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書放臥室床頭櫃行嗎

2021-03-04 08:49:42 字數 4755 閱讀 1677

1樓:iori愛朋

須要注意幾點。首先是不能放在低處,要放在腰以上的部位。其次是不可腳對經典,這代表不恭敬。第三是經書應放在最上,代表恭敬。第四是夫妻**時經書應遮擋,也就是矇起來。

經書放在**沒什麼說法,但不要長久不看,經書蒙塵是愚痴之因,會墮入畜生道的。

阿彌陀佛!

2樓:匿名使用者

佛經最好不要放到低於腰部的地方,床頭櫃,上面還可以(如果是單身的話),如果是床頭櫃裡面的話,一般會低於躺下後的身體,似乎在恭敬方面不太理想。如果是夫妻兩人的話,臥室中最好是不放。如果實在是沒有辦法,在臥室中也應有所遮擋。

3樓:匿名使用者

放哪兒都行,書是用來看的,不看的話,你把書供起來幹嘛?

出於對法的尊敬,也延伸到對經書的尊敬,放好一點有利於提高自己對法的敬仰。

就像寺廟專門有藏經閣,不過我的經書經常亂扔,人太懶散的緣故。

佛教中是如何劃分等級的?

4樓:愛了你五年

擴充套件資料

1.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雲南傣族等地區的上座部佛教)。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劃分的佛教派別,流傳於中國,為北傳佛教中的一支,主要以大乘佛教為主。

2.自藏傳佛教出現後,南傳、北傳佛教兩支的劃分漸漸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劃分法。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而漢傳佛教還包含了小乘佛教的宗派。

參考資料:佛教

5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就是乙個修行大學。也是分成不同的年級,有小學、 中學、大學、研究僧。研究僧也分:

學士、 碩士、博士、 博士後。小學生叫:沙彌;中學生叫:

沙門;大學生叫:和尚;學士叫:羅漢;碩士叫:

菩薩;博士叫:佛。博士後:

佛祖。這種文化現象,同社會上的學校學習差不多,大學沒考上,基本上在社會上就認為同文盲差不多。這是一種世俗階級化的笑話說法。

但是,這裡是有道理的。菩薩,正規含義是:覺,有情。

所以他的愛心滿滿的,大慈大悲。佛:正規含義:

覺者。他不會渡眾生。他會用他的手指指引人們修行,沿著他開創的道路前進。

在佛教裡面如果從佛祖釋迦牟尼向下排的話是:佛,菩薩,羅漢,聲聞,帝釋,比丘。

如果按照佛教僧團向下排:比丘(和尚),沙彌(準和尚),居士(俗家**)。

另外比丘是代表受過具足戒(250條戒律)的出家人

沙彌是受了沙彌戒的出家人(十戒)

居士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信佛人(五戒)

現在我們擬用最短篇幅,將佛教徒所敬拜的物件分類如下,約可分成佛部、菩薩部、明王部、天部、眷屬部等五類。

一、佛部

佛,是佛教中最受尊敬、最高端和最受敬拜的物件,主要的共有十五佛;但有的佛廣受敬拜,有的佛卻遭冷落。十五佛中,僅釋迦牟尼佛,曾在印度有過做人的歷史,後被神化,成了上帝一般。其它的十四佛,都無歷史根據。

因為佛教特別注重「人修道、人開悟,人成佛」的三個「人」的修行佛道過程,所以任何佛、菩薩如沒有在這世界做過人、修過道的歷史,便只能把他看成是一種想象中的崇拜物件罷了。但佛教卻另編出一套神話,說某佛在無量劫前如何發心修道而成佛,但都無歷史根據,不足無信。

按「佛」一,梵文 buddha,意為「知」、「悟」,原指佛教修道人知道明白了佛教的「因緣法」等教理而言,本無任何神秘色彩。與釋迦同時代的耆那教教祖尼提陀菩提子(nigantha nataputu),也被他的信徒稱為buddha呢!但釋迦經後代佛教徒予以神化後,佛陀釋迦也變成有如上帝一般了。

佛教覺生雜誌在社論中指出,「先就佛陀而言,後來,漸次神聖化、神秘化,無形中人間的、歷史的佛陀,慢慢地被一幕幕的神話掩飾成非人間寓言的佛陀了。……觀今日信仰佛陀者,或視諸為神明,或比諸為上帝,神佛不分……」(見該利,一九六一年三月十五日)

十五佛的名稱稱是:釋迦牟尼佛、大日如來、盧遮那佛、阿彌陀佛、藥師如來、寶生如來、不空成就如來、開敷華王如來、天鼓雷音如來、寶幢如來、一字金輪佛頂、佛眼佛母尊、多寶如來、定光如來。「如來」,梵文是tathagata意為「如實地到達」、「宣示如實之理者」、「如實的覺者」、「如實的教師」。

「如」,如實(tatha),「來」,到達(gata)。此「如來」為釋迦的十個稱號之一,以後,「如來」也被用別的佛上。

除以上主佛十五尊外,另又有「三千佛」的說法。根據「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現在賢劫千名經」、「未來星宿千佛名經」等所載,在過去、現在及未來三世,佛名多至三千。其中且有什麼「南無電燈光佛」、「南無光遊戲佛」之類的,真是無奇不有。

再根據「賢劫經第八嘆古品」,當喻星宿劫時,有八萬佛出現,重清淨劫時,有八萬四千佛出世。在佛教中既然大家都是佛,所以「佛」也就顯得不希奇了。南傳小乘佛教泰國,只尊釋迦牟尼佛一位,保持了大乘佛教發生前的遺風,泰國的幾個大寺院,只供奉釋迦一佛,小乘佛教不信釋迦佛以外的佛及菩薩。

二、菩薩部

菩薩,又作菩提薩陲,梵文 bodhisattva,意為「覺有情」,bodhi(覺,菩提),sattva(有情,眾生)。根據梵文原意,凡是修行大乘佛教的佛教徒,就都是bodhisattva;佛教勸人發菩提心,就是發菩薩心。我國已故太虛法師說:

「凡發菩提心學佛者,都可以叫做菩薩。」所以,「菩薩」原是佛教中乙個極普通的稱呼,既適用於僧尼,也適用於在家學佛的居士們 。

佛教把全宇宙的靈界與佛界劃入「十界」之中,地獄界、餓鬼界、畜生界、阿修羅界、人間界、天上界,以上稱為「六迷界」。聲聞界、緣覺界、菩薩界、佛界,以上為「四悟界」。即是說,佛是最高,菩薩次之。

據說菩薩(修道人)修行共有五十二位,漸次上進。從四十一位至五十位,稱作「十地」,以上便是「等覺」、「妙覺」位、最後乙個便是「佛」位。

修行佛教的佛教徒便是菩薩的思想,以後也逐漸起了變化,予以神化,最後竟產生了許多非人的、想象中的天上菩薩出來了。這些在天上宇宙間菩薩,有男有女,據說能賜人幸福與快樂。但我們從宗教學的立場來看,與其稱他(她)們為菩薩,毋寧說這是佛教中的一種變相多神多靈崇拜,與原始佛教的無神論,不知已相距多少個十萬八千里了。

菩薩部中較重要的菩薩有:聖觀音、千手觀音、十一面觀音、如意輪觀、不空絹觀音、馬頭觀音、準提觀音、三十三體觀音、葉衣觀音、大白衣觀音、彌勒菩薩、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藥上菩薩、藥王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延命菩薩、五大虛空藏菩薩、大隨求菩薩。另又有廿五菩薩的說法,自觀世音菩薩至無邊身菩薩,共廿五尊。

據說他們都是保護那些念阿彌陀佛名號的菩薩。另有已死去的印度名佛教徒馬鳴、龍樹、世親三人,也都被稱為菩薩。以上的許多菩薩都受佛教徒敬拜。

除以上的佛、菩薩外,佛教中尚有鬼神的「明王部」的神明: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孔雀明王、馬頭明王、大元帥明王……等三十四尊。另有「天部」鬼神:

昆沙門天、廣目天、梵天、吉祥天、阿修羅王、大黑天、日天、月天、寶藏天女……等三十四尊另又有「眷屬部」神將:藥師十二神將、般若守護十六善神、普賢十羅剎女、十六羅……等九十八尊。以上的許多鬼神,各有專司,或為佛教的**,或賜人福樂,或服侍於天界等不一,他(她)們有的廣受佛教徒敬拜。

單是以上五部的佛、菩薩、神、鬼等的數目,便多至兩百尊左右。

除此之外,釋迦牟尼佛當年的十大**,也被塑像,受人敬拜。在台灣有些神佛兼拜的寺廟,還供有關公、媽祖、呂純陽、土地公、玄天上帝、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張天師、太上老君……等與道教及民間信仰有關的神明,讓人膜拜。這些塑像原與佛教無關,但為了適應一般多神多鬼信仰者的迫切需求,以及增加香火經濟收入起見,有些佛教寺廟也竟樂此不疲。

6樓:因緣法

佛教中的等級,與世俗社會的等級完全不同的。它是以修行所達到的層次來劃分的。它的標準是以內心的煩惱的清淨程度、菩提心的發心程度(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福報積累的多少程度、智慧型證悟的程度來劃分的。

又因佛教分大乘和小乘,因此分類和標準也是不同的。

小乘佛教共有四個果位,分別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羅漢。須陀洹是小乘佛教修行證得的第乙個果位。小乘佛教認為,乙個凡夫要修成阿羅漢果,前後要經歷四個位次,也就是四個果位。

換句話說,就是斷一分煩惱,證一分真理。

第一果為須陀洹,意為預流果,意思是凡夫通過修行斷盡「見惑」,開始見到佛道,進入聖道之法流。證得須陀洹果以後,永遠不會墮入三惡道(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只會在須陀洹和三善道(天道、阿修羅道和人道)之間輪迴。

第二果為斯陀含,意為一來,謂凡夫在斷見惑的基礎上,進而斷除欲界思惑。欲界思惑共有九品,斯陀含只斷除了前六品,尚有三品沒有斷盡,因此還需要在人間天上再受生一次,故名一來。

第三果為阿那含,意為不還,意是在斯陀含的基礎上進而斷除欲界思惑後三品,不再還來欲界受生,故名不還。

第四果為阿羅漢,意為斷盡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見惑和思惑,究竟無餘,得不生之聖果,受人天供養。

以上四個果位中,前三果稱「阿羅漢向」,指尚在修行階段,而趨向於阿羅漢果的聖者;也就是說前三果的聖人煩惱尚未斷盡,尚需繼續修行。唯有阿羅漢斷除三界見思二惑,無需再修,無需再學,是四果中的究竟果位。

但是大乘佛教卻不這樣認為,認為阿羅漢遠未達到佛教的終極,視阿羅漢為「自了漢」。在大乘的修道位次上,最高果位是佛,其次是菩薩,然後才是羅漢。

7樓:心語無塵

近事男、近事女、近住男、近住女、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開悟之後有羅漢、菩薩、佛之分。

聖嚴法師開示:從本質上說,佛教是主張平等的,所以人人都有信佛的權利,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但在修行的層次上說,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由於所持戒律的高下等次的不同,佛徒便有男女的九種等級,那就是:

近事男、近事女、近住男、近住女、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

受了三皈五戒(十善)的在家男女,稱為近事;受持八戒或住於寺院的在家男女,稱為近住;受了十戒的出家男女,稱為沙彌及沙彌尼;受了具足(全部)大戒的出家男女,稱為比丘及比丘尼;式叉摩尼是由沙彌尼至比丘尼之間的必經階段,為時兩年,目的是在察驗女子的曾否懷孕,以及能否習慣於出家的生活而設。

床頭櫃能放鏡子嗎,床頭放乙個床頭櫃好嗎?

家裝確實是一門學問,對於第一次經歷裝修的人,應該多了解,多看裝修的案例,總結經驗,學以致用。裝修房子不僅要注重美觀性,而且要注意風水上面的講究。居家主要講究的是順風順水,風水在我國已經具有五千年的歷史,所以並不是迷信。在家具的擺放上面,也要注意細節性的問題。尤其是客廳與主臥的設計 擺設上面,不僅關係...

床頭櫃可以放嗎,床頭櫃可以放乙個嗎

家裝確實是一門學問,對於第一次經歷裝修的人,應該多了解,多看裝修的 案例,總內結經驗,學以致用 當然可以啊,我家小孩子房間就只放了乙個,另一側空著,衣櫃移門那空一點,好拿放衣服。1個2個都可以,看你喜歡,空間夠不夠大 床頭櫃放乙個好嗎 家裝確實是一門學問,對於第一次經歷裝修的人,應該多了解,多看裝修...

床頭櫃放好嗎,床頭櫃放乙個好嗎

床頭櫃一般都放兩個的,成雙成對,一邊乙個,只放乙個,好口彩啊,麻煩採納,原來房子小,放不下兩個的,但做的時候都做成雙開門的,好就是討個好口彩。往往在空間不夠用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單床頭櫃,至於一邊靠牆的設計在兒童房裡面用的比較多,風水上是沒有什麼講究的 只能說我認知範圍之內 不過說句實在話,一邊靠牆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