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不 bù
副詞義:
1、象形。甲骨文本形,上面像花蒂的子房,下面像花蕊下垂形。①本義:
萼足。《詩·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
」鄭箋:「承華者曰鄂。」②副詞。
不。《荀子》:「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2、用在動詞、形容詞或個別副詞前,表示否定.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韓非子·喻老》
老婦不聞也。——《戰國策·趙策》
被驅不異犬與雞。——唐·杜甫《兵車行》
後遂不復至。——明·魏禧《大鐵椎傳》
3、無須前面的先決條件而出現後面的行為和狀態。如:不問而知、不寒而慄、不翼而飛等。
4、作為虛詞,表示缺乏或忽視某種行動。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等。
5、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釁鼓。——《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6、古同「否」(fǒu)。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唐·韓愈《師說》
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與不?——《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助詞義:
1、用來加強語氣。
2、用來調整音節。
徒御不驚,大庖不盈。——《詩·小雅》。毛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
形容詞義:
1、通「丕」(pī)。大。
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詩·周頌·清廟》
不有而醜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無。——《管子·心術》
動詞義:
1、沒有。如不學無術等。
文言文中的「不」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同「否」(fǒu)
助詞:用來加強語氣。
形容詞:通「丕」(pī),大
拼 音 :bù
現代漢語:
1.副詞。
2.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
不多。不法。不料。
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
不速之客。
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疑問:他現在身體好不?
出處: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韓非子·喻老》
老婦不聞也。——《戰國策·趙策》
被驅不異犬與雞。——唐·杜甫《兵車行》
後遂不復至。——明·魏禧《大鐵椎傳》
不同凡響造句:
***是乙個不同凡響的人物。
王導演,你這場戲的設計,真是自不待言,不同凡響啊!
你可以做最不同凡響的事情,無論發生什麼。
哥哥下圍棋還真是不同凡響,在這次全市業餘棋手大賽中竟然得了冠軍。
王導演,你這場戲的設計,真是自出機杼,不同凡響啊!
3樓:商莎仇尋芹
同「否」
問其妻曰:「汝見我不?」
問自己的妻子說:「你看不看得見我?」
文言文裡面的不就是什麼意思啊?
4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完成。
《史記·禮書》:「今上即位,招致儒術之士,令共定儀,十餘年不就。」 宋 曾鞏 《目錄序》:「 思廉 遂受詔為《陳書》,久之猶不就。」
就,會意字,京尤會意,「京」意為高,「尤」意為特別.所以「就」的本義是到高處去住.
如《說文》:就,就高也.從京從尤.尤,異於凡也.
就還有一義,靠近,走近,趨向.
如《廣韻》:就,即也.
還如《莊子·齊物論》:不就利,不違害.
但隨著時代發展,「就」的含義也慢慢的有所延伸.
文言文中的或什麼意思
5樓:drar_迪麗熱巴
1、 又如:或人(某人。不稱名而暗指的人。有些人)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或語公(袁可立):「此弄臣,奈何窘之?」——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2、又如:或時(有時);或一,或種(某種);或日(某日,有一天)3、用作虛詞
君實或見恕。——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或異二者之為。——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4、表示假設。猶倘若,假使。如:
或若(假使,倘或)古文本中,「國」(繁體字為國)字從口從或,究竟是「口」還是「或「為原形,眾說紛紜。馬敘倫先生主張口為國之原字,......日本學者後藤朝太郎則主張「或」為國(國)之原字。
他認為加以口者,系秦漢以後之事。並於《國家學會》雜誌第二十七卷第六號上發表**,說之如下:「國(國)字作口,乃秦漢以來之事,周代春秋戰國時代,只有或字。
」按:或為戈與口之合體,後漢許慎於《說文解字》中亦曰,或者,邦也。
6樓:老馬克必須回來
(1)表示選擇或列舉.、
(2)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狀況或行動之間的乙個抉擇.
(3)近似、可疑或不肯定.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內(4)兩個詞或兩個短語同義、等義或替換的性質
7樓:匿名使用者
或:有時,有人,有的人,或許
8樓:迷你必死
1.有人
2.有的人
3.有的
4.或許
5.有時
9樓:我真的愛範
表示:有的。。。有的。。。有的。。。
10樓:犁堯岑瑛琭
「或」一般表示的意思可能有以下幾種
1、選擇關係:或者
2、也許:或許
3、物主代詞:有的,有些,比如:小動物們姿態各異,或抓耳撈腮,或安詳睡覺。
下面給出兩句,樓主可練習一下是什麼意思:
1、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代詞)2、殷其弗或亂正四方。――《書·微子》
希望能對樓主有所幫助,謝謝!
11樓:匿名使用者
「及」在文言文中的字義如下:
1、用作動詞,意思是:趕上;追上。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釋義:追到河邊,(孟明等人)已登舟離岸了。
2、用作動詞,意思是:至;到;到達。
出處: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釋義:農夫把春天到了的訊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
3、用作動詞,意思是:遭遇;遇到。
出處:春秋·佚名《叔向賀貧》:「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於難。」
釋義:犯法胡為,放利聚財,該當遭到禍難。
4、用作動詞,意思是:推及;涉及。
出處:先秦·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釋義:敬愛自己的長輩,進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
5、用作動詞,意思是:來得及。
出處:漢·劉向 《荊軻刺秦王》:「方急時,不及召下兵。」
釋義: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及召來侍衛。
6、用作動詞,意思是:趕得上;比得上。
出處:先秦·佚名《鄒忌諷齊王納諫》:「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釋義: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7、用作介詞,意思是:等到;到了。
出處:魏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釋義: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
8、用作介詞,意思是:趁著。
出處:先秦·左丘明 《子魚論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釋義: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
9、用作介詞,意思是:跟,與。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屈完及諸侯盟。」
釋義:後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10、用作連詞,意思是:和,與。
出處:魏晉·李密 《陳情表》:「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釋義: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
憩在文言文裡是什麼意思,在文言文中什麼字代表想念,思念,愛慕的意思?
憩在文言文裡的意思是 休息 例如 策扶老以流憩。晉 陶淵明 歸去來兮辭 1。休息 小 息,少 小 片刻 2。動 休息 rest have a rest 憩,息也。爾雅 召伯所憩。詩 召南 甘棠 策扶老以流憩。晉 陶淵明 歸去來兮辭 憩書齋。清 袁枚 祭妹文 又如 小憩 同作同憩 憩止 歇息,休息 憩...
文言文坐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坐有哪些意思
一是因為。例如 停車坐愛楓林晚。二是坐鎮。例如 坐擁天下。三是通 座 座位。文言文中 坐 有哪些意思 坐 的意義和用法 1 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席,臀部壓在腳跟上.如 項王 項伯東向坐.史記 項羽本紀 2 犯罪.如 王曰 何坐?曰 坐盜.晏子春秋 3 株連受罰.如 副有罪,當相坐.班固 蘇武 4 訴...
使在文言文裡是什麼意思,使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動詞 1.出使 2.派遣 名詞 使臣 出使的人 使 1 用 2 派,差譴 3 讓,令,叫 4 假若 5 奉命辦事的人 一 給二 讓 1 派遣 2,出使 三 使用 1 名詞。使臣,奉命的人。2 動詞,派遣。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使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使在文言文中含義很多,不過都以動詞為主。使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