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之的下一句,學而時習之的下一句

2021-03-04 05:01:24 字數 5354 閱讀 7669

1樓:匿名使用者

不亦說乎春秋時期,孔子在教學上有豐富的經驗,常常與學生們一道研討問題,給學生解決各種疑難問題,他鼓勵學生培養很好的品德,深入鑽研,提出「學而時習之」和「溫故而知新」,學生讚揚孔子教學的耐心,孔子謙遜地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2樓:楓之and羽翼

全句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在《論語·學而》中有記錄,意思是學過的內容要經常練習它,是孔子重要的學術思想之一。

3樓:景軒

學而時習之,來自歷史典故,全句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在《論語·學而》中有記錄,意思是學過的內容要經常練習它,是孔子重要的學術思想之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4樓:匿名使用者

高手幫我解惑!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是論語的原句,你說的那個是「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 no

5樓:濤流兒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出自《論語·學而》

6樓:我要捐款喬文霞

別吃飯呀回家好詞好句

學而時習之,下一句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時習之,下一句是:不亦說乎。這出自於孔子的《論語》,千古名句。

8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9樓:匿名使用者

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0樓:山晚望晴空

學而時習之 不亦樂乎

《學而時習之》下一句是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時習之 不亦樂乎

13樓:匿名使用者

前面的都錯了,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注:說,是悅的通假字)

14樓:石萌科加油加油

學兒時習之,不亦說乎?

15樓:路邊的繁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而時習之的下一句是什麼?

16樓:miss_羅蘭蘭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意思是:

孔子說:"學到待人處事的道理並適時實踐練習,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悅的事嗎?」

17樓:辰耀十六

論語第一句,學而第一的第一條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友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第二條是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8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9樓:千山陽

學而時習之,下一句是不亦說乎。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下一句是什麼?

20樓:匿名使用者

該句詩出自孔子的《論語》,意思是「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

全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為 人 謀 而 不 忠 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

學而時習之,下一句是?

21樓:031040313陳

下一句是:

不亦說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釋義: 學習過後時常地複習它,不也很愉快嗎?

⒈學:繁體字為「學」,造字意象表示屋內士子雙手捧著「爻」(表示《易經》)在讀書、辨識和參悟中。《廣韻》解釋「學,識也。

」《說文》解釋「學,覺悟也。」當代,人們普遍將古代的「學」等同於現代的「學習」,即表示「從閱讀、聽講、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

⒉而:順接作用,表示「並且」的意思。

⒊亦:也,語氣詞,起強調作用。

⒋時:①當代有些專家根據朱熹的註解,解釋為「時常」(中學語文教材通常採用該解釋);

②楊伯峻在《論語譯註》中將時做副詞,解釋為「在適當的時候」;

③不少學者主張這裡的時表示「時機」的意思。

⒌習:繁體字為「習」,造字意象表示小鳥振翅日有所進。

①朱熹在《四書集注》中解釋:「習,鳥數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飛也。」

②當代有些專家根據朱熹的註解,解釋為「溫習、複習。」(中學語文教材採用該解釋)

③楊伯峻在《論語譯註》中解釋為「演習、實習。」

④不少學者主張表示「習慣」的含義。

⒍之:代詞,這裡指學到的知識或技能。

⒎說:通假字,通「悅」,表示高興、愉快的意思。

⒏乎:語氣詞。

22樓:匿名使用者

不亦說乎

「說」是通假字,讀:yue

23樓:歌盡半生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時習之」的下一句是什麼?

24樓:起名字難吶啊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釋義: 學習過後時常地複習它,不也很愉快嗎?

⒈學:繁體字為「學」,造字意象表示屋內士子雙手捧著「爻」(表示《易經》)在讀書、辨識

和參悟中。《廣韻》解釋「學,識也。」《說文》解釋「學,覺悟也。」當代,人們普遍將古代

的「學」等同於現代的「學習」,即表示「從閱讀、聽講、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

⒉而:順接作用,表示「並且」的意思。

⒊亦:也,語氣詞,起強調作用。

⒋時:①當代有些專家根據朱熹的註解,解釋為「時常」(中學語文教材通常採用該解釋);

②楊伯峻在《論語譯註》中將時做副詞,解釋為「在適當的時候」;

③不少學者主張這裡的時表示「時機」的意思。

⒌習:繁體字為「習」,造字意象表示小鳥振翅日有所進。

①朱熹在《四書集注》中解釋:「習,鳥數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飛也。」

②當代有些專家根據朱熹的註解,解釋為「溫習、複習。」(中學語文教材採用該解釋)

③楊伯峻在《論語譯註》中解釋為「演習、實習。」

④不少學者主張表示「習慣」的含義。

⒍之:代詞,這裡指學到的知識或技能。

⒎說:通假字,通「悅」,表示高興、愉快的意思。

⒏乎:語氣詞。

25樓:皓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6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1·1 子曰:「學(1)而時習(2)之,不亦說(3)乎?有朋(4)自遠方來,不亦樂(5)乎?人不知(6)而不慍(7),不亦君子(8)乎?」

說讀yuè 樂讀lè 慍讀yùn【註釋】 (1)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2)時習:

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

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3)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4)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5)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6)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7)慍:

音yùn,惱怒,怨恨。 (8)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

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意思是: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君子作風嗎?

└(^o^)┘望採納

學而時習之,下一句是什麼

27樓:九星連珠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學而時習之的之是什麼意思,學而時習之的而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之 在這裡是代詞,指代人或事物。之 代詞,指所學的知識。全句意思 孔子說 學了知識然後應時常複習它。之 在這裡是代詞,指代人或事物。之,代詞,指代前面學習的東西 學習時要經常複習 代詞學習經常複習以前學過的 拼音 xu r sh x zh 學 而 時 習 之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在教學上有豐富的...

他山之石下一句,他山之石的下一句是什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語出 詩經 小雅 鶴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明 程登吉 幼學瓊林 第二卷 民之失德,幹餱以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翻譯為別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原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為本國效力。後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他山之石下一句 可以為錯 他山之石 的下一句是什麼?他山之石...

精益求精的下一句是什麼,精益求精下一句

精益求精,好中求好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取人之長 補己之短 眾人一條心 其力可斷金 精益求精 的下一句是什麼?精益求精下一句 一 精益求精下一句 密益加密。這一句話出自清代趙翼的 甌北詩話 七言律 蓋事之出於人為者,大概日趨於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風會使然。日趨於新 密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