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九班平凡
利人乎即為,
不利人乎即止。
——《墨子》
助人為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閃光點,亦是做人的道德。
助人為樂,是正直善良的人懷著道德義務感,主動去給他人以無私的幫助,並從中感到幸福愉快的一種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我國古代先賢們有許多關於助人為樂、**之美的處世格言,如「
忽已之慢,**之美」,「貴人而賤已,先人而後已」,「趨人之急,甚於已私」,「憫濟人窮,雖分文公升合亦是福田;樂與人善,即只字片言皆為良藥」。兩千年前墨子就倡導:「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其意思是說,對別人有利的事,即使從頭頂到腳跟都受到損傷,也要幹。這種精神發揚到現在,就是我們所提倡的「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精神。
助人為樂要有一種忘我的奉獻精神,並要把它貫穿在自己的生活中,作為為人處世的一種準則。當見人遇風險時,要先人後已。《三國志·蜀書》中有句名言:「
每有患急,先人後已。」它要求人們,臨危不懼,見義勇為,這是助人為樂最高思想境界的體現。《世說新語》上記載著這樣一則故事:
華歆、王朗二人一起乘船避難。半途遇有一人想要搭乘便船,華歆感到很為難。王朗說:
「幸而船上還有空餘,為什麼不許可呢?我們要多做幫助人的好事才對。」這個人上船後不久,就聽到後面殺氣四起,原來是盜賊追來了。
只見盜賊離船越來越近,在這事態險惡之時,王朗想拋棄後來的這個人,可是華歆說:「我原先之所以猶豫,正是因為考慮到這種情況,既然已經接受他的請託,怎麼可以因為形勢危急而見死不救呢!」最後,他們終於使那被盜賊追趕的人獲救。
見人遇到災難時,要排他人之憂。我國古代名醫華佗,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醫德高尚。他的助人為樂精神感動了許多人。
華佗行醫不像當時其他醫生那樣,一定要病家尋上門來才給醫治。他經常是主動去給病人治病。為減輕病人的痛苦,他常常跋山涉水,餐風宿露,到幾千里、上百里以外去給人醫傷治病。
有一次外出看病回來,天已經很晚,途中碰到乙個人蹲在路邊呻吟,他就主動走上前去詢問。路人說:「肚子突然痛得厲害,什麼東西也不想吃。
」華佗就在路旁為他診斷,告訴他說:「你肚子裡有蟲,可向附近小店要三小杯醋酸,喝下去就會好了。」那人照辦,果然肚子不疼了。
當這位病人要感謝時華佗時,華佗卻連名字也沒有留下就走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在華佗的一生中不知有過多少次,經他搶救而生存下來的病人不計其數。
乙個人,在助人為樂的道德實踐中,會自然地使思想道德境界得到昇華。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說:「乙個人給予別人的東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壞。
」世界是個展覽。我們從人品的「展覽」中看到:世間的助人為樂者都不是庸庸碌碌、自私自利之徒。
要做到助人為樂,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把為他人謀福利當作自己的義務和幸福;其次,要樹立正確的處事觀,遇事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再有,要樹立正確的知行觀,要到社會的大課堂中去鍛鍊、去實踐,在千百次的實踐中去鑄造自已良好的道德品質。
乙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有了助人為樂的品德,就能成為「乙個高尚的人,乙個純粹的人,乙個有道德的人,乙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乙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助人為樂的同學,作文不少於,助人為樂的同學,作文不少於
助人為樂 在課堂上,老師經常對我們說 同學之間要互相體貼,互相幫助。俗話說的好 所謂助人為,又是助人為快樂之本。我時常圍繞著這句話想 每次我有困難,不知怎樣解決時,班上有些同學都能幫我解決。我能幫別的同學解決一些困難嗎?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個機會幫助同學!終於有一天,我完成了我多年的願望 只隔三...
有關助人為樂的作文怎麼寫,要寫乙個人助人為樂的作文,400字至500字。答得好有加懸賞!
在校園裡,在班級裡常常會出現些助人為樂的事蹟,我就有過親身體驗。在一次美術課上,我們班的同學正聚精會神做著手工作品。而我前排的趙一凡因忘了帶剪刀和膠水。他無奈地轉過去轉過來,向同學借剪刀和膠水。忙了大半天,卻仍就一場空。他突然看到我有剪刀和膠水,就轉過身來向我借,我心想 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團結友...
寫助人為樂的作文,可以寫別人幫助我的嗎
我是乙個助人為樂的孩子,每當別人遇到困難,我就會主動走過去,伸出援助回之手,架起友誼的答橋梁。上週,我們班的潘毅鑫忘帶筆盒了。我知道後,立刻借他一支藍筆,他連忙向我道謝。週一,我借給全桂海 潘毅鑫一支筆,他們很感謝我。在學校裡我樂於助人,在校外也一樣。有一次,我看到乙個老婆婆在過馬路,什麼都沒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