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標準是什麼,有什麼好的好的思想品德

2021-03-04 05:29:17 字數 5586 閱讀 8351

1樓:手機使用者

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於二○○八年九月一日頒布了重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並於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印發了《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這兩個《規範》是教師資格申請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遵守教師職業道德的主要參照標準。此外,還需要對申請認定教師資格者的工作、政治思想表現、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情況、遵守社會公德情況、有無行政處分記錄、有無犯罪記錄等進行考察和核實。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2023年修訂)的主要內容為:

1. 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2. 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3. 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

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4. 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5. 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

衣著得體,語言規範,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

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 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主要內容是:

1. 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依法履行教師職責,維護社會穩定和校園和諧。不得有損害國家利益和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言行。

2. 敬業愛生。忠誠人民教育事業,樹立崇高職業理想,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為己任。

恪盡職守,甘於奉獻。終身學習,刻苦鑽研。真心關愛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公正對待學生,做學生良師益友。

不得損害學生和學校的合法權益。

3. 教書育人。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

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思結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嚴慈相濟,教學相長,誨人不倦。

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拒絕學生的合理要求。不得從事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

4. 嚴謹治學。弘揚科學精神,勇於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精益求精。

實事求是,發揚民主,團結合作,協同創新。秉持學術良知,恪守學術規範。尊重他人勞動和學術成果,維護學術自由和學術尊嚴。

誠實守信,力戒浮躁。堅決抵制學術失範和學術不端行為。

5.服務社會。勇擔社會責任,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類進步服務。

傳播優秀文化,普及科學知識。熱心公益,服務大眾。主動參與社會實踐,自覺承擔社會義務,積極提供專業服務。

堅決反對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

6.為人師表。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淡泊名利,志存高遠。樹立優良學風教風,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和學識風範教育感染學生。模範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正義,引領社會風尚。

言行雅正,舉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從教,以身作則。自覺抵制有損教師職業聲譽的行為。

有什麼好的好的思想品德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思想道德行為規範

1、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維護國家的尊嚴和利益,不做有損國格的事。公升國旗、奏國歌進要脫帽肅立,行注目禮。

2、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用科學的態度分析和處理事物。

3、 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習慣,不叫侮辱性綽號;新生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創造,不斷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 熱愛集體,團結同學,愛班、愛校;互助、互諒、互讓,不搞小山頭、小幫派,不欺侮弱小的同學;維護集體榮譽,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5、 尊老愛幼,關心他人,助人為樂,拾金不昧。

6、 惜時守信,誠實待人,答應別人的事要按時做至,做不到時表示歉意;借用他人代物要及時歸還,杜絕小偷小措的不良行為。

7、 自覺接受教職員工的教育和指導;尊重父母的意見和教誨,經常把自己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情況告訴父母。

8、 不參與團夥和封建迷信活動;不參與賭博;不擅自到營業性歌舞廳娛樂;不到遊戲機室和網咖活動;自覺抵制反動、淫穢報刊和音像製品,做到不看、不聽、不唱、不傳播。

9、 乘車、乘船要自覺購票,不爭搶座位,主動向老、弱、病、殘、年幼者和孕婦讓座。

10、 熱心社群工作,志願幫助殘疾人士,為有需要的人士服務。

11、 見義勇為,敢於正確制止違***公德的行為;勇於正確救助遇險者。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當難做,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我國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著相對疲軟的狀況,很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乙個原因是長期以來我們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養。

我以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就猶如無根的浮萍,總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原因在於:第一,人格是人生價值觀念形成的穩定的心理基礎。

人的價值觀念必須統一和穩定,而這就需要乙個人的心理過程及其人格形態是統一而穩定的。否則,**的人格只能產生**的觀念。第二,人格是形成特定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內在心理依據。

世界觀是對於世界的認識,正確的世界觀雖然來自於正確的理論指導和學習,但如果沒有良性的人格形態作為內在心理依據,外在的觀念灌輸就很難起作用。第三,人格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質的主要動力。人格具有品質化的特性,因此,人格一旦形成,人就具有了相應的內在質地,不同的質地會適應不同的道德傾向,良性的人格自然易於建立良性的道德素質。

當然,人格的這些基礎作用並不是絕對的,而往往是相對的,同時它還與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意識發生相互的影響和轉化作用。因而,人格既有統一性和穩定性,也有分化性和可變性,這些特性也決定了良性人格的不易養成。總之,人格狀態可以說就是細微的、隱性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狀態,而思想道德則往往是發展了的、成型的、成熟的、顯性的人格表現。

人格是人們社會化的結果,一般被理解為由人的心理、氣質、生活習慣等表現出來的一種個性心理特質。人格與人的先天秉賦密切相關,但更與後天的生活環境、習性養成和教育密切相關,也與特定的民族文化相關。因此,人格實際上是共性的人類文化和個性的心理特質的統一,人格的養成不僅是個人成長的標誌,也是民族性格的標誌。

一般來說,人格教育和養成的內容主要是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日常習慣的養成,包括行、坐、臥的日常行為舉止和言談的把握程度。良好的日常習慣是生成良好道德的基礎。

傳統文化在日常生活教育中的「禮儀」觀念即是對養成良好習慣的要求。第二,生活方式的養成,包括對待衣食住行的態度和整潔化等要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養成是形成健康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開端。

在這方面,應當教育人們養成樸素、節儉、惜物、恬淡和衛生的生活方式,反對和拋棄奢侈、糜爛、浪費和過度的生活觀念。第三,心理傾向的養成,主要是外向或內向心理傾向的養成問題。一般來講,外向的心理傾向易於接受新事物,但也存在思想觀念易於波動變化的問題;內向的心理傾向易於穩定和求同,但卻存在僵化和不易靈活變通的缺點。

良好的心理傾向教育可能應當是在二者之間尋求一種「中和」狀態。同時,在心理傾向上,還要注意培養人的獨立氣質和自主能力,並把這種氣質能力與遵從社會規範、服從公共權威的「順從」意識結合起來,而不能一味地認為獨立就是好的,順從就是錯的。再一方面,在現代社會生活普遍優裕的情況下,要牢記「生於憂患」的教訓,對青少年進行適當的挫折訓練,培養吃苦精神、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戰勝挫折的毅力。

第四,人際習慣的養成,人際習慣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人際關係,而是指作為人格的一種表現,是人在人際關係方面養成的天然性趨向,也就是不加人為力量而表露出的一種內在人際自然力。人際習慣一般可分為和諧習性如善於協調、寬容、忍讓、妥協、合作等等和對抗習性如爭奪、競賽、苛求、攻擊、**、爭鬥、孤立、自我封閉等等兩種。這兩種習性對於養**的道德行為和思想意識關係極大。

一般情況下,應當以教育和養**的和諧習性為人格培養的目標,而應當消除對抗習性,即使在**人格養成中,對抗只能作為一種權宜性人際關係或工作手段,而不應當成為一種人格習性。否則,社會的人際關係惡化,人與人的對抗和爭鬥是不可避免的。要達到這一點,就要注意克服現代思想觀念中不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觀,繼承和培養傳統的「無我」、「忘我」的精神境界,消除人們的自我中心主義,努力使人們達到做乙個純粹的人、高尚的人、奉獻的人的境界。

要真正重視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就必須切實重視公民的人格培養。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應當看到這一點。但是,以往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把力氣花在了正面的、顯性的教育上,花在外部灌輸上,而很少從人格的和人的心理的角度來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日常化和潛移默化的效應。

因此,必須在人格培養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上來乙個根本的轉變,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優勢和效益。這裡僅從人格培養的角度提出幾點應當注意的方法,以引起大家思考:第一,必須把外部灌輸和開發人的自覺性結合起來進行人格教育。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外部灌輸就是社會教化的過程,人的自覺性過程是個體內化的過程。只有外部灌輸,而不注重於社會個體內在化了多少人格要素和思想觀念,人格培養就是一句空話。中國傳統教育十分重視從小培養人的自覺性,並主張通過「修養」建立自覺意識,這是值得我們今天借鑑的有效方法。

第二,必須採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使人格教育的內容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結合起來,進而形成為人的習慣。中國文化從小對兒童進行「灑掃、應對、進退」方面的教育,就是從勞動、言談和禮儀方式培養其人格自覺性。西方社會也十分重視人們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培養人格和思想品德。

例如,西方人注意培養兒童的獨立生活能力,減少其依賴性;教育兒童愛護一草一木,愛護環境,由此培養其熱愛家園、熱愛國家的基本情感。這些良好的教育方法,我們應當積極吸取。第三,必須採取誘導式教育方法,避免強制式教育產生的逆反效果。

人格的形成應當是自然的,道德的養成也是如此。教育者應當以誘導為主,逐漸引導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人格。強制教育建立在對人的威脅和制裁的基礎之上,不符合人的受尊重和服人以理的心理,應當慎重採用才行。

第四,必須採取啟發式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狀態下建立良性的人格。人格教育和思想教育與文化教育一樣,應當想辦法激發受教育者的探索熱情和思考習慣,並在受教育者思考人生和社會問題達到「憤」和 「悱」的臨界狀態下,教育者適時「啟」之「發」之,就能使受教育者「如醍醐灌頂」,頓然醒悟,從此對思索出的人生道理銘記於心,沒齒難忘。第五,必須運用無形教育的方式,把教育者的日常言行作為受教育者的樣板和標準樹立起來,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覺地受到良好人格和思想品德的影響和感染,進而建立與教育者一致的人格和思想品德。

常言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正是說明為父母者的自然「身教」的巨大影響力。在學校教育中,學生往往以教師作為人生的標準和社會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默默地感染著學生。

在社會中,位尊勢重的人的言行同樣在「暗示」著周圍的人:人應當怎樣生活,怎樣工作,怎樣為人。可見,無形教育的效果往往大於有形教育,正如春雨的滋潤往往比暴雨的沖刷更有益於萬物的生長一樣。

做到這一點,有賴於教育者高度的素質修養。說到底,教育者也有乙個不斷地接受教育、自我教育和不斷提高的問題。這也說明了人格教育是社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化的,全社會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的形成,要靠每乙個人在人格和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提高,以及彼此的相互影響。

這正應了《禮記 大學》中的那一句話:「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修改病句有沒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評價優秀學生

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評價乙個優秀學生的標準。有沒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評價乙個學生是否優秀的標準 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評價乙個優秀學生的基本條件 前邊用了 有沒有 後面句子就得用 是否 這樣的選擇性詞語 有沒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評價乙個學生是否優秀的標準。有沒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評價乙個優秀學生的標準之...

初中的政治為什麼是思想品德,為什麼初中思想品德又叫政治

政治問題太複雜且敏感,要先給初中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初中的政治為什麼是思想品德?初中政治 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初一至初二上半學期政治為思想品德內回容,主要內容為做答人方面,插入些許的政治專題,如初一下半學期 小康社會 第二階段 後階段為政治體系,關於法律之類佔主要部分,初三會再次複習小康內容和中國...

中考歷史與社會 思想品德的問題

1.1 a有利於海上濕潤氣流深入 形成降水 2 第二階梯主要是高原和盆地 第三階梯主要是丘陵和平原 3 西高東低,呈階梯壯分布 我國的四大高原是高原青藏高原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 我國的四大盆地是指塔里木盆地 準葛爾盆地 柴達木盆地 四川盆地 我國的三大平原是 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