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南/北回歸線的緯度≈黃赤交角
南/北極圈的緯度+南/北回歸線的緯度=90°
黃赤交角度數與回歸線度數和極圈度數分別有什麼關係
2樓:匿名使用者
先看幾張圖。下面是地球公轉與黃赤交角。
下面是一年中太陽直射角度的變化。
再下面是地球上幾條特殊的緯度線。
地球自轉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黃道面)之間有乙個23°26′的黃赤交角,這就使得地球公轉到軌道上的不同位置時,太陽直射地面的角度不同,在南北緯23°26′之間來回擺動,這兩條緯度線也就被稱為「南北回歸線」。同時,地球的圓弧形表面也使太陽的0°高度角(照射地平線)所在的最高緯度線成為乙個固定值,即回歸線角度的餘角,為66°34′,稱為「南北極圈線」。
黃赤交角的大小,直接決定了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的緯度值。
如果黃赤交角的角度變小,則南北回歸線的緯度值也相應變小。而南北極圈的緯度值是南北回歸線緯度值的餘角值,所以南北極圈的緯度值就會變大,南北極區極晝極夜的範圍就會縮小。
當黃赤交角的角度減小到0°,即地球是直著身子公轉時,南北回歸線的緯度值也減小到0°,即太陽常年直射赤道。而南北極圈也消失了,極晝極夜現象也沒有了。
反之,如果黃赤交角的角度增大,則南北回歸線的緯度值也相應變大。而南北極圈的緯度值就會變小,南北極區極晝極夜的範圍就會增大。
當黃赤交角的角度增大到90°,即地球是躺著身子公轉時,南北回歸線的緯度值也增大到90°,而南北極圈的緯度值增大到了0°,即太陽直接直射到了兩極,赤道上太陽高度角為0°,總是在地平線上。極晝極夜現象變成了南北半球半年白天,半年黑夜。
南北回歸線之間有什麼現象,南北極圈內有什麼現象
3樓:匿名使用者
南北回歸線之間太陽既能在南邊,也能在北邊,南北極圈內有極晝極夜現象。
回歸線與極圈的關係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回歸線的度數,就是黃赤交角的度數,地球赤道面和地球公轉軌道面-也就是黃道面成乙個夾角,就是23度26分!這樣南北緯23度26分以內是太陽可以直射大道的地區,這兩條緯度線-南北緯23°26′就是回歸線的度數了;
而南北緯66°34′的以外的地區,會出現半年見不到太陽的情況,是由於黃赤交角的原因,是陽光照射不到!這兩條為限南北緯66°34′就是極圈的度數!
5樓:巫馬夜玉詩浩
回歸線是太陽直射點最南最北的邊界線,極圈是極晝極夜最大範圍的邊界。
從緯度關係上看,二者之和為180.
6樓:匿名使用者
回歸線的度數與極圈的度數之和是90度
7樓:匿名使用者
回歸線和極圈之間是溫帶
為什麼黃赤交角和南北回歸線重合?
8樓:小灰機
黃赤交角是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與赤道面(天赤麵)的交角,也稱為太陽赤緯角,是地球上四季變化和五帶區分的根本原因。地球自轉產生的赤道面與地球公轉產生的黃道面之間的夾角為黃赤交角。由於地球公轉時斜著身子,地軸與黃道面的夾角(66°34′)基本不變,地軸的空間指向(指向北極星附近)基本不變,故黃赤交角(目前23°26′)也基本不變。
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陽直射點到達的最北界線是23°26′n,即北回歸線;最南界線到23°26′s,即南回歸線,也就是太陽直射點在 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動。因此地表獲得熱量隨時間和空間發生變化。這樣的變化用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時間和空間變化來。
假設黃赤交角變大,那麼太陽的直射點的位置也會相應變動,直射點會超過現在的最北及最南界限(23°26′),同樣極線(66°34′)也會向赤道靠近,因此地表獲得熱量隨時間和空間發生變化。從而使溫帶範圍縮小。既然極地範圍的擴大,那麼極晝極夜的範圍也會相應增大。
為什麼南北回歸線的緯度與黃赤交角的度數相同
這確實是有因果關係的。地球上之所以有春夏秋冬,或者說有南北回歸線就是因為公轉軌道 黃道 平面與自轉赤道平面有這23.5度的夾角。它們是一回事。但在這裡無法畫圖這關係很難說清楚。你在紙上中間畫個太陽,兩邊斜著畫兩個地球,象這樣 0 是自轉軸。就比較容易看出它們之間的關係了。它們是同乙個角。當然在這裡還...
南北回歸線的度數,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各是多少度?
北緯23 26 的兩條緯度圈。北緯23 26 稱為北回歸線,是陽光在地球上直射點的最北界線。南緯23 26 稱為南回歸線,是陽光在地球上直射點的最南界線。南緯22.5度,北緯22.5 南北極圈的度數是分別用90度減去南北回歸線的度數,分別為 66 34 n 66 34 s 是有無極晝極夜的分界線,也...
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的含義
南北回歸線是指太陽做南北回歸運動所能到達的南北界限,由於地球的自轉和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在赤道南北做回歸運動,南北回歸線就是太陽直射點所能達到的南北邊界,也就是說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方能得到陽光直射,其他地方則不能。南北極圈是極晝極夜現象發生的最大範圍的界限,於南北回歸線互餘。也就是說南北極圈...