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地獄郵政
古人觀測天象以日月為主,以太陽出沒和月亮盈虧的週期定出日月,如晝夜交替為一日,月相變化一輪為一月。
年的最早概念可能來自春種秋熟,寒來暑往的週期,便是地球繞行太陽一週的時間,現在叫太陽年。
以朔望月為單位的曆法是陰曆,以太陽年為單位的曆法是陽曆。中國古代的曆法不是純陰曆,而是陰陽合曆。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時,夏曆分十二個月,依次是: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屈原《楚辭·哀郢》:
「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仲春便是夏曆二月。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二時,所以後來也以春秋指稱一年,如《莊子·逍遙遊》:
「蟪蛄不知春秋。」言蟪蛄命短,不到一年。
二十四節氣系統是我國舊曆特有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名稱順序是: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驚蟄春分
三月 清明穀雨 四月 立夏小滿
五月 芒種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處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東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不同的視位置確定的。
古代的記錄時間的法則:
古人用干支紀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組成六十個單位,稱為六十甲子。(最早見於甲骨文)
有些日子有特定的名稱,如每月的第一天叫做朔,最後一天叫做晦。《莊子》:「朝菌不知晦朔。」初三叫做朏(fěi),大月十
六、小月十五叫做望。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近在望後的日子叫做既望。蘇軾《前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一天之內的記時法。日出時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時叫做夕暮昏晚。所以古書上常見朝夕、旦暮、晨昏、昏旦並舉的例子。
太陽正中時叫日中,將近日中的時間叫做隅中,太陽西斜叫做昃。日入以後是黃昏,黃昏以後是人定。《孔雀東南飛》:
「晻晻黃昏後,寂寂人定初。」人定以後是夜半。雞鳴和昧旦是夜半以後先後相繼的兩個時段。
《詩經·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集傳》:
「昧,晦;旦,明也。昧旦,天欲旦、晦明未辨之際也。」《傳疏》:
「昧旦後於雞鳴時。」昧旦又叫昧爽,是天將亮的時間。而平旦、平明是天亮的時間。
古人用十二地支來平分一晝夜的時辰,每個時辰正好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小時便是小時辰,乙個小時辰是半個時辰。近代又把時辰細分為初、正。二十三點是子初,零時是子正,餘類推。
古代的節日:
元旦:正月初一。
人日:正月初七。據傳說,正月初一至初七按序造出雞、狗、豬、羊、牛、馬、人。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舊俗以張燈為戲,故又稱燈節。
社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在春分前後,為農家祭社祈年的日子。杜甫《遭田父泥飲》詩:「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為秋社,在秋分前後。
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後一百五或一百六日,謂之寒食,禁火三日。一百五或一百六就成了寒食的代稱。元稹《連昌宮詞》:「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菸宮樹綠。」
清明:清明節。古人常不把清明和寒食聯絡起來。
花朝:二月十二日為花朝,又叫百花生日。
上巳:三月上旬的乙個巳日,舊俗此日臨水祓(fu)除不祥,又叫修禊(xi)。三國後,此節日固定在三月三日,變成水邊宴飲、郊外踏春的節日。
杜甫《麗人行》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浴佛節:據傳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的生日。
端午:五月初五日。傳說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這一天競渡,表示要救屈原。唐以後,端午被定為大節日,有賞賜。杜甫《端午日賜衣》詩:「端午被恩榮。」
伏日;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叫初伏,第四個庚日叫中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叫末伏,合稱三伏。伏是伏隱避暑的意思。
七夕:七月七日。晚間是牽牛織女聚會之時。杜牧《七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中元:七月十五日。佛教傳說,目連母親墮入餓鬼道,事物入口,即化為火焰,目連向佛祖求救。佛為他說盂蘭盆經,叫他在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救其母。後代將中元看成是鬼節。
中秋:八月十五日。
重陽:九月初九日。九位陽數,日月皆九,所以稱為重陽。《續齊諧記》:費長房對汝南桓景說,九月九日汝南有大難,帶茱萸囊登山飲菊花酒可以免禍。
冬至:冬至節。古人將冬至看成是節氣的起點,從冬至起,日子就一天天長起來。《史記·律書》:「日冬至,則一陰下藏,一陽上舒。」杜甫《小至》:「冬至陽生春又來。」
臘日:臘是祭名。一般解釋為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今有臘八粥之風。
除夕: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晚上。除是除舊之意。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
四家著名的曆法:
《太初歷》:漢代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確定一年為265.25日,一月為29. 53。此歷在漢成帝時,由劉歆重新編寫,改名為《三統歷》。
《大明曆》:南北朝祖沖之制訂,成歷於宋。此立法考慮到了歲差是其貢獻。
《戊寅元歷》:由傅仁鈞制訂,唐武德二年施行。主要特點是廢除平均朔,改用定朔(因為日月相合的真實數值,各月不等)。
《授時歷》:元代郭守敬、王恂制訂,元至元十八年施行。此歷回歸年採用365.2425日,與當今世界上通用的公曆數值完全一樣,但它要早上幾百年。
古人是怎麼算出來一年有365天的
2樓:小月亮
最早的曆法**於對自然的觀察。草木的枯榮,候鳥的來去,冰雪的侵襲和消退,都是天然的時間標誌。不過,這些時間點過於含混。
拿著石斧獵殺動物的原始人沒什麼意見,靠天吃飯的農夫們卻會大大不滿——晚播種幾天,錯過一場雨水,也許就是顆粒無收。
西元前3000多年前,尼羅河畔的古埃及人發現,每當氾濫的尼羅河水湧到今天的開羅附近時,天空中就會有一顆特別明亮的星星,和太陽同時在地平線上公升起。這顆星星,就是天狼星。
古埃及人在竹竿上刻下時間,然後進行比較,發現天狼星的運轉週期和尼羅河的漲枯同步,總是365天。於是,他們把365天,定義為一年;將尼羅河開始氾濫、天狼星出現之時,稱之為歲首;接著,從歲末選出5天,當作宗教節日,用以侍奉神祇,感謝神們賜予他們五穀。
剩下的日子,正好是360天,等分成12個月、3個季度。第1季度叫做「阿赫特」,意為氾濫,是尼羅河氾濫的季節;第2季叫做「佩雷特」,「出」的意思,指河水退去、土地露出水面,世博中和農作物生長的季節;第3季則是收穫、儲存食物的季節,收拾田地,等待下一次氾濫季節的到來。[1]
古埃及曆法
跟原始曆法相比,古埃及人的太陽曆無疑精準許多。不過,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實際時間是365.24天。
也就是說,古埃及歷1年少了四分之一天。不要小看這6個小時的差異。1年少6個小時,4年就是1天,2023年,就是1年。
究其根本,古人既沒有完善的天體執行理論,又沒有精密的觀測裝置,不管怎麼改進演算法,曆法中的「年」(從歲首到歲末),總是比事實上的「年」(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少那麼一點。
這時候,就需要「置潤」來救場了。
以中國為例,唐代一行(公元683~727)制定《大衍曆》的時候,人們普遍相信,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星星和太陽一樣,東昇西落。這自然和事實相去甚遠。
不過,古人有古人的智慧型。那就是,不去管它。
中國古代的行星運動理論,有兩部分組成。
第一步,假設行星圍繞地面做勻速圓周運動。選擇某些特定的時刻(比如某顆星星剛出現的時候、剛消失的時候),在某些特定的位置(比如國土最北、最南),觀測行星的位置,計算其在這些關節點之間的移動時間和距離,將這些記錄下來,繪製成一張天文表。
古人選取的行星觀測節點
第二步,根據天文表,在各關節點之間的空白時間,設計一套修正演算法,計算行星在任意時刻的執行速度。
大衍曆火星匯合週期表
如此一來,就能在理論未突破的情況下,利用現有觀測手段,盡量接近實際情況。
這種修正,反映在曆法上,就是設定閏月。
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曆」,是19年7潤。在19年中增加7個閏月,使曆法年和地日運動週期盡可能地接近,同時讓某些節氣固定在某些月份,以方面農業生產。
在西方,則是儒略曆。
西元前1世紀,羅馬成為了地跨歐、亞、非三個大陸的超級大國。隨著國土的擴張,原有曆法的缺陷也日漸暴露。於是,儒略.
凱撒邀請古代及的天文學家主持立法改革。以古埃及太陽曆為基礎,每年12個月,全年365天,每隔3年,增加1天,形成了儒略曆。
凱撒胸像
12個月中,單數月份,即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每月31天;4月、6月、8月、10月、12月,定為30天;2月比較特殊,平年29天,閏年30天。
因為凱撒生於7月,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威,凱撒將7月定名為「儒略」(julius,後來變為july)。
不久,凱撒遇刺身亡,屋大維成了羅馬新的統治者。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屋大維生於8月,屋大維的8月怎麼能比凱撒的7月少一天呢?
所以,屋大維又從2月抽走了一天,加到了8月,還把9月以後的大小月天數全部對換……[3]
儒略曆的精度比之古代及太陽曆更進一步,但是,曆法這個東西,總是越精準越好。儒略曆剛剛頒布的時候,每年的春分為3月21日,等到了公元2023年,實際上的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且繼續北移)已經變成了3月11日,和儒略曆足足差了10天。
春分於是,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決心重新修訂曆法。
每一次曆法修正都包含著學者們的心血,這一次,格里高利十三也不是乙個人在戰鬥。
2023年,哥白尼通過對前人的總結和自己的計算,寫出了《要釋》。在這本薄薄的小冊子裡,哥白尼斷言,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則一邊自轉、一邊圍繞太陽運轉,行星運動的「逆行」現象,是因為地球執行所造成的錯覺。
這些學說在現在看來稀鬆平常、甚至頗有漏洞,在當時卻是驚世駭俗。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麼上帝在**呢?
所以,哥白尼只敢跟朋友交流自己的想法。
不過,哥白尼也留了一手。他把自己的歷年觀測的資料,告訴了教皇保羅三世。這些資料從此在教廷流傳,成為了格里高利曆的基礎。
哥白尼畫像
格里高利曆的變化主要有兩個:乙個是調整閏月,將原本的4年1潤改為400年97潤;乙個是消除多餘的10天。
這時候就看出教權的「好處」了。格里高利十三直接規定,2023年10月4日的次日為10月15日。[5]也就是說,如果你在2023年的10月4日睡去,第二天醒來,那麼,你已經睡了10天……
因為較為準確、又很好地銜接了舊曆,所以,格里高利歷不斷被其他國家接受,流傳至今,成為全世界絕大多數地區的通用曆法。這就是公曆。
古人是如何勘探金礦並開採黃金的,古人是如何探測金礦的?
古代金礦開採的各種方法金礦的採選 1 開採金礦床的型別金礦資源主要分兩大類 一類為脈金礦,礦床大多分布在高山地區,由內力地質作用 主要是火山作用 岩漿作用 變質作用 形成,脈金礦又稱山金礦 內生金礦 另一類為砂金礦,由山金礦露出地面後,經過長期風化剝蝕,破碎成金粒 金片 金末,又通過風 流水等的搬運...
古人對聯平仄是如何要求的古人對聯平仄是如何要求的?
1 上聯尾字仄聲,下聯尾字平聲。2 上下聯偶數字置的字要平仄相對,奇數字置的字可對可不對,就是常說的1 3 5不論,2 4 6分明。另外,不同字數的對聯,整句聯的平仄結構也有一定要求,中國楹聯學會釋出聯律通則 試行 裡,有關於格律的詳細要求,樓主仔細看看,表示平聲,表示仄聲,答案滿意請及時採納,謝謝...
古人是如何探測金礦的,古人怎麼探測金礦以及提取流程和方法
古人怎麼探測金礦 一 在溪裡找 在壽山溪裡找到田黃石的鵝卵石,其源頭的高山必有礦脈。清初長樂縣李哥化在溪裡發現溪蛋石,遂花錢買下月洋山,囑咐後代子孫 月洋山賣皮不賣骨。他斷定在月洋山的山巖裡必蘊藏有數量不菲的壽山石礦。後來人們果然在月洋山開採到 芙蓉石 二 在山上找獨石 由次火山岩經過風雨的剝蝕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