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地位下降的原因

2021-03-04 08:54:55 字數 3817 閱讀 5359

1樓:匿名使用者

19世紀末期英國大量資本輸往國外而不用來更新國內的生產裝置; 由於殖民地眾多和市場廣闊,即使技術水平很低,也能獲取高額利潤,所以英國採用新技術並不積極; 從精神層面上講,英國人相對保守,未能與時俱進。相對於英國,19世紀末期的美國和德國則快速崛起,強勁上公升; 進入到20世紀,一戰使英國嚴重削弱,二戰使英國衰落,再加之二戰後殖民地紛紛獨立,英國的傳統優勢喪失殆盡。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就是沒有採用二次工業革命中的新技術,在生產力上被人趕上。第二,就是資本的大量輸出,國內無人投資,裝置陳舊,生產效率下降。第三,就是其他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的崛起,縮小了和英國之間的差距。

第四,殖民地的獨立運動。

3樓:匿名使用者

美國地域太廣大,而且生產組織形式遠勝於英國。所謂不進則退就是這個樣子!

4樓:匿名使用者

失去了海外市場啊。。。。。。。。。。。。。。。

為什麼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英國逐漸落後於美國、德國?

5樓:寶石花飾物

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這某種程度上反而導致它在新工業革命中不思進取。由於更換新技術裝置需要巨大成本,英國工業家寧願繼續使用蒸汽機等已有裝置。英國作為當時最強大的殖民帝國,只需要簡單掠奪殖民地經濟就足以獲得巨大利潤,使得英國人對改進生產技術缺乏動力。

此時英國科技領域的守舊思想也比較嚴重,固守已有的科技成果,許多新發明的推廣阻力重重(例如電燈就由於煤氣行業壟斷勢力的抵制而遲遲不得推廣)。而美國、德國作為後起之秀,採用最新技術要比英國方便許多。它們不像英國那樣有廣闊的殖民地可以依靠,對改進生產技術的需求較為迫切。

而且這一時期兩國在新科技研究和推廣方面相當出色,已經超越了英國,使得它們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迅速崛起。

6樓:匿名使用者

19世紀,英國的資本家又把他們豐厚的壟斷利潤投向美國,使美國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導者,形成強大的鋼鐵、化學、****,而英國卻成為二流工業國,不但落後於美國,甚至落後於德國和日本。

在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時期,英國經濟還在繼續發展。它的一些傳統部門,如造船業、金融業在世界上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的新興工業部門如化學、電氣等發展也很快。但就其經濟總體而言,它與美國和德國相比,就相對落後了,被美、德趕上並超過。

英國的工業產值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2023年的32%,降到2023年的14%,喪失了它19世紀中期以來在世界工業中的壟斷地位。

對於英國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生活在今天的學生應該比較容易理解。第一是揹著沉重的舊包袱。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是工業革命的母國,英國的很多任務廠都存在百年之久,企業裝置陳舊。

當後起的國家採用新技術和新裝置時,英國還在使用舊機器裝置。因為,在資本家看來,拆毀舊的還可以繼續使用的機器裝置,換上新的機器裝置是不划算的,這就阻礙了英國工業的進步。第二是殖民地的作用。

英國擁有廣大的海外殖民地,殖民地是資本投資的最好場所。殖民地人民生活水平低,勞動力便宜,原料**低廉,工業利潤大。因此,資本家寧願把大量資本輸往國外,而不願用於更新國內企業的生產裝置和技術。

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的資本輸出佔世界的第一位,一戰前的幾年中,英國每年在殖民地和國外的投資額與在本國的投資額是六與五之比。資本輸出給英國帶來驚人利潤,僅2023年就達17600萬英鎊。英國雖然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地位下降了,但還是很繁榮的,其繁榮是建立在對殖民地的榨取上的,殖民地對英國的興衰具有極大的意義。

因此,英國被稱為「殖民帝國主義」。

7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是以蒸汽動力和水力為主要動力**的產業騰飛,如鋼鐵,紡織,麵粉加工等產業。

第二次工業革命又叫電力革命,電力在工業中的普遍應用成為其主要特徵。美國之所以在電力革命中佔據上風,是因為美國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勞動人口素質好,國家資源豐富,海外市場廣大等),更重要的是,美國沒有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負擔,也就是沒有裝置的淘汰和舊利益集團的干擾。

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就完成了其工業化,舊產業勢力對其國家政策有重要的影響。資本的逐利性致使其不願意淘汰舊裝置更新先進技術(因為即使依靠舊裝置,也在能針對殖民地的掠奪性不平等**中獲得暴利)。

德國工業化大約完成於普法戰爭前後,正是電力革命如火如荼的開展時期,故也佔據了後發優勢。

8樓:匿名使用者

英國當時在很大程度上單純依靠殖民地導致產業結構相對落後。另一方面,德、美由單純資源掠奪轉變為資本輸出,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獨立不久的美國重視發展引進新興科技。

北美移民很大一部分受過良好教育,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同時其廣闊的海外市場及豐富的資源與勞動力也極大地推動了其發展。而且美國沒有經歷封建社會,社會環境相對寬鬆,有利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而其科學的政體也保證了社會秩序的穩定。統一不久的德國在俾斯麥的領導下,重視發展科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許多發明都出自德國,德國有良好的科技基礎,同時也重視產業化的發展。

在統一後不久德國就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並且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強國。這只是本人的一點點見解,各位看官參考一下吧。

9樓:匿名使用者

覺得二次工業革命不如第一次的好,沒有抓住時機。。只知道殖民地殖民地

10樓:匿名使用者

驕傲了,自滿了,人性啊

第二次工業革命為什麼沒發生在英國

11樓:冷眼觀娛樂圈

英國沒有最先爆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原因:

①英國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佔優勢的紡織業等部門的裝置已經陳舊,但資本家寧願把大量資本輸往國外,也不願用於更新國內的生產裝置和採用新技術;當後起的國家採用新技術和新裝置時,英國還在使用舊機器裝置。在資本家看來,拆毀舊的還可以繼續使用的機器裝置,換上新的機器裝置是不划算的,這就阻礙了英國工業的進步。

②英國作為最大的殖民帝國,掌握了廣闊的銷售市場、原料產地和廉價的勞動力,即使在技術水平較低的情況下,英國資本家也能從殖民地獲得巨額利潤。英國擁有廣大的海外殖民地,殖民地是資本投資的最好場所。殖民地人民生活水平低,勞動力便宜,原料**低廉,工業利潤大。

③德國、美國、日本等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的迅速崛起並發展。進入北美大陸的大批英、法等民族帶來的先進科學、技術、工藝等,再加上後來美國的西部大開發和淘金熱,吸引了大量資金和人力湧向美國,使美國的經濟快速增長,短時間內完成了工業化程序,其基礎工業和製造業迅速趕上並超過了英國。德國和日本憑藉自身的優勢,迅速發展資本主義。

12樓:生存之學生

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首先步入工業社會,工廠林立,但是許多任務廠並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去更新裝置,所以英國的資本家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仍在吃老本。反觀美德,它們的起步較晚,但是他們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與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完成替換,且重視裝置的更新,所以第二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什麼英國的世界壟斷地位消失?

13樓:

因為英國bai在二戰中元氣du大傷。其實,十九世紀末和二十zhi世紀初,dao英國在第二次工業內革命中已經喪失了世界容工業的壟斷地位,將領頭羊位置拱手讓出,被德國和美國超出,但大英帝國仍保有海上優勢。第一次世界大戰對英國的打擊是巨大的,戰後它出現了明顯的衰落趨勢,英國國力進一步下降。

這或許就是英帝國在三十年代推行綏靖政策,對德、意妥協的原因之一。因為它實在有些力不從心了。而在二戰中,英國的經濟再次受到重創。

戰後,連恢**展經濟都主要依賴美國的援助。所以,大英帝國在二戰後已無力維持其龐大的海外殖民地,加之美國對殖民地獨立推波助瀾,英國無力反對,只能讓殖民地紛紛脫離,大英帝國解體。這樣,英國又基本恢復到原先的島國狀態,小國寡民,還有什麼花頭?

能保住列強地位已經不錯了,恢復大英帝國時期的世界壟斷地位,那是想都不要想了。

列舉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核心發明

摺疊早期汽車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制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造了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機車 遠洋輪船 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分別在什麼時候

第一次 18世紀60年代 19世紀中期 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第二次 19世紀下半葉 20世紀初 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資訊革命 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第三次 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轉殖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

第一次工業革命與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得英國生產力迅速發展,迫切需要開啟中國的市場,將中國變成它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使得中國開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局面,開啟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二次工業革命後,世界各國進入帝國主義時期,開始了世界範圍的殖民地爭奪,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殖民地化,也刺激了中國的資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