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橋梁abc也懂生活
首先凹形豎曲線指的是設於道路縱坡呈凹形轉折處的曲線.用以緩衝行車中因運動量變化而產生的衝擊和保證夜間汽車前燈視線和汽車在立交橋下行駛時的視線。
凹形豎曲線的計算過程:
2樓:匿名使用者
少年 你覺得有區別嗎?
凸曲線和凹曲線一樣的啊
凸曲線是減去你算出來的矢距 凹曲線是加上你算出來的矢距我沒有辦法解答你的問題 因為我需要知道k1+924的理論高程你最好發乙個圖過來
有通用的公式 可以計算在豎曲線上任意一點的高程如果你給的高程是理論高程而不是豎曲線調整過的高程 你直接兩個樁號相減,再乘以坡度就算出來了 用不著豎曲線的
如果需要詳細的計算,請附圖
3樓:把遺憾留給昨天
這是凹曲線,6.446如果是切線高程,起點高程為6.738,6.446若為設計高程 起點高程7.190
豎曲線高程計算公式
4樓:阿西寶唄
式:1、外矢距計算公式: l=t2/2r;
2、切線長計算公式:t=1/2*r*(i前-i後);
3、凹曲線任一點計算公式:h =e+abs(q-c)*i + l;
4、凸曲線任一點計算公式:h =e-abs(q-c)*i - l;
說明:h=所求點高程;
e=豎曲線交點高程;
q=起點樁號;
c=所求點樁號 ;
i=線路縱坡坡率。
拓展資料:
設定豎曲線有以下作用:
1) 起緩衝作用: 緩和縱向變坡處由於行車動量的變化而產生的衝擊作用。
2) 保證公路縱向的行車視距: 主要解決凸形豎曲線處視距不良的問題。
3) 將豎曲線與平曲線恰當組合, 有利於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車的視線誘導和舒適感。
豎曲線的線形
豎曲線可以採用二次拋物線或圓曲線,為了方便計算,圓曲線方程最後也可簡化為二次拋物線方程,採用的是二次拋物線形作為豎曲線。採用的形式是拋物線的縱軸保持直立,且與兩相鄰縱坡線相切。
5樓:蟲蟲當家
公式:l = t2/2r向量從外
切線長度的計算公式:t = 1/2 * r *(ii前)
凹曲線上任何一點的計算公式:h = e + abs(qc)* i + l
凸曲線在任何一點計算公式:h = e-abs(qc)* i - l
說明:h =問點高程,交叉抬高e =豎曲線q =起點樁號,c =問點樁號
i =線縱向坡度斜率,我前的斜率的計算,當計算出的斜率之前使用i
? ?????????????=引數! $ g $ 4 +的引數!
$ d $ 4 *「(elevation! a327引數。$ f $ 4)+」(elevation!
a327引數。$ f $ 4)*(elevation! a327引數!
$ f $ 4)/ 2 /引數! $ c $ 4
? ??????垂直曲線左手車道中線海拔=豎曲線起點高程+坡率*(ask里程 - 豎曲線起點里程)+(ask里程 - 豎曲線開始點里程)*(ask里程 - 垂直曲線起點里程)/ 2 /豎曲線半徑
? ?各種元素的圓曲線的公式
? t = rtan(a÷2)◢?=π÷180(ra)◢
? e0 = r÷cos(a÷2)-r◢q = 2t-l◢
? 描述:t切線長度,r曲線半徑,l曲線長度;
? e0外的向量距離的q切曲差;曲線轉向角;
豎曲線高程計算方法
6樓:末你要
計算公式: l=t2/2r。
切線長計算公式:t=1/2*r*(i前-i後)。
凹形的豎曲線,視距一般能得到保證,但由於在離心力作用下汽車要產生增重,因此應選擇適當的半徑來控制離心力不要過大,以保證行車的平順和舒適。一般城市幹路相鄰坡段的坡度小於0.5%或外距小於5cm時,可以不設定豎曲線。
在設定豎曲線時,人們習慣於選擇較大的豎曲線半徑 r。《規範》要求,相鄰縱坡代數差小時,應採用大的豎曲線半徑; 設計速度大於或等於 60 km /h 的公路,有條件時宜採用大於或等於視覺所需要的豎曲線半徑值。
7樓:匿名使用者
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為「+」,下坡為「-」)②第二坡度:i2(上坡為「+」,下坡為「-」)③變坡點樁號:sz
④變坡點高程:hz
⑤豎曲線的切線長度:t
⑥待求點樁號:s
8樓:匿名使用者
用各點的切線高減去豎高。
道路豎曲線高程推算公式
9樓:趙文星空絮雨
凹曲線段高程計算公式:
h=ho+(z-zo)×(±i)﹪+(z-zo)∧2/(2×r)凸曲線段高程計算公式
h=ho+(z-zo)×(±i)﹪-(z-zo)∧2/(2×r)h:計算高程
ho:曲線起點處高程i﹪:曲線段前段坡度z:計算點樁號zo:曲線起點處樁號r:曲線半徑,m
10樓:匿名使用者
豎曲線上高程計算
已知:①豎曲線上高程計算
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為「+」,下坡為「-」)②第二坡度:i2(上坡為「+」,下坡為「-」)③變坡點樁號:sz
④變坡點高程:hz
⑤豎曲線的切線長度:t
⑥待求點樁號:s
豎曲線任意點高程計算中,改正值計算的x為什麼不能用與變坡點的距離來計算
11樓:小兔子乖瓦
直豎曲線高程計算程式清單
一、計算依據
中樁計算時依據:變坡點里程樁號和高程,相鄰坡段縱坡度,豎曲線半徑;計算邊樁時還需要中樁至邊樁距離和路拱(橫坡).
二、計算範圍
計算豎曲線上各點高程時,只能在豎曲線範圍內計算,豎曲線外則是直線或平曲線.
三、計算豎曲線高程放樣資料計算公及說明:
1) 中樁高程計算公式及說明:y=h+qxi+q(t-x)^2/2/r
式中:h——變坡點高程(m);
x——變坡點到兩側坡段之縱坡,上坡為正,下坡為負;
t——豎曲線切線長度(m);
r——豎曲線半徑(m);
q——控制豎曲線凸凹,凹取1,凸取-1。
2) 邊樁高程計算公式及說明:z=y+be
b——半副路寬
e——路拱
3) 直豎結合計算線路高程計算公式及說明:
公式:g=h-cp+zf(t-absc)^2/2/r
g——線路直線、曲線(平、豎、超高)上任意一點中樁的設計高程;
h——變坡點高程;c=b-l,b為變坡點里程樁號;
l——為線路上任意一點(所求點)里程樁號;
p、f、z——控制前縱坡度i、後縱坡度j的條件;
t——豎曲線切線長度;
r——豎曲線半徑。
四、直豎結合曲線高程計算程式清單:
lbi o :h:b:r:i:j:
t=r abs(j-i)/2
c=b-l
f=1i>j=>f=-1⊿
l≤ 0 =>:goto 0
≠=>lz=0:p=i
≠=>lz=1:p=i
≠=>lz=1:p=j
≠=> z=0:p=j⊿⊿⊿
g=h-n-cp+zf(t- absc)^2/2/r◢
v=g+me◢
goto 0
程式中:n——路面層至各施工層的厚度(m)
m——中樁至邊樁的距離
e——路拱 (橫坡)
v——左(右)邊樁高程
其他字元含義請參照上面公式中的註釋
使用說明
1. 計算範圍:前豎曲線終點至後豎曲線起點(直線--本豎曲線—直線),只要在這段範圍內路線的直線、圓曲線、緩和曲線超高、豎曲線上任意一點的中樁設計高程都可以計算;邊樁高程除超高段需另行計算外,其他直線、圓曲線、豎曲線都可以計算 。
2. 計算時以變坡點為起點,所需計算要素有該變坡點里程樁號相鄰坡段的前縱坡度i、後縱坡度j和變坡點所在豎曲線的半徑r。
3. l為計算範圍內任意一點里程樁號,計算過程中,只要輸入l的里程樁就可以計算所需點的中樁高程。
此程式的三大功能特點:
1. 當l 輸入0時,計算自動中止,需要重新輸入起點要素(h、b、r、i、j).這一功能,可以幫助檢查輸入起算要素的正確性,或是進行下乙個豎曲線計算時,不需再重新尋找檔名,方便操作.
2. 在計算中樁高程的同時,可以計算與中樁同一橫斷面的左右邊樁高程.
3. 在計算中樁高程的同時,可以計算出路面各結構層的中樁、邊樁高程.
特別注意:
對於緩和曲線超高段,此程式只能計算出中樁高程,左右邊樁高程需要另行計算(續見緩和曲線超高段中邊樁高程放樣計算程式).
實踐證明,直豎結合曲線程式計算線路設計高程的方法在公路施工中非常適用.
急求公路豎曲線計算公式,如何計算豎曲線上點高程!!盡量完整!!!**等!!!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有乙個**,是excel豎曲線計算高程表,道路豎曲線凸曲線和凹曲線之分,當道路坡度i1大於i2時,該線路是凹曲線,反之是凸曲線,我的函式不能判別凸凹曲線,我加不了i1大於i2的條件,直線段計算沒有錯,曲線部分不能分凸凹,求大師幫我修改,我的計算原則是以變坡點點的高程往兩邊計算折線高度,再考慮豎曲線部分的加減調整最後形成線路高程,計算公式**裡有,就是不能分凸凹曲線。
求豎曲線高程計算公式
13樓:匿名使用者
拉坡後,坡度差已知,變坡點高程已知,切線上各點和高程也就知道了。選定豎曲線半徑r,用豎距計算公式求出切線上各點的豎距,切線高程減豎距就是豎曲線高程。豎距公式如下:
向左轉|向右轉
14樓:匿名使用者
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為「+」,下坡為「-」)②第二坡度:i2(上坡為「+」,下坡為「-」)③變坡點樁號:sz
④變坡點高程:hz
⑤豎曲線的切線長度:t
⑥待求點樁號:s
豎曲線高程怎麼計算
15樓:匿名使用者
在眾多測量**上有不少關於超高計算的程式,但眾觀各程式,能夠較詳細介紹計算公式的不多。雖然各程式在計算超高值時的確比較快速,但是,對於有些初學者來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本人覺得有必要在這和大家一起對超高值計算進行一些**,共同提高。
一、常用超方式:
無中間帶公路常用的超高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繞中線旋轉另一種是繞未加寬未超高的內側路邊線旋轉。前者一般適用於舊路改造,後者適用於新建公路。
有中間帶公路常用的超高方式同樣有兩種,繞**分隔帶邊緣旋轉和繞各自行車道中心旋轉。第一種適用於各種寬度的有**帶的公路,第二種適用於車道數大於4的公路或分離式斷面的公路。
二、超高過渡段的確定
超高過渡段長度計算公式:
式中:lc----超高過渡段長度;
b』----旋轉軸至行車道(包含硬路肩)外側邊緣的寬度(m);
---旋轉軸外側的超高與路拱坡度的代數差;
p-----超高漸變率
根據上式計算的的超高過渡段長度應取成5m的整倍數,並不小於10m的長度。
式中有關引數的具體取值如下。
無中帶的公路:
繞中線旋轉
b』=繞邊線旋轉
式中:b----行車道寬度(m)
---硬路肩寬度(m)
-----超高橫坡度
-----路拱橫坡
有中間帶的公路:
繞**分格帶邊線旋轉
繞各自行車道中線旋轉
式中:b----半幅行車道寬度(m)
---左側路緣帶寬度(m)
---右側硬路肩寬度(m)
其餘符號意義同前。
確定過渡段長度 時,應考慮經下幾點。
1、一般情況下,取 = (緩和曲線長度),即超高過渡段在緩和曲線全長範圍內進行。
2、若 > ,但只要橫坡由路拱坡度(-2%)過渡到超高橫坡(2%)時,超高漸變率p≥1/330,仍取 = 。否則,有以下兩種處理方式。
(1)在緩和曲線部分範圍內超高:
根據不設超高範圍圓曲線半徑和計算出來的超高過渡段長度,然後取兩者中的較大值,作為超高過渡段長度,並驗算橫坡從路拱坡(-2%)過渡到超高橫坡(2%)時,超高漸變率是否p≥1/330。如果不滿足,則需採用分段超高方法。
(2)分段超高:
超高過渡在緩和曲線全長範圍內按兩種超高漸變率分段進行,第一段從雙向路拱坡度 過渡到單向超高橫坡 時的長度為 (即第i~ii斷面的長度),第二段的長度為 (即第ii~iii斷面)。分別按下式計算:
其符號意義同前
(3)若 > ,此時應修改平面線形,增加 的長度,平面線形無法修改時,宜按實際計算的長度取 ,超高起點應從zh(hz)點後退(前進) - 長度。
(4)不設緩和曲線時,應先計算出 ,然後按下面的情況確定過渡段的位置:
1)直線與圓曲線相連時,宜按下圖a確定
2)復曲線,宜按圖b確定
三、超高值的計算
因新建工程多用繞內邊線旋轉的超高方式,所以,在這我們只討論邊線旋轉方式.
1、 先將外側車道繞路中線旋轉(即超高起點),待外側車道旋轉至與內車道相同的路拱橫坡度後(即超高臨界面),整個斷面再繞曲線內側未加寬的路面邊緣旋轉,直至最大超高橫坡度(全超高)。在整個過程中共有三個特徵橫斷面,如下圖
圖中 為超高起點至超高臨界面的距離
計算公式:
為了計算方便和理解,在計算超高值時,將道路分為左右兩幅來分別慮,並以路中線為超高值計算基準線,即橫斷面上任意點的超高值,均指相對於路中線(或**分格帶邊緣)的抬高值或降低值。
每個橫斷面的路面橫坡度有正負之分。路面外邊緣比路中線高,值為正;反之亦然。
2、任意斷面行車道橫坡值及超高值計算
由於超高過渡採用的是線性變化過渡的,對於每一幅而言,其任意兩個特徵橫斷面之間的任意斷面的橫坡也是線性變化的,因此,每一幅的任意兩個特徵橫斷面之間的某一斷面的行車道橫坡由下式計算:
式中: ----左(右)幅距特徵橫斷面k距離為x的橫斷面橫坡值;
----特徵橫斷面k的橫坡;
----特徵橫斷面k+1的橫坡
l-------特徵斷面k與特徵斷面k+1之間的距離(m)(即:斷面i~ii,斷面ii~iii)
------任意斷面至特徵橫斷面k的距離(m)
當 時,表明該側橫斷面行車道比路中高; 時,表明該側橫斷面的行車道比路中線低;當 時,表明該側的行車道為水平面。
3、行車道上任意點超高值計算
路中線(**分隔帶邊緣)的超高值計算公式
超高方式 設計高的位置 備註
路基邊緣 路中線
繞中軸當 時,採用式1
當 時,採用式2
繞內邊軸 1、
2、 1、
2、 超高方式 **分隔帶邊緣
繞**分隔帶邊緣
繞各自行車道中心
計算出任意橫斷面路中線處的超高值後,以路中線為基準,根據該斷面處左右側的橫坡度與中線到邊線的寬度來計算任意點的超高值。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中樁超高值(m)
-----邊樁超高值(m)
b-------行車道寬度(m)
-----硬路肩寬度(m)
-----土路肩寬度(m)
-------**分隔帶邊上的路緣帶寬度
-------設計路拱橫坡
-------計算出的路拱超高橫坡度
-------土路肩坡度
求道路高程計算公式道路豎曲線高程推算公式
凹曲線段高程計算公式 h ho z zo i z zo 2 2 r 凸曲線段高程計算公式 h ho z zo i z zo 2 2 r h 計算高程 ho 曲線起點處高程i 曲線段前段坡度z 計算點樁號zo 曲線起點處樁號r 曲線半徑,m 已知 第一坡度 i1 上坡為 下坡為 第二坡度 i2 上坡為...
地理題求答案計算過程,地理問題求答案兼過程
答案 19980千米 我國某地 27 n,113 e 與阿根廷某地 27 s,67 w 在經線圈上的地球另一面,經過極點的距離是最短的,緯度距離是 90度 27度 90度 27度 180度,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111千米,所以飛行的最短距離為111x180 19980千米 簡單點 緯度距離180度,就...
電路複數計算過程求答疑,電路中 複數求模的問題
本題也可從純來代數方面考慮,主要為理自 解與掌握方法,數字從簡將小數點後刪去。原複數方程寫為25 42 69 60 方程兩邊同乘以 69 等價於同乘以指數e j69 原方程轉變為 25 69 42 60 69 類似地方程兩邊同乘以 69 另乙個問題求 設 為己知量 方程最終可轉化為 cos j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