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障景是古典園林藝術的乙個規律,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換景」,最典型的應用是蘇州園林,
採用布局層次和構築木石達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覽無餘。
古代講究的是景深,層次感,所謂「曲徑通幽」,層層疊疊,人在景中。
現代園林源於古代園林的一部分理論,結合了西方理念,理論構造上比較雜糅,但是基本上是對古**念的闡述和豐富。使觀者跳脫,雖在景中,但處處是景。
室外環境中除了園林,障景多見於一些非常精美的樓盤設計,比如萬科地產旗下的一些樓盤,樓宇布局就非常值得稱道,北京的觀唐也是典型的例子,
離開學校很多年了,理論概念的書面闡述都忘記了,只能憑印象說一點了。
園林造景手法中的「障景」與「抑景」到底有無區別?請先看我的問題補充再作答……
2樓:匿名使用者
障景和抑景意思相同,園林造景手法中有一條叫做欲揚先抑,用障景限制人的視線,把人置於乙個較小的園林空間,通過幽然小徑繞過障景,進入到乙個新的大的園林空間,豁然開朗。景牆也往往用作障境,景牆上的視窗往往起到了借景的作用,將遠景借來,成為牆中畫。
3樓:匿名使用者
本人沒有很高的園林理論,就我個人理解而言,障景、抑景是有點區別的,障景主要是遮擋效果用,利用植物等遮擋控制別人視覺,形成必要的封閉空間,過此景後,達到柳暗花明,眼前一亮的感覺,而抑景是指不易被人發覺的景色或者陪襯主景及收口等修飾用的景色都可認為是此景,他不是主體,但是乙個作品的品味,精緻,檔次卻必須做好,尤其是在現在質量要求及房價動盪的情況之下
4樓:2b青年
我覺得是這樣理解的。
是有區別的。
抑景主要是給人一種神秘感。把最好的藏在後面的障景主要是有不足之處,或是必須要遮擋之物。
5樓:匿名使用者
說法,第三次補錄,有人不上那個學校了,所以,有個位置,正好,可以把我卡進去。為此,我全家上下,包括我自己,都非常的感謝沈天嘯。
如何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運用借景和對景手法
6樓:小車零件清單
組景手法,古人總結組景有18種方法,即:對景、借景、夾景、框景、隔景、障景、洩景、引景、分景、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景眼、題景、天景。由於篇幅,在此不一一分析,只就其中的對景、借景、框景等幾種手法作一些分析。
對景所謂「對」,就是相對之意。我把你作為景,你也把我作為景。這種景在園林中很多,但要做好這種景也不易。
景貴自然,這裡的自然是多義的,自然也與距離有關,在某種距離上,景觀似會覺得不自在。景如人,若是兩個相互不認識的人,距離不到2公尺相對而立,就會覺得很彆扭。景也一樣,若乙個小院兩邊相對觀之,也有這種不愉快的感覺,這就叫「硬對景」。
如果景不能擴大,是否有某種手法可以彌補這種缺陷呢?當然有的。試看蘇州留園中的石林小院,院北是揖峰軒,院南是石林小屋(半亭),兩者相對而觀,相距只有10公尺,但覺得無彆扭之感。
為什麼?正是因為園中有數立峰,因此相互對視,景時隱時現,較為含蓄。北京故宮中的乾隆花園,其中古華軒與遂初堂之間的小院中,也立石,是同樣手法,據說這個花園是乾隆皇帝之手筆,他酷愛江南園林,所以手法如一。
蘇州怡園的藕香榭向北望,隔池是假山林叢,山上乙個亭,即「小滄浪」點綴其間,形成以自然為主的景觀,可謂美不勝收;反之,人在亭中觀藕香榭,也甚觀止,而且一仰一俯,更見造園者之匠心了。杭州孤山之西的西泠印社,山上有一塊不規則形的空地,四周有建築:漢三老石室、觀樂樓、華嚴經塔、題襟館、四照閣等,空地之北有石池。
這裡有好多對景關係,景景不同,妙趣無窮。由於中部南北之間空間較狹,於是南部不設物,一可觀山下景,二也避免了視距短「硬對景」。
中國古典園林造景手法 並舉3個例項!!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典園林常見的造景型別可歸納為借景、對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框景是有意識的設定框洞式結構,並引導觀者在特定位置通過框洞賞景的造景手法。框景對遊人有極大的吸引力,易於產生繪畫般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杜甫詩句: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則是框景效應的最佳寫照。
借景是將園外景象引入並與園內景象相疊合的造園手法,也是中國古典園林最重要的造園手法之一,這種手法可彌補空間尺度小且耗費財力的不足。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頤和園昆明湖遠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園遠借北寺塔,滄浪蒼鄰借葑溪水等等。
障景是在遊路或觀賞景點上設定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擋住視線,從而引導遊人改變遊覽方向的造景手法。障景使園林增添「藏」的韻味,也是造成抑揚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為歷代園林所廣泛應用。
詳情參考我是借鑑的哈)
中國古典園林的造景手法
8樓:閒情偶寄
中國古典園林常見的造景型別可歸納為借景、對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借景是將園外景象引入並與園內景象相疊合的造園手法,也是中國古典園林最重要的造園手法之一,這種手法可彌補空間尺度小且耗費財力的不足。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頤和園昆明湖遠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園遠借北寺塔,滄浪蒼鄰借葑溪水等等。
對景是主客體之間通過軸線確定視線關係的造園手法,由於視線的固定,視覺觀賞遠不如借景來得自由。對景有很強的制約性,易於產生秩序、嚴肅和崇高的感覺,因此常用於紀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築,並與夾景、框景相結合,形成肅穆、莊嚴的景觀。
框景是有意識的設定框洞式結構,並引導觀者在特定位置通過框洞賞景的造景手法。框景對遊人有極大的吸引力,易於產生繪畫般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杜甫詩句: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則是框景效應的最佳寫照。
漏景又稱洩景,一般指透過虛隔物而看到的景象。虛隔物包括花窗、柵欄和隔扇等。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於勾起遊人尋幽探景的興致與願望,別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種迷濛虛幻之美。
利用漏景來促成空間的空靈與滲透是中國造園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遊路或觀賞景點上設定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擋住視線,從而引導遊人改變遊覽方向的造景手法。障景使園林增添「藏」的韻味,也是造成抑揚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為歷代園林所廣泛應用。
園林造景有如撰文畫畫,有法而無定式。同一景色畫家可用不同筆法表現之,攝影師可從不同角度拍攝之,同一園林也可用不同構思設計。幾百座江南庭園千變萬化,各有所妙。
故園林造景有獨特的立意,做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就可稱為佳作。每個庭園造景時,不可忽視動觀和靜觀的景色,通常狹小的庭園應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遵循"小中見大"的原理,創造出"有限中見無限"的美景,更重視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應用。
在相對較大的園林中,應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更應注重空間的分割,通過對景,夾景、添景等各種形式,造成或開郎,或收斂,或幽深,或明暢的空間,使景色更為豐富。 在現代的園林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質感、動勢等的配置,組成優美的焦點景觀,將會是更為重要的課題。
9樓:戀愛的小洋蔥丶
教中國古典的乙個園林的乙個造型方法的話,他們採用的是乙個由遠到近然後很深成乙個對稱的乙個手稿這樣去製作的,然後在後面的一些中國文化裡面,他們也是採用這樣的乙個方式去。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園林造景手法及應用。
一、嵌理壁巖藝術
在江南較小庭院內掇石疊山,有一種最常見,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在粉牆中嵌理壁巖。正如計成在《園冶》卷三的《掇山·峭壁山》中說道:「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壁為紙,以石為繪也。
理者相石皴紋,仿古人筆意,植黃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圓窗,宛然鏡遊也。」 這類處理在江南園林中很多見,有的嵌於牆內,猶如浮雕,占地很小;有的雖於牆面脫離,但十分逼近,因而占地也不多,其藝術效果與前者相同,均以粉壁為背景,恰是一幅中國山水畫,通過洞窗,洞門觀賞,其畫意更濃。蘇州拙政園海棠春塢庭院,於南面院牆嵌以山石,並種植海棠、慈孝竹,題名海棠春塢。
中國園林刻意追求詩情畫意,這便是最好的佐證。這種藝術處理手法,占地少,花錢也少,效果還好。
二、點石成景藝術
點石於園林,或附勢而置,或在小徑盡頭,或在空曠之處,或在交叉路口,或在狹湖岸邊,或在竹樹之下。要求高低錯落、自由多變,切記線條整齊劃一或簡單地平衡對稱。多採用散點或聚點,做到有疏有密、前後呼應、左右錯落,方能產生極好的藝術效果。
如在粉牆前,宜聚點湖石或黃石數塊,綴以花草竹木。這樣,粉牆似紙,點石和花木似筆,在不同的光照下,形成一幅幅活動的畫面。
嘉樹之下,宜點以玲瓏湖石或頑石。在梅邊點石,則宜古;松下點石,則宜拙;竹旁點石,則宜瘦;芭蕉點石,則宜頑。只有如此,方能達到園林藝術的效果。
在河流溪澗,林下花徑,山腳山坡,池畔水際,散點數石,或斷或續,或橫臥或直立,或半含土中,如天生的一般。
不同的石種於園林又可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為了表達春天的意境,常用竹子,配置豎瘦的石筍,青竹雖直,但低彎的尖梢使石筍藏其身而露其頭,產生虛實的變化,以此表達春意;在植以四季常青的桂花,給人以青春常在的感覺。夏天的意境,則多用玲瓏四通的湖石,構成深澗絕谷、峭壁危峰、山腳清流環繞、山頂喬木繁蔭、盤根垂蔓等清意幽深的意境。
秋天則採用黃石來創作其峰峻峭之勢、其色蒼古之貌,創造出山石聳立、氣勢磅礴的意境。冬天多採用色澤潔白、石體圓渾的雪石,疊置於牆的北惻,產生出積雪未化的藝術效果。
廳堂前後疊築假山,旨在點綴,貴在玲瓏生趣,切記滋蔓蕪雜。正如計成在《園冶》卷三的《掇山·廳山》中寫道:「或有嘉樹,梢點玲瓏石塊;不然,牆中嵌理壁巖,或頂植卉木垂蘿,似有深境也。」
選擇石峰形體,要注意凹與凸、透與實、皺與平、高與低的變化。玲瓏剔透的山石,混合自然,容易構成蒼涼廊落、古樸清礦、妙極自然的特點,在配以得體的竹木,使得「片石多致、寸石生情」,既有綠意,又有情趣。
三、獨石構峰藝術
獨石構峰之石,大多採用玲瓏剔透、完整一塊的太湖石,並需具備透、漏、瘦、皺、清、醜、頑、拙等特點。由於其體積碩大、因而不易覓得,需要用巨金購的。園主往往把它冠以美名、築以華屋,並視作壓園珍寶。
上海豫園有塊僅次於蘇州留園冠雲峰的巨石——玉玲瓏,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玉玲瓏高5.1公尺,寬2公尺,重5000多千克,上下都是空洞,賽似人工雕刻。亭亭玉立,石顯青黝色,猶如一支生長千年的靈之草,堪稱天工奇石。
旱地堆築假山藝術
(一)園中高山的堆疊
園中高山多採用峭壁的疊法。如萃賞樓前後的假山,均有陡直的峭壁,高聳挺拔。所用石材大小相同,疊砌得凸凹交錯,形象自然,且有絕壁之感。
(二)壁的堆疊
峭壁上端做成懸崖式。這是採用懸崖與陡壁相結合的疊山手法,聳秀亭簷下的懸崖,既有挑出數尺的驚險之景,崖邊立有石欄杆,近欄俯視,如臨深淵,頗為險峻。
(三)巒的疊築
疊築多採用山巒連綿起伏的手法。巒與峰又往往結合使用,以增加起伏之感。「巒,山頭高峻也,不可齊,亦不可筆架式,或高或低,隨致亂掇,不排比為妙」(《園冶》)。
這樣,即可避免呆板整齊之忌。
(四)山巒起伏的表現
用突起的石峰進行散置堆築,以加強整個山勢的起伏變化,園中除了山頂多用石峰以外山腰、山腳、廳前、道旁等處,也多散置石峰。有的採用整塊聳立的巨石,有的用幾塊湖石聯綴而成。
(五)虛實配合,相反相成,互為益彰
如古華軒東側的假山,中間做出卷洞,包以湖石,設以公尺紅卷門,開門如洞窟,具神秘感這種上台下洞的處理,也屬虛實結合的形式。這也符合計成所主張的造洞原則:「理洞法,起腳如坐屋,立幾柱著實,掇玲瓏如窗門透亮,……上或堆土植樹,或作台,或置亭屋,合宜可也」(《園冶》卷三《掇山·洞》)
(六)山體幽靜深邃的表現
在峭壁夾峙的中間堆出峽谷,給假山以幽靜深邃。如延趣樓前與延棋門裡各有一條極狹的山谷,僅60釐公尺寬,只能側身通行。雖非主要山道,但在疊山藝術中卻增添了寬狹、主次、虛實等情趣的變化,豐富了山林的造型。
五、依水堆築假山藝術
計成特別推崇依水堆築的假山,因為「水令人遠,石令人古」,兩者在性格上是一剛一柔、一靜一動,起到了相映成趣的效果。《園冶》一書裡,多次談到這一點:「假山依水為妙。
倘高阜處不能注水,理澗壑無水,似少深意。」「池上理山,園中第一勝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
就水點其步石,從巔架以飛梁;洞穴潛藏,穿巖徑水;峰巒飄渺,漏月招雲。莫言世上無仙,斯住世之瀛壺也,」又提到:「掇石須知佔天,圍土必然占地,最忌居中,更宜散漫。
」蘇州獅子林,以湖石假山眾多著稱,以洞壑盤旋出入的奇巧取勝,素有假山王國之譽。園中的假山,大多依水而築。
堆疊假山之所以「依水為妙」,被視為「園中第一勝」,正如郭熙所言:「水者,天地之血也」;「山以水為血脈」,「故山得水而活」,山「無水則不媚」。
傳統園林設計和現代景觀園林設計的區別是
景觀設計的定義 它就是關於土地的分析 規劃 設計 管理 保護和恢復的科學和藝術。景觀設計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兩者缺一不可。景觀設計就是要解決一切有關戶外空間設計中的問題,比如戶外空間中建築與建築 建築與植物 建築與人 人與植物等關係問題。景觀設計的終極使命是在設計中把現代人的生活同自然 歷史及文化連為...
關於學習園林設計學習園林設計的基礎知識
假想你未來的就業情況,我覺得你直接跟著你專業走,恐怕會處於被動的地位,理由 1,園藝就業比較狹窄,好的你去考公務員,要不然你去苗廠作 園丁 這些恐怕都不會是你的選擇 2,估計你學校是農林院校,你讀園藝,還不是園林。你可以去打聽一下你學校園林的就業去向,估計就算是你學校的園林專業,就業也是尷尬的 這個...
有關園林設計的書籍,有哪些好的關於園林設計的書籍呢?
風景園林設計 王曉俊編著的 城市規劃快速設計與表達 新技術庭園 景觀元素 景觀大師作品集 設計色彩配色應用 認識環境雕塑 室外環境雕塑 小區環境設計 極少主義與禪宗 巴拉甘的作品 佐佐木葉二的作品集 三谷徹 長谷川浩己的作品集 其實還有很多,到圖書館翻一翻,在網上搜尋搜尋,都會找到不錯的書,問題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