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采薇中是怎麼處理國與家的關係的

2021-03-04 08:38:54 字數 3731 閱讀 7572

1樓:

小雅視民歌,作者已經考查不出,不過詩經是孔子編輯的

采薇是什麼典故?

2樓:很多很多

是伯夷叔齊的典故,伯夷叔齊是商代小國孤竹國的公子,他們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後決定不吃周朝的糧食,在首陽山上採摘薇菜充飢,最後餓死在首陽山。

魯迅《故事新編》裡的《采薇》:創作於2023年12月,故事取材於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齊二人不食周粟的故事。

**《采薇》中的主人公叔齊和伯夷很明顯是以他們為原型,不過魯迅把他們用在**中不是取他們的骨氣,而是用他們的不知變通來諷刺世人,他們認為周攻入商滅了紂王是改了文王的規矩,便決定不吃周家的糧食而去山上采薇草吃,最後知道薇草也是周朝的,便也不吃,直至餓死。

3樓:悅懵

采薇借指隱居生活。典故源於《史記卷六十一 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陷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說的是伯夷、叔齊隱居山野,義不侍周的故事。 就是想遠離塵世,而去過那閒雲野鶴般的生活。叔齊和伯夷是商代小國孤竹國的公子,他們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後決定不吃周朝的糧食,於是餓死在首陽山上。

4樓:袖籽歌

「采薇」這個典故出自《小雅·采薇》。

《史記卷六十一 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陷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說的是伯夷、叔齊隱居山野,義不侍周的故事。

《小雅·采薇》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采薇》是一首寫一位被遣戍邊的兵士從出征到回家的詩歌,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5樓:小英英小陽陽

采薇典故名是首陽采薇。

典故出處:

典出《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列傳〉。伯夷、叔齊辭讓王位,勒住武王的馬韁諫諍,在周滅商後,恥於吃周家天下的糧食,采薇首陽,最後餓死。後遂用 「首陽采薇」等喻人堅守氣節。

相傳周武王滅商後 ,伯夷、叔齊不願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後餓死。

典源譯文:

伯夷、叔齊是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將王位禪讓給叔齊,等到父親死後,叔齊要讓位給伯夷。伯夷不肯接受:

「這是父親的遺命啊。」於是逃走了。叔齊也不肯即位而逃走了。

國人只好擁立孤竹君的次子為王。這時候,伯夷、叔齊聽說西伯姬昌擅長讓老人得到充分的照顧,心想:「何不去歸附他呢?

」等到達的時候,西伯已經死了,武王車載著靈牌,說是奉了文王的遺命,東去討伐商紂。

伯夷、叔齊便勒住武王的馬韁諫諍說:「父親死了不安葬,卻要發動軍隊打仗,能說是孝子嗎?做臣子的要去弒殺國君,能說是仁者嗎?

」武王左右的人想要殺掉他們。太公說:「這是有氣節的人。

」於是把他們攙扶開去。等到武王平定殷紂的**以後,天下都歸附周朝了,而伯夷、叔齊卻以做周的臣民為恥,為了堅守節義,便不吃周的公尺糧,隱居在首陽山,採些山菜來充飢。

等到餓得將死的時候,作了一首歌,歌辭說:「登上那個西山啊,去採些薇菜。以暴臣取代暴君啊,還不知道自己的錯誤哩!

神農、虞、夏的時代已很快地過去了,叫我到**去好呢?唉!我將死了,命運真是衰薄啊!

」於是餓死在首陽山上。

擴充套件資料

采薇典故人物介紹:

伯夷介紹:

伯夷(生卒年不詳),商末孤竹國人,商紂王末期孤竹國第八任君主亞微的長子,弟亞憑、叔齊。子姓,名允,是殷商時期契的後代。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齊為繼承人,至父死,叔齊讓位於伯夷。

伯夷以父命為尊,遂逃之,而叔齊亦不肯立,亦逃之。伯夷叔齊同往西岐,恰遇周武王討伐紂王,伯夷和叔齊不畏**,叩馬諫伐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

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姜子牙曰:此二人義人也,扶而去之。

」……天下宗周,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餓死首陽山。

叔齊介紹:

叔齊(生卒年不詳),商末孤竹國(今河北盧龍西)君第三子,名致。孤竹君立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讓位於伯夷。伯夷不受,兄弟相偕去周,投奔西伯(即周文王)。

西伯死後,武王東進伐紂,他和伯夷叩馬而諫,以為父喪而用兵,是不孝不仁,周武王大怒要殺死他與伯夷,被姜太公以義人之名制止,並命人攙扶他們離開。武王滅商後,他們逃到首陽山(今唐山市灤縣),不食周粟,飢餓而死。

6樓:匿名使用者

1、伯夷、叔齊辭讓王位,勒住武王的馬韁諫諍,在周滅商後,恥於吃周家天下的糧食,采薇首陽,最後餓死。後遂以「伯夷、夷齊、夷叔」等稱有高尚情操之人;用「首陽、西山」等作為隱居、守節的地方;用 「首陽采薇、西山薇蕨、采薇」等寫堅守氣節。古采薇:

薇,是一種植物。

2、《史記.伯夷列傳》載: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齊,反對周武王伐紂,曾扣馬而諫。周代殷而有天下後,他們「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蕨而食,及飢且死,作歌曰:

「登彼西山兮,採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神農、虞、夏忽然沒兮,我安適歸兮?於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餓死於首陽山。後因以「采薇」為憤世隱居、堅守氣節的典故。

3、伯夷、叔齊是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將王位禪讓給叔齊,等到父親死後,叔齊要讓位給伯夷。伯夷不肯接受:

「這是父親的遺命啊。」於是逃走了等到武王平定殷紂的**以後,天下都歸附周朝了,而伯夷、叔齊卻以做周的臣民為恥,為了堅守節義,便不吃周的公尺糧,隱居在首陽山,採些山菜來充飢。等到餓得將死的時候,作了一首歌,歌辭說:

「登上那個西山啊,去採些薇菜。以暴臣取代暴君啊,還不知道自己的錯誤哩!神農、虞、夏的時代已很快地過去了,叫我到**去好呢?

唉!我將死了,命運真是衰薄啊!」於是餓死在首陽山上。

7樓:匿名使用者

「采薇」這個典故出自《小雅·采薇》。

《小雅·采薇》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這是一首戎卒返鄉詩,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全詩六章,可分三層。既是歸途中的追憶,故用倒敘手法寫起。以采薇起興,但興中兼賦。

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飢。所以這隨手拈來的起興之句,是口頭語眼前景,反映了戍邊士卒的生活苦況。

《漢書·匈奴傳》說:「(周)懿王時,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國。中國被其苦,詩人始作,疾而歌之曰: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云云。」這可視為《采薇》之作的時代背景。對於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責。

一方面是懷鄉情結,另一方面是戰鬥意識,同時交織著戀家思親的個人情感和為國赴難的責任感,這是兩種互相矛盾又同樣真實的思想感情,這也構成了全詩的情感基調。

8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中的詩詞。《采薇》是一首寫一位被遣戍邊的兵士從出征到回家的詩歌。 典故  《史記卷六十一 伯夷列傳》記載:

「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陷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說的是伯夷、叔齊隱居山野,義不侍周的故事。

9樓:匿名使用者

伯夷叔齊的典故:伯夷叔齊是商代小國孤竹國的公子,他們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後決定不吃周朝的糧食,在首陽山上採摘薇菜充飢,最後餓死在首陽山。《詩經》裡的《采薇》:

選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寫一位被遣戍邊的兵士從出征到回家的詩歌,開頭四句是「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詩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四句是名句。魯迅《故事新編》裡的《采薇》:創作於2023年12月,故事取材於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齊二人不食周粟的故事,**《采薇》中的主人公叔齊和伯夷很明顯是以他們為原型,不過魯迅把他們用在**中不是取他們的骨氣,而是用他們的不知變通來諷刺世人,他們認為周攻入商滅了紂王是改了文王的規矩,便決定不吃周家的糧食而去山上采薇草吃,最後知道薇草也是周朝的,便也不吃,直至餓死…… 同時還有一首歌也叫《采薇》 如果我的回答令您滿意,請點選採納。

謝謝!!

涉江採芙蓉中與遊子望鄉的感人情景對應的是什麼詩句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一句。拓展 古詩十九首 涉江採芙蓉 東漢時期作,被南朝蕭統編在 昭明文選 中的 古詩十九首 中的一首五言古體詩。此詩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寫了婦思遊子相思離別之情。作品原文 涉江採芙蓉涉江採芙蓉1,蘭澤2多芳草。採之慾遺3誰,所思在遠道4。還顧5望舊鄉6,長路漫浩浩7。同心...

水處理耗材裝多少是怎麼計算的,水處理配藥中 怎麼計算稀釋比例

你好,石英砂罐裝總容積70 的石英砂即可,後面的活性炭裝總容積80 容積的活性炭就可以了。你後面的樹脂罐是不是陰陽罐,如果是的話,可按陽樹脂2陰樹脂1的比例來加入,你的罐的體積是0.1立方,樹脂的密度為1.25,即可裝陰陽樹脂總計80kg,按總容積的80 裝的話是64kg樹脂,即陽樹脂裝42kg,陰...

家裝水電是怎麼算錢的,家裝中水電的價格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如何分辨是否合理

按公尺收費,不過不是直線距離,是實際的走線距離。家裝中水電的 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如何分辨是否合理?新房在裝修的過程當中,除了牆面以及地面等各個部位的裝飾之外,水電工程也是乙個比較重要的細節問題。很多的業主不知道水電工程的裝修 經常在結算的時候會超出自己水電施工的預算。裝修水電 究竟包括哪些費用呢?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