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的變遷建國以來都有哪些

2021-03-04 06:33:14 字數 1132 閱讀 1550

1樓:花花

1、絢麗多彩的服飾

①剛建國時期——新舊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國剛成立時,人們的服裝上還保留著**時期的樣式。城市市民一般穿側面開襟扣扣的長袍,婦女穿旗袍。農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對襟短衣、長褲,婦女穿左邊開襟的短衫、長褲,有的還穿一條長裙。

當時人們做衣的面料多是機織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還時行西裝和中山裝。晚年的孫中山經常穿的服裝在長袍馬褂與西裝革履中間顯得格外突出,人們把這種服裝稱作中山裝,並把它的款式與孫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則聯絡在一起,比如四個口袋象徵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袖子上的三顆鈕扣則代表民族、民權和民生三民主義,中山裝成為國民革命的象徵,實際上國民黨早已叛變革命。

新中國成立後,穿衣打扮與革命緊緊的聯絡在一起。西裝和旗袍被看作資產階級情調,它們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消失了將近20年。中山裝和列寧裝成為人民的普遍選擇。

開國大典時,新中國的領導人第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集體亮相,***和他身邊的領導人穿中山裝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矚目。男性穿中山裝,顯得莊重、精神。中山裝十分正統,上衣的鈕扣很多,四個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樣式過於呆板,缺乏創新。

後來演變成經過一定改進的人民裝。也就是從那時起,一種來自蘇聯的雙排扣**——「列寧裝」,在參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來。它因列寧***革命前後常穿而得名,樣式為西裝開領,雙排扣,各有三個鈕扣,腰中束一根布帶。

這款服裝後來竟成了無數中國女性最崇尚、青睞的「時裝」,其中,革命女幹部幾乎是人人必穿列寧裝,以顯示其革命。

②改革開放前——樸素單調

③改革開放以來——豐富多彩、時尚個性

2、日益豐富的飲食

有一句話叫「民以食為天」,可以說人們將「食」作為生活的最低標準,同時人們也將「食」作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從「食」的變化中,可以反映出乙個社會的貧富盛衰,可以體味社會歷史的變遷。

①剛建國時期——生活貧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飯

②改革開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匱乏單調、票證盛行,人們營養不足,有些農村沒有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剛建國時期——居住條件極差

②改革開放前——不斷改善,但居住條件仍較差

③改革開放以來——居住面積擴大,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經不能滿足人民居住的需要,於是新型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樓房鱗次櫛比,猶如一座新城。

建國以來軍服的變遷,中國軍裝變遷史,你覺得哪一款最好看

1928年5月,桃寮被服廠成立,紅軍從此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裝。抗戰爆發後,中國工農紅軍改換國民黨軍服。八路軍 新四軍都佩戴 青天白日 帽徽,八路軍佩戴 八路 二字的長方形臂章,新四軍佩戴 新四軍 或 n4a 臂章。1949年,我軍服裝顏色確定為草綠色,材料為棉平布,帽子改為圓形短簷帽,佩戴 八一 紅五...

描寫人民生活安定的詞語或成語,描寫人民生活安定的四字詞語或成語

安居樂業 n j l y 解釋 安 安定 樂 喜愛,愉快 業 職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出自 老子 第八十章 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譯文 但人們各自以為自家的食物最香甜,衣裳最漂亮,習俗最安適,職業最快樂。以至於老死也不相往來。語法 聯合式 作謂語 定語 含褒義,形...

宋朝人民生活是怎樣的,宋朝鼎盛時期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什麼樣子的

2012 黃岡 有學者指出 經濟重心的南移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乙個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經濟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變遷。人們普遍認為我國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於兩宋時期。1 每日收入 100文及數十文是鄉村下層百姓普遍的每天收入。不過一家一般不會只有乙個人有工作掙錢的能力,所以一般會高於100文。2 日常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