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對當代藝術的認識怎麼寫,談談你對當代藝術的理解和收穫3000字

2021-03-04 07:09:47 字數 5249 閱讀 1234

1樓:使用者名稱用

在這個時代,藝術家總是能以新奇的或者我們說是「創新的」概念迅速的成名。安迪•沃霍爾說「每個人都能在15分鐘內成名。」於是,繪畫不再是高高在上、具有威嚴性的宗教題材,而是一些生活中的現成品或是看起來庸俗不堪的物品都可以拿來當做題材。

安迪用了當紅的明星瑪麗蓮夢露當做他眾多系列創作的主題,他用一些時髦、鮮豔的顏色來描繪瑪麗蓮,而這些藝術也被當做了工業文明社會市儈、輕浮、空虛的心理表現。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代藝術的題材與形式越來越趨向與日常的生活,很多藝術家不再去花大把的時間去在作品內容的創作當中,而是直接拿來生活中的乙個實物或是乙個空間,直接進行創作。從這種角度上來看,毫無疑問,近現代的非博物館藝術是貼近了人們的生活,藝術不再是有階級有身份的人們消遣時候的玩物,而是每乙個大眾都能參與其中的活動。而我們這個時代就成了乙個約瑟夫•博伊斯口中的:

「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時代了。

但是這樣做的弊端毫無疑問的是降低了藝術的門檻,乙個藝術家的思想與理念完全可以在他的作品裡表達。在資訊時代裡,人們獲取資訊十分容易,滑鼠一點,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資訊,而這些輕而易舉得到的資訊毫無疑問是缺乏一種體驗的。所以,現代的藝術家是根本不能表現出古典主義繪畫的那些神聖的、純潔的美。

這時,一些想要創造出石破天驚藝術的大眾藝術家們就開始了他們的「創新」。而這個時候,他們所表現得,並不是古典主義追求精準造型的自然美,也不是最求純粹狀態的藝術美,他們所追求的正式不斷發現自身準確定義的第三領域美。

談談你對當代藝術的理解和收穫3000字

2樓:武小武在路上嗎

當杜尚用乙個男性的小便池去參加展覽並命名其為《泉》的時候,我們發現,藝術形式的審美化正在消滅著藝術與生活的距離,但是藝術的意象的美卻距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了。

在這個時代,藝術家總是能以新奇的或者我們說是「創新的」概念迅速的成名。安迪•沃霍爾說「每個人都能在15分鐘內成名。」於是,繪畫不再是高高在上、具有威嚴性的宗教題材,而是一些生活中的現成品或是看起來庸俗不堪的物品都可以拿來當做題材。

安迪用了當紅的明星瑪麗蓮夢露當做他眾多系列創作的主題,他用一些時髦、鮮豔的顏色來描繪瑪麗蓮,而這些藝術也被當做了工業文明社會市儈、輕浮、空虛的心理表現。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代藝術的題材與形式越來越趨向與日常的生活,很多藝術家不再去花大把的時間去在作品內容的創作當中,而是直接拿來生活中的乙個實物或是乙個空間,直接進行創作。從這種角度上來看,毫無疑問,近現代的非博物館藝術是貼近了人們的生活,藝術不再是有階級有身份的人們消遣時候的玩物,而是每乙個大眾都能參與其中的活動。而我們這個時代就成了乙個約瑟夫•博伊斯口中的:

「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時代了。

但是這樣做的弊端毫無疑問的是降低了藝術的門檻,乙個藝術家的思想與理念完全可以在他的作品裡表達。在資訊時代裡,人們獲取資訊十分容易,滑鼠一點,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資訊,而這些輕而易舉得到的資訊毫無疑問是缺乏一種體驗的。所以,現代的藝術家是根本不能表現出古典主義繪畫的那些神聖的、純潔的美。

這時,一些想要創造出石破天驚藝術的大眾藝術家們就開始了他們的「創新」。而這個時候,他們所表現得,並不是古典主義追求精準造型的自然美,也不是最求純粹狀態的藝術美,他們所追求的正式不斷發現自身準確定義的第三領域美。

那麼什麼是「第三領域的美」?美學家丹託在《美的濫用》中將這種美解釋為「通過行為——這些行為的目的是指向美好——而擁有了某些東西。」那麼是什麼東西呢?

他用黑格爾的話說:對於藝術「我們要求…...一種生活的質量,而普世價值不存在於形式法則中,也不存在於格言中,而是伴隨感覺和感受而給予的乙個存在狀態「。

所以」對於黑格爾而言,藝術只是乙個精神的渡筏,我們由此進入了他稱為的絕對精神的最高端段」。「絕對精神的三個階段,每乙個都在第三領域有實踐性——那就是實際在過著的人得生活。而每乙個實踐都和是、人的生活該是什麼樣子的相聯絡。

」「第三美學領域的東西與人類生活和幸福息息相關。」

所以在這個階段的藝術,實際上藝術家要表現的已經不是美了,而是一種精神上的體驗。我們發現當代藝術的內容表現的越來越個人化、抽象化,沒有了藝術家自身的解釋我們可能完全會誤讀這個作品為另外乙個含義。而這個時候,藝術家也開始充當著哲學家的角色,他們指引著觀眾去思考他們作品的內涵。

有的藝術家就是在用自己的藝術去反映自己的生活,從而引發觀眾對這類人群生活的思考。

這些當代藝術家想要表達的正是他們個人化的藝術理念,而我覺得大多數時候這種理念裡更多的是一種反抗。他們在利用著觀者的各種感官來反映他們對傳統藝術的反抗,對一種生活狀態的反抗。從這一方面看,觀者的感官確實被藝術家全面的解放了。

但是,他們用來反抗的手段正是一種刺激感官的方法,而比美更能刺激人感官的毫無疑問的就是一種痛感了。於是他們的藝術手段往往充滿了性、暴力等以往藝術未曾涉及的領域。

誠然,他們做到了創新與反抗。但是,他們的藝術給人們帶來了什麼?除了在一瞬間夾雜著快感的痛感之外,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還能感到什麼?

美已經被拋棄了,那種由美帶給我們的愉悅感、幸福感都已經被一種刺激的、麻木的、頹廢的痛感所取代了。當我們在欣賞一件當代藝術的時候,我們已經感受不到了內心的寧靜,當代藝術本身就是用來讓人們刺激的。在當今這個人人都渴望成名的社會裡,藝術也就像林清玄所說的變成了「爆炒蒼蠅頭」,觀者也在「刺激中麻木」,然後藝術家再尋求「更刺激」。

我並非想要否定全部的當代藝術,只是我們需要思考,在當代藝術離開了物體本身的形狀分析,我們將以何種標準去審美?是以藝術家所賦予作品所謂的含義的美麼?當藝術表現的目的不再是美的時候,我們又將如何欣賞它們呢?

在當代藝術的意象走到了「刺激」的盡頭時,又將何去何從呢?

結合自己的專業和興趣,談談對當代藝術的看法1500字!拜託各位給篇**吧,後天就要交了.....拜託各位大俠

3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平面設計藝術作為視覺傳達藝術中的主要組成部分,經歷了從工業化社會到資訊化社會的轉變。而中國的平面設計藝術在觀念上、功能上、語意和形式表現上,都備受東西方文化思潮和藝術風格的影響。在現代設計多元化發展的大趨勢下,我們發現以往在視覺設計中運用的法則正逐漸被打破,固有的符號現象被解構,人類在跨越世紀的里程中力求找到合理化的視覺空間,中國現代視覺設計的發展形成了新的設計需求。

一、獨創性設計需求

視覺設計作為一種藝術活動,同其他藝術活動一樣,它的設計與製作過程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這種創造性勞動往往源於設計者的主觀因素(文化底蘊),以繪畫藝術為例來說,古往今來,畫竹的畫家很多,唯鄭板橋最富有獨創性。其文化底蘊深厚因為他詩、書、畫皆工,時人稱為「三絕」。

他「追求通過繪畫傳自我之神」。他筆下的竹,亂中求正,密中見疏,或瀟灑、或憔悴、或挺拔、或清瘦,千姿百態、各具精神。他把「眼中之竹」獨創地畫成了「胸中之竹」,「畫到神情飄沒處,更無真相有真魂」,這真魂就是出自他胸中的獨創性。

作為一名有創新意識的設計師,不能一味追求傳統或西化,而應努力爭取自己的風格。我們看到視覺傳達設計師創作獨立性變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個人面對社會需求和創作需求上的轉換。視覺設計有很多可能性,完全不必拘泥於一種形式上的表現。

在實際設計中視覺設計師很容易從專業形式上去思考,有時會讓視野變窄,也會變得盲目。從個人創作時期發展到合作創作時期,大都是因為技術上的不足,以及人生積累缺乏導致;當設計師們在積累了足夠的基礎後,便又從合作創作時期轉換到主控創作時期,這個轉換意味著處於這一時期的設計師們已經將他們的目的轉為對設計創作的主控性以及設計創作樂趣上的追求。目的性可以作為乙個座標,如同文化有回歸和超越的同種動機一樣,獨立性的變化更多是一種超越。

例如佐藤晃一作品的色彩可以說大都具有這一品質,造成分離感和張力,具有戲劇性。在色彩、形體與光三者的關係中尋求平衡,既不完全歸入西方古典的光線照射法,也不歸入東方傳統的幾乎拋盡光源,只求色彩與體積的表現法,而是把裝飾色彩、變形形體和折中了古典派與印象派的光表現在色漸變手法中融為一體。色漸變的隱隱約約依然清晰肯定的形體、弱化了的明暗和相對強化了的色彩,構成了佐藤晃一作品的基本特徵,三者融而合一,自然和諧,獨樹一幟,開出了一塊融合東西方的新天地。

二、國際化與多元化的設計需求

由各種不同民族、不同國家文化設計影象的結合,到進入各國的交流活動,引領了更具融合性的年輕一代。在平面設計領域,圖形是其視覺語言,它給人們的感受是共同的,它的最大特點是追求國際視野,使設計具備一流品質。而全球化與多元化的設計需求對圖形的創造、思考角度、大眾理解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認知觀。

在全球化的前提下,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構思和表現在現代平面設計語言的表述上基本是一致的。簡練、達意、巧妙、智慧型……綜觀世界現代設計的走勢,研究現代社會對平面設計的影響,對保持敏銳的設計思維和使作品與現代世界設計接軌顯得尤為重要。

三、地域本土化設計需求

本土化設計所指的是設計師在本土所處的環境下通過思考而逐漸形成的設計思想。地域、思維、生活方式決定了他們的設計風格,本土的文化對其設計形成了一定的影響,所以,設計師所處地域成長決定了他對設計的認知觀。設計師若能立足於本土文化來完成平面設計作品,其創作的影象就帶有本民族的思想理念及獨立的表達能力,從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本土化設計的「化」字包含了由一種性質或狀態轉變為另外一種性質或狀態的可能性與能動性,本土化設計首先在字面上就傳達出其所具有的某種拔擢而出的精神。

其實這也可以說就是自我設定乙個他者的立場,從這個他者立場或者第三者立場再來反觀我們自身文化中由來已久的某些思維特徵和事物特徵,我們的態度就會愈加的客觀,思想也會愈加的辯證明晰。

談談你對藝術發生的認識

4樓:lhm反對法

1.模仿說 這是一種關於藝術起源問題的最古老的理論,始於古希臘哲學家。這種學說認為:模仿是人類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藝術起源於人類對自然的模仿。

在古希臘哲學家看來,所有藝術都是模仿的產物。

2.遊戲說   遊戲說認為藝術起源於遊戲,它是包括美術在內的藝術發生理論中較有影響的一種理論,其代表人物是德國著名美學家席勒和英國學者斯賓塞,人們也因此把遊戲說稱為「席勒—斯賓塞理論」。

遊戲說強調了遊戲衝動、審美自由與人性完善間的重要聯絡,對於我們理解藝術在審美方面的發生具有重要價值。它揭示了藝術發生的生物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某些必要條件,如剩餘精力是藝術活動的重要條件,藝術的娛樂性和審美性等,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藝術創造的核心,對我們理解藝術的本質是富於啟發的。

3.表現說   這種學說認為藝術起源於人類表現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現是藝術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藝術發生的主要動因。持這一理論的主要有英國詩人雪萊、**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等,還有歐美的一些現當代美學家。

4.巫術說   巫術說是西方關於藝術起源的理論中最有影響、有勢力的一種觀點。這種理論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藝術作品與原始宗教巫術活動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最早由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這種觀點用實用性來解釋藝術的起源,認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藝術有著極大的實用功利價值。

5.勞動說   認為藝術起源於勞動。代表人物:畢歇爾、希爾恩、馬克思德索、普列漢諾夫。正確性:首先,勞動是原始藝術最主要的表現物件。

6.法國結構主義學者阿爾都塞應歸結為人類的實踐活動.事實上

談談你對我國農業今後發展的認識,談談你對我國農業今後發展的認識

我國是乙個農業大國,有 近九億人口,是國家的希望。今後我國的農業發展應該是以農業主或者農場承包生產為主,全部是農業機械化,農村是農業工人,大部分都在小城鎮裡打工,農村人口都集中住在幾個現代村莊裡,水 電 煤氣一應俱全,社會福利與城市相同。現代化的養殖場,加工廠比比皆是,人民的生活無憂無慮。工商業都蕭...

「我」對父愛的理解,談談你對父愛的認識

我認為,父愛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塊拼圖。但對如今大多數家庭而言,父愛變成了一種奢侈品。三字經裡說 養不教,父之過 其實也是強調了父親教育的重要性。傳統觀念裡,男主外女主內,對男士賦予更多的是社會責任,但在當今社會,其實男女在職場上的壓力是近乎一致的,有時女士甚至承受更多壓力。因此,在育兒這件事上,分工...

對自律會的認識怎麼寫,自律會的認識

自律部是校學生會的乙個部門。主要是負責對於學校的教室檢查 學校一些大型的活動的現場秩序維護 平時設立文明監督勸導崗位就是這些平時比較忙而且是比較重要的職責。這些工作都是比較重要的,所以說,這個部門存在的關鍵性不容忽視。我對自律部工作的認識 第一,幹事具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