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好意思嗎
新技術引發
新革命科技革命引發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推動世界前行。18世紀末英國發明蒸汽機、實現機器代替手工生產,標誌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生,人類從此進入「蒸汽時代」;20世紀初美國福特汽車流水線出現,實現大工廠生產代替手工作坊,標誌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人類由此進入「電氣時代」。進入21世紀,隨著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以及新的生產輔助技術等一系列重大關聯技術的群體突破,整個經濟體系執行效率正在不斷躍遷,人類正在進入以「智慧型製造(或數位化製造)」為主要特徵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前夜。
智慧型軟體、新材料、靈敏機械人、新的製造方法及一系列基於網路的商業服務正在形成合力,產生足以改變經濟社會程序的巨大力量。
得益於諸多數位化製造關鍵技術的突破,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呈現出與前兩次特別是第二次工業革命迥異的特徵:一是從規模生產轉向定製生產,即在生產過程中強化產品內部結構的標準化,以零部件的批量生產來降低成本,同時增加顧客可感知的外部結構的多樣化,以多元化外部構造來滿足個性化需求;二是從剛性生產轉向柔性生產,即以重新組合、重複利用製造子系統等方式,實現整個製造系統的快速組裝和除錯,使其具有很強的包容性、靈活性以及突出的生產能力,從而能夠適應大規模定製生產;三是從工廠生產轉向個體生產,即創意設計者能夠地從網路上獲取產品設計程式和模板,並借助可重構製造業系統,將創意轉化為個性化產品,使得創新者瞬間轉變為製造者;四是從集群生產轉向開放生產,即憑藉發達的網路和通訊技術,生產者的地理集群逐步轉變為網路意義上的虛擬集聚,具有更高的開放性和靈活度,使生產者對市場和技術的變化更加敏感;五是從分工生產轉向融合生產,即製造業與服務業之間關係變得越來越密切,產業邊界漸趨模糊,製造者不單提供產品,更重要的是提供與該產品配套的包括操作程式、配套軟體等在內的完整的服務系統。
新革命帶來新挑戰
第三次工業革命雖然尚處於爆發前夜,但其對傳統國際分工體系的衝擊和重塑作用不容小覷。尤其在生產分配方式以及全球產業資本流向方面產生重大影響,這必將對已深深嵌入國際產業鏈分工的江蘇經濟帶來挑戰:
一是勞動力資源的結構性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對勞動力的解放,同時又提高了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大部分生產工作將由數位化、智慧型化的製造系統完成,從事製造行業的勞動力人數將大幅下降。
顯然,一方面是知識技能層次偏低的廉價勞動力供大於求,另一方面是知識型員工供不應求制約經濟發展,這使得江蘇長期以來的大規模廉價勞動力優勢不復存在。二是外資減少進入並逐漸回流至發達國家。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代,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力會不斷地快速下降,勞動力成本佔總成本的比例會越來越小,同時新生產工藝能滿足個性化、定製化的各種需求,要求生產者要貼近消費者與消費市場。
這些特點都會使過去為追逐低要素成本外移到中國和江蘇的製造業資本發生「回流」。三是關鍵技術領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有可能拉大。為了攫取在即將到來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技術領先優勢、搶占未來的高階產業和價值鏈中的高階環節,歐美等發達國家進一步加大了對關鍵領域技術的攻關力度。
江蘇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雖已取得很大成效、走在全國前列,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研發力量、技術層次、產業化應用等諸多方面仍有不小差距。四是理念和機制等方面還存在不少不相適應的地方。比方說,仍有不少企業堅守「做產品」的理念,而對設計、服務、品牌等重視不夠;有的企業仍然是「乙個產品包打天下」,缺乏對客戶需求的及時了解和快速響應;有的企業習慣了「模仿創新」甚至「拿來主義」,漠視智財權保護。
而很多時候,**角色和定位也不相適應。諸如追求增長速度,熱衷粗放式增長模式的慣性無疑與新工業趨勢相悖。
新挑戰呼喚新準備
挑戰非常嚴峻,機遇不容錯過。對於工業大省江蘇而言,企業在傳統工業領域的競爭優勢正在經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舊的生產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要抓住第三次工業革命蓄勢待發的歷史性機遇,主動作為、提前布局,盡快調整工業戰略,尋求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為迎接新一輪工業革命做好理念、技術、人才、政策和市場等五個方面的準備:
一是理念準備。要在全社會宣傳普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有關知識,擴大影響,營造氛圍,逐步使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理念深入人心;加強對**部門領導尤其是高階領導、企業家的學習和培訓,幫助其系統全面了解第三次工業革命有關理念,幫助其認清形勢、破解難題。二是技術準備。
關鍵技術的成熟和產業化是各國爭奪第三次工業革命先發優勢的主戰場。企業和研發機構要深入分析技術和產業發展的趨勢,適當超前考慮,加大研究力度,力爭站到技術發展的最前沿;**部門要加強政策支援,將促進產業轉型公升級與應對第三次工業革命結合起來。三是人才準備。
適應人才的新要求,加快開展有利於前沿技術突破的科研體制改革、有利於知識型員工培養的教育體制改革。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以及職業培育都要有所變革。同時積極打造人才高地,引進集聚掌握第三次工業革命核心技術的高層次人才。
四是政策準備。第三次工業革命需要的不是單一政策的調整,是系統性的體制機制變革問題,這種系統性變革要求頂層設計和系統性規劃,這對我們是最大的挑戰。要逐步將現有的追求傳統產業規模擴張的「規模趕超型」政策體系,改革為鼓勵新興產業技術進步的「創新導向型」政策體系。
五是市場準備。「大規模定製」要求充分重視市場需求在未來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當前應充分利用我國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層次雙「提公升」的有利條件,將「大規模定製」與促進新興產業成長、啟動「內需」戰略有機結合起來。
要通過應用示範、使用者體驗和會展等形式提公升使用者對未來技術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培育潛在市場的消費群體。
歷史一定是正確的嗎?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 歷史 的選擇」,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最近看到相關說法的似乎又特別多了起來。看得多了,不免心裡就有想法:
這個「歷史的選擇」之說值不值得頂禮膜拜?是否也該推敲一下? 首先乙個問題是,「歷史的選擇」是否就神秘莫測,不容置疑,不容置喙?
可能我們的先人這樣認為過,比如,古人因為認知水平不高,對人的生老病死,對政權的改朝換代總是賦予某些神秘的色彩。特別是統治者出於愚民的需要,他們對自身的出世、對自家政權的建立總是加上「天生異象」、「奉天承運」之類的迷人外套。但如今自然科學與 社會 科學均已非常發達,人們知道,那統統都是騙人的鬼話。
生命的誕生、政權的存廢都可以有一套套淺近而科學的理論來解釋,並且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說「歷史的選擇」云云,我們都可以說,我們每乙個人的出生,也是「歷史的選擇」。不是嗎?
當父母當初孕育生命時,哪乙個不是經過「選擇」的?甚至可以說,隨便哪乙個生命的出生成長至消亡,隨便哪乙個事件的發生發展至結束,隨便哪乙個政權的創立至換代,都是「歷史的選擇」。也就是說,所謂「歷史的選擇」,其實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
其次,歷史的選擇會不會有錯? 古今中外的歷史已經反覆作出明確答案:「歷史的選擇」不但有錯,而且常常錯得離譜,錯得代價巨大,錯得讓人扼腕,錯得讓後人追惜莫及。
隨便舉個例子罷。比如,歷史雖然為古代 中國 人選擇過堯舜,但也選擇了桀紂;雖為漢朝百姓選擇過文帝景帝,但也選擇了後來的桓帝靈帝。歷史雖為 美國 人選擇了華盛頓、林肯、羅斯福,但也為德國人選擇過希特拉,為義大利人選擇過墨索里尼,為日本人選擇過東條英機,為蘇聯人選擇過史達林…… 就拿離我們近一點的歷史說事罷。
記得前幾年,一位著名的傳記作家寫過一部書《歷史選擇了***》,此書內容寫到2023年為止。不知作者為何不繼續寫下去,我想,如果要繼續寫下去,乙個問題不得不面對。那就是,此後的歷史繼續「選擇」***,到底是「選擇」正確還是錯誤?
按我們公認的一貫說法是,57年到76年,近20年的時間裡,那位歷史人物給給國家給人民帶來慘痛損失、巨大災難。如果當初的歷史能及早選擇後來那一位勇於撥亂反正的人物,那該讓我們減少多少損失啊!可惜可嘆,歷史卻沒有作這樣的「選擇」,不僅沒有,那些試圖糾錯者還遭受過殘酷打擊。
現在我們如能勇於直面,我們還能說,那段歷史的選擇是正確的嗎?(為使本文不被河蟹吃掉,就此先打住。) 其三,歷史會不會重作選擇?
會。歷史也會有一天發現自己選擇錯誤,那就會重作選擇。這樣的例子太好找了,不用多說罷。
其四,歷史發現自己起先的選擇錯誤,要重作選擇,我們該怎麼辦?我們能否要求說,「歷史」啊,你的選擇到我這裡為止好嗎?或者說,「歷史」啊,你的選擇只許到我為止,以後不許再選了!
我們有權力這樣說嗎?有能力這樣做嗎?或者說,「歷史」啊,今後你要再選,也只能按照我的意願去選!
——誰能具備決定後來的歷史必須如何選擇的能力? 其五,歷史選「對」的機率是否會有變化?歷史已經證明,隨著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歷史選「對」的機率正在不斷提高,但這需要科學與民主為基本條件。
比如,我們生出 健康 孩子的比率在不斷提高,那得益於優生優育的技術進步。又比如,很多國家再也不會選擇出希特拉、墨索里尼、東條英機與史達林之類的「歷史人物」了,那歸功於他們終於成功地「把統治者關進籠子裡」的制度創新。這是值得後人慶幸的進步,也是人類歷史前進的正確方向。
綜上所述,「歷史選擇」說並不值得頂禮膜拜,也並不是某些人用以謀取壟斷利益,用以自我安慰、不思進取、抱殘守缺、拒絕改變的好藉口。面對「歷史的選擇」,我們唯有虛心面對,改革圖新,以自信坦然的心態迎接歷史的一次又一次選擇。
3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就是過去的事實,沒有正確與錯誤一說,只有真實和虛假的區別。但歷史上的人物卻有正確與錯誤的評價,這必須是與這段歷史無關的後人才能給出的結論。在中國,也許結論要過去很多很多年才能得出,只要有利益人存在,歷史就很難做到真實。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分別在什麼時候
第一次 18世紀60年代 19世紀中期 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第二次 19世紀下半葉 20世紀初 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資訊革命 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第三次 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轉殖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技術成果。有分的
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bai技術成du果 珍妮紡織機 和 蒸zhi汽機車 的發明與傳dao播。第二次回工業革命答主要技術成果 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了發電機,隨後,電燈 電車 電影放映機相繼問世,人類進入了 電氣時代 第三次工業革命主要技術成果 原子能技術 航天技術 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利用與發展,例如蘇聯發 世...
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意義
1 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2 第二次19世紀70年代電力的廣泛應用 3 第三次20世紀四五十 年代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二 意義 1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係來說,工業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