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真綾精裱,四尺(畫心)對聯《靜看林花舒素抱,閒題蕉葉暢幽懷》
題名: 自悟修行
年代: 建國後
類別: 水墨(黑白)
材質: 紙本
裝裱形式: 橫幅
尺寸: 138 × 34 cm
佛門經典對聯
2樓:雨蜥蜴
1、彌勒佛殿正殿對聯:
上聯: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下聯:開顏便笑世間可笑之人。
2、四川文殊院對聯:
上聯: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下聯: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生還是無生!
3、陝西法門寺大殿對聯(據說反念亦可):
上聯:法非法非非法舍非非法
下聯:門無門無無門入無無門
4、大同華嚴寺
上聯:人生百年如朝露活在當下
下聯:世間永珍皆浮雲樂住心中
5、杭州靈隱寺
上聯:古蹟重湖山,歷數名賢,最難忘白傅留詩,蘇公判牘;
下聯:勝緣結香火,來遊福地,莫虛負荷花十里,桂子三秋。
6、台中寶覺寺
上聯:日日攜空布袋,少公尺無錢,卻剩得大肚空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將何物供奉。
下聯: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試問這頭陀,得意處有什麼來由。
7、台南城隍廟
上聯:問你平生所幹何事?圖人財,害人命,姦淫人婦女,敗壞人倫常,摸摸心頭驚不驚?想從前千百詭計奸謀,那一條孰非自作。
下聯:來我這裡有冤必報!減爾算,蕩爾產,殄滅爾子孫,降罰爾禍災,睜睜眼睛怕不怕?看今日多少兇鋒惡焰,有幾個到此能逃!
8、臺中慈善寺
上聯:問觀音為何倒坐?
下聯:恨眾生不肯回頭。
(注:此聯為日照天後祠聯。祠中觀音面北,人稱『倒坐觀音』。)
9、紹興戒珠寺(張大千題)
上聯:一覺睡西天,誰知夢裡乾坤大。
下聯:隻身眠淨土,只道其中日月長。
3樓:棲邯
1、【台灣臺中慈善寺】
上聯:淨土蓮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聯:牟尼珠獻,三摩三藐三菩提。
賞析:一朵花就是一世界,見微可知著,小不是真小,小中蘊含大世界,大能量。
2、【樂山凌雲寺】
上聯: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下聯: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
賞析:人生就是乙個局,局中人看遍世間萬物,也別忘了觀己身。
3、【張掖大佛寺】
上聯:一覺睡西天,誰知夢裡乾坤大。
下聯:隻身眠淨土,只道其中日月長。
賞析:世事難參透,不若靜心修自身,一顆豁達的心讓人可在浮躁中靜下來。
4、【杭州靈隱寺】
上聯:峰巒或再有飛來,坐山門老等。
下聯:泉水已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
賞析:有時候,再堅持一下,就能看到結果,或許所有的春暖花開,都已在來的路上。
5、【北京潭柘寺彌勒殿】
上聯: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下聯:開顏便笑世間可笑之人。
賞析:胸中若廣闊而悠長,方得人間的從容不忙,對人間事,世間人,一切皆可一笑而過。
6、【廣東南華寺】
上聯:日日攜空布袋,少公尺無錢;卻剩得大肚空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將何物供奉。
下聯: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試問這頭陀,得意處有什麼來由。
賞析:山門靜雅,不為世事所擾,雖是身無長物,卻有豁達心胸,也能笑口常開。
4樓:鳶心如獄
禪意對聯
1.靜坐觀眾妙,端居味天和
(此聯是清代張應昌集李白、朱熹詩句所成。意思是:心平氣穩稍安勿躁,靜靜參悟體味天人合一乃真境界。)
2.乾坤容我靜,名利任人忙
3.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4.聖人食道映物,賢者澄懷味象
5.法雲廣蔭無遮會,慧日高懸有相天
6.修身豈為名傳世,做事惟思利及人
7.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8.莫愁湖觀音亭,或題聯雲:
湖水本無愁,狂客未須澆竹葉;
美人渺何許,化身猶自現蓮花。
9.虎丘山後一剎特幽曠,有聯雲:
乾淨地常來坐坐;太平時早去修修。
10.泰州光孝寺有對聯: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切莫放年華虛度;
一腳門裡,一腳門外,可曉得腳步留神。
12.普陀山有一聯雲:
自在自觀觀自在;如來如見見如來。
13.蕭山某寺有聯雲:
若不回頭,誰替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14.死死生生生復死;來來去去去還來。
15.山鳥有情傳佛偈;林花無語解禪機。
16.水繞禪窗靜;花開佛國香。
17.山靜雲閒,如是機緣如是法;鳥啼花放,爾時休息爾時心。
18.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
19.寺古僧稀,常引煙霞為伴侶;山深世隔,只憑花草記春秋。
20.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
21.剪一片白雲補衲;留半窗明月看經。
22.眼裡有塵天下窄;胸中無事一床寬。
23.藤杖一條,提得起才放得下;禪門兩扇,看不破便打不開。
24.半輪秋月,大悲慈雲
25.大江東去,佛法西來
26.一塵不染,四大皆空
27.般若斯無相,心經即是空
28.靜坐得幽趣,清遊快此生
29.時有溪山興,能為松石歌
30.白雲抱幽石,綠石蕩潭波
31.一徑人煙寺,眾香聞妙天
32.萬松時灑翠,一澗自流雲
33.向月本無形,臨風疑有聲
34.心寬忘地窄,野曠覺天低
35.仃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36.有無量自在,入不二法門
37.優遊樂問靜,天澹養清虛
38.吞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
40.靜者新多妙,飄然思不群
41.皆以無為法,當生如是心
42.足而後能靜,言之必可行
43.一花一世界,千葉千如來
44.秋雲留遠寺,明月照禪林
45.山色溪聲真實義,天光雲影去來身
46.妙示真如空色相,淨開正覺攝聲聞
47.竹秀石奇參道妙,水流雲在示真諦
48.慈慧顯三千大化,圓通示不二法門
49.古佛堂前風掃地,高山頂上月為燈
50.寺院有塵清風掃,山門無鎖白雲封
51.此地從來有修竹,如師真可主梅花
52.斗酒縱觀廿一史,爐香靜對十三經
53.松生何代古復古,寺在鐘山西又西
54.觀大海者難為水,悟自心時不見山
55.非名山不留僧住,是真佛直說家常
56.戒是無上菩提本,佛為一切智慧型燈
57.石室泉簾清淨地,月岩風洞過來人
58.煙景風光人自在,水中鏡月佛菩提
59.百里清風回寺院,一簾明月照禪心
60.萬法皆空歸性海,一塵不染正禪心
61.進來都是有緣客,歸去何須別看山
62.盡把好風藏寺裡,不教幽景落人間
63.諸天歲月無古今,此地山林有性情
64.不作風波於世上,別有天地非人間
65.元始天無人無我,開覺路如去如來
66.清水蓮花香萬里,水天月色照千家
67.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68.野鶴閒雲何非法相,清風明月亦是色塵
69.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
70.人比黃花靜意相對,天流素月清光大來
71.雨過山頭綠,雲來地上陰
72.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73.菩提本非樹,佛祖亦凡人
74.到此人皆佛,同來我亦仙
75.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
76.於書無所不讀,凡物皆有可觀
77.少言不生閒氣,靜修可以永年
78.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
79.閒居足以養生,至樂莫如讀書
80.道心靜似山藏玉,書味清如水養魚
81.此心平靜如流水,放眼高空看過雲
82.林花經語香猶在,芳草留人意自閒
83.花開花落僧貧富,雲去雲來客往來
84.靜對古書尋樂趣,閒觀雲物會天機
85.靜中得見天機妙,閒裡回觀世路難
86.平生千偈風雨快,草木一溪文字香
87.秋氣著人涼似水,晚山和我澹如雲
88.身似菩提心似鏡,雲在青天水在瓶
89.世事每由稽古得,人情自可取懷同
90.天上樓台山上寺,雲邊金鼓月邊鐘
91.天心月湧香輪滿,樹頂峰含落日圓
92.閑看秋水心無事,靜聽天和興自濃
93.心閒臨水知白一樂,曉起入林尋鳥聲
95.言之高下在於理,道無古今惟其時
96.月在上方諸品靜,心持半偈萬緣空
97.廟小無僧風掃地,天高有月佛前燈
5樓:匿名使用者
佛家對聯
人類惡行,根本在於斷見;
世間亂象,總之緣自無明。
注1:斷見:又稱斷滅論,即偏執世間及我終歸斷滅之邪見。
注2:無明:不如實知見之意,即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狀態。
身外看穿,無非累贅;
心中放下,卻有餘閒。
無窮宇宙有玄機,確實深沉而險峻;
短暫人生如電影,雖然奇妙卻空虛。
看破,拋開,無求,有責任感;
隨緣,安忍,自在,具平常心。
翻身觸破大虛空,悟乾坤顛倒
處世敢擔真道義,使社會安寧
一旦觸光聞佛號;
終身信佛是光明
一世人生,眨眼揚眉容易過;
百年夢幻,浮光掠影不能留。
證果圓通,不生不滅;
隨緣任運,如去如來。(題三世諸佛)
根身幻化並非我;
眼耳見聞皆是心。
棲心禪悅;
捨世貪憂。(集句)
注1:《佛祖統紀》卷41雲:「棲心禪悅。」
注2:《長阿含經》卷9雲:「捨世貪憂。」
只樂眾中非道器;
能甘林下是僧材。
注:《長阿含經》卷9雲:「道當閑靜,樂眾非道。」
割恩愛以存道意;
絕攀緣而息塵勞。
注1:《長阿含經》卷4雲:「宜割恩愛以存道意。」
注2:攀緣:攀取緣慮之意。指心執著於某一物件之作用。眾生之妄想緣取三界諸法,此乃一切煩惱之根源。
心有常圓之月;
我無久住之身。
注:《景德傳燈錄》卷25載:「師(玄則禪師)謂眾曰:諸上座盡有常圓之月,各懷無價之珍。所以月在雲中雖明而不照,智隱惑內雖真而不通。」
我無真實之身,勿以色相音聲求我;
心有常圓之月,莫於陰晴朔望覓心。
愚夫逐妄造其業;
智者悟真無所求。
念三界唯心,是心作佛;
悟眾生同體,當體即空。
利行同事持心戒;混俗和光養聖胎。
注1:佛教有四攝法,即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利行,即以善行利益眾生;同事,即親近眾生同其苦樂。
注2:心戒:大乘戒之通義,謂制止心念**不正之戒。
注3:聖胎:指菩薩修行階位中之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賢位。因其以自種為因,善友為緣,聽聞正法,修習長養,至於初地而見道,生於佛家,故稱聖胎。
徹悟空空無我所;備嘗苦苦厭人身。
注1:空空:空之亦空曰空空。《大智度論》卷46雲:「何等為空空?一切法空,是空亦空,是名空空。」
注2:我所:指為我所有之觀念。
全稱我所有。即我之所有、我之所屬之意。即以自身為我,謂自身以外之物皆為我所有。
於佛教中,我與我所,被認為系一切世俗分別之基本分別,故為破除之物件。
注3:苦苦:有情之身心,本來即苦,更加以飢渴、疾病、風雨、勞役、寒熱、刀杖等眾苦之緣而生之苦,故稱為苦苦。
生老死憂悲苦惱,緣自痴心,有痴心即有守求取受;
殺盜淫妄語犯遮,由於噁見,無惡見則無諍訟貪瞋。
注1:犯遮:在此指犯不飲酒戒。在五戒中,殺、盜、淫、妄語為性戒,不飲酒為遮戒。
注2:噁見:又作不正見。指**之見解,亦即違背佛教真理之見解。
相即相容,相依相待;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注1:相即相容:又作相即相入。華嚴宗教義之一。意謂宇宙永珍互融無礙之作用,其間保持著無限密切之關係。
注2:相依相待:指差別界之現象互相對立統一。
注3:《無量壽經》捲下雲:「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身能近道身安隱;
心若遠塵心出離。
深知經意佛無說;
真入法門聖默然。
事忙不覺人生苦;
心靜方知宇宙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