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簫灑舞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註釋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 韻轉兩平韻。
②了:了結,完結。
③砌:台階。雕闌玉砌:指遠在金陵的 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
④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賞析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淒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並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資訊,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徵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
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虞美人》上下闕分別實寫什麼,虛寫什麼?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
2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情感的乙個字是「愁」 。選取典型的景物,春花秋月、往事、小樓、東風、故國、 明月、雕欄玉砌、朱顏、一江春水 作者運用這麼多意象,創設了生動形象的一幅幅畫境: 春花秋月圖、小樓東風圖、故國月明圖等。
6.春花秋月與往事的對比(錦衣玉食,後宮佳麗,尊嚴、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樓 東風與故國明月的對比 /雕欄玉砌與已改朱顏——真是「物是人非」——思國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時了」―――「月」的意象的沉澱意義。(懷念 故鄉,懷念親人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是故鄉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 此時」 結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寫得很形象。
虛實結合。對往事的回憶,引起現在的愁苦,前虛後實
3樓:文帝寶寶
《虞美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全詞以明淨、凝練、優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象徵、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難怪前人讚譽李煜的詞是「血淚之歌」,「一字一珠」.
賞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
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乙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麼美好.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麼時候才能完結呢?
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麼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後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
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乙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儘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
這裡暗含著李後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顏」一詞在這裡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徵.
以上六句,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恆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於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湧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求李煜《虞美人》裡的所有意象
4樓:葉心海棠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意象:春花 秋月 小樓 東風 明月 雕欄玉砌一江春水
這首詞中意象都是為了寫詩人心中的愁 就連 春花 秋月 也是。 特別是 一江春水……
5樓:匿名使用者
春花 秋月 小樓 東風 明月 雕欄玉砌 春水
6樓:
春花、秋月、小樓、東風、明月、雕欄玉砌,美人(朱顏),春水
7樓:木乃伊
春花 秋月 明月 雕欄玉砌 一江春水
相見歡的答案 詞中有哪些意象?表達了這樣的思想感情?
8樓:檾茗蔏菏荼
意象:西樓,月,梧桐,深院,秋。
表達了詩人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是南唐後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詞牌名為《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這是作者被囚於宋國時所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是他宮廷生活結束後的乙個插曲,由於當時已經歸降宋朝,這裡所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這首詞感情真實,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間詞以綺麗膩滑筆調專寫「婦人語」的風格,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
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年),五代時期南唐後主。字重光,號鐘隱。繼位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已經稱帝三年,宋朝已先後滅掉後蜀、南漢,南唐形勢岌岌可危。
繼位十年後,自貶國號為江南,改稱國主(世稱李後主),派遣使臣朝宋。李煜好聲色,迷信佛教,只希望通過每年向宋朝進貢來苟延求存。宋太祖開寶七年(974年),宋朝派遣曹彬率師南伐,次年攻占金陵,將李煜俘獲到汴京。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被毒死。
李煜善於寫詞,詞作內容大部分都是描寫宮廷的腐化生活,風格浮靡。進入汴京以後,他的詞作多寓身世感慨,情致悽婉。後人將他的詞作與其父李璟(南唐中主)的詞作合刻為《南唐二主詞》,《宋史》、《五代史》有傳。
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烏夜啼·昨夜風兼雨》等詞。被稱為「千古詞帝」。
9樓:岸裡何以顧
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乙個插曲,如作於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
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
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借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
「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上闕寫盡了作者的悽惋之情。「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
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故國舊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下闕運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辭手法。「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一句,作者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此句運用味覺來寫愁:
這裡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種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深的感覺;舌品不得,心感方知。作者不是將「愁」訴諸人們的味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
虞美人仿寫打油詩搞笑點的,虞美人仿寫簡單一點
少林和尚太多了 尼姑也不少。小樓昨夜又東風,無數和尚尼姑一起在念經。大雄寶殿依然在,只是性質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群和尚去青樓。虞美人仿寫 仿寫 1 嫩葉復青草何時醒?春制意知多少。小城昨夜又南風,田園萬物復甦煦日中。山川平原依然在,只是容顏改。問你能有幾多愛,正似那輪明月當空瞰。2 蟈鳴蛙叫何...
日語中的因為所以但是而且之類的關聯詞一共
這種關聯詞很多,根據句子前後句句義不同的可以互相代替使用的詞有,也有互相不能代替的.日語中的同一單詞為什麼有好幾種叫法?那是因為是不同的字 我有兩種寫法 僕讀作boku 俺讀作ole 因為字不同所以讀音不同 懂了吧不過也有的字如日本,讀nihon 或 nippon都可以,這就比較麻煩了 你的問題,可...
這篇文章一共多少個字,寫的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個字?
拍畢業照那天幾秒的時間我們就定格在一張相片上,以後那些見不到的人只有在你某天翻開抽屜才能看幾眼吧,你也會偶爾懷念你同桌和後桌,記得每次做作業都會相互抄襲相互對照看看有誰的不一樣,畢業那天校園廣播站放著那首許飛的 不說再見 後來每當聽到這首歌我都會想起高中的往事,各奔東西的同學以後還記得誰嗎?不管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