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新石器時代開始 人類就逐漸採用穀物為食 然而小麥則是人類最早種植的糧食作物 在古埃及的石刻中 已有栽培小麥的記載 人們從古埃及金字塔的磚縫裡發現了小麥 據考古學家研究 大約在1萬年前 當人類還住在洞穴裡的時候 就開始把野生的小麥當作食物了(也許就因為是最早 所以也最多人在吃 地球上小麥播種的總面積 居糧食作物播種總面積的第一位 收穫量接近水稻的總量 全世界有1/3的人口以小麥為主食)。 中國古代最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坶渡人,最早發現可以煮熟當飯吃的也是他們。在河姆渡第4層較大面積範圍內,普遍發現稻穀遺存,有的地方稻穀、稻殼、莖葉等互動混雜,形成 0.
2~0.5公尺厚的堆積層,最厚處超過1公尺。稻類遺存數量之多,儲存之完好,都是
考古史上罕見的。經鑑定,主要屬於栽培稻秈亞種晚稻型水稻。它與桐鄉出土的稻穀,年代都在前2023年,是迄今中國最早的兩例稻穀實物,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
這對於**中國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農業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望採納
人類是在何時,怎樣發現稻穀這種糧食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最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坶渡人,最早發現可以煮熟當飯吃的也是他們。在河姆渡第4層較大面積範圍內,普遍發現稻穀遺存,有的地方稻穀、稻殼、莖葉等互動混雜,形成 0.2~0.
5公尺厚的堆積層,最厚處超過1公尺。稻類遺存數量之多,儲存之完好,都是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史上罕見的。經鑑定,主要屬於栽培稻秈亞種晚稻型水稻。
它與馬家浜文化桐鄉羅家角遺址出土的稻穀,年代都在前2023年,是迄今中國最早的兩例稻穀實物,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這對於**中國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農業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
ps:河姆渡文化共分四層,其中三 四層年代為約5000-2023年前。一 二層年代為約4000-2023年前。
在古代世界其他地區,古代印度河、恆河流域的哈拉巴文化發現了水稻遺跡。古代兩個的蘇美爾人也最早種植水稻。
3樓:匿名使用者
小麥是人類最早種植的糧食作物。在古埃及的石刻中,已有栽培小麥的記載。人們從古埃及金字塔的磚縫裡發現了小麥,據考古學家研究,大約在1萬年前,當人類還住在洞穴裡的時候,就開始把野生的小麥當作食物了。
小麥是單子葉植物,有禾本科的各種特徵:葉脈平行,莖中空有節,穗狀花序,每朵小花無花瓣但有穎片。小麥、水稻這類有穎片的植物,又稱為穎花植物。
小麥穎片上有的有芒刺,是區別小麥品種的依據之一。
由於播種和收穫季節的不同,我國栽培的小麥有兩種生理型:一種是越冬生小麥,一種是一年生春小麥。冬小麥在溫帶於9月底或10月播種,第二年四五月收穫,分布在長江流域和華北部分地區。
春小麥3 月以後播種,當年收穫,營養生長期較短。主要種植在內蒙、東北、西北等較寒冷的地方。
地球上小麥播種的總面積,居糧食作物播種總面積的第一位,收穫量接近水稻的總量。全世界有1/3的人口以小麥為主食。
中國人種植水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4樓:冰夏
中國人種植水稻是從七千年前開始的。
中國水稻栽培歷史已有14000~12023年。史記中記載大禹時期曾廣泛種植水稻,夏本紀記載: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
大禹命令伯益給大家分發水稻種子,種在水田裡,還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給大家分發食物。沒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餘的地方,分給那些少的地方。
水稻原產於中國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就曾種植水稻。水稻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約西元前12000~12023年前的中國湖南。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
水稻分布範圍:
中國、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南亞、地中海沿岸、美國東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區,中國北方沿河地區也種植稻。也就是說,除了南極洲之外,幾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公尺生長。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水稻種植分布範圍:
1、華南雙季稻稻作區。 位於南嶺以南,我國最南部。包括閩、粵、桂、滇的南部以及台灣省、海南省和南海諸島全部。
2、華中雙季稻稻作區 。東起東海之濱,西至成都平原西緣,南接南嶺,北毗秦嶺、淮河,是我國最大的稻作區。
3、西南高原單雙季稻稻作區。地處雲貴和青藏高原,黔東湘西高原。
4、華北單季稻稻作區。 位於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關中平原以東,包括京、津、冀、魯和晉、陝、蘇、皖的部分地區。
5、東北早熟單季稻稻作區 。位於遼東半島和長城以北,大興安嶺以東,及內蒙古東北部。
6、西北乾燥區單季稻稻作區 。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祁連山與青藏高原以北。
5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我國又是世界上栽培水稻最早的國家,大約有60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水稻起源的中心。近來,我國水稻有很大發展,全國栽培面積5億畝左右,佔糧食作物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強。
我國水稻總產量屬於世界之首,被譽為世界第一稻公尺生產大國。我國每年水稻播種面積不到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30%,但生產的糧食佔糧食總產量的45%;稻公尺出口量佔我國所有糧食總出口量的70%。水稻在國民經濟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根據古文獻記載,在神農氏和黃帝氏族部落的原始社會就開始播種五穀,稻被列為五穀之一。《史記·夏本紀》「禹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為史書最早記載。在原始社會時期,栽培稻就已經分布於長江、珠江和黃河流域的部分地區。
近30年來,在全國各地發現的新石器時期原始社會遺址中,所儲存下來的炭化稻穀就足以證明。其中,很多炭化稻粒形態還儲存得相當完好,這給研究水稻的起源和進化程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歷史學家認為,稻種的馴化栽培,大約開始於舊石器時期的晚期即中石器時期,稻種由野生到栽培的發展程序大致不少於1萬年。
根據考古發現,大約距今2023年前,在我國長江流域下游已經栽培著比較優良的水稻品種。
2023年,在河南澠地仰韶村新石器遺址發現稻遺存,c14測定為距今2023年前。2023年,在安徽大城墩新石器遺址燒土層中發現稻粒結塊。2023年,在湖北省京山縣屈家嶺、天門縣石家河及武昌洪山三處新石器遺址發掘出在燒土中混合有大量稻殼,距今大約在4000~2023年以前。
2023年,在雲南省劍川縣海門口、賓川縣白羊村和元謀縣大墩子新石器遺址燒土層中發現有炭化稻粒。其中,賓川遺址經c14測定為3700多年。2023年,在安徽省境內的新石器遺址發現炭化稻穀,經c14測定為距今5700多年。
1956~2023年,在雲南省昆明滇池周圍十多處新石器遺址發現很多紅陶片上存穀殼印痕。1956~2023年,發掘浙江省吳興縣錢山漾遺址,發現水稻種子,經鑑定有粳稻和秈稻,經c14測定年代,距今4700多年。2023年,在浙江省餘姚縣河姆渡新石器遺址發現大量秈稻穀粒,經c14測定年代,距今7000多年。
上述各遺址炭化稻穀年代均為新石器早期直到晚期,即距今4000~7000多年。這些稻種的共同特點和現在的秈、粳稻品種是很相似的。由此說明我國稻種栽培有相當悠久的歷史。
關於稻種的傳播,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周時期。在河南澠池仰韻村遺址和浙川黃楝樹遺址中出土的稻種,距今都有5000多年的歷史,可見中國在夏商時代的黃河流域中下游一帶已廣泛種植水稻,至周代而益盛。這時中國與某些鄰國已有往來,例如,周初「武王封箕子於朝鮮而不臣也」(《尚書·洪範》),又如「越裳氏重三譯而來」(《通鑑輯覽·周成王》)。
這可能是中國與朝鮮、越南正式往來的開始。當時我國北方與朝鮮毗連地區和我國南方滇、桂等地與越南接壤地區,兩地人民早有往來,在相互交流農作物種子的同時,把我國北方的粳稻傳到朝鮮、南方的秈稻傳到越南。2023年前,我國水稻東傳日本。
2023年前,傳到菲律賓。西元前15世紀前後,定居在印度河盆地和恆河上游的居民,還不知道水稻;西元前2023年,印度梨俱吠陀還未見有稻字的記載;西元前10世紀初,印度開始在恆河流域栽培稻穀,其栽培稻種的歷史要比我國晚。
我國不僅栽培水稻歷史悠久,稻穀的品種也最多。建國後,**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開展全國性的農家水稻和野生稻品種調查,收集、儲存、研究、利用的資料已編入《全國稻種資源目錄》的達29939份;2023年以後,全國各地又陸續徵集,經幾十年不斷徵集,其總數已相當可觀。
我國稻種中,地方品種資源佔77%;優質稻公尺和香公尺、紫公尺等珍貴稀有品種約佔10%;還有一部分是建國後培育的新品種和從國外引進的品種。
我國的野生稻品種很多,分布在福建、廣東、雲南等7個省的140個縣。多數野生稻公尺品質優良,有的可供食用,有的可供藥用,並能抵抗白葉枯病和稻飛蝨,是培育雜交品種的理想親本。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水稻栽培歷史悠久,在《管子》、《陸賈新語》等古籍中,均有約在西元前27世紀的神農時代播種"五穀"的記載,稻被列為五穀之一。《史記·夏本紀》關於"禹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的記載,表明西元前21世紀,中國人民就已經開始和自然作鬥爭,疏治"九河",利用"卑溼"地帶發展水稻。
距今約4200餘年前,水稻栽培已從長江中下游推進到黃河中游。到了戰國時期,由於鐵製農具和犁的應用,開始走向精耕細作,同時為發展水稻興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渠(西元前445~前396年)、四川都江堰(西元前256年)、陝西鄭國渠(西元前246年)等。西漢時四川首先出現了梯田。
6世紀30年代,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曾專述了水、旱稻栽培技術。晉《廣志》中並有在稻田發展綠肥,增加有機肥源,培肥地力的記載。反映了當時的種稻技術已有一定水平。
7樓:魔影星蹤
相傳神農氏教會農民種稻的技術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國家,而稻在3000多年前,就是中國人的主要糧食,時代約在商朝,當時稻這個字,只有類似「臼」字的字形,後來周朝種稻較為普及了,就加上了如稻穗挺立般的「禾」字。在金文當中,臼的上面加上了「爪」,形如迎風打稻,用手舂公尺。
至於「公尺」字在甲骨文中,原先只有六直點,上下三點,代表著公尺粒。後來將中間的點連起來,用以表示放公尺的架子隔板,就成了「公尺」字。而東漢許慎在其著作一本關於漢字的解說書《說文解字》中說到「公尺,穬粟實也。
像禾實之形。」,後在漢字中也有將「粟公尺」稱為「小公尺」,「稻公尺」為「大公尺」。
透過文字可以看出中國種稻的歷史相當悠久是無容至疑的,但有不少學者依然希望找出最早的水稻或旱稻品種,亞洲有很多考古地點曾陸續發現了一些早期的稻穀。如2023年在中國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裡,發現了四粒黃色的稻穀,測定年代為西元前一萬年前,據知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穀。此外在長江下游河姆渡也曾出土有約2023年前的稻種殘留物;廣東英德出土的約一萬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矽質體。
中國的古稻有些甚至被科學家拿來重新種植,並加入雜交稻的品種當中
人類的祖先是怎樣獲得食物的,人類的祖先怎樣獲得食物?
原始人類面對險惡的自然環境如何生存和發展,這是各種神話和傳說的主題.中國也不例外.傳說最早的人類或居於洞穴之中,或構木為巢,生食蔬果與鳥獸之肉,飲血茹毛.有燧 人氏出,鑽燧取火,教人熟食.這些傳說與遠古人類生活的實際情況基本一致.據考古發現,大約在距今71萬年至2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生活在北京周...
人類的祖先是誰,人類的最早祖先是誰
人類的祖先是猿。猿類是從漸新世開始出現的,距今大約已有3千萬年了。可是,並不是所有的猿都是人類的直系祖先,有些猿是人類的 伯父 有些猿是人類的 叔父 被人類學家認為是人類祖先的猿很晚才出現,那就是用印度古代史詩中的一個英雄王子 羅摩的名字命名的拉瑪猿 羅摩的譯名現統一為拉瑪 拉瑪猿生活在距今約為10...
人類的祖先是誰
現在還沒有定論,你說的是祖先還是我們是由什麼最低等的進化而來的,你首先要明白人類在自然界的地位,我們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靈長類所知的最先出現的是原上猿,然後是埃及古猿和森林古猿,臘瑪古猿和南方古猿,這些是猿及從猿過度到人,然後是最早的人直立人然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