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歷史摩羯座
「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瓷器是中國的偉大發明,瓷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徵,而景德鎮又是這個瓷器之國的代表。瑩瑩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為被人們稱為「瓷都」的景德鎮,不僅製瓷歷史悠久,更重要的是造出的瓷器馳名世界,享譽九洲。
「江南雄鎮記陶陽,絕妙花瓷動四方」,就是這種情況的寫照。
景德鎮地處江西省東北部,原系浮梁縣治。東晉時期名叫新平鎮,唐朝改為昌南鎮(又號陶陽鎮),宋代景德年間始稱景德鎮,一直延用至今。
2樓:喜楚慕胭
搜一下:景德鎮陶瓷發展歷史時間軸
景德鎮官窯的歷史
3樓:春風十里吹翻你
1、北宋
初期的產品有碗、盤、
壺等,薄沿、深腹、厚底、高圈足。胎潔白細密,釉色白中稍泛黃,裝飾以素面居多,僅少量器外有刻劃紋,有的內底有印花或文字。
北宋中期除碗、盤外,盒、壺、罐等增多,出現覆燒芒口器,釉為青白色的影青釉,薄處泛白,厚處呈青綠色,光澤透明。
碗的形制多斜腹、薄壁、厚沿、厚底、小低圈足,裝飾以刻劃為主,採用一邊深、一邊淺的「半刀泥」刻花法,刻線流利。在壺、罐類器肩部有牡丹、菊花、蓮花、飛鳳、水波等印花紋樣。
北宋晚期至南宋器形品種多樣,多直口弧壁或撇口斜壁的芒口碗,碗口、腹壁胎皆薄,仍以影青釉為主,裝飾多為印花,題材更豐富,有花草蟲鳥、人物、動物,造型極生動。
2、元代
北宋後期在定窯的影響下,採用覆燒法,提高了產量,也改進了質量,有「南定」之稱。其中湖田窯的產品質量最好,釉色似湖水之淡綠,紋飾也精美。從南宋起產品就遠銷海外,2023年南朝鮮新安海底發現一艘中國元代沉船,打撈出元代瓷器一萬七千餘件,其中景德鎮青白瓷五千餘件。
元代時開始燒青花瓷、釉裡紅和其他品種,成為全國的製瓷中心,同時還繼續燒製青白瓷。產品有梅瓶、玉壺春瓶、罐、碗、盤、匜、爐和高足杯等。元代著名製品有釉裡紅、青花,所燒卵白釉器,色白微青,器內有「樞府」字型大小,人呼「樞府窯」。
明代時景德鎮已成為瓷都,青花瓷大大發展起來,被稱為「國瓷」,同時還燒有釉上彩、鬥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種單色釉瓷。
清代時燒瓷技術大大提高,品種有青花三彩、粉彩、琺琅彩,還有各類象生瓷和仿玉石、木紋、漆、銅釉色等,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3、明代
明代採取「官辦民燒」的形式,開始有官廠,專燒進貢的瓷器。如在景德鎮設御器廠,也稱景德鎮御窯廠,特派廠官,經費出自地方,編役人夫,設窯達五十幾座,專門燒造御器即貢器。
瓷器燒製經過兩宋時期的發展,不論在燒製工藝,還是器具種類方面都達到了高峰,各時期都有不同的代表品種,如永樂甜白、永宣青花、成化鬥彩、嘉萬五彩等瓷中翹楚。
永樂帝在位時,景德鎮瓷器生產蓬勃發展,這一時期是我國瓷器燒製承上啟下,內外交流的重要階段,上承宋元,下啟康乾,並廣泛與外國交流學習。
能工巧匠們除了繼承前輩的精巧工藝,仿製元代的典型器物外,還大膽進行創新改良,燒製成永樂甜白,青花,釉裡紅等極具時代特色的新瓷器;
尤其是多色低溫釉上彩瓷器,打破了以往瓷器多為單調色彩的傳統,使之更賞心悅目,為後來的成化鬥彩,嘉萬五彩乃至康雍乾粉彩瓷器燒製奠定了基礎。
借鄭和下西洋和外使出訪之際,永樂瓷器得以與世界其他地區交流(外銷瓷和賞賜附庸國專用瓷),從外國進口顏料(如永樂青花所用的蘇麻里青)學習技藝。
永樂瓷器中也出現了一批地域色彩濃厚的伊斯蘭瓷器,這既是對前朝的繼承,也是新時期向外國學習的證明。
4、清代
景德鎮的窯爐有重大改進,根據龍窯與馬蹄形窯的優點及用松柴燒造的特性修建成的窯爐,外形象覆置的鴨蛋,稱為蛋形窯,具有容積大、裝燒量多等優點。
煙囪頂部呈尖狀,傾向窯頭,防止了風向改變時抽力波動或倒灌。由於窯底向上傾斜,窯頂逐漸下降,窯的高度大於寬度,煙囪高度等於或稍小於窯長,加上注重裝砌匣缽,採用各種投柴方法,從而使室內溫度及氣氛便於控制,並可充分利用熱量。
這種窯爐可同時燒成多種產品,燃料消耗較少,在建窯的時間及費用上也較龍窯節約,因而延用了很長時間。
4樓:
景德鎮官窯最早可追溯至元代,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在景德鎮悠久的製瓷歷史中,官窯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集中了大批的優秀工匠,而且在燒造中不惜工本,對提高景德鎮的製瓷技術、瓷器質量,促進陶瓷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元代的景德鎮官窯
「樞府」是「樞密院」的簡稱。唐朝代宗(763-779年)初設樞密使,宋代以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關,元代沿襲其製。元朝於至元十五年(2023年)在景德鎮設「浮梁瓷局」,元樞密院在景德鎮定燒具有「樞府」款的卵白釉瓷器。
「樞府」瓷的特徵為:樞府瓷和青白瓷同樣為白胎,但相對來說,比青白瓷為厚;樞府瓷釉,變青白色為卵白色(更偏白,而近似鵝蛋色);樞府瓷器形以盤、碗、執壺和高足杯為多見,極少大件器,最典型的樞府器,其碗為小底足。樞府瓷中的折腰器,是突出的造型,樞府瓷盤、碗的底足均為露胎,足壁厚,削足規整,有的底心有乳丁突起,且有明顯旋紋(國家文物總局編文物教材,馮先銘主編《中國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23年5月第5次印刷,p499—450)。
元代成功燒造出青花瓷,創造出了釉裡紅及青花釉裡紅裝飾,其他色釉如紅釉、藍釉、金釉等的出現,標誌著人們對各種呈色劑的髮色規律已有熟練的掌握,使景德鎮瓷器裝飾異彩紛呈,從而結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類銀的局面,把瓷器裝飾推進到釉下彩的新時代,形成了鮮明的中國瓷器之特色。
在元代,景德鎮窯有官用、民用之分(但據前述,元代的官窯和明清時期的官窯有著本質的區別,此時的官窯可以說是蘊含在民窯之中),反映了等級觀念和不同的生活趣味。 《元史,順帝紀》記載至元二年(2023年)夏四月丁亥的禁令: 「禁服麒麟、鸞鳳、白兔、靈芝、雙角五爪龍、八龍、九龍、萬壽、福壽字、赭黃等服」。
反映在元朝景德鎮瓷器中,**間不得繪製和使用五爪龍紋瓷器。根據考古調查,在景德鎮湖田「(南河)南岸劉家塢的折腰碗和小足盤足多外撇,內壁多印有『樞府』二字,高足杯內壁的印花龍紋有五爪的,印證《元史》這類器物應為當時的官用器;北岸的在造型上雖較相近,但足壁多垂直,內壁無款識,龍只為三爪、四爪,當為民用商品」 (劉新園等《景德鎮湖田窯考察紀要》, 《文物》,2023年11期)。 「樞府」器(卵白釉瓷)不僅元朝『樞密院』等上層使用,普通百姓也普遍使用,這與元朝人的生活習慣與喜好有著密切關係。
樞府器不單單是元朝人的生活器具,而且是元朝人的審美的重要物件,其本身也是元朝人審美時尚與情趣的反映。
二、明代的景德鎮官窯
明代沿襲和繼承並發展了前代從各地名窯給宮廷製造和供奉瓷器的做法,在景德鎮設立御器廠,專門給皇宮製造和供奉瓷器。關於御窯廠設立的時間,有三種說法:洪武二年、洪武二十六年、洪武三十五年。
目前,以上任何一種說法,都沒有得到公認。不過,一般持「三十五年」說,即建文四年。但三種說法有乙個共同點,即御窯廠設立於明洪武年間。
初設時有窯20座,宣德(公元1426-2023年)間增至58座,明中、後期多時達80座。
明代御窯產品,按習慣皆冠以帝王年號,如洪武窯、永樂窯、宣德窯、成化窯等。其主要成就:一是製瓷工藝繼續精進。
據《天工開物》載: 「共計一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
」二是青花裝飾水平有所提高。永樂、宣德官窯所產的青花瓷,瓷質精細,色澤濃豔,造型各異,紋飾優美,被稱為我國青花瓷的**時代。三是釉裡紅裝飾繼續進步。
尤以宣德窯生產的釉裡紅瓷最為成功,其色婉如色澤鮮豔的紅寶石。四是燒成了玲瓏瓷及青花玲瓏瓷。永樂時,景德鎮成功地燒出了玲瓏瓷。
成化時,又在碧綠透亮的玲瓏周圍配以青翠幽雅的青花裝飾,造出了十分精細的青花玲瓏瓷。五是釉下彩繪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化時創出了「鬥彩」裝飾,其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種色彩相結合的鬥彩工藝,開創了我國彩瓷的新時代。
此外還創出了「填彩」裝飾技法,嘉靖時創出了青花五彩,正德時創出了紅地金彩裝飾。六是顏色釉裝飾取得顯著成就。永樂時燒出了「祭紅」和「翠青釉」。
宣德時燒出了「寶石紅釉」和「天青釉」。成化時燒出了仿哥瓷。正德時燒出了「孔雀綠」。
嘉靖時又燒出了「瓜皮綠」。七是燒出了大龍缸和薄胎瓷,這是明時景德鎮瓷業高度技術成就和製瓷技師驚人智慧型的體現。大龍缸,直徑高度均達70釐公尺以上,通身飾以五爪龍鬚,形制巨大,氣勢巨集偉,莊重肅穆,為帝王專用之物,他人不可僭越使用而顯出它的神秘。
薄胎瓷的製作,從另乙個方面顯示了製瓷技師的藝術匠心和智慧型,最薄最細的薄胎瓷器,其厚度只0.5公釐,最厚的也只有1公釐,真正是「胎薄如紙」。
三、清代的景德鎮官窯
清代前期景德鎮制瓷業,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無論是產品還是造型,裝飾技法,或是裝飾題材、裝飾風格,都達到了「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備諸巧妙,於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各極其勝,的極度繁榮境界,製瓷技術幾乎到了爐火純青、出神人化的地步。 《景德鎮陶錄》卷五(景德鎮歷代窯考) 「國朝」篇評述臧窯和年窯時說: 「陶至今日,器則美備,工則良巧,色則精全,仿古法先,花樣品式,鹹月異歲不同矣。
而御窯監造,尤為超越前古。」清代的御器廠(清代時亦稱「御窯廠」)始建於順治十一年,至雍正末年和乾隆初年達到興盛,乾隆以後則走向衰落。
清代前期的御窯廠,名窯輩出,創新層出不窮。康熙年間著名的官窯有「臧窯」、 「郎窯」。臧窯的主要成就是單色釉,但青花、五彩,素三彩,釉裡紅均極為精巧。
康熙青花色彩鮮豔純淨,瑩澈明亮,層次分明,有「青花五彩」之譽,別具風格而「獨步本朝」;康熙五彩發明了釉上藍彩和黑彩而成了彩瓷的又乙個轉折點,基本上改變了明代釉下、釉上彩相結合的青花五彩佔主流地位的局面,而且,隨著色彩的增多,金彩的運用,突破了明嘉靖在紅、霽藍等地上描金的單一手法,而使康熙五彩鮮豔富麗,光澤透澈明亮。郎窯,為康熙四十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撫郎廷極在景德鎮督造御窯時生產的瓷器。郎窯以仿明窯宣德和成化窯器而著稱。
郎窯的傑出成就是仿製明宣德祭紅釉而創制的以郎窯紅為代表的顏色釉——郎窯紅。 「華而不俗,色正朱」,其深豔的色澤,猶如凝結的牛血一般鮮紅(故也稱其為牛血紅),釉面透亮重流,器物裡外開片,既像玻璃光澤般鮮豔奪目,又像紅寶石一樣瑰麗,極為名貴,為歷代珍品。康熙時還燒出與郎窯紅齊名的色調淡雅的豇豆紅,也稱美人醉,用詩「綠如膏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形容它極為貼切。
在五彩基礎上,受琺琅彩製作工藝的影響而於康熙朝始創的粉彩,到雍正年間獲得空前的發展,並且有清一代,以此為甚。彩料中「玻璃白」的摻人,加上國畫沒骨法渲染手法的運用,突出了畫面的陰陽、濃淡、深淺的立體感,同時粉彩的燒成溫度較低,因而顯得粉潤柔和,色彩豐富絢爛雅麗,形象逼真,構**雅雋秀,所謂「鮮嬌殊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集詩,文、書,畫於一身的督陶官唐英主持下的唐窯,成就輝煌,既是乾隆一朝的代表,也是中國古代製瓷史成就的代表。
雍正六年(2023年)唐英以47歲之身協理窯務,他以陶人之心主持陶政。胎質,釉面、器型品種、工藝手法、裝飾形式、釉上和釉下彩繪,無論仿古,無論創新,無不登峰造極。
清代御器廠自建廠之初,就沿襲傳統舊制,由宮廷派督陶官督理陶務。乾隆年間唐英《赴窯廠經理瓷務折》中記載: 「竊照窯廠諸務,奴才承辦有年,久所熟悉。其最關緊要之時,在春則
二、三兩月,秋則於
八、九等月。蓋
二、三月間,當開工之時,所有器皿,各樣俱須定準。至調停釉水,配搭顏料,皆於此時料理。其
八、九月之候,風日高燥,於坯胎火候均為合宜,正當陶成各器之時,揀選講究,尤在熟諳之人親身經理。」此外,御器廠製瓷完成後的解運,一般是以水運為主。唐英《陶成記事碑》中記載:
「廠器陶成,每歲秋冬二季,僱覓船隻伕役,解送圓、琢器皿六百餘桶。」 《陶冶圖說》中說: 「茭草直縛於內,竹蔑橫纏於外,水陸轉搬,便於運送。
」清代御器廠對次品的處理,不單純是對產品的分配問題,而且牽扯到宮廷用瓷的體制特性。對次等瓷器的處理,明代和清初時將其貯存於御器廠的庫房,且疏於管理, (下轉第49頁))以至「破損遺失,致燒成之器皿與原造之坯胎,所以數目俱無從查核。」至唐英督陶時,他考慮到「此項瓷器必須選落,不敢上供御用,但款式制度,有非民間所敢使用者」。
於是打算一併呈進送京,或供宮廷賞賜,或在京變價**,後在京來文,旨令次品就地變價**的情況下,遂將「落選之黃器、五爪龍等件照舊酌估價值,以備查核,仍附運進京,或備內廷添補副餘,或供賞賜之用,似可以尊體制而防越。至如余外落選之款釉花樣等件,凡屬官選,向亦在查禁之列,不許民窯書款仿造,然於國家之制度等威,尚無關涉,似不防在外變價。奴才請將此項次色腳貨,仍按年估計造冊,呈明內務府。
俟核覆到日,聽商民人等之便,有願領銷者,許其隨外變價,仍不許窯戶影射偽造,以杜濫觴壅滯,則此落選之無關定製者即以銷售,而黃器、五爪龍之落選者亦得所用,不致流布民間,以滋褻越矣。」由此可見,清代宮廷對御用瓷器中次品的處理有一定分寸,既不象以往御用瓷器中的次品一律打碎,不得民間使用,又不是無所限制地散之民間,任意仿造。
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專公升本,景德鎮陶瓷學院專公升本
專公升抄本不需要你的高中 畢業證,但是bai需要你的du專科畢業證 當然zhi前提是你的專科畢業dao證是真實學信網可查的學歷。另外,沒有專科學歷,那麼可以選擇專本套讀,在弄大專學歷的同時,進行自考本科學歷。三年時間可以拿到大專和本科學歷。所選專業可以跨專業報考。你想考景陶的話,最好是先把英語提上去...
景德鎮陶瓷學院專業,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的藝術類專業
我是本校學生,我也是外省的,我覺得不太好,雖然很多人說以後工作了在回憶還不錯,但是,我覺得這裡的有些藝術類的老師是以前留校的現在差不多才考研究生,有好多專業老師為了自己掙錢,課程都會有點耽誤,這個學校就我看來雕塑,陶設兩個專業不錯,其他 我覺得雖然這個學校在我看來不太理想,就是有的條件不好沒有大城市...
怎樣鑑別景德鎮陶瓷的真偽呢,怎樣鑑別景德鎮陶瓷的真偽呢?
呵呵,我是景德鎮人,景德鎮陶瓷的特點想必你很清楚吧。硬度,光澤,以及紋路。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一 聽聲音 景德鎮陶瓷素有 聲如磬 的美譽,用手指輕輕敲打能聽到陶瓷發出一種清脆 悅耳的聲音,而其他外地的陶瓷發出的則是嗡嗡的聲音 二 看顏色 景德鎮陶瓷素有 白如玉 的美譽,色澤上白裡泛青,消費者在購買時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