經中見佛聞法因緣,及佛說法教化本末因緣之處,如諸經「序品」,故名「因緣經」。

七、阿波陀那,此譯譬喻,凡經律中所說譬喻,以譬喻顯示法義之處,故名「譬喻經」。

八、伊帝目多伽,此譯本事,或如是語經,即經中講**菩薩聲聞等過去世行業事歷之**,及教令精進求道解脫因緣之處,即名「本事經」。

九、闍陀伽,此為本生經,凡經中佛說自身往昔行菩薩道時,修諸苦行,利益眾生所行因緣之**,名「本生經」。

十、毗佛略,此譯方廣,即一切大乘經之通稱,又指詞廣理正,廣辨諸法甚深真理的經。如《菩薩地持經》卷三:「十二部經,唯方广部,是菩薩藏,餘十一部,是聲聞藏。

」小乘的方廣經,唯以語廣,此類**,名「方廣經」。

十一、阿浮陀達摩,此譯未曾有,即經中說諸天身量,大**動,曠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議之事的**,名「未曾有經」。

十二、優波提舍,此譯論議,即佛所說諸經,若作論議問答辯理,分別廣說之**,即名「論議經」。

有首頌可以方便記下是那十二部:

長行重頌並授記

孤起無問而自說

因緣譬喻及本事

本生方廣未曾有

論議共成十二部

阿彌陀佛!!!

佛家三藏指的是什麼?

7樓:誰撕裂你我的心

佛家三藏指:

1、佛教經典的總稱。

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約前273—前232在位)時由高僧編纂。包括:《律藏》、《經藏》和《論藏》。

《律藏》規定了佛教僧侶的戒律和佛寺的一般清規,《經藏》記載了釋迦牟尼及其最早門徒的教義,《論藏》為佛教各派學者對佛教教義的論述解說。

2、通常對一些通曉《三藏》的僧人稱「三藏法師」或簡稱「三藏」。如唐玄奘稱唐三藏。

藏:意謂容器、穀倉、籠等。

擴充套件資料:立三藏的原因:

大乘莊嚴經論卷四亦舉出設立三藏之九種原因,即:

(一)為對治疑惑,故設立修多羅。

(二)為對治受用之二邊,即令遠離樂行之邊、苦行之邊,故設立毗尼。

(三)為對治自心之見取,故設立阿毗曇。

(四)為說三學,故設立修多羅。

(五)為成就戒學、心學,故設立毗尼。

(六)為成就慧學,故設立阿毗曇。

(七)為講說法及義,故設立修多羅。

(八)為成就法及義,故設立毗尼。

(九)為通達法及義,故設立阿毗曇。

8樓:匿名使用者

佛家三藏是經藏、律藏、論藏。

佛教典籍分為經、律、論三藏是按照其所載內容來分的,這是一種最基本的分類,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分類。經、律、論所載內容分別:

一.經,一般被認為是佛說過的話的彙編,它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

二.律是佛教組織為教徒或信眾制定的紀律或行為規範,它的基本原則一般被認為是佛所確定的,而系統化的佛教戒律是後來才逐步形成的。

三.論是對經、律等佛典中教義的解釋或重要思想的闡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認為是菩薩或各派的論師所做,可也有一些極少數的論被認為是佛自己做的。

通達佛法能為人講說的人稱為法師,精通經藏的稱為經師,精通律藏的稱為律師,精通論藏的稱為論師,遍通經、律、論三藏的稱為三藏法師,如唐三藏法師玄奘。

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區別,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什麼區別!

小乘佛法以自利為主,利他為輔。大乘佛法以利他為主,自利為輔。發心不同,得果不同,大乘佛法成就無上菩提,小乘極果為阿羅漢。小乘隻度自己,大乘度所有有情。但小乘最終也會成為大乘,只是時間很久。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什麼區別!1 哲學理論不同。小乘 主張 我空法有 否定主觀的真實性,但不徹底否認客觀存在 大...

大家對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看法,佛教大乘與小乘在佛法教義上有何區別

所謂大乘佛教,文學優美,直接在生活中修正自己的行為 所謂小乘佛教,簡單直接,直指真相,先尋求自己解脫再去幫助別人 二者來說,大乘佛教是基於小乘佛教的,脫離不了阿含部的基礎,無我 空 是小乘行者的果證,也是大乘佛教行者必須體驗到的,如果沒有體驗到,那就受用不了,只存在嘴巴上的大。個人建議別執著執著於大...

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什麼區別

1 哲學理論不同 小乘 主張 我空法有 否定主觀的真實性,但不徹底否認客觀存在 大乘 主張 法我皆空 不僅否定了主觀的真實性,也否定客觀的真實性,是徹底的唯心主義。2 修行不同 小乘 認為必須自己切實修行,甚至要出家過乞討度日的生活。大乘 主張信徒可以作為居士,照常過家庭生活 經營,布施即可修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