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2021-03-04 08:54:03 字數 6549 閱讀 1846

1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漢字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行書 → 草書

(商) (周) (秦) (漢) (魏晉)

2樓:o孤松

樓上基本對了不bai過中間du還有個章

草順序應zhi該是

甲骨文(商)

dao-金文(周版)-大篆(春秋)權-小篆(秦)-隸書(漢)-章草(西漢)-今草(東漢張芝當時有「草聖」之稱)-楷書(三國時期魏國的鍾元常)-魏碑(魏晉)-行書(晉)

其實章草也可以算草書中的一種了!今草也是在東漢就開始有人寫了!只是到了唐代才盛行起來的

楷書最早的鼻祖應該是三國時期魏國的鍾元常

3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 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文字

金文屬於大篆範疇

秦統一後推行比大篆更加簡便的小

版篆 小篆是官方文

權字 寫起來還是比較費時 在民間興起了隸書 早期的秦隸 後來進一步規範 成了漢隸 東漢時期草書 魏晉時期楷書 行書

隸書、楷書、甲骨文、行書、小篆、草書、金文的漢字演變順序

4樓:各種怪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章草)—楷書——行書的演變順序。

1、甲骨文

2023年,在山東大汶口出土了一些陶器,上邊刻有一些符號,可以看成是早期(約西元前2023年)的雛形文字。但如今看到的,已經初具規模、比較完備的文字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了許多龜甲和獸骨,上面刻有文字,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興趣,並把這種文字叫作甲骨文。

2、金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字型也不斷地在演變。從殷商到秦統一之前的金文,就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金文是銅器銘文的通稱,古代的銅器多為鐘鼎,所以也叫鐘鼎文。

金文筆畫也比甲骨文豐富多了,大小勻稱,也有了行款,並有了一定的裝飾性。

3、大小篆

我們學過歷史,都知道春秋戰國時,諸侯爭戰,你爭我奪,也造成了語言異聲,文字異形,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才將文字統一為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呢,就稱為大篆,傳世的《琅邪臺刻石》《泰山刻石》都是小篆的代表作。

4、隸書

小篆雖然規範,看起來也漂亮,但寫起來並不容易,應用時不能令人滿意。人們對文字這一傳播思想記錄語言的工具的希望,是越方便越好,於是在小篆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新的字型——隸書。

到了漢代,隸書逐漸成熟,佔據了主要地位,這時由於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隸書已寫得相當美觀,留下了許多名碑,如《張遷碑》《石門頌》《曹全碑》等風格各異的傑作,至今仍是學習隸書的最好範本。

5、楷書

隸書進一步演化而成為楷書,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用的字型,它比隸書更豐富而完備。三國時期的鍾繇是在楷書加工整理上有巨大貢獻的人。到了唐朝,文化高度發展,書法也發展到了頂峰,出現了一大批擅長寫楷書的名家.像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

6、草書

草書並不是在楷書出現以後才有的。「草」是初步、草率的意思。無論哪種字型寫得潦草,都算草書。

作為一種專門的字型,是漢代才有的。到漢末,草書才大為風行,先為章草,又為今草,最後發展為狂草,還有小草。草書種類繁多,初學者不宜學,所以在這兒也不多說了。

7、行書

行書,這是介乎楷、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產生於東漢之末。真正繁榮時期是東晉,被稱為書聖的王羲之的代表作《蘭亭序》就是行書。由於行書比較實用,書寫比楷書更為便利,又不像草書那樣難認,所以直到今天仍是最常用的字型。

5樓:一墨書畫院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章草)—楷書——行書

關於草書在楷書前的解釋:

漢字的順序,隸書 草書 楷書 行書。

隸書 起源於秦朝的小篆,晉朝衛恆在《四體書勢》中說:「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書。隸書者,篆之捷也。」

草書 起源於漢代,樑開帝蕭衍《草書狀》認為,今草的產生是由於:「諸侯爭長,簡檄相傳,望烽走驛,以篆隸之難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書,蓋今草書是也。」說明了草書是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

歷史上第一次提到草書之名的是《說文解字•敘》,敘中明確指出「漢興有草書」。從漢到唐,先後出現了章草、今草和狂草等主要形式。「章草」具有嚴格的條理法則,所以人們把漢代隸書筆法的草書稱為「章草」,把後來帶楷書筆法的草書稱為「今草」。

通常所說的草書就是指「今草」。東漢末年,出現了一位著名的草書書法家張芝,字伯英,他的書法精妙絕倫,人稱「草聖」。唐人張懷瓘《書斷》則把張芝的章草、今草列為神品。

到了唐朝,又出現了一位著名的草書書法這張旭,字伯高,首創「狂草」,人稱「草仙」。

楷書可作為習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書。楷書是在漢隸基礎上省改波磔、增加鉤挑而成的一種書體也叫「正書」「真書」。楷書由漢隸蛻變而來,所以歷史上還稱它為「今隸」。

至三國魏鍾繇和晉王羲之,進一步規範體勢,使楷書成為一種完全獨立的書體。

行書是介於草書和楷書之單間的一種書體,也是日常最常用的一種書體,因此又可以說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唐人張懷瓘說:「不真不草,是曰行書」。

事實上,行書正是為了補救草書難以辨認和楷書書寫太慢而產生的。

6樓:藍之洋

漢字的起源年代:公認的年代是6000多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今天我們能夠見到的歷史上最早的漢字材料是6000多年前刻在陶器上的記號。如仰韶文化遺址裡發現的一些刻劃符號。

字型的演變:甲骨文(殷商)——金文(商代晚期)——大篆和六國古文(春秋戰國)——小篆 (秦朝)——隸書(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秦統一中國時,在民間流傳廣泛)——草字(漢代)—— 楷書(東漢)——行字(東漢,稍後於楷書)。楷書以後,字型的演變基本上停止了,代之而起的是漢字內部的變化,最主要的是筆劃的簡化。

7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8樓:匿名使用者

甲-金-篆-隸-楷-草-行

9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章草)—楷書——行書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分別是什麼時間形成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1、甲骨文是商朝(約西元前17世紀-西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2、金文之始,實在盤庚遷殷後,距今約2023年。

3、小篆又稱秦篆,是秦統一後經過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種通行書體,距今約2200多年。

4、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於秦朝,傳說程邈作隸,距今約2023年。

5、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約形成於漢末、三國時期,距今約1900多年。

6、草書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距今約2000多年。

7、行書出現的時間大約同八分楷法差不多,在漢末即有雛形,距今2000多年,直至晉朝王羲之的出現,才使之盛行起來。

擴充套件資料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金文是中國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本型的總稱。金文可略分為四種,即商朝金文(前2023年左右~前2023年左右)、西周金文(前2023年左右至前771年)、東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漢金文 (前221年~前219年)。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本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型,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型較籀文容易書寫。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根據出土簡牘,隸書起源於戰國。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型,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從草書的發展來看:草書發展可分為早期草書、章草和今草三大階段。

11樓:水瓶

甲骨文:(形成時間:商朝)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

金文是指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製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為周朝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鐘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滅六國。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根據出土簡牘,隸書起源於戰國。傳說秦朝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中國楷書的發展史分為四個時期:

即楷書的萌芽期——秦漢,楷書發展期——魏、晉、南北朝,楷書繁榮期——隋、唐、五代,楷書守成期——宋、元、明、清。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型,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12樓:天下的大路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和經濟情況,主要指中國商朝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吉凶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內容一般是占卜所問之事或者是所得結果。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使用了一段時期,是研究商周時期社會歷史的重要資料。

甲骨文其形體結構已有獨立體趨向合體,而且出現了大量的形聲字。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被稱為「最早的漢字」。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在總共10餘萬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圖形,其中已經識別的約有2800多字。

甲骨文,已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有人認為,中國的書法是由甲骨文開始,因為甲骨文已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二、金文

金文是中國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本型的總稱。金文可略分為四種,即商朝金文(前2023年左右~前2023年左右)、西周金文(前2023年左右至前771年)、東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漢金文 (前221年~前219年)。

三、篆書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本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型,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型較籀文容易書寫。

大篆上承西周的金文,下啟秦代的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但由於其字型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

四、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根據出土簡牘,隸書起源於戰國。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五、草書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型,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從草書的發展來看:草書發展可分為早期草書、章草和今草三大階段。

六、行書

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

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元號,實用性高而藝術性相對不足;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七、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

這種漢字字型......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劉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馬法,劉的甲骨文怎麼寫,佳字的甲骨文怎麼寫。

如上圖所示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又稱 契文 甲骨卜辭 殷墟文字或 龜甲獸骨文 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 old chinese 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金文是指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有什麼特點

中國書法所用的文字,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字,從它萌芽時期的仰韶文化算起,己有 六 七千年的歷史 而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已有將近四千年了。它們隨著時間由簡單轉為繁複 由方正而變圓滑 由端正而趨於流暢。自古以來,書寫中國文字就要求勻稱美觀,因此它已不單是用來記錄事物,而且成為一種藝術。中國文字的字型可歸納為...

中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的寫法,作業網

1 甲骨文的特點 甲骨文是鐫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們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用筆 結字 章法三要素。其用筆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筆畫多方折,對後世篆刻的用筆用刀產生了影響。從結構字型上看,文字不僅有變化,雖大小不一,但比較均衡對稱,還顯示了穩定的格局。因此從章法上看,雖受骨片大小和形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