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前代的漏壺精度人們是怎麼認為的

2021-03-04 06:02:00 字數 1723 閱讀 1601

1樓:漫閱科技

對於前代的漏壺精度,只能從文字材料中去推求。有人認

為,將一天分為100刻的計時制度在商代出現時必須有能讀到「刻」的計時工具,而直到西漢時漏刻的精度不會高於1刻。又有人認為東漢時漏壺測量精度可達0.5刻左右(《自然科學史研究》第二卷4期,2023年,第306頁),而隋唐以後漏刻精度可達1~2分鐘之內,宋代燕肅蓮花漏的誤差(指一晝夜的誤差)最多約為1分鐘。

在中國古代漏壺的計時精度如何?

2樓:漫閱科技

這是乙個看來容易實際難的問題,雖有不少人做了很多任務作,但迄今為止並沒有一致的看法。這固然有許多客觀的困難,如古代漏壺實物完整保留至今的很少。在20世紀50年代有人對故宮交泰殿漏壺做了實驗,結果是每小時漏水3.

5公斤,每天要漏84公斤水,24小時誤差為10分鐘左右。對於前代的漏壺精度,只能從文字材料中去推求。有人認為,將一天分為100刻的計時制度在商代出現時必須有能讀到「刻」的計時工具,而直到西漢時漏刻的精度不會高於1刻。

又有人認為東漢時漏壺測量精度可達0.5刻左右(《自然科學史研究》第二卷4期,2023年,第306頁),而隋唐以後漏刻精度可達1-2分鐘之內,宋代燕肅蓮花漏的誤差(指一晝夜的誤差)最多約為1分鐘。

各個時期漏壺精度是什麼?

3樓:漫閱科技

到了宋代,有燕肅平水壺的發明,又有沈括將平水壺增至二級,漏壺精度當有提高,但說其最多約為1分鐘,看來理由並不充足。李廣申在2023年曾經著文,認為《新儀象法要》中記昏曉中星和太陽方位用了「弱」、「少弱」等字眼,表明赤經觀測精度為1/12度,相當於20秒,以此認為當時漏壺計時精度達20秒。後來李志超在2023年著文,認為沈括的漏壺20秒相應於箭桿上1/4公釐的長度,這是可以達到的讀數精度,因而認為20秒的結論是對的。

其實,李廣申的證據「弱」、「少弱」等詞在《後漢書•律曆志》、《晉書•律曆志》中記載昏旦中星時都已用過,並不能認為東漢、晉代的漏壺精度已達20秒。至於將箭刻的讀數精度當作漏壺的計時精度,這其間包含有概念性誤會。當然,箭刻上的讀數是由漏壺的漏水決定的,箭刻的刻度越細,讀數精度越高,但它同漏壺的計時精度完全是另一碼事。

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手錶每天誤差是5分鐘,但只要它是長三針的,任何時候都可以讀到幾點幾分幾秒,殊不知這個讀數與真實時間相去甚遠。這只能表示該手錶讀數精度是1秒,完全不能代表它的走時精度,這個道理是極其明顯的。正因為這個原因,任何守時和授時儀器都要同時間標準作比對,得出時號改正和每台鐘的日速。

日速(一天的快慢量)才是表示計時器精度的量。我國古代雖然沒有時間基準、時號改正和日速這樣的概念,但很早就知道用測日影和觀測恆星的方法同漏刻作比對,以校準漏刻。在這裡,圭表測景所得到的真太陽時和觀星得到的恆星時被看成了時間基準,古人並不知道這兩者之不同,我們也不必苛求。

但是,上述問題又給我們提出了中國漏刻研究中的另乙個重大問題,即漏刻如何校準和操作。

沈括在校準漏壺精度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4樓:漫閱科技

在研究校準漏壺精度的過程中,沈括用漏刻發現了真太陽日不均勻的問題,這個問題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興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過去的漏刻家總以為冬日水澀,夏日水利,造成漏刻遲疾,與天運不符。他從理論上考慮,認為「冬至日行速,天運已期,而日未至表,故百刻而有餘;夏至日行遲,天運未期,而日已過錶,故不及百刻」。

沈括第一次提出了太陽視運動不均勻引起真太陽日(太陽連續二次到達正南方的時間間隔為乙個真太陽日)長度不等的問題,這是難能可貴的。

神奇寶貝黑白送前代化石是怎麼得到的

通關後到螺旋山內可獲得前作化石!一週目後 化石研究員每天會隨機贈送乙個非龜殼化石與羽毛化石的化石!螺旋山位於7號道路上部 雪花市左側!最底層穿冬天衣服的npc就是化石研究員!口袋妖怪黑白如何獲得另乙個化石?我玩正版白,選了鳥。通關後在7號路那座山的最底層和乙個穿冬天衣服的npc談話,他每天都會給你一...

佛主是尼泊爾人,怎麼變成印度人的

佛祖出生地現在屬於尼泊爾,但是在古代是屬於印度體系的地區。你說的釋迦佛嗎?釋迦牟尼佛就是在印度降生的。釋迦牟尼佛是印度人,可是,為什麼印度現在變成這樣了 釋迦牟尼來佛不是印度人。釋迦佛 自是尼泊爾的人。bai 尼泊爾屬du 於古印度zhi的北印度。就算釋迦佛是印度人,dao但是因為隨著伊斯蘭教和印度...

酒精度數如何計算,白酒的度數是怎麼計算的呢

酒的度數表示酒中含乙醇的體積百分比,通常是以20 時的體積比表示的,如50度的酒,表示在100毫升的酒中,含有乙醇50毫升 20 酒精度一般是以容量來計算,故在酒精濃度後,會加上 vol.以示與重量計算之區分。啤酒的度數則不表示乙醇的含量,而是表示啤酒生產原料,也就是麥芽汁的濃度,以12度的啤酒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