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的主要內容

2021-03-04 08:54:13 字數 5108 閱讀 4090

1樓:匿名使用者

內容:勞動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勞動價值理論由商品理論、貨幣理論和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三部分組成。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兩個因素。使用價值是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同時也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交換勞動的社會生產關係,是商品的社會屬性。

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而價值是商品最本質的特徵。因為使用價值不僅商品具有,其他不是商品的勞動產品也具有。所以只有價值才能體現商品的本質,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

作為商品兩因素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由勞動的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決定的。生產不同使用價值的不同性質和不同具體形式的勞動,叫做具體勞動。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但不是商品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的使用價值是自然物與具體勞動相結合的產物。撇開勞動的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就是抽象勞動,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價值的表現--商品的價值量同樣由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量來計量。商品的價值量取決於生產商品是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率先減少生產商品的勞動時間,使小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那麼它就有較大的可能在競爭種取得優勢。

現代企業要在市場經濟中立足,更需要通過改進技術,改善經營和管理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取得有利的地位。

商品的價值形式經歷了乙個漫長的發展歷程,由簡單偶然的價值形式,到擴大的價值形式,再到一般的價值形式,最終發展到貨幣形式。當一種商品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時,這種商品便成了貨幣商品,這種價值形式就是貨幣形式。在貨幣形式中,由一種商品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

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儲藏手段和世界貨幣的職能。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貨幣的出現,解決了商品與商品直接交換的困難,使物與物之間直接的商品交換變成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流通,極大的促進了商品交換的發展。

貨幣本身使商品,但又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它作為一般等價物,直接被社會承認,是社會價值的代表。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貨幣正逐漸實現由有形向無形的轉化,如信用貨幣、電子貨幣的產生,這給人們的交易活動提供了越來越大的方便,其價值的凸顯也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做著積極有利的貢獻。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其基本內容和要求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要按照價值量相等的原則進行,即等價交換。價值規律對生產和交換活動起著支配作用,通過**的運動來表現。

而**的運動又離不開競爭機制、供求機制。因而,價值規律就是通過**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的相互作用來表現的。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而各個生產者生產某一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是各不相同的,這種商品的個別價值,並不是能直接的到社會承認的價值。社會承認的是商品的社會價值。因此,對於乙個商品生產者來說,他生產的商品價值多少,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如果商品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其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價值,但社會也承認它具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社會價值;相反,超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部分得不到社會的承認,就不能形成社會價值。正是由於商品價值決定的這一規律,在客觀上要求每個商品生產者都必須使自己的個別勞動時間符合於或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也是每個商品生產者千方百計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個別勞動時間的根本原因。商品經濟中,價值規律是客觀的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也是客觀的。

商品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這一規律決定了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

一、自發調節資源配置和經濟活動;

二、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三、在經濟活動中形成優勝劣汰的機制,同時也產生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價值規律的作用下,市場的調節產生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的弱點和缺陷,這需要**採取措施,把市場經濟下價值規律的調節機制的消極影響減小到最低限度。

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的內容及其意義。

2樓:匿名使用者

勞動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勞動價值理論由商品理論、貨幣理論和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三部分組成.

馬克思關於勞動價值學說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 15

3樓:暴走少女

勞動價值論的一般邏輯構圖是勞動一價值一**:旨在確立生成規定上的物件運動的連續性假說。這導致馬克思把**歸結於價值,把價值歸結於勞動。

這樣就從經濟形態的全領域中把握了生產和分配,同時揭示了「商品經濟形態」的發生。

勞動是乙個歷史範疇。價值是乙個商品經濟範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的出發點。

馬克思以他創立的勞動價值理論為基本立論基礎,系統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及其市場經濟活動,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規律。

4樓:氺頩蓙_淚

勞動價值學說

1,價值實體:抽象勞動的凝結

對各種有用勞動和具體勞動的抽象,不是純粹邏輯上和思想上的抽象,甚至也不是物理意義上的抽象(腦力,體力的耗費),而是社會意義上的抽象——它是所有有目的的人類生產活動的乙個抽象.

"人們使他們的勞動產品彼此當作價值發生關係,不是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物只是同種的人類勞動的物質外殼.恰恰相反,他們在交換中使他們的各種產品作為價值彼此相等,也就使他們的各種勞動作為人類勞動而彼此相等.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是他們這樣做了.

"(《資本論》第一卷90-91頁)

"對任何種類勞動的同樣看待,適合於這樣一種社會形式,在這種社會形式中,個人很容易從一種勞動轉到另一種勞動,一定種類的勞動對他們來說是偶然的,因而是無差別的.這裡,勞動不僅在範疇上,而且在現實中都是創造財富的一般的手段……在資產階級社會的最現代的存在形式——美國,這種情況最為發達."(馬克思:

《導言》)

"勞動價值論本質上是乙個為人類發展而設定的評價體系,……在馬克思看來,勞動之外的其它因素不創造價值,因為他把價值看作是人類社會生產關係的體現,看作是個人對社會的貢獻的評價指標,而自然界等等因素當然與個人對社會的貢獻無關.……馬克思用它的這個經濟學體系來表達一種科學的社會觀,提供一種對社會進行批判分析的認識方法,而絕不是要論證乙個**圍繞哪個中心波動這樣的經驗科學命題.他把勞動看作是人在社會中的真正財富,說'勞動是我真正的,活動的財產' .

"(左大培:"重新理解勞動價值論",《社會科學戰線》2023年第6期)

2,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1)兩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第一卷第52頁

第三卷第209頁

"事實上價值規律所影響的不是個別商品或物品,而總是各個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獨立的社會生產領域的總產品;因此,不僅在每個商品上只使用必要的勞動時間,而且在社會總勞動時間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類的商品上.……在這裡,社會需要,即社會規模的使用價值,對於社會總勞動時間分別用在各個特殊生產領域的份額來說,是有決定意義的."

(2)生產率,供求等因素的影響

生產的客觀條件(優,中,劣)

生產的主觀條件

社會供求(第三卷第206頁以下)"真正的困難在於確定,供求一致究竟是指什麼.……如果商品都能夠按照它們的市場價值**,供求就是一致的.如果供求一致,它們就不再發生作用,……就會相互抵消";

"競爭顯示出生產和消費的社會性質……供求以價值轉化為市場價值為前提"

3,價值形式:商品內部矛盾的外部解決

簡單的,偶然的價值形式: a=b

擴大的價值形式: a=b,c,d……

一般的價值形式:b,c,d……=a

貨幣形式:b,c,d……=p

"貨幣天然是金銀,但金銀天然不是貨幣"

4,價值的歷史性質

孤島上的魯濱遜:"需要本身迫使他精確地分配自己執行各種職能的時間……價值的一切本質上的規定都包含在這裡了."

歐洲封建經濟:"人身依附關係構成該社會的基礎,勞動和產品……作為勞役和實物貢賦而進入社會機構之中.勞動的自然形式是勞動的直接社會形式.

……人們在勞動中的社會關係始終表現為他們本身之間的個人的關係,而沒有披上物之間即勞動產品之間的社會關係的外衣."

乙個自由人聯合體:"他們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勞動,並且自覺地把他們許多個人勞動力當作乙個社會勞動力來使用.在那裡,魯濱遜的勞動的一切規定又重演了,不過不是在個人身上,而是在社會範圍內重演.

"三,關於勞動價值論的爭論

1,為什麼不從**開始

**(交換價值)反映物與物的(比例)關係;價值反映人與人的關係.

抽象勞動(社會勞動)是一切勞動的本質,但是又不屬於任何個人(私人勞動).交換作為按照價值進行的社會過程,成了獨立並凌駕於個體的社會力量.

2,為什麼不是主觀價值

效用(使用價值,主觀價值)反映的是人與物的關係;價值反映人與人的關係.

對各種使用價值的需要,使分工和交換成為必要.主觀價值可以被解釋成這種生產關係的原因,但是這種關係本身(價值關係)是不同於個人需要的.

從社會(而非個體)的觀點來看,主觀價值背後的問題是稀缺條件下的生產力(率)問題

3,價值分析有何意義

對價值(以及利潤的**與性質等問題)的態度"不但影響到我們對自己生活於其中的經濟制度的看法,而且影響到我們選擇什麼理論工具來理解這個制度"(斯威齊1997,148).

價值關係反映了所有制(權)關係,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的資本-勞動的對抗性關係或階級關係;**反映的只是由以上關係決定(派生)的資本-資本的關係.

生產-交換-分配之間的緊張和轉換關係是馬克思用以分析資本主義危機和經濟週期的核心.在分析再生產時,價值關係(c+v+s)不僅反映了總供求,而且反映了產出與收入的聯絡.這是古典和新古典經濟系所不具有的.

4,勞動價值論有無條件

"無資本蓄積亦無土地私有制度的初期野蠻社會,各種物品所必要的各種勞動量間的比例,就是這各種物品相互交換的唯一標準.例如,狩獵民族殺海狸一頭,所需勞動,若二倍於殺野鹿一頭所需,海狸一頭,當然換鹿二頭."(斯密《國富論》)

物物交換

勞動之外的要素不需支付報酬

供求一致

生產價值,交換價值,消費價值構成了勞動價值論的全部,馬克思只討論了交換價值 .生產價值指產品對於生產者的價值,**於各個要素對產品的貢獻;交換價值指生產者和其他生產者的價值關係,其決定因素是市場供求關係;消費價值是商品作為消費的物件對消費者具有的價值,即效用.(晏智傑:

《勞動價值學說新探》)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主要內容有,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核心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的科學民族理論,是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利益的體現,也是無產階級觀察和對待民族和民族問題的指導思想。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和奠定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基礎,列寧和斯大林繼而建立了完整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核心是什麼?1.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馬克...

怎樣認識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

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基礎。是馬克思闡述剩餘價值的 與本質,因為是創立剩餘價值學說的最根本依據 第一 深化對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對生產性勞動作出新的界定。對勞動的含義有了拓展,絕大部分非生產領域也創造價值,比如說藝術領域 第二 深化對科技人員 經營管理人員在社會生產和價值創造...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

1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相互聯絡的定義 研究主體和認識成果 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由繼承者不斷發展的思想體系。階級屬性和社會功能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研究物件和主要內容 馬克思主義關於自然 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是關於資本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