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統一中國後元世祖忽必烈採取了哪些措施

2021-03-04 06:45:27 字數 4294 閱讀 6056

1樓:漫閱科技

元朝統一中國後,面對遼闊的疆域和眾多的民族,特別是還不穩定的政局,元世祖忽必烈採取了軍事鬥爭與政治改革相結合的措施,以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後盾,堅決打擊和鎮壓反叛勢力,注重從體制上改變蒙古人落後的部落分封的奴隸制的統治方法,消除諸侯分立,相互爭奪的局面,加強**集權。

簡述元世祖忽必烈採取了哪些措施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樓:艾諼兒

政治上:1、任用大批漢族人士為謀士,推行漢制,進行改革2在**設管理全國政務中書省、宣政院負責對全國佛教事務和藏族地區的軍政管理

3、在地方設行中書省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設澎湖巡檢司農業上:1、禁止把農田變為牧場,鼓勵開荒

2、推廣棉花種植技術,棉布成為主要衣料

3、治理黃河運河

作用:鞏固了元朝統治,租金了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大都成為國內外聞名的大城市

3樓:匿名使用者

在地方設行中書省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另設澎湖巡檢司。

4樓:赤西魂舞

主要就是漢化吧 文化 讓自己族人自上而下的學習漢文化 制度 採取前朝官吏的管理方式和地域政權劃分 生活 草原民族南移 各個民族雜居同居 經濟 那草原民族自然得學著耕地啊 做個生意啊 就不單純是以前放牧 或者交換日用品的簡單經濟形式了

總之 全方面全力打造生活共融 想不到了

忽必烈是怎麼治理國家的?

5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元朝統一中國後,面對遼闊的疆域和眾多的民族,特別是還不穩定的政局,元世祖忽必烈採取了軍事鬥爭與政治改革相結合的措施,以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後盾,堅決打擊和鎮壓反叛勢力,注重從體制上改變蒙古人落後的部落分封的奴隸制的統治方法,消除諸侯分立,相互爭奪的局面,加強**集權。忽必烈還吸取了一些漢族封建統治的制度:首先,元朝在**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

設機密院掌管全**事;設御史台負責對封建**的監察;設中書省總理全國行政事務,輔佐皇帝釋出政令,同時直接管轄大都及其和它鄰近的地區。在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由****委派官吏管理。行省中的嶺北行中書省,包括今蒙古國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一帶;遼陽行中書省,包括黑龍江中、下游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和西伯利亞東部地區。

其他行省的範圍,一般都比現在的省大,或者包括現在的幾個省。邊遠的雲南地區,也建立了行省。那時我國大陸和台灣的關係有了更新的發展。

元朝在澎湖設定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理澎湖和台灣的行政事務。

材料三說明了什麼?元世祖為發展農業生產採取了哪些措施

6樓:司馬鑄劍

元世祖重視農業的積極影響

至元八年(1271),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次年,確定以大都為首都。**集權政治的重新確立,恢復了正常的統治秩序,對人民的賦役剝削限制在一定的數額之內,並採取了一些有利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措施,如立司農司、墾荒屯田、興修水利、限制抑良為奴等。

但是,這個政權也保留了大量的蒙古落後舊制。這些制度在元代始終保留下來,嚴重地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使元代的社會矛盾愈益激化

雖然蒙古統治階級發源於草原游牧民族,但是元朝入主中國之後,在元世祖時期即開始重視農業,很好地制定了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政策,使得農業水平有了提高。

王禎編著《農書》一書有三十七卷(現存三十六卷),是中國古代一部對農業生產進行全面系統論述的偉大著作。

中國古代關於農業方面的著作,《呂氏春秋》與漢朝的《泛勝之書》(「泛」音同「範」),僅殘存片言隻語,而后魏的《齊民要術》在系統性上也遠不如王禎的《農書》。《農書》全書約有13多萬字與300多幅圖畫,全文分為《農桑通訣》、《百穀譜》、《農器圖譜》三大部分。

元時中國南方棉花種植技術有了質的飛躍並帶動了紡織業發展,黃道婆等對改進與發明棉紡織技術做出了巨大貢獻。紙幣開始在中國大量流通,使元朝的經濟生活進一步繁榮。

元大都不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還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從運河和陸路,都有大量商品進入這座大都市。來自亞洲各國、歐洲,以及非洲海岸的商隊和使者絡繹不絕。

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沿著時間的縱軸把今天的北京在世界上進行橫向比較的話,不足百年的元大都,是北京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2023年元世祖忽必烈即汗位,2023年定國號為大元,改中都(北京)為大都定為國都。此時的大都和華北一帶經長期戰亂,經濟蕭條,無法養活大都百萬人口和京畿大量駐軍,一切都需南方運來。史載「元都於燕,去江南極遠,百司庶府之繁,衛士編民之眾,無不仰給江南」。

這樣,無論從政治或軍事角度來看,重新開通南北運河已勢在必行。

忽必烈即汗位的第三年,尚未正式立國就任命漢族水利專家----31歲的郭守敬「提舉諸路河渠」。元大將伯顏在南征南宋期間,已深感水路對軍事和經濟的重要性,從而「遍訪自江都達大都河道」。滅南宋之後,在伯顏等重臣支援下,忽必烈命郭守敬「查勘宋金以來汶、泗相通河段」,以備重開運河。

元運河初開,運量不是很大,管理工作也較零散。元朝對運河和全國水利的管理從屬於工部的都水監,三品官。到會通河竣工後,始設都水分監於景德鎮(張秋),以後又設行都水監於濟寧和水監於濟寧和鄆城,管理徐州至臨清運河航道和河南、山東境內黃河。

除閘上有閘夫之外,也動用部分軍隊管理運河,維護秩序。

元世祖忽必烈放棄落後的游牧經濟和剝削方式,採取了一系列恢復農業生產的措施,如限制牧場多佔民田,禁止放牧破壞農桑;提倡改進農業生產技術、興修水利;扶持屯田戶和移民,給以牛具、農器、種糧;**頒行《農桑輯要》,總結、推廣農業耕種經驗。這對隨州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但蒙古軍南下時幾進幾齣、反覆蹂躪隨州,使隨州一度中斷經濟發展的連續性。在元世祖的努力下,隨州經濟有所復甦,但元世祖的經濟政策,有乙個明顯的傾向性,其注意力偏重於邊疆開發,即原來人煙稀少的長城以北廣大地區。

元世祖繼承成吉思汗的移民政策,組織漢人及其他各族人民,在和林、上都(即開平、內蒙多倫附近)等城市周圍和阿爾泰山、杭愛山、克魯倫河等地屯田積穀,並將內地工匠遷去以傳授製陶等技術。在東北建肇州城「定市里,安民居」。在西北開闢中興、西涼、甘、肅、瓜、沙等州境內水田。

在西南地區派人於無粳稻桑麻處,教民播種,修陂池以備水旱。邊疆兄弟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得到空前發展,相形之下,隨州經濟發展的步伐在元代顯得緩慢多了。

? 元代手工業有重大進步,絲織業極發達,大量使用奢華的金線,織金技術有了空前成就。本來絲織業有一定基礎的隨州,到了元代反而顯得沉寂無聲,在宋代列為上州的隨州,元代成為下州。

元代商業掌握在蒙古貴族及西域商人手中,商業活躍於大都、泉州、杭州和東南沿海諸口岸,長城以北地區出現一些新興城市。隨州的商業,未能與全國的商業同步興盛。忽必烈初即位時,為與南宋互市,在光化軍(今湖北老河口)建立過榷場,因處於戰爭狀態,時開時閉。

隨州在元代的地位大不如前,在全國商業城市上很難排上座次,與交通不便有關;相反,水陸交通便利的城市,得到了發展,如揚州,南瀕長江,又是元代新運河的起點,成為江淮一帶的經濟樞紐、**中心。溯長江而上,江寧(今南京)、蕪湖、武昌、江陵,工商業發達。處於漢水中游的襄陽,成為南北**中心,其絲織業在宋代不如隨州,到元代一躍而居隨州之上

忽必烈建立了哪些制度?

7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元朝統一中國後,面對遼闊的疆域和眾多的民族,特別是在國家剛剛統一,政局尚不完全穩定的情況下,為了強化**集權,加強**對各地的控制避免再度**割據,忽必烈採取了招賢納士,廣採眾議,改革蒙古舊制,建立了元代大一統的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制度。

元朝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設中書省總理全國行政事務,輔佐皇帝釋出政令。設樞密院掌管全**事。

設禦使臺,負責對**的監察。在**政權之下又有各自的派出機構,分別負責各地和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事務。與**官制相適應的是在各地設定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以行省分治天下的制度是元朝統治者通過**加強對各地方、各民族統治的創舉。創行省制度是中國行政制度的一大改革,這些行省初步奠定了明清兩代乃至今天中國省區的規模。省作為地方行政區的名稱,一直沿用到今天。

行省作為中書省派出的常設機構,是元朝地方的最高行政機構,同時也是一級軍事機構。行省本身是軍政一體的。行省之下,設路、府、州、縣,軍政事務分別由所屬的不同機構管理,軍民分治。

忽必烈統一中國後,非常重視對邊遠地區的統治,通過各種軍政機構對這些區域進行管轄。雲南地區自南北朝以來一直處於割據狀態。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公元2023年),元朝**在雲南設行省,將其併入版圖。

公元2023年,蒙古軍攻入吐蕃,使**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元朝**在**設立了三路宣慰司都元帥府,下設若干萬戶府,徵收賦稅,屯戍軍隊,進行軍事、行政管理。元至正二十年(公元2023年),元朝**在澎湖設巡檢司(軍事巡察機構),管理澎湖、台灣。

另外,還通過軍事機構控制了天山南北、蒙古高原等廣大的東北、西北地區。這些制度的建立,使歷來由少數地方**統治的邊陲重地。歸於****的管轄之下,加強了**與地方的聯絡,強化了**集權。

對於邊疆、海防地區的開發與防務建設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疆域範圍,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的領土有多大?

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的領土有340萬平方公里。秦兼併六國後的疆域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帶。秦朝初立便北擊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率領50萬秦軍平定百越,疆域面積迅速擴充套件,達340萬平方公里左右 全盛疆域東起遼東 西抵高原 南據嶺南 北達陰山,為西漢鞏固漢地奠定基礎。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

秦始皇為什麼能統一中國秦朝為什麼能統一中國有什麼

秦國一統天下是奮六世之餘烈的結果,歷代秦君 秦臣 秦民都為這個最終結果做專出了貢 獻。在不同時期,秦屬國的國策也不同,但都是為了這個最後的目標而努力。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強國 秦惠文王,拜張儀為相,縱橫捭闔,吞滅巴蜀,化解合縱增強並積蓄國力秦昭襄王,用范雎遠交近攻,近圖三晉,與五國聯軍滅齊,白起伐...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思想文化,經濟方面採用了什麼措施

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 制度,被延續到清朝末期。1 他為炫耀自己統一天下的功德,確立至高無上的權威,創立了 皇帝 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宣布子孫稱二世 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2 隨後,他在全國範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 3 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 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 4 以秦國原有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