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十六.【則】
(一)連詞。
1.表示承接關係。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是\"。例如:
①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鴻門宴》)
②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
③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
④臨視,則蟲集冠上(《促織》)
2.表示條件、假設關係。譯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麼」「就」「便」。
①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②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3.表示並列關係。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似的乙個分句裡,表示分句之間是並列關係。可譯為\"就\",或不譯。
①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②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
③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④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4.表示轉折、讓步關係。表示轉折時,用在後一分句,譯為\"可是\"\"卻\";表示讓步時,用在前一分句,譯為\"雖然\"\"倒是\"。
①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②手裁舉,則雙超忽而躍(《促織》)
③其室則邇,其人甚遠。(《詩經》)
5.表示選擇關係。常和「非」「不」呼應著用,譯為「就是」「不是……就是」。
①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②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勾踐滅吳》)
(二)副詞。
1.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例如:
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2.表對已然或發現的強調。可譯為「已經」「原來」「原來已經」。
①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餚之戰》
(三)名詞。
1.指分項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條數。
①《論語》六則。
2。準則,法則。
①以身作則。
(四)動詞。效法。
①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
(五)通假。同「輒」,總是,常常。
①居則曰:「不吾知也!」
【則是】只當是。
①與竇娥燒一陌兒,則是看你死的孩兒面上。(《竇娥冤》)
【則則】讚嘆的聲音。
①連呼則則。
"為"在古漢語詞典中有哪些解釋?????
2樓:跟著你來
詳細字義
◎ 為為、為 wéi
〈動〉(1) (為的本義是母猴。象形。按字,從爪,古文下象兩母猴相對形)
(2) 假借為「偽」。做,作,幹,搞 [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無為。——《詩·王風·兔爰》
子為不知,我將不墜。——《左傳·定公十二年》
為善者,非善也,故善無以為也。——《管子·樞言》
變化則為生,為生則亂矣。——《管子·心術上》
為,施也。又,成也。——《廣雅》
有客自雲能,帝使為之。——《世說新語·巧藝》
為之難。——《論語》。皇疏:「猶行也。」
可以為師。——《論語》
人之為學。——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推為長。——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為之者較少。——蔡元培《圖畫》
(3) 又如:為事(辦事;成事);為詐(作假);為薪(取薪);為善(做善事);為道(學道,實踐聖道);為頭(居首;從頭開始);為人(做人);為後(立后);為底(治足繭)
(4) 製作;創作 [make;***pose]
造作,為也。——《爾雅》
以為樂器。——《周禮·春官·典同》。注:「為,作也。」
其為衣裘何?以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節用上》
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樑,俯而見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為棺槨。——《莊子·人間世》
應聲便為詩。——《世說新語·文學》
(5) 治理 [administer]
為,治也。——《小爾雅》
諸葛瑾為 豫州。——《世說新語·排調》
(6) 又如:為國(治國);為政(治理國家;執掌國政)
(7) 變成,成為 [be***e]
何遽不為福。——《淮南子·人間訓》
不能為禍。
終為忠臣。——《世說新語·自新》
而改為入。——宋· 洪邁《容齋續筆》
(8) 又如:由徒為師
(9) 是 [be]
不為遠者小。——《列子·湯問》
不為近者熱。
治不病以為功。——《韓非子·喻老》
謂為三橫。——蔡元培《圖畫》
(10) 又如:十尺為一丈
(11) 學習,研究 [study]
群臣為學,門子好辯,商賈外積,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韓非子》
(12) 種植;營作 [plant]
東周欲為稻, 西周不下水, 東周患之。——《戰國策》
(13) 設定;建立 [establish]。如:為法(制定法律;成為法律);為命(撰寫政令、盟會的文辭);為山(建立功業)
(14) 使 [let]
井渫不食,為我心惻。——《易·井》
(15) 以為;認為 [think;bilieve;consider]
為汝多智。——《列子·湯問》
驚為生人。——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我將為無人會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16) 演奏 [play]。如:為樂(奏樂;作樂)
〈名〉姓
詞性變化
◎ 為為 wéi
〈介〉(1) 被 [by]——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
不為酒困。——《論語·子罕》
為鄉里所患。——《世說新語·自新》
為予群從所得。——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為操所先。——《資治通鑑》
悉為逆據。——《廣東軍務記》
(2) 又如:不為表面現象所迷惑;為賊所盜;為敵所敗
(3) 於,在 [in]——表示時間或處所
今之時人,辭官而隱處為鄉邑之下。——《淮南子》
◎ 為為 wéi
《連》(1) 和 [and]——表示並列關係
得之為有財,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孫丑下》
犀首以梁為 齊戰於 承匡而不勝。——《戰國策》
(2) 則,就 [then]——表示承接關係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
(3) 如,若 [if]——表示假設關係
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史記》
(4) 或,抑 [or]——表示選擇關係
助教顧良戲之曰:「汝姓何,是荷葉之荷,為河水之河?」 妥應聲曰:「先生姓顧,是眷顧之顧,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傳》
《太誓》之註不解「五至」,…不知為一日五來,為當異日也。」——《詩·周頌·思文》疏
不審先生梁朝出仕,為復隱居?——《太平廣記》
(5) 又如:為復(還是,抑或);為是(抑或;還是);為當(抑或;還是)
◎ 為為 wéi
〈助〉(1) 的,之 [of]——用於名詞性偏正結構中
豈弟君子,四方為則。——《後漢書》
(2) 賓語前置的標誌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 弈秋之為聽。——《孟子》
(3) 附於單音形容詞後,表示程度、範圍的加深或擴大。如:大為高興;廣為宣傳
(4) 附於表示程度的單音副詞後,加強語意。如:廣為流傳;更為重要
◎ 為為 wéi
《語氣》
(1) 用於句尾,表示反詰、疑問,多與「何」相配合使用。如:何樂而不為
(2) 用於句尾,表示感嘆
予無所用天下為。——《莊子》
何命焉為。——《墨子·公輸》
◎ 為(1) 為 wéi
相為倚伏。——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相為應答。——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3樓:江戶川_新一
◎ 做,行,做事:~人。~時。~難。不~己甚(不做得太過分)。
◎ 當做,認做:以~。認~。習以~常。
◎ 變成:成~。
◎ 是:十兩~一斤。
◎ 治理,處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強調:大~惱火。
◎ 助詞,表示反詰或感嘆:敵未滅,何以家~?
◎ 姓。
◎ 替,給:~民請命。~虎作倀。~國捐軀。
◎ 表目的:~了。~何。
◎ 對,向:不足~外人道。
◎ 幫助,衛護。
"於"在古漢語詞典中有哪些解釋?????
4樓:匿名使用者
於 「於」是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合,構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係。
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範圍、物件、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於」「給」「由於」等。例如:
得復見將軍於此。(《鴻門宴》在)
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公輸》在……方面)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出師表》在……中)
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赤壁之戰》向)
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赤壁之戰》到)
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雲。(《左忠毅公逸事》從、自)
故燕王欲結於君。(《廉頗藺相如列傳》跟、同)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對、對於)
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於侍臣……(《記王忠肅公翱事》給)
2.放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例如:
良曰:「長於臣。」(《鴻門宴》)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勸學》)
有時則只是表示物件的性質和狀態,可不譯。例如:
非常之謀難於猝發……(《五人墓碑記》)
3.放在動詞之後,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例如:
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五人墓碑記》)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4.複音虛詞「於是」,用法與現代漢語的「於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後句的承接或因果關係,與現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現代漢語也這樣用。
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廉頗藺相如列傳》)
吳之民方痛心焉,於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記》)
(二)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後,「於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可根據「於」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在這」「從這」等。
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在這職業上」《捕蛇者說》)
"以"在古漢語詞典中有哪些解釋?????
5樓:舞動藍翼
1、認為,以為
2、用3、原因
4、(介
詞) 因為
5、(介詞) 用
6、(介詞) 憑藉......身份,按照
7、(介詞) 在......時候
8、(連詞) 用法相當於「而」
9、和「上」「下」「東」「西」等連用,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線10、通「已」,已經
然而在古漢語詞典裡的意思,為在古漢語詞典中的意思
要看上下文。一般是分開作兩個詞解釋,然 是 這樣 而 表示轉折。用現代漢語簡單地翻譯過來就是 雖然這樣,但是 為在古漢語詞典中的意思 詳細字義 為為 為 w i 動 1 為的本義是母猴。象形。按字,從爪,古文下象兩母猴相對形 2 假借為 偽 做,作,幹,搞 do act make 我生之初,尚無為。...
為」字在古漢語詞典中有因為的意思,那實際應用有哪些(多弄幾個
左傳 成公九年 為歸 汶陽 之田故,諸侯貳於 晉 唐 李白 登金陵鳳凰台 詩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 不見使人愁。水滸傳 第五一回 雷橫 兄弟,他自犯了該死的罪,我因義氣放了他,出頭不得,上山入夥,我亦為他配在這裡。郭沫若 我的童年 第一篇一 橋的南端有好幾家磨坊,為用水的關係在溪面上斜橫地砌就了一道...
古漢語鄧林為什麼解釋為桃林
有,夸父逐日中寫的 棄其杖,化為鄧林。中 鄧 的意思就是桃樹的意思 棄其杖,化為鄧林 中鄧字讀音是什麼?我剛學完這bai課,我們念du的是 鄧 zhi至於為什麼 鄧dao林 又叫 桃林 老專師給我們解釋屬了一下 我們現在的發言有四種 一聲 二聲 三聲 四聲,但是古代的發音有五種,好像有一種是在把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