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幾個富有哲理生動的寓言或成語故事

2021-03-04 08:48:34 字數 5981 閱讀 3984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句話的智慧型

「我需要你的幫助」——年輕的保險推銷員甘道夫牢牢記住這句話,因為很多人都願意提供這種微不足道的幫助,他的客戶群像滾雪球一樣擴大,通過真誠的交往和不懈的努力,甘道夫終於成為歷史上第一位一年內銷售超過10億美元壽險的成功人士。

有時候,成功就是這樣莫名其妙。當你說十遍「我來幫助你」也不見效的時候,不妨說一句「我需要你的幫助」。人人都需要認同,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強者。

當你用低姿態誠懇地求助時,上帝一定會看到你需要的並不是現成的成功,而是獲得成功的機會。

「試一試吧!」——科學家做過這樣乙個試驗:用木條釘成的箱子裡,有一塊是能開啟門的腳踏板,當門開後,貓即可逃出箱子,並能得到箱子外的獎賞魚。

試驗開始了。一開始,餓貓進入箱子中時,只是無目的地亂咬、亂撞,後來偶然碰上腳踏板,餓貓開啟箱門,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接著第二次,科學家再把餓貓關在箱子中,如此多次反覆,最後,貓一進入箱中就能開啟箱門。

試了,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沒有天生的傻瓜,只有製造的蠢材。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是因為有一顆可貴的好奇心,不要害怕迷路,可怕的是,你沒有探路的心。

「我只賺一毛錢。」——深圳乙個半文盲的婦女,起初給人家當保姆,後來在擁擠的街頭擺小攤賣膠卷。她認死理,她說,乙個膠卷永遠只賺一毛錢。

市場上的柯達膠卷賣22元時,她只賣15.1元,不想後來批發量卻大得驚人,生意也越做越大。現在,在深圳,她的攝影器材店,可以說搞攝影的無人不曉。

在深圳這塊人精成堆的地方,乙個農村婦女用她簡單的「只賺一毛錢」的真誠打敗了複雜的東西。那一毛錢的真誠,其實就是她成功的真諦。

10個寓言故事的成語

2樓:啊哈哈嗨

鷸蚌相爭、井底之蛙、畫蛇添足、指鹿為馬、掩耳盜鈴、班門弄斧、刻舟求劍、守株待兔、揠苗助長、南轅北轍。

1、 鷸蚌相爭

【解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出自】: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譯文】:波翻血海全球憐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大的秦國?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記載辯士蘇代借用民間流傳的寓言故事來說明趙燕相持會給兩國都帶來禍害,從而阻止了趙國攻打燕國。它告訴人們:在各種紛亂複雜的矛盾鬥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爭持不下,結果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2、井底之蛙

【解釋】: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出自】:莊子·戰國《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譯文】:井中的青蛙不可能同它談論大海的事,因為受到居住地方的侷限。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見井口很小的一片天。後來人們用井底之蛙的故事來比喻眼界狹小,目光短淺的人。

3、畫蛇添足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出自】:《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譯文】: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給他足夠?

楚國有個搞祭祀活動的人,祭祀完了以後,拿出一壺酒賞給門人們喝。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足夠,乙個人喝則有剩餘。我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先畫好的人就喝這壺酒。"

有乙個人先把蛇畫好了,他拿起酒壺正要喝,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給它畫腳。"沒等他畫完,另乙個人已把蛇畫成了,把壺搶過去說:

"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然後他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為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酒。

4、指鹿為馬

【解釋】: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司馬遷·漢《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

『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

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譯文】:趙高想作亂,怕群臣不聽,於是先進行試驗,拿只鹿獻給秦二世,說:馬啊。

二世笑著說:你錯了吧?對鹿為馬。

問身邊的人,旁邊的人沉默,有人說是馬為了迎合趙高。

趙高想要叛亂(篡奪秦朝的政權),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於是帶來乙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

"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

"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

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或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5、掩耳盜鈴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自】:《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譯文】:百姓想得到鐘的,想要揹著它逃跑,那鍾大不到背不動。以椎詆毀他,鍾是一樣的聲音。怕別人聽見他而剝奪自己的,突然捂著自己的耳朵。

范氏滅亡了,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揹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背不動;於是用槌子把鐘砸碎,剛一砸,鐘鍠鍠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

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6、班門弄斧

【解釋】: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

【譯文】:拿著斧子到班、郢之門,這個厚臉皮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乙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

7、刻舟求劍

【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到水裡,就契那船說:這寶劍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的。船已經走了,而劍不走,這樣尋找寶劍,這不是糊塗嗎?

刻個記號便於打撈寶劍,原本並無錯,可是把記號刻在了移動的船上,那豈不等於沒有記號嗎?這個故事對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規、看不到事物發展變化的人是乙個絕妙的諷刺。故事告訴我們辦事不能只憑主觀願望,不能想當然,要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靈活處理。

8、守株待兔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自】:韓非子·戰國《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乙個農民,看見乙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譯文】:戰國時宋國有乙個農民,看見乙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乙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蹟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乙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蹟的出現。

9、揠苗助長

【解釋】: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自】:孟子·戰國《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譯文】:宋國有個人嫌他種的禾苗老是長不高,於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地拔高,茫茫然回家,對他家裡人說:『今天病了,不過,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

』他的兒子急忙跑去看的,禾苗已全部於死了。

有個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10、南轅北轍

【解釋】: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劉向·漢《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譯文】: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走。

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梁勸他說:我在大路上遇到乙個趕著車向北走的人,告訴我說:我要去楚國。

我問他:你要去楚國,為什麼要向北呢?他說:

'我的馬好。我說:您的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

他又說:我的路費很充足。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給我駕車的人本領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錯了,趕路的條件越好,離楚國的距離就會越遠。

現在大王動不動就想稱霸諸侯,辦什麼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國家強大,軍隊精銳,而去攻打邯鄲,想擴充套件地盤抬高聲威,豈不知您這樣的行動越多,距離統一天下為王的目標就越遠,這正像要去楚國卻向北走的行為一樣啊!

3樓:mei_陳先生

守株待兔、掩耳盜鈴、葉公好龍、亡羊補牢、狐假虎威、刻舟求劍、畫蛇添足、自相矛盾、井底之蛙、濫竽充數。

守株待兔:

傳說戰國時宋國有乙個農夫看見乙隻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他便放下手裡的農具在那裡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見於《韓非子·五蠹》)。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倖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

掩耳盜鈴:

偷鈴鐺的人怕鈴響,把自己耳朵堵住,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聽不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呂氏春秋·自知》:

「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掩:

捂。葉公好龍:

據說古代有個葉公,非常愛好龍,器物上畫著龍,房屋上也刻著龍。真龍知道了,就到葉公家來,把頭探進窗戶。葉公一見,嚇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見於漢代劉向《新序·雜事》)。

比喻說是愛好某事物,其實並不真愛好。

亡羊補牢:

《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丟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遲。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牢:牲口圈。

狐假虎威:

《戰國策·楚策一》記載,有一次乙隻老虎抓到乙隻狐狸要吃掉它。狐狸說:「你是不敢吃我的。

天帝讓我當百獸之長,你要吃我,就是違背了天命。不信你可以跟在我後面走一趟,看看百獸見了我是否都逃避。」 老虎跟在它後面走了一趟,果然看到百獸都逃跑了。

虎不知百獸原來是怕自己,反而真的認為是怕狐狸了。後因用「狐假虎威」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來嚇唬人。假(jiǎ):

借。刻舟求劍:

楚國有個人過江時把劍掉在水裡,他在船幫上劍落的地方刻上記號,等船停下,從刻記號的地方下水找劍,結果自然找不到(見於《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著情勢的變化而改變看法或辦法。

畫蛇添足:

《戰國策·齊策二》記載,楚國有乙個人請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約定:在地上畫蛇,誰先畫好,誰喝酒。乙個人先畫成,左手拿過酒準備喝,同時用右手為蛇畫腳,並說:

「我還能給蛇畫腳呢!」 腳還沒有畫完,另乙個人已把蛇畫好,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給它添上腳呢?

」 於是拿過酒一飲而盡。後用「畫蛇添足」比喻做多餘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自相矛盾:

《韓非子·難勢》上說,有個人又賣矛,又賣盾。賣矛的時候說他的矛無比鋒利,什麼東西都能刺透;賣盾的時候又說他的盾無比堅固,什麼東西都穿不透。有人就問他,要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怎麼樣呢?

他無言以對。後用「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牴觸。

井底之蛙: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後漢書·馬援傳》:

「子陽(公孫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濫竽充數:

古代齊國有一位南郭先生不會吹竽,卻混在吹竽的樂隊裡充數。見《韓非子·內儲說上》。比喻沒有本領的人冒充有本領,佔著位置,或拿次的東西混在好的裡面充數。

有時也用作自謙的話。竽:古代管樂器。

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 哲理寓言故事5篇

一 瞎子和小野獸。乙個瞎子精於用手觸控各種動物,什麼動物只要他一摸,便能分辨出來。有個人帶來一條小狼,請他摸一摸,說出是什麼東西。他摸了摸這個小野獸後說 這是一條狐狸,還是一條狼,我不大清楚。不過有一點我卻十分明白,讓這種動物進羊欄總是不安全的。這故事是說 惡劣的習性在年小時便可得知。二 乙隻眼睛的...

例舉幾個富有文學氣息或詩意的詞語或成語

吊兒郎當 胡謅八扯 閒的蛋疼 這個必須抽擦 諸如此類語句,鄙人感覺都頗富文學氣息和詩意。本來嘛,這些詞就是用來形容當代詩人的。問雲尋柳跡 買花葬雨眠 江晚初映雪 煮酒挽流年 淚別春闌夜 歌盡欲曉天 太白遺恨在 唯有夢三千。原創,隨手寫的,樓主覺得好記得給分啊 1青城半夏 2素年錦時 3東霓西決南音 ...

給一些有哲理的故事,要生動,比較有哲理的

最多可選2個答案 對回答者的感言 選填項,40字以內 人生難題缺少一點兒缺少 一次,和一位朋友聊天,她突然鬱鬱寡歡地說 不知道為什麼,晚上常常睡不著,彷彿總覺得心裡缺了點兒什麼東西。我看著她,無話可說。她有乙個很好的工作,有乙個很和諧的婚姻,孩子聰明乖巧,父母身體健康,經濟狀況也不錯,也有很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