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漢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襲秦制。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
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繡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
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漢代服飾的職別等級,主要是通過冠帽及佩綬來體現的。不同的官職有不同的冠帽。
因此,冠制特別複雜,有16種之多。漢代的鞋履也有嚴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門穿屐。
婦女出嫁,應穿木屐,還需在屐上畫上彩畫,系上五彩的帶子。
歷經秦朝的嚴苟政治,劉邦以平民得天下,力求予民休息,一般制度多無太大改變,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襲秦制。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
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繡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
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男服服飾:
禮服:漢朝的祭祀禮服,承襲了秦代的廢除「六冕」,以一種冕服為祭天地明堂之禮服的辦法。
冕冠服:為最尊貴的祭祀禮服,是天子及三公諸侯、卿大夫祭天地明堂之時穿著。
長冠服:為夫子和執事百官,用在祭宗廟及各種小祀,如五岳、四瀆、山川、社稷等典禮穿者。
委貌冠服:相當於周代的冠弁服。為公卿諸侯大夫行大射禮於闢雍的時候穿著。
皮弁冠服:此種冠服為大射禮時,執事者穿著,衣裳為緇**,皂領袖、素裳。
朝服:自秦開始以袍作為朝服,漢代從皇帝至賤更小吏亦以袍作為朝服,也是主要常服。亦即是深衣制的袍服,不過因不同身份的人戴的冠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稱。
漢代的朝服,服色是隨著五時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朝服均是襯以告緣領袖的中衣。
女服服飾:
廟服:相當於周代的禕衣,是女子禮服中,地位最尊貴的一種。太皇太后、皇太后之入廟服,皇后之謁廟服,其服色是皂下。
蠶服:相當於周代約鞠衣。每年三月,皇后帥領公卿諸侯夫人親蠶禮時穿著。
朝服: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蠶衣為朝服。
春秋戰國時期服飾
春秋戰國時期的服裝款式
考古發現的服裝實物是最直接的材料,但服裝是很難長期儲存到今天的,因此研究春秋戰國時期的服裝款式,除出土服裝實物外,還要依靠出土的人物雕塑、繪畫等間接資料作為補充。
1.湖北江陵馬山戰國楚墓出土的服裝實物:
(1)袍類裁法有正裁、斜裁兩種。
正裁法:袍分上衣下裳兩部分,上衣正裁共8片,正身2片寬各32釐公尺,雙袖各3片,寬42釐公尺、43釐公尺、45釐公尺。以上8片拼合之後,再從下邊縫合。
在雙袖與正身相接的腋下,另拼一塊長37釐公尺、寬24釐公尺的長方形,便於手臂上下活動。領緣用緯起花的絛帶做成,正裁,至大襟部分向下延伸44釐公尺。下裳正裁共5片,大、小襟正面兩片各寬45釐公尺,其他三片各寬41釐公尺。
裾緣下擺緣直裁另拼縫。
斜裁法:上衣部分正身和雙袖均斜裁,共8片,寬度23釐公尺、26釐公尺、17釐公尺,袖緣、領緣也斜裁。下裳正裁共8片,每片寬20釐公尺至37釐公尺不等。
袍的款式有三種型別。
第一型後領下凹,前領為三角形交領。兩袖下斜向外收殺,袖筒最寬處在腋下,小袖口。此型尺寸較小,比較實用。
第二型兩袖平直,寬袖口,短袖筒。後領直起,前領為交領(三角形)。衣身較寬鬆,為罩於表面的袍服。
第三型長袖,袖下部呈弧狀(袖下面的弧線稱為「胡」,據《後漢書·輿服志》說它是仿效牛的頸項下有垂胡之形而設計的)。衣身寬鬆,有華貴的風度。此種款式至西漢仍繼續流行。
以上三種型別,均為交領、右衽、直裾式,上衣與下裳連為一體。另外觀察長沙戰國楚墓出土帛畫人物與木俑,尚有衣襟右側向後身呈三角形延伸的曲裾袍式,實物於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有所發現。
(2)禪衣交領、右衽、直裾,上衣與下裳相連,雙袖呈胡狀。
(3)夾衣衣長及膝,交領、右衽、直裾,上衣與下裳相連。
(4)〓(qiū音秋)衣是一種短袖式對襟衣,〓字可與裯字相通。用整塊衣料上部左右剪開,疊成雙袖,下部左右內折成兩襟,再用繡絹鑲領,兩襟、下擺、袖口等緣而成。兩襟對中(對襟式),腰與下擺等寬,凹後領。
原件尺寸很小,是為殉葬所特製,置於小竹笥中,外系竹籤自名〓衣。
(5)單裙下擺稍大於裙腰,裙面用8片縫拼,寬分別為27釐公尺、27釐公尺、27.5釐公尺、26釐公尺、27釐公尺、24釐公尺、27釐公尺、26釐公尺,下擺緣寬12.5釐公尺。
(6)綿袴由袴腰和袴腳兩部分組成,袴腰4片,每只袴腳連上2片,每片寬30.5釐公尺,長45釐公尺。袴腳左右各2片,其中1片用整幅絹,寬50釐公尺,長61釐公尺。
另1片用半幅絹,寬25釐公尺,長59釐公尺。袴腳上部一側拼入1塊長12釐公尺,寬20釐公尺的長方形袴襠,1條寬邊與袴腰相接。1條邊縫在袴腳上,摺疊成三角形,呈漏斗狀。
袴腳下部拼有1塊長32釐公尺,寬9釐公尺的條紋袴邊,做成小袴口,袴腳的各拼縫處均鑲嵌絲絛。繡絹作面料,深黃絹裡。袴腳上部與袴腰相連。
但兩襠不相連。後腰敞開形成開襠。袴腰寬0.
5釐公尺,袴長116釐公尺。
(7)帽呈不規則圓台形,摺疊時呈前高後低,頂部外凸,上有圓孔。帽後裡側裝有組帶兩束,應是帽系。幅高18.
5釐公尺,前邊長25釐公尺,後邊長40釐公尺。面料紅棕色絹,裡料深黃色絹;大菱形紋錦鑲邊。
(8)麻鞋前端尖頭半圓形,側視呈緩坡狀,裡層用草編,表層用麻布髹黑漆;再在外包錦面。鞋底用麻線編結,從中向外逐圈編繞27圈。底下編成許多乳釘狀線結。長23釐公尺,高5釐公尺。
2.各地出土有關春秋戰國時期服飾的間接材料。
有關春秋戰國時期服飾的間接資料很多,現在選擇一些服裝結構比較清晰的人物雕刻、繪畫形象,供讀者參考。
湖南長沙戰國楚墓出土的漆奩裝飾人物紋,所繪人物雖極簡練,但作風非常寫實。其在中間坐者在室內,為觀舞的主人。立者在室外作舞蹈表演,所穿大袖、寬下擺、v字形交領長袍,腰間緊束腰帶,體態秀美。
《屍子》:「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此漆奩人物畫所表現的,也正是細腰的裝束。
此外,所有人物衣著領口、袖口、下擺及腰帶均為白色,可能是在深色袍子之內襯穿白色襯衣。頭冠雖不清楚,但都有纓帶下垂,係於頜下。
漢朝服飾的分類
2樓:清茶半盞
漢服的基本款式大約有九類,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領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變化演繹出幾百種款式。他與西服大不相同,與那些即使受到漢服影響而產生的韓服、和服等服飾也不同,足以體現華夏民族的特色。
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型別。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簡介:漢代服飾的職別等級,主要是通過冠帽及佩綬來體現的。不同的官職有不同的冠帽。因此,冠制特別複雜,有16種之多。
漢代的鞋履也有嚴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門穿屐。婦女出嫁,應穿木屐,還需在屐上畫上彩畫,系上五彩的帶子。
歷經秦朝的嚴苟政治,劉邦以平民得天下,力求予民休息,一般制度多無太大改變,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襲秦制。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
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繡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
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3樓:伊婷婷
漢服的基本款式大約有九類,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領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變化演繹出幾百種款式。他與西服大不相同,與那些即使受到漢服影響而產生的韓服、和服等服飾也不同,足以體現華夏民族的特色。
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型別。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漢代婦女禮服也採用深衣制,《續漢書·輿服志》:「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服紺上皂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所以深衣是男女通用的服裝。
《禮記》的《玉藻》、《深衣》二篇對深衣制有很多記載,內容所謂「應規、矩、繩、權、衡」之類,重點在於「明禮」,而對形制和尺度則說得不清楚,也不太符合實際。202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對西漢楚長沙王利蒼夫人墓進行了系統的發掘整理,出土袍12件(綿袍11件,夾袍1件)均為交領右衽,外襟形式有曲裾、直裙兩種,除上衣下裳相連,袪廣(大袖口)袂胡下(袖寬大下垂至袖口呈弓弧線)等項與《禮記》所記相符外,其餘如裳的腰圍「三袪」(三倍於袪圍)、縫齊倍要(下擺為腰圍的一倍),裳前後各六幅等,文獻與實物形制相差很遠。所以對文獻的繁瑣考證,應當與出土實物相佐證。
漢代的一般服裝,男子穿襦褲,婦女穿襦裙和類似半臂的繡〓;都穿短上衣、上身和下身分開。漢成帝時(西元前32年至前7年)規定青綠為民間常服,但藍色偏暖的青紫為貴族燕居的服色,古時用藍靛染色,經多次套染而成的深青會泛紅光,故怕深青亂紫,連縣官也不許穿。而青、綠色在視覺上有平和之感,後世一直被定作平民的服色。
褲子在先前多為無襠的管褲,名為袴。將士騎馬打仗穿全襠的長褲,名為大袴。西漢士儒婦女仍穿無襠的袴。
漢昭帝時(西元前87年至前75年),大將軍霍光專權,上官皇后是霍光的外孫女,為了阻撓其他宮女與皇帝親近,就買通醫官以愛護漢昭帝身體為名,命宮中婦女都穿有襠並在前後用帶系住的「窮褲」,窮褲也稱「緄襠褲」,以後有襠的褲子就流行開來。漢代男子所穿窮褲,有的褲襠極淺,穿在身上露出臍子,但沒有褲腰,褲管很肥大。
所謂窮褲: 服虔曰:「窮絝有前後當〔襠〕,不得交通也。
」顏師古日:「使令,所使之人也,絝古袴字也,窮絝,郎今(唐)字緄襠袴乎。」然依「緄襠袴」觀之,又與今日之褲異,按,緄詩經小戎,竹閉緄滕,傳雲:
緄,繩也,緄襠袴之腰下前後,施之以襠,唯襠之當**,仍加開折,而用繩帶約束,以便溺溲,與今西裝褲,前面開折,加之以扣略同,絕非如今唐裝褲也。我國自漢至唐,依師古所雲,仍穿窮褲,緄襠袴,何時始變如今制,文獻未詳,仍待吾人之考證。(參閱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漢代華夏地區舞蹈服裝則流行長袖和飛帶(纖),並在衣上加燕尾形的飛髾(袿)為飾,以助長舞者的動勢。
其他地區則各有地方特色。
豪紳門閥所養的樂師,也可穿長袍戴平巾幘或進賢冠,女梳花釵大髻。雜戲藝人已有束鞢〓帶的。
漢代農夫服裝樸質單純,穿短衫短襦,褲子,束勞作裙,跣足或穿平頭麻鞋,頭上裹巾或戴笠帽等,此種服裝一直流傳到後代。 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
女子髮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髮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髮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
古漢服的鞋也是很講究的,在傳統繪畫和戲曲中體現出來的履與其它民族的有很大不同,有的有很厚的鞋底、鞋頭往往有翹起的的裝飾。
佩劍也是古漢服的一部分,士人著正式服裝往往有佩劍。
漢朝服裝有什麼特點漢朝服裝特點
漢服具備獨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徵是交領 右衽 繫帶 寬袖,又以盤領 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男服服飾 禮服 漢朝的祭祀禮服,承襲了秦代的廢除 六冕 以一種冕服為祭天地明堂之禮服的辦法。冕冠服 為最尊貴的祭祀禮服,是天子及三公諸侯 卿大夫祭天地明堂之時穿著。長冠服 為夫子和執事百官,用在祭宗廟及各種小祀,如...
唐朝服飾的特點,唐朝服飾的特點簡寫
唐代開始,工藝裝飾普遍使用花卉圖案,其構圖活潑自由 疏密勻稱 豐滿圓潤。特別是波狀的連續紋樣與花草相結合後,就是唐代盛行的纏枝圖案。唐代服飾圖案,改變了以往那種以天賦神授的創作思想,用真實的花 草 魚 蟲進行寫生,但傳統的龍 鳳圖案並沒有被排斥,這也是由皇權神授的影響而決定的。這時服飾圖案的設計趨向...
唐朝服飾有什麼特點解析唐朝服飾的特點
唐朝服飾的特點 形制更加開 放,服飾愈益華麗。唐代 的特點是裙 衫 帔的統一唐代婦女服飾。在婦女中間,出現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東壁壁畫上,有乙個梳高髻 露胸 肩披紅帛,上著黃色窄袖短衫 下著綠色曳地長裙 腰垂紅色腰帶的唐代婦女形象,從而對 粉胸半掩疑暗雪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