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古代。近代。現代和當代傳遞資訊的方法有哪些

2021-03-04 06:43:55 字數 4308 閱讀 3882

1樓:三一熬豆腐

寫信 電台 網路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

烽火通訊

飛鴿傳書

現代:**,信件 ,廣播 ,電視, 網路 , 軍事上用狼煙、旗語

3樓:12345不能

古代:依靠長途跋涉

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郵政系統

現代:**、電報、點、、、

4樓:八戒愛不愛嫦娥

烽火 驛站

捎信信鴿

電報**網路

5樓:寶貝語兒

古代,寫信,當然,沒有紙的時候不行;近代,出現少數電報;現代,信,並出現**;當代,手機,msn,**,e-mail

6樓:貴高馳史飛

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信件

,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

網路,向四方輻射:**古代,電視,大致30裡設一驛站。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廣播

。烽火通訊

飛鴿傳書

現代:乘馬傳遞曰驛,

軍事上用狼煙。

隋唐時期,直達邊境地區

從古代到近代到現代到當代,人們傳遞資訊的方式有什麼變化?

7樓:有人問素質

古代:烽火、候鳥,信件,記號,等;

近代:**,傳真,電報,信件。

現代:**,傳真,廣播,電報。。

當代:傳真、**、電視、網路等。

資訊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科學研究,既要及時獲得別人研究的成果,還要及時把自己研究的成果發表、告訴別人,只有通過這樣相互交流資訊,才能不斷發展;打仗,必須及時獲得有關敵人兵力布置的資訊,還必須把各種作戰命令及進傳達給官兵;

經商,必須及時了解各地市場的資訊,才能確定進什麼貨,從**進貨,到**去賣,賣什麼;日常生活,必須及時獲得有關天氣、商品、文體活動、親朋好友工作生活情況的資訊,並經常把自己的工作、生活情況告訴親朋好友。

總之,人們之間只有不斷交流資訊,才能使生產、生活等活動正常進行,人們一時一刻也離不開資訊。

8樓:匿名使用者

遠古口耳相傳或借助器物

資訊傳遞速度慢、不精確。

古代靠驛差長途跋涉

資訊傳遞速度慢、資訊形式單一。

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郵政系統

資訊傳遞速度相對快一些、距離遠相對就慢、且費用高。

現代電報、**

速度快、資訊單一文字。

當代計算機網路

傳遞的資訊量大、資訊多樣化,傳遞速度極快、不受地域阻隔

9樓:匿名使用者

當今社會想要發個訊息一秒鐘的事兒,但是在古代等好幾個月來一一條訊息,那都是萬萬有可能的。

10樓:手機使用者

古代、近代、現代、當代傳遞資訊的方式

一、我國古代的郵驛與烽火台通訊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

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資訊傳遞的出現離不開「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的長城。「長城」一詞始見於戰國時代的文獻記載。在古代不通朝代有著不同的修築形式,所以對這種防禦工程的稱謂也有所不同,如:

列城、方城、塞、暫洛、界壕、邊牆等,實際上均指「長城」,其實廣義的長城是對中國古代所有的巨型軍事工程體系而言。

烽火通訊

遠在周代我國就有了烽火傳遞資訊的方法,烽火作為一種原始的聲光通訊手段,服務於古代軍事戰爭。從邊境到國都以及邊防線上,每隔一定距離就築起一座烽火台。內儲柴草,當敵人入侵時,便乙個接乙個地點燃起烽火報警,各路諸侯見到烽火,馬上派兵相助,抵抗敵人。

西周時期,為了防備敵人入侵,採用「烽隧」作為邊防告急的聯絡訊號。在古史書《周禮》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在各國從邊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離,築起一座烽火台,接連不斷,台上有桔槔,桔槔頭上有裝著柴草的籠子,敵人入侵時,烽火台乙個接乙個地燃放煙火傳遞警報。每逢夜間預警,守台人點燃籠中柴草並把它舉高,靠火光給領台傳遞資訊,稱為「烽」,白天預警則點燃台上積存的薪草,以菸示急,稱為「燧」。

古人為了使煙直而不彎,以便遠遠就能望見,還常以狼糞代替薪草,所以又別稱狼煙。周朝規定:天子舉烽燧各地諸侯必須馬上帶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敵人。

由此可見,烽燧制度的實施,意味著早在週時就已出現了龐大而又完善的軍事資訊聯絡網路。

竹簡 在造紙術發明之前,我們的祖先也使用竹簡作為文字的載體。竹簡用的是皮薄而節長的竹子,先將圓竹鋸成一定的長度,再破為一定的寬度,削光整平後,即成為簡片。然後再用絲繩、麻繩、細皮條等分上下兩道編連簡片,即可用來刻寫或書寫文字。

竹簡是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冊"字,象徵著一捆簡片系二道書繩,而金文中的"典"字則表示"冊"在桌几上。

相傳在漢武帝時,文人東方朔向皇帝上了乙個奏本,用了3000多片竹簡,派了兩個大力士才抬進宮,所以竹簡使用起來非常麻煩,而且時間長了會受蟲蛀、腐爛,不能長時間儲存。

旗報、牌報、揭帖旗報源於我國古代的「露布」,通常由專人扛著,騎在馬上,賓士傳送,供沿途軍民閱覽,鼓舞士氣。牌報則是寫在木牌上的新聞傳播工具,而揭帖則是類似傳單的一些印刷品,可供四處散發。

報房起於清代,主要集中在北京。早在清代初期,北京城內就有以私人名義從事抄報活動的人,多為低層文吏,以刊刻抄邸報為自己的副業,到清代中、晚期演變成私營報紙。

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系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古時候。人們修築高高的烽火台。當發現敵人入侵時,便立即點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煙,來傳遞敵情資訊,召集軍隊前來援助。

後來,人們又發現了騎馬傳送資訊的方法,在全國各地設定很多驛站,有專門的人接力傳遞信件,這樣,可以騎著馬把資訊傳送到很遠的地方。再以後,人們又發明了用旗語、燈光傳遞資訊的方法。

早在公元968年,中國便發明了一種叫"竹信"(thumtsein)的東西,它被認為是今天**的雛形。歐洲對於遠距離傳送聲音的研究,卻始於 17世紀。2023年,休斯提出了用話筒接力傳送語音資訊的辦法。

雖然這種方法不太切合實際,但他賜給這種通訊方式的乙個名字--telephone(**),卻一直延用至今。

有人說,**是一支唱了100多年的歌。它至今依然是聲音繚繞,響徹寰宇。100多年來,**作為傳遞人類話音的基本功能雖無多大變化,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它卻經歷了"磁石-共電-自動"的發展過程。

2023年2月17日,《蘇格蘭人》雜誌上發表了一封署名c.m的書信。在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電流進行通訊的大膽設想。

他建議:把一組金屬線從乙個地點延伸到另乙個地點,每根金屬線與乙個字母相對應。在一端發報時,便根據報文內容將一條條金屬線與靜電機相連線,使它們依次通過電流。

電流通過金屬線上的小球便將掛在它下面的寫有不同字母或數字的小紙片吸了起來,從而起到遠距離傳遞資訊的作用。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

1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烽火、信件,驛站,等等;

近代:和古代差不多,不過出現了電,用電報與**。

現代:**的,還有電視等電的推廣。。

當代:傳真、**、網路等等;

13樓:無悔這一生老白

速度由慢到快,,都是相對當時最快的速度,籠統的回答

14樓:匿名使用者

自已的花是養給課前三分鐘。

15樓:匿名使用者

遠古——古代——近代——現代——當代?

16樓:prince小豪

速度由慢到快,,都是相對當時最快的速度 。

17樓:匿名使用者

沅江蘇州醫院,??曰爻爻趙雲南省的手抄**小兒心連個弟弟的餐費請你打完作幹什麼意思

古代傳遞資訊方式 5,古代傳遞資訊有哪些方式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 驛使 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

古代傳遞資訊的故事

蘇武被匈奴滯留在北海牧羊,他為了告訴國內的人他還活著,把書信系在遷徙的大雁的腿上,後來漢朝有人射下大雁,發現書信,交給皇帝,皇帝才知道先前派出的使節尚在人間。後來蘇武回歸後,被封為博望侯。這就是鴻雁傳書的故事。乙個是信件,由郵差來發放,騎馬到每個驛站,再換馬,最後把信送到還有就是飛鴿傳書,就是用信鴿...

和傳遞資訊相關的成語有哪些,和傳遞資訊相關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道路相告 路上行人互相傳遞訊息.形容訊息或事件引人注目.蝶使蜂媒 比喻傳遞資訊者或男女雙方情愛的媒介.飛眼傳情 借眼睛來傳遞感情.蜂媒蝶使 花間飛舞的蜂蝶.比喻為男女雙方居間撮合或傳遞書信的人.河魚天雁 古傳魚雁都能傳遞書信,後即以之借指傳送書信者.呼應不靈 指訊息不能正常傳遞,指揮不能正常進行.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