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陶母責子》怎麼翻譯,陶母責子文言文的譯文

2021-03-04 06:27:01 字數 5153 閱讀 9221

1樓:匿名使用者

陶侃(晉朝人,陶淵明的曾祖)年輕的時候,是掌管漁業的**。曾經把土罐醃製的魚送給母親。母親(卻)把醃魚封好交還給來使,回信責罵陶侃說:

「你是****,把公家的東西送給我,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增添我的憂慮。

陶母責子文言文的譯文? 5

2樓:張竹和

【原文】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鮓餉母。母封鮓付使,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譯文】陶侃在青年時期作過鑑察魚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醃魚給母親。他母親把原罐封好交給送來的人退還,同時附了一封信責備陶侃,說:「你作小官,拿公家的東西來閉塞給我,不但對我毫無裨處,反倒使我擔心。

」本故事是說世上的父母 ,都希望子女孝敬他們 ,但孝敬要正當。把公家的財物贈送給父母,這是不應該的,陶母拒收一罈醃魚,並回信嚴肅地批評兒子,這是母親教育有方。

3樓:暢瑛殳鴻熙

東晉陶凱年輕時當過潯陽縣的小史,專門監管魚壩。一次,他派人將一罐乾魚送給母親品嚐,沒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將乾魚送回,而且寫信責備他:你做官,那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不能給我帶來好處,卻反給我增添了憂慮。

陶侃讀畢母親來信,愧悔交加,無地自容。自此以後,嚴母訓導銘刻在心。其後為官40年,勤慎實職沒,始終如一。

讀《陶母責子》這一歷史故事,要把握住陶母對兒子的嚴格要求這一崇高境界。陶侃「以坩鮓餉母」,出於孝敬老母。可陶母卻深感憂慮,其原因是「以官物見餉」。

所以陶母毅然「封鮓付使」,「反書責侃」。回

4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陶侃在青年時期作過鑑察魚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醃魚給母親。他母親把原罐封好交給送來的人退還,同時附了一封信責備陶侃,說:「你作小官,拿公家的東西來閉塞給我,不但對我毫無裨處,反倒使我擔心。

《陶母責子》的原文及譯文分別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嘗以一坩鮓餉母。母封鮓付吏,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選自《世說新語》)

陶公少時為魚梁吏,嘗以一坩鮓餉母。母曰:「此何來?

」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付使反書,責侃曰:

「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據《世說新語》改寫)

譯文:晉朝人陶侃青年時代做管理河道及漁業的官吏,曾經(派官府裡的差役)把一罈糟魚送給母親。陶侃的母親將送來的糟魚封好交還給差役,寫了一封回信責備陶侃,信中寫道:

「你身為官吏,並且用官府的東西(作為禮品)贈送給我,(這樣做)不正確,不是造福人類的行為。」

陶公年紀輕時擔任負責河道和漁業的官吏。曾經把一罈醃魚贈送給母親。母親說:

「這是**來的?」使者說:「是官府所擁有的。

」母親將醃魚封好並且回信,責備陶侃說:「你身為官吏,把官府的物品贈送給我,這樣做不僅沒有好處,還增添了我的憂愁啊!」

全文理解:本故事是說世上的父母 ,都希望子女孝敬他們 ,但孝敬要正當。把公家的財物贈送給父母,這是不應該的,陶母拒收一罈醃魚,並回信嚴肅地批評兒子,這是母親教育有方。

出處:節選自南朝宋彭城·劉義慶《世說新語》,標題為編者所擬。

境界:讀《陶母責子》這一歷史故事,要把握住陶母對兒子的嚴格要求這一崇高境界。陶侃「以坩鮓餉母」,出於孝敬老母。

可陶母卻深感憂慮,其原因是「以官物見餉」。所以陶母毅然「封鮓付使」,「反書責侃」。

啟發借鑑:世上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孝敬他們,但孝敬要公私分明。把公家的財務送給父母,這是不對的。

陶母沒有收下醃魚,不貪圖小便宜,並回信嚴肅的批評了兒子,這是母親的教育有方。陶侃後來終成國家棟樑之才,這與母親的教育有關。

陶母責子譯文

6樓:金果

譯文:(晉朝人陶侃是東晉的大將軍)陶公年紀輕時擔任負責河道和漁業的官吏。(他)曾經把一罈醃魚贈送給母親。母親說:「這是**來的?」使者說:「是官府所擁有的。」

母親將醃魚封好並且回信,責備陶侃說:「你身為官吏,把官府的物品贈送給我,這樣做不僅沒有好處,還增添了我的憂愁啊!」

原文:陶侃,東晉之大將軍也。於國為棟樑,於民若父母,世人重之。其少時為魚梁吏,嘗以一坩鮓餉母。母曰:『此何來?』

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付吏,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

出自《世說新語》是南朝時期所作的文言志人**集,由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又名《世說》。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

擴充套件資料:

陶母責子的故事是說世上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孝敬他們,但孝敬要公私分明。把公家的財務送給父母,這是不對的。

陶母沒有收下醃魚,不貪圖小便宜,並回信嚴肅的批評了兒子,這是母親的教育有方。陶侃後來終成國家棟樑之才,這與母親的教育有關。

相關人物介紹: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為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都昌)人,後徙居廬江郡尋陽縣(今江西九江西)。東晉時期名將。

陶侃出身貧寒,初任縣吏,後逐漸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興元年(313年),任荊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封長沙郡公。

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年七十六。獲贈大司馬,諡號桓。有文集二卷,今已佚。《全晉文》錄有其文。其曾孫為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

陶侃平定陳敏、杜弢、張昌起義,又作為聯軍主帥平定了蘇峻之亂,為穩定東晉政權,立下赫赫戰功;他治下的荊州,史稱「路不拾遺」。

他精勤於吏職,不喜飲酒、賭博,為人所稱道。在後將軍郭默擅自殺害劉胤後,即率兵征討,不費一兵一卒就擒獲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敵國。

唐德宗時將陶侃等歷史上六十四位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作者介紹:

劉義慶(403年—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籍南宋彭城,世居京口。

南朝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之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劉義慶是劉宋武帝的侄子,在諸王中頗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

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幽明錄》。《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陶侃,為東晉之大將軍也。於國為棟樑,於民若父母,世人重之。其少時為河梁吏,嘗以一坩鮓餉母。

母曰:「此何來?」使者曰:

「官府所有。」母封鮓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

」譯文陶侃是東晉的大將軍,是國家的棟樑,對待老百姓就像是對待自己的父母,(因此)世人都很敬重他。陶侃年紀輕時做管理河道及漁業的官吏,曾經(派官府裡的差役)用一罈乾魚送給母親。母親(對使者)問:

「這罈乾魚是**來的?」使者回答說:「是官府所有的。

」陶侃的母親將送來的乾魚封好(交還給差役)並且回信,責備陶侃:「你身為官吏(本應清正廉潔),卻用公物(作為禮品)贈送給我,(這樣做)不僅是貪圖財利,而且增加我(內心的)憂慮啊。」

陶母責子 原文 譯文

8樓:冷霜嚶

原文:陶侃,東晉之大將軍也。於國為棟樑,於民若父母,世人重之。

其少時為魚梁吏,嘗以一坩鮓餉母。母曰:『此何來?

』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付吏,反書責侃曰:

『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

譯文:陶侃,是東晉的大將軍,對於國家來說,(陶侃)是擔負國家重任的人,對於百姓來說,(陶侃)像父母(愛護孩子一樣愛護百姓),世間的人(都很)敬重他。陶侃年少時擔任管理河道及漁業的官吏,曾經(命人)把一罈乾魚作為官奉拿給母親,母親問:

這是怎麼得到的?僕從說:官府的。

母親(把乾魚)封好交還給僕從,回信責備陶侃說:你做為官吏,把公家的物品拿給我,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擔憂。

9樓:匿名使用者

陶侃,是東晉的大將軍,對於國家來說,(陶侃)是擔負國家重任的人,對於百姓來說,(陶侃)像父母(愛護孩子一樣愛護百姓),世間的人(都很)敬重他。陶侃年少時擔任管理河道及漁業的官吏,曾經(命人)把一罈乾魚作為官奉拿給母親,母親問:這是怎麼得到的?

僕從說:官府的。母親(把乾魚)封好交還給僕從,回信責備陶侃說:

你做為官吏,把公家的物品拿給我,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擔憂。

10樓:匿名使用者

以前讀這篇文章不太懂,現在明白了,陶母果然是教子有方。後來蘇峻之亂,陶侃面對挑起戰爭的庾亮,可以一笑泯恩仇,可見其胸懷之廣,正是其母親教的,從糟魚這事就可以看出。

11樓:匿名使用者

陶公:名陶侃,字士行,晉潯陽人,陶淵明的曾祖。

少時:青年時代 魚梁:在水中築堰用以捕魚的一種裝置。

魚梁吏:監察魚梁事務的官。 坩(gān):

盛物的陶器。 鮓(zhǎ):經過加工的魚類食品,如醃魚,糟魚之類。

見:表示他人的行為涉及自己 見餉:被贈送 餉:

贈送 官物:公物 益:好處 嘗:

曾經 付使:交還給送來的使者 書:這裡做 書信 講 責:

責備 汝:你 乃:卻,反而 也:

(最後的那個)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 非唯:不僅 反書:回信

陶侃青年時代做管理河道及漁業的官吏,曾經(派官府裡的差役)把一罈乾魚送給母親。陶侃的母親將送來的乾魚封好交還給差役並且回信,責備陶侃:「你身為官吏(本應清正廉潔),卻用公物(作為禮品)贈送給我,(這樣做)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愁。

」本故事是說世上的父母 ,都希望子女孝敬他們 ,但孝敬要正當。把公家的財物贈送給父母,這是不應該的,陶母拒收一罈醃魚,並回信嚴肅地批評兒子,這是母親教育有方。

12樓:張竹和

【原文】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鮓餉母。母封鮓付使,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譯文】陶侃在青年時期作過鑑察魚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醃魚給母親。他母親把原罐封好交給送來的人退還,同時附了一封信責備陶侃,說:「你作小官,拿公家的東西來閉塞給我,不但對我毫無裨處,反倒使我擔心。

」本故事是說世上的父母 ,都希望子女孝敬他們 ,但孝敬要正當。把公家的財物贈送給父母,這是不應該的,陶母拒收一罈醃魚,並回信嚴肅地批評兒子,這是母親教育有方。

陶母責子的譯文,陶母責子原文譯文

晉朝人陶侃青年時代做管理河道及漁業的官吏,曾經 派官府裡的差役 把一罈糟魚送給母親。陶侃的母親將送來的糟魚封好交還給差役,寫了一封回信責備陶侃,信中寫道 你身為官吏,並且用官府的東西 作為禮品 贈送給我,這樣做 不正確,不是造福人民的行為。選自 世說新語 陶公年紀輕時擔任負責河道和漁業的官吏。曾經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