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院哲學與中世紀早期的神學的主要區別是經院哲學越

2021-03-04 06:16:05 字數 5590 閱讀 5067

1樓:匿名使用者

教父學是一種**教神學或**教哲學,它是經院哲學的前身。在**教產生初期,還沒有出現**教神學,只是一些自稱是上帝的使徒們到處宣揚耶穌**的神蹟,傳播上帝救世的福音,這是**教使徒傳道時期。公元二世紀中葉至五世紀,在**教使徒中出現了一些護教人物,他們不僅宣傳**教的信仰,而且努力把**教基本信條教義化、系統化、理論化。

他們逐漸成為解說**教信條的權威,被信徒們尊稱為「教父」或「博士」。他們的神學理論被稱為「教父學」。這是形成**教正統教義、**教神學的時期。

教父們按照羅馬統治者的意志,利用新斯多葛主義、新柏拉圖主義等庸俗哲學,對《聖經》的信條進行加工,制訂了一整套**教教義,即**教神學。主要內容有:(1)「一神」說。

認為上帝是唯一的神,唯一的造物主,只有篤信一神的信仰才是唯一真實的信仰,宣揚一神、一主、一信、一教的神學教條。(2)「三位一體」說。認為上帝具有聖父、聖子、聖靈三重「神格」,三者又同屬於乙個神的「本體」。

(3)「創世」說。認為上帝從虛無中創造了人和整個世界。(4)「原罪」說。

認為人類祖先亞當和夏娃在天堂的後花園(「伊甸」樂園)裡偷吃了上帝「智慧型果」,犯了原罪。因此,他們的子子孫孫一生下來就是有罪的。(5)「救贖」說。

認為世人受苦受難進行贖罪,但無法自救,只能指望上帝派遣救世主下凡,教導人們信奉上帝,忍受現世苦難,來世可以得救。(6)「天國報應」說。認為人們要使自己死後公升入天堂,就必須接受天命所確定的身份,鄙棄一切物質慾望,過禁慾的生活;否則,死後就要受到懲罰,打入地獄。

(7)「天啟」說。認為人們的認識和理性要服從信仰,信仰完全來自上帝的啟示。一切真理都是「天啟」的產物。

《聖經》就是上帝啟示的記錄,是信仰的柱石和基礎,是一切言行根據和準則。經院哲學是歐洲中世紀佔統治地位的哲學,它是從古代奴隸主**教神學演變和發展而來的。公元九世紀以前,西歐曾出現了一些哲學家,但影響不大。

到了九世紀以後,才產生了經院哲學,並逐步成為佔統治地位的哲學。由於**教對經院哲學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決定作用,而教父學又是經院哲學的前身,所以要了解經院哲學,必須先了解**教和教父學。

新托馬斯主義和中世紀經院哲學的區別

2樓:匿名使用者

19世紀末出bai現於西方的一種基du

督教哲學的新形態,

zhi羅馬天主

dao教會的官方哲內學。亦稱新經院容哲學。它淵源於中世紀托馬斯·阿奎那的學說,是乙個具有完整的以上帝為核心、以信仰為前提、以神學為根據的宗教唯心主義理論體系。

中世紀**教經院哲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3樓:正達美

經院哲學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共相和殊相、一般與個別之間的關係問題。圍繞這個問題的爭論,使哲學家們分成了兩大派別:一些哲學家主張普遍的共相是真正的實在,殊相或個別的東西不過是現象,而另一些哲學家則認為個別的東西才是真實的存在,共相不過是概念、語詞而已,並沒有實際存在的意義。

前者被稱為「唯實論」(reali**),後者被稱為「唯名論」(nominali**)。

1運用理性形式通過抽象而煩瑣的辯證方**證**教信仰.

2共相與個別、信仰與理性的關係 的爭論

3唯名論與唯實論之爭 。唯實論認為,一般先於個別,是存在於個別事物之外的一種實在;唯名論則相反,認為只有個別事物是實在的,一般知識是人們用來表示個別事物的名稱和概念,他沒有實在性。唯名論與唯實論之爭仍顯現著人類的哲學思維在向前邁進

4樓:風中的紙屑

經院哲學是與宗教神學相結合的唯心主義哲學,屬於歐洲中世紀特有的哲學形態,是天主教教會用來訓練神職人員,在其所設經院中教授的理論,故名經院哲學。它是運用理性形式,通過抽象的、煩瑣的辯證方**證**教信仰、為宗教神學服務的思辨哲學。

1、產生

產生於11~14世紀查理曼帝國的宮廷學校及歐洲**教的大修道院和附屬學校中產生的教會學院的一種哲學思潮。它是運用理性形式,通過抽象的、煩瑣的辯證方**證**教信仰、為宗教神學服務的思辨哲學。因為教師和學者被稱為經院學者(經師),故取名經院哲學。

2、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早期中世紀思想家只是對**教的聖經、信條加以闡述,或對文獻、經籍的一些段落進行註釋。到11世紀,受伊斯蘭影響,在歐洲大陸遺失已久的亞里斯多德主義重回歐洲大陸,神學命題日益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人們將正反兩面的理由或意見列舉出來,然後加以分析,得出結論。

當時稱這種方法為辯證法。經院哲學家們利用這種方法闡述各自的觀點,圍繞共相與個別,信仰與理性的關係了長期的爭論,形成了唯名論與實在論兩大派別。

①貝倫迦爾:辯證方法原則。

②安瑟爾謨:三位一體

③a.奧古斯丁:原罪說

④羅瑟林:唯名論者

⑤香浦的威廉:極端實在論。

簡答題 經院哲學對中世紀大學的影響

5樓:匿名使用者

西方大學大概創於十一世紀中,最早為義大利薩拉羅大學,建於2023年,是一所醫學大學,有了早期大學的形式,稍後期亦出現了另外兩所「母大學」,波隆納大學(法學大學)和巴黎大學(經院神學大學),慢慢其它地區亦不用原先的寺院學校形式,仿照三所「母大學」建設大學。大學本是阿拉伯文化的產物,本源是圖書館,學者在其中與追隨者坐而論道,討論伊斯蘭神學,這種形式到了歐洲,就為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所佔有,變成了主要為研習經院哲學的大學。

「經院哲學」指的是在查理曼帝國的宮廷學校及**教修道院和主教學校發展出來的**教哲學。這些學校是研究神學和哲學的中心,學校的教師和學者被稱為經院學者(經師,scholasticus),其哲學被稱為「經院哲學」(scholastici**)。經院哲學家大都是教會裡的主教或教父。

經院哲學的先驅是蘇格蘭的j. s. erigena(815?

-887?),其以邏輯方式處理權威言論及共相的存在與真實性問題。

經院哲學和大學是互生互利,相輔相承的關係。隨著大學的誕生,經院哲學因而盛行。經院哲學也促成歐洲大學的建立,使得神學高居萬學之上。

中世統的大學課程,主要受到經院哲學影響,學生修習的邏輯、倫理學、形上學、自然神學幾個學科,其它學科,包括醫學,都要在神學、哲學指導之下發展。

當時經院哲學家柏弗利曾把柏拉圖與阿裡士多德的思想歧異歸納為共相的三個問題:1. 共相是獨立存在的實體,還是僅存在於人的思想之中?

2. 若共相是實體,它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3.

若共相是無形的,它與可感之物是分離的還是存在於可感之物中?這些問題後來成為唯名論及唯實論之爭的基礎。而學者們在大學裡所**的最重要經院哲學問題也就是唯實論與唯名論之爭、經院哲學**的最主要問題是共相和殊相 、普遍與個別之間關係的問題。。

中世紀大學的出現,可說是恢復阿裡士多德對神的崇敬,矮化了柏拉圖學說。這點符合當時經院神學的發展。當時重要學者均加入唯實唯名之爭,學術研究蔚成風氣,武鬥變成文鬥。

中世紀兩大教士團體dominican order及franciscan order佔據巴黎大學的教授職位,以阿裡士多德學說來作為宗教教義的哲學根基,區分信仰和理性(前者高於後者)。

經院哲學中的「經院」兩字何意?

6樓:喬索隆

經院哲學之所以叫「經院」,是由於當時它主要在公教會(或天主教)學校裡傳授;研究哲多為神學家,主教;內容是以神學為背景的哲學。

所以,用你的話,把「經院」解釋成是「**教講經傳經念經的院落」,意思算對,卻不甚準確。

事實上,經院指的是教會或修道院辦的學校。

7樓:匿名使用者

經院哲學

興起於11世紀,12-13世紀達到鼎盛,15世紀以後逐漸走向瓦解。它是與宗教神學相結合的唯心主義哲學,屬於歐洲中世紀特有的哲學形態,是天主教教會用來訓練神職人員,在其所設經院中教授的理論,故名經院哲學。其代表人物有安瑟倫、托馬斯·阿奎那等,經院哲學並不研究自然界和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它的主要任務是對天主教教義、教條進行論證,以神靈、天使和天國中的事物為物件。

當然,在神學允許的範圍內也討論了一些哲學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關於一般和個別的關係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激烈鬥爭的兩派,即唯名論和唯實論。唯實論認為,一般先於個別,是存在於個別事物之外的一種實在;唯名論則相反,認為只有個別事物是實在的,一般知識是人們用來表示個別事物的名稱和概念,他沒有實在性。中世紀是哲學變為神學的婢女的蒙難期,經院哲學是理性思維產生的怪胎,但其內部唯名論與唯實論之爭仍顯現著人類的哲學思維在向前邁進。

經院哲學(scholatici**)是一種為宗教神學服務的思辨哲學。它的研究只允許在**教教義的範圍內自由思維,為信仰找合理的根據。它反對離開教義而依靠理性和實踐去認識和研究現實。

因而其結論也不受經驗和實踐的檢驗。經院哲學往往爭論一些荒唐的問題,如「天堂裡的玫瑰花有沒有刺?」「上帝能否製造出自己舉不起來的石頭?

」「天使吃什麼?」「一根針尖上能站多少天使?」「到世界末日,死人復活時,是青年還是老年?

」「鼴鼠有沒有眼睛?」等等,都是一些脫離實際、煩瑣空洞的抽象議論。

經院哲**用理性形式通過抽象而煩瑣的辯證方**證**教信仰。經院哲學家們圍繞著共相與個別、信仰與理性的關係了長期的鬥爭,形成了「唯實論」和「唯名論」兩個派別。唯名論的代表是法蘭西的羅瑟琳(rucelinus,1050—1108)。

他認為,只有個別的東西有實在性,「共相」或「一般」只是個名稱、概念。這種思想在宗教上,否認了三位一體的最高神,只承認分別存在的聖父、聖子、聖靈。唯名論接近真理,但它不能說明一般與個別的矛盾統一關係,不能作出徹底唯物主義的結論。

唯名論沒有擺脫唯心主義體系而成為獨樹一幟的唯物主義哲學,只是表現出新世界觀發展的趨勢。唯實論的代表是安瑟爾謨(anselmus,1033—1108)。他認為,真實存在的是「共相」,不是具體的個別的事物,只是「一般」是惟一的實在。

這種思想在宗教上,承認普遍的教會存在,認為個別的教會是從屬的,承認三位一體的最高的神的存在,認為三位分離的神是從屬的。「唯實論」是正統經院哲學,是官方教會用以維護正宗神學、教會的最高統治地位和封建秩序的理論基礎。作為非正統派的唯名論主張自由爭論**教的思想體系,反對教權至上,政治上傾向王權。

當時城市市民的異端運動、自由思想運動和新興工商業階層發展實驗科學是同唯名論思潮有聯絡的。因此,唯名論同唯實論的鬥爭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經院哲學的集大成者是托馬斯•阿奎那斯(thomas aquinas,1225—1274)。他是義大利神學家和經院哲學家,曾先後充任亞歷山卓四世(1254—1261在位)、烏爾班四世(1261—1264在位)和克力門特四世(1265—1268在位)三個教皇的教廷神學教授及法王路易九世的顧問,屬經院哲學唯實論者。由於他著述甚廣,有「天使博士」(doctor angelicus)之稱。

他又被稱為「神學之王」。阿奎那斯的主要著作有:《論存在與本質》、《哲學大全》、《亞里斯多德〈政治學〉註釋》、《神學大全》等。

其中《神學大權》是他論述神學思想最重要的、最系統的著作,是經院哲學的百科全書。他鼓吹教皇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位於世俗君主之上,而封建等級的劃分是上帝的安排。他的神學著作,教會加以編輯,成為**教神學的典範,其權威僅次於《聖經》。

阿奎那斯說,如果知識不以論證上帝為目的,則任何知識都是罪惡。他創立的「宇宙秩序論」認為,宇宙秩序是上帝按等級體系進行安排的。最底一級的是無生命界,再上是植物界,再上是動物界,再按等級階梯上公升到人、聖徒、天使,至高無上的是上帝。

在宇宙秩序中,下級服從上級,上級統御下級,層層統御,層層歸屬,最後統屬上帝。如果人想改變上帝的安排,去提高等級,那是犯罪的。2023年,教皇立奧十三世在《永恆之父》中通諭將阿奎那斯的學說確立為教會哲學的最高權威。

教會和一切封建勢力,都把它當作最重要的思想**,來維護其統治地位和正統信仰,扼殺和窒息一切進步思想。

為什麼說中世紀經院哲學為近代科學的出現做好了準備

1 中世紀經院哲學 中世紀向來被認為是西方科學發展的空白期,然而其主流學術形態 經院哲學傳承了古希臘哲學的柏拉圖主義傳統,並使得其關於自然有秩序和可理解的信條逐漸成為人們心中不證自明的信念,為近代西方自然科學的產生打下了良好的形上學基礎,以至人們無需再為科學何以可能的問題進行爭論,而直接進入方 的 ...

羅馬時期與中世紀,古羅馬時期建築和早期中世紀建築的不同點

羅馬分為王政時代,共和國,和羅馬帝國3個時期。羅馬王政時代是指古羅馬在西元前753年到前509年這一時期,又稱為羅馬王國,伊特魯里亞時期。是羅馬從原始社會的公社制度向國家過渡時期。此時的古羅馬還沒有成為強大的帝國,只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小鎮,尚未建立共和國,是乙個傳統的君主制國家。羅馬共和國是古羅馬在...

文藝復興藝術與中世紀藝術的異同中世紀美術與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的區別

達文西義大利盛期文藝復興三傑 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葉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全盛時期,16世紀達到了繁榮的頂點。在此以前,15世紀的文藝復興美術已基本完成了掌握現實主義表現方法的任務,透視法則與人體結構的科學知識已相當豐富,在此基礎上,16世紀的藝術家們便可集中全力於藝術典型的創造。文藝復興不只是恢復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